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用于创伤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创伤性休克患者85例,分2组,对照组42例,常规液体复苏,观察组43例,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观察疗效。结果两组早期复苏时间、胶体液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总输液量较对照组少,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格拉斯哥预后分级恢复良好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伤性休克患者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可改善预后,且减少总补液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重症胸部创伤并创伤失血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20例重症胸部创伤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液体复苏措施。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平均输液量、复苏开始时间、胶体液量、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发生率、急性肾功能衰竭(ARF)发生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发生率、脓毒血症发生率、治愈率及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复苏开始时间、平均输液量、胶体液量均少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ARDS发生率、ARF发生率、DIC发生率、脓毒血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均小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方法可明显降低重症胸部创伤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ARDS、ARF、DIC及脓毒血症发生率,降低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液体复苏及手术前移对创伤失血性休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与评估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采取限制性液体复苏加确定性手术前移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资料选择自2008年1月~2011年11月所收治的70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给予限制性液体复苏加确定性手术前移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液体复苏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输液量及多器官功能衰竭与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率、死亡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死亡率为11.89%,对照组死亡率31.25%,差异在统计学上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复苏液量及其他指标差异在统计学上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对于创伤失血性休克进行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和对确定性手术的前移有利于探寻复苏平衡点,改善预后,可降低死亡率及多器官功能衰竭与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率,临床值得予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创伤失血性休克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180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加以比较,观察组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对照组采用充分液体复苏.结果 通过临床验证,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限制性液体复苏可减少创伤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创伤性休克患者救治的作用及临床价值。方法:将86例创伤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限制性液体复苏,对照组给予常规液体复苏,观察两组复苏效果及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入院后,开始复苏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输液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及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在维持血液灌注和氧供的同时,减少了对机体代偿机制及内环境的干扰,有效降低了创伤性休克患者的并发症,提高了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于天瑜 《吉林医学》2013,34(21):4252
目的:研究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102例发生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采用常规方法治疗组(对照组)和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组(观察组),每组51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HCT(红细胞比容)、PT(凝血酶原时间)和死亡率、输液量,还有BE(血气剩余碱)和BL(血清乳酸)。结果:观察组患者死亡率以及术前输液总量优于对照组患者,患者在平均动脉压(MAP)、HCT以及PT、BE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能帮助保持患者血流灌注作用,为进行有效治疗增取更多时间,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赵卫龙 《甘肃医药》2014,33(1):30-31
目的:探讨传统液体复苏和限制性液体复苏方法对创伤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创伤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经基本处理血压稳定后观察组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液体复苏法.对两组患者病死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过不同方法的救治,观察组平均使用液体量为2020±433ml,对照组平均使用液体量为2850±481ml,经抢救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包括ARDS3例、MODS4例均较对照组11例、12例少,且死亡率2.56%较对照组20.51%低,经统计学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创伤性休克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法较传统液体复苏法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早期治疗活动性出血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南雄市人民医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92例活动性出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液体复苏治疗,观察组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法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输液量、血红蛋白水平、平均动脉压(MAP)和凝血酶原时间(PT)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TNF-α和IL-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早期治疗活动性出血性休克患者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保证重要器官血供,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诊创伤性休克患者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的抢救效果。方法:选取90例2017年2月-2018年3月急诊创伤性休克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处理和补液,观察组进行常规处理和限制性液体复苏。比较两组急诊创伤性休克疗效,纠正创伤性休克时间、恢复平稳生命体征的时间、输液量,并发症,补液前后两组静脉血氧饱和度、血乳酸、血小板、红细胞比容。结果:观察组急诊创伤性休克疗效高于对照组,纠正创伤性休克时间、恢复平稳生命体征的时间、输液量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补液前两组静脉血氧饱和度、血乳酸、血小板、红细胞比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补液后观察组静脉血氧饱和度、血乳酸、血小板、红细胞比容优于对照组,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创伤性休克患者行限制性液体复苏疗效确切,可改善病情和生命体征,减少不良预后,减少输液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方法对创伤性休克救治的临床护理应用效果.方法:创伤性休克患者76例,随机分为限制性液体复苏组(A组)40例和积极液体复苏组(B组)36例,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输液量、PT、MODS、ARDS、DIC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限制性液体复苏组液体输入量为(1 950±320) mL,积极液体复苏组液...  相似文献   

11.
刘彦军  邓莉  龚良国  柏园 《当代医学》2021,27(30):129-130
目的 探析重症胸部创伤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接受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8年1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90例重症胸部创伤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干预方式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性体液复苏干预,干预组接受限制性体液复苏干预,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红细胞压积、凝血酶原时间、C-反应蛋白水平及治疗效果.结果 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4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红细胞压积高于对照组,凝血酶原时间短于对照组,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输液量、复苏耗时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胶体液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症胸部损伤患者合并存在创伤失血性休克症期间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措施,可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2.
