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分析亚临床肝性脑病(subclinical hepatic encephalopathy,SHE)患者肠道菌群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变化,并分析黄连素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2月宜春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SHE患者作为病例组,并以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50名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病例组给予口服黄连素治疗。比较两组肠道菌群与炎症因子表达水平;比较病例组治疗前后的肠道菌群、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病例组肠杆菌、梭菌、粪肠球菌均高于对照组,双歧杆菌、乳杆菌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治疗后肠杆菌、梭菌、粪肠球菌均低于治疗前,双歧杆菌、乳杆菌均高于治疗前,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HE患者诊治过程中发现,患者存在肠道菌群紊乱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上升情况,予以患者黄连素治疗能促使病情转归。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肝性脑病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情况,为临床肝性脑病的诊治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 从笔者医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8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筛选出38例肝性脑病患者及42例肝硬化非肝性脑病患者,另选取40例同期在笔者医院体检的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对3组受试者肠道菌群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肝性脑病组患者乳杆菌属及肠球菌属菌落数均显著低于非肝性脑病组及健康对照组,酵母样真菌属菌落数显著多于非肝性脑病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肝性脑病组患者菌群菌落数酵母样真菌属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杆菌属及肠球菌属均显著少于健康对照组(P<0.05)。肝性脑病组患者双歧杆菌显著少于非肝性脑病组患者及健康对照组,大肠杆菌显著多于非肝性脑病组患者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肝性脑病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性脑病的患者存在肠道菌群失调,其可能是引起肝性脑病的重要因素,调节肠道菌群,保持肠道微生态平衡是治疗肝性脑病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3.
目的 采集新鲜粪便样本,通过16S高通量测序方法,分析对比志愿者服用复合益生菌粉前后的粪便微生物组成和结构差异,评估复合益生菌粉对其肠道菌群多样性及相关菌类丰度的影响.方法 以23例健康志愿者为研究对象,每日早、晚各补充1袋复合益生菌粉,为期30d;采集服用复合益生菌粉前后的新鲜粪便样品,对样本相关处理后,使用Illu...  相似文献   

4.
杨路亭 《肝博士》2014,(5):27-28
正人类肠道菌群包括需氧菌、兼性厌氧菌和厌氧菌,共由30个属500余种细菌组成,它们一起构成一个极其复杂的微生态系统。肠道菌群与人体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构成稳定的微生态系统,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肠道微生态系统的平衡对促进食物的消化,合成维生素、酶类等营养物质,在抵御外来致病菌的侵入以及刺激免疫系统等诸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还对肝脏代谢、解毒,从而减轻其负担具有重要意义。正常人肠道菌群的在肠道各阶段中,以结肠中寄居的细菌最多(大约1011~12),其中又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肠道菌群的共生素(海斯药业,贝飞达)调节对肝硬化患者亚临床肝性脑病(SHE)的治疗作用和机制。方法50例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代偿期)SHE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贝飞达胶囊2粒,3次/日,对照组给予一般类保肝药,疗程8周。观察治疗前、后第4、8周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血氨、内毒素(LPS)、数字连接实验(NCT)、Child-Turcotte-Pugh功能分级、肝性脑病(HE)的发生等指标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贝飞达不仅可改善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Child-Turcotte-Pugh功能分级,而且明显降低血氨、内毒素和数字连接试验的时间(P<0.05)。结论共生素调节能有效地改善肝硬化患者亚临床肝性脑病(SHE)和避免肝性脑病(HE)发生,其机制可以是通过降低血氨、通过调整肠道菌群失调降低内毒素等减轻肝脏炎症,改善肝功能,从而降低HE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索选择性钙通道拮抗剂(SCCBs)辅助治疗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3月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6例U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区组随机化法分为参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各43例。参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参照组基础上予以相应的SCCBs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 (IL-6)、白细胞介素-8 (IL-8)、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肠道菌群水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IL-6、IL-8、CRP及TNF-α水平均有所降低,且试验组患者IL-6、IL-8、CRP及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35、8.374、7.518、6.840,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乳酸菌、肠球菌及双歧杆菌水平均有所提升,且试验组患者乳酸菌、肠球菌及双歧杆菌水平均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612、9.381、6.187,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SOD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肠道补充益生菌对腹腔感染大鼠肠道微生态的改变、细菌易位及肠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大鼠经盲肠结扎穿孔法及颈静脉空肠置管制成腹腔感染模型后,单独给予肠外营养或加用益生菌,持续5 d.第6天处死,取盲肠内粪便做厌氧菌培养,取腔静脉血及匀浆后的肺、肝、肠系膜淋巴组织作细菌培养,检测细菌易位率.结果 加用益生菌的大鼠,肠道内的正常菌群除肠杆菌无明显差异外,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都较单纯给予肠外营养的大鼠多;肠道内的潜在致病菌产气荚膜梭菌较单纯给予肠外营养的大鼠少(P<0.05).单纯给予肠外营养的大鼠血、肺、肝和肠系膜淋巴组织的细菌易位率也明显高于加用益生菌的大鼠(P<0.05).结论 益生菌能纠正腹腔感染大鼠的肠道菌群紊乱,减少细菌易位,从而保护肠黏膜.  相似文献   

9.
益生菌对大鼠肠道菌群紊乱和细菌易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经肠道补充益生菌对腹腔感染大鼠肠道微生态的改变、细菌易位及肠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大鼠经盲肠结扎穿孔法及颈静脉空肠置管制成腹腔感染模型后,单独给予肠外营养或加用益生菌,持续5 d。第6天处死,取盲肠内粪便做厌氧菌培养,取腔静脉血及匀浆后的肺、肝、肠系膜淋巴组织作细菌培养,检测细菌易位率。结果加用益生菌的大鼠,肠道内的正常菌群除肠杆菌无明显差异外,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都较单纯给予肠外营养的大鼠多;肠道内的潜在致病菌产气荚膜梭菌较单纯给予肠外营养的大鼠少(P<0.05)。单纯给予肠外营养的大鼠血、肺、肝和肠系膜淋巴组织的细菌易位率也明显高于加用益生菌的大鼠(P<0.05)。结论益生菌能纠正腹腔感染大鼠的肠道菌群紊乱,减少细菌易位,从而保护肠黏膜。  相似文献   

10.
乳果糖和益生菌制剂预防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果糖和益生菌制剂预防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后肝性脑病(HE)的疗效。方法:将68例确诊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乳果糖和益生菌制剂口服,2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发生HE患病率分别为17.7%及5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血氨含量明显下降,数字连接实验(NCT)明显缩短,数字符号试验(DST)评分增加(P〈0.01)。两组治疗后肝功能均明显改善,但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基础治疗的前提下,乳果糖和益生菌制剂能有效预防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后HE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高磊  张英剑  刘晓敏  曹蕾  王瑞芳  薛娟 《广东医学》2021,42(11):1342-1346
目的 分析不同发病状态的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和免疫球蛋白变化及与肠道菌群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UC患者90例,根据患者不同发病状态分为急性组(n=30)、慢性复发组(n=30)、慢性持续组(n=30),另取同时间段内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吸附(ELISA)检测各组受试者的炎症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β干扰素(IFN-β)、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 受体(sIL-2R)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各组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的水平。采用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对双歧杆菌、乳杆菌、肠杆菌、肠球菌给予活菌计数。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免疫球蛋白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结果(1)UC患者血清MMP-1、TGF-β、HMGB1、sIL-2R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IFN-β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UC患者中急性组、慢性复发组、慢性持续组血清MMP-1、TGF-β、HMGB1、sIL-2R水平均依次降低,IFN-β水平依次升高(P<0.05)。(2)UC患者血清IgA、IgM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UC患者中急性组、慢性复发组、慢性持续组均依次升高(P<0.05)。(3)UC患者双歧杆菌株数、乳杆菌株数明显低于对照组,肠杆菌株数、肠球菌株数明显高于对照组。UC患者中急性组、慢性复发组、慢性持续组双歧杆菌株数、乳杆菌株数均依次降低,肠杆菌株数、肠球菌株数均依次升高(P<0.05)。(4)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UC患者肠杆菌株数、肠球菌株数与血清MMP-1、TGF-β、HMGB1、sIL-2R水平呈负相关(P<0.05),与血清IFN-β水平呈正相关(P<0.05);血清IgA、IgM水平及双歧杆菌株数、乳杆菌株数与血清MMP-1、TGF-β、HMGB1、sIL-2R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血清IFN-β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不同发病状态UC患者的免疫球蛋白及肠道菌群不同,且与机体炎症状态具有一定相关性,可作为判断UC患者病情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薛梅 《当代医学》2022,28(4):177-179
目的分析美沙拉嗪联合益生菌治疗炎症性肠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100例炎症性肠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美沙拉嗪治疗,研究组采用美沙拉嗪联合益生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指标恢复时间、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不良反应症状程度评分。结果研究组腹泻缓解时间、脓血便缓解时间、内镜检查恢复正常时间、腹痛缓解时间、里急后重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TNF-α、IL-8、IL-10、IFN-γ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TNF-α、IL-8、IL-10、IFN-γ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腹胀、腹泻、便秘、嗳气、皮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腹胀、腹泻、便秘、嗳气、皮疹评分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美沙拉嗪联合益生菌治疗炎症性肠病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并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系统评估了解口服益生菌对结直肠癌化疗患者肠道菌群影响。方法:利用计算机通过网络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万方大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data)、维普中文数据库、 Pubmed英文数据库、 Embase英文数据库、 Cochrane library英文数据库的文献资料,评价被纳入的随机对照研究,文献检索自建库终止于2021年4月。本文利用RevMan 5.3软件处理Meta分析。结果:经过最终筛选获得5个RCT数据,共43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与单纯化疗患者相比,口服益生菌制剂可以降低结直肠癌化疗患者的大肠杆菌含量(SMD=-2.04,P<0.00001)、粪肠球菌含量(SMD=-2.20,P=0.002),提高乳酸杆菌含量(SMD=4.30,P<0.00001)、双歧杆菌含量(SMD=3.32,P<0.00001)。结论:口服益生菌制剂的结直肠癌化疗患者与仅接受化疗患者相比可以提升肠道内有益菌含量,并且降低机会致病菌的含量,但其结果还需要大样本、高质量的研究加以论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龙胆泻肝汤对硫代乙酰胺(TAA)所致大鼠急性肝性脑病的防治作用。[方法] 选择SPF级Wistar大鼠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组(乳果糖)和龙胆泻肝汤组,每组8只。正常组和模型组每日灌胃给予10mL/kg生理盐水,阳性药组灌胃给予6g/kg乳果糖,龙胆泻肝汤组灌胃给予7g/kg龙胆泻肝汤,连续给药7d,每日1次。于第5天给药结束后开始造模,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腹腔注射TAA300mg/kg,连续两天。通过脑功能评分和Morris水迷宫评价大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检测血氨和结肠内容物pH值变化;采用肝、脑脏器系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的浓度和肝脏病理切片反映组织损伤;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脑中γ-氨基丁酸(GABA)、谷氨酸(Glu)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龙胆泻肝汤组大鼠的脑功能评分显著增加,逃避潜伏期显著降低,穿环指数显著增加;血氨和结肠内容物pH值显著降低(P<0.001);其对脑脏器系数降低显著(P<0.001),对肝脏器系数改善不明显;生化指标ALT、AST、ALP和TBiL显著降低(P<0.001);血清中炎症因子IL-6和TNF-α显著低于模型组;改善大鼠肝组织病理学损伤及纤维化;大鼠脑中GBAB和MDA显著降低,Glu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 龙胆泻肝汤可通过改善模型大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降低体内氨的含量,改善肝脏损伤;减少模型大鼠血清中炎症因子的含量,调节脑内GABA、Glu神经递质及MDA水平,发挥治疗肝性脑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应用肠道微生态制剂代替传统的术前口服肠道抗菌药对肠道菌群及机体免疫功能的影
响。方法选取需施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病例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30例/组。对照组术前肠道准备按传统方法
(术前口服肠道抗菌药),实验组于术前5 d起口服肠道微生态制剂(金双歧片)2.0 g,3次/d,代替术前肠道抗菌药的使用,术后
24 h起口服金双歧片2.0 g,3次/d,至术后第7天。于入院时、术后第7天收集两组新鲜大便以及空腹外周静脉血,比较两组肠道
菌群比例,以及血清白介素-2(IL-2)、IgA、IgG和IgM浓度、NK细胞活性、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比例及CD4+/CD8+比
值。结果肠道菌群:术后第7天实验组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球菌菌群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大肠杆菌、葡萄球菌
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体液免疫功能:术后第7天实验组IL-2、IgA、IgG、IgM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细胞免
疫功能:术后第7天实验组CD4+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直肠癌围手术期应用肠道微生态制剂代替传统的术前
口服肠道抗菌药,不仅能有效地纠正肠道菌群失调,还具有改善术后患者免疫功能低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ACOS)患者肠道菌群与血清炎症介质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ACOS患者176例为ACOS组,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12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肠道菌群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杆菌、肠球菌水平,比较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ACOS)患者肠道菌群与血清炎症介质的相关性。方法选取ACOS患者176例为ACOS组,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12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肠道菌群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杆菌、肠球菌水平,比较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通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ACOS患者肠道菌群与血清炎症介质的关系。结果ACOS组肠道菌群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少于对照组(P<0.05),肠杆菌、肠球菌多于对照组(P<0.05);ACOS组患者血清TNF-α、IL-17、IL-8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P<0.05);ACOS患者乳酸杆菌与TNF-α、IL-17、IL-8水平均呈负相关(r=-0.358、-0.366、-0.361,P<0.05),双歧杆菌与TNF-α、IL-17、IL-8水平均呈负相关(r=-0.479、-0.478、-0.500,P<0.05),肠杆菌与TNF-α、IL-17、IL-8水平均呈正相关(r=0.735、0.708、0.725,P<0.05),肠球菌与TNF-α、IL-17、IL-8水平均呈正相关(r=0.728、 0.717、0.702,P<0.05)。结论ACOS患者炎症介质TNF-α、IL-17、IL-8水平明显升高,肠道菌群失衡,且肠道菌群平衡与炎症介质水平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益气健脾法联合益生菌对炎症性肠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6年9月在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14例炎症性肠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全部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7例。研究组采用自拟益气健脾方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对照组采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观察2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进行中医症状评分、疾病活动(DAI)指数、黏膜镜像评分。于治疗前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的水平变化。 结果 研究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中医症状评分、DAI指数、黏膜镜像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中医症状评分、DAI指数、黏膜镜像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CRP、TNF-α、IL-6、IL-1β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CRP、TNF-α、IL-6、IL-1β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益气健脾法联合益生菌能显著改善炎症性肠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肠道菌群比例在精神分裂症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与炎症因子的关系。 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精神科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70例作为精神分裂症组,健康体检者7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梯度稀释法定量培养测定肠道乳酸杆菌、拟杆菌、双歧杆菌菌群数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 结果 精神分裂症组拟杆菌数量高于对照组(P<0.05),双歧杆菌数量低于对照组(P<0.05),精神分裂症组和对照组乳酸杆菌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精神分裂症组双歧杆菌/拟杆菌和乳酸杆菌/拟杆菌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精神分裂症组血清IL-2、IL-6、IL-10、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精神分裂症患者肠道拟杆菌与血清IL-2、IL-6、IL-10、TNF-α呈正相关(均P<0.05),双歧杆菌与血清IL-2、IL-6、IL-10、TNF-α呈负相关(均P<0.05)。 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肠道菌群失调和血清IL-2、IL-6、IL-10、TNF-α水平升高,肠道菌群失调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关系密切,两者可能共同参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20.
目前,肠道微生态已成为当今研究热点之一,肠道菌群的变化对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至关重要.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向肝纤维化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和影响慢性肝病预后的重要环节.肠道菌群的微生态平衡与失调影响肝纤维化过程的发展.同样,在肝纤维化发展过程中,肠道菌群也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本文主要介绍肠道微生态平衡与失衡、肠道菌群参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