杜俊 《包头医学》2016,40(4):205-206
目的:分析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失血性休克患者病死率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对在本院进行治疗的74例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就诊时间分为两组,各37例.对照组实施充分液体复苏治疗,研究组实施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对两组患者的输血量、红细胞积压、凝血酶原时间进行比较,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红细胞积压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输血量和凝血酶原时间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6.2%、48.6%,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失血性休克患者应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患者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田刚 《当代医学》2012,18(22):46-47
目的 观察分析早期液体复苏对创伤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急诊科收治的64例创伤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A组(n=32) 和B组(n=32),A组采取早期非限制性液体复苏方式进行抢救,B组患者采取少量、分次的限制性液体复苏方式,对比两组的生命体征变化及预后.结果 液体复苏30min、60min、2h时,B组患者血压值高于A组、心率低于A组、血氧饱和度高于A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B组死亡2例(占6.3%),并发症7例(占21.9%),A组死亡8例(占25.0%),并发症15例(占46.9%),B组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 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能够有效恢复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有效循环血量,对于降低创伤性休克的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付秀华 《吉林医学》2014,(20):4578-4578
目的:评价分析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创伤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98例失血性休克患者,根据输液方式的不同分为治疗组(45例)与对照组(53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快速液体复苏,给予试验组患者限制性液体复苏,比较两组的输液量、死亡率及临床满意度,评估限制性液体复苏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的输液量(950±300)ml优于对照组(2600±350)ml;治疗组的死亡率(11.32%)优于对照组(26.67%);治疗组的满意度(98.11%)优于对照组(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避免了早期大量液体复苏的危害性,并使组织灌注压维持稳定,有助于缩短恢复时间,值得临床的应用与推广,对于该治疗方法所适合的休克类型、血压数值及持续时长尚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15.
沈其猷  李培  赵涛  刘彪  黄育南 《广东医学》2005,26(7):925-927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对严重胸部创伤合并创伤性失血性休克后续救治的影响。方法将严重胸部创伤合并创伤性失血性休克15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n=76)采用了限制性液体复苏措施,对照组(n=74)采用了常规液体复苏措施,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死亡率。结果观察组平均输液量为(2069±338)ml,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发生率为18.4%,急性肾功能衰竭(ARF)发生率为13.5%,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发生率为11.8%,脓毒血症发生率为18.4%,病死率为23.7%;对照组平均输液量为(2975±527)ml,ARDS发生率为32.4%,ARF发生率为14.9%,DIC发生率为20.2%,脓毒血症发生率为27.0%,病死率为31.1%。组间比较除ARF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外,其余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0.01)。结论严重胸部创伤合并创伤性失血性休克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方法既可降低ARDS,DIC和脓毒血症的发生率,又不增加ARF的病发率,同时也能降低胸部创伤病死率,是安全的液体复苏方法。  相似文献   

16.
莫世军 《吉林医学》2014,(34):7613-7614
目的:观察两种液体复苏在未控制性创伤失血性休克(HTS)急救中的效果。方法:将110例HT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和对照组(采用充分液体复苏)各55例,比较两者的平均输液量,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以及各实验室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复苏前的实验室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复苏后两组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平均输液量,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维持相对较低的MAP水平,比充分液体复苏,维持相对较高的MAP水平,在改善休克期组织器官的血流灌注和氧供,避免干扰机体的代偿机制和内环境,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方面,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7.
高渗盐水复苏创伤性未控制失血性休克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高渗盐水复苏创伤性未控制失血性休克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创伤性未控制失血性休克患者156例随机分为小剂量高盐渗水复苏组(治疗组)和传统液体复苏组(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心率、收缩压、总输液量、ARDS、MODS发生率、死亡率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的心率和收缩压差异无显著性(P>0.05).高渗盐水组术前液体总量明显小于对照组[(1 105±312)ml vs (1 847±634)ml,P<0.05],其ARDS、MODS、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ARDS 9 vs 18,MODS 15 vs 28,死亡率13.75% vs 27.63%,P<0.05).结论小剂量高渗盐水复苏可以减少创伤性未控制失血性休克的输液量、减轻并发症及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林敏  戴峥嵘  刘方  余小云 《当代医学》2021,27(33):103-106
目的 比较限制性液体复苏与积极性液体复苏对脓毒症伴休克患者炎症指标及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80例脓毒症伴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n=37)与观察组(n=43).两组均予以脓毒症伴休克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积极性液体复苏治疗,观察组予以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液体复苏指标及治疗前、治疗3 h后炎症指标与凝血指标变化情况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补液量较少,ICU住院时间较短,利尿剂用量及升压药用量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炎症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 h后,两组炎症指标水平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各凝血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 h后,两组凝血指标水平均明显上升,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脓毒症伴休克患者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效果优于积极性液体复苏,可缩短ICU住院时间,缓解炎症反应并改善凝血功能,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目标导向液体治疗重症胸部创伤并创伤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 70例重症胸部创伤并创伤性休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采用目标导向液体复苏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开放式液体复苏治疗方案。观察2组在不同液体复苏治疗后的平均动脉压(MAP)、心脏指数(CI)和每搏变异度(SVV)及补液量,并观察急诊手术后2组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及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核心体温、pH值,比较2组治疗总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及伤口恢复时间。结果 2组患者经过不同液体复苏治疗后,两组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SVV和补液量低于、CI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PT及APTT优于对照组(P<0.05),但2组核心体温及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71%,高于对照组的60.00%(P<0.05);术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14%(其中2例炎症反应,1例ARDS,3例术口渗血),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5.71%(其中4例炎症反应,2例MODS,3例ARDS,7例术口渗血),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伤口恢复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重症胸部创伤并创伤性休克患者采取目标导向液体复苏治疗措施,可有效增强临床治疗效率,改善凝血功能,缩短伤口恢复时间,减少并发症,为患者预后恢复创造良好条件,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应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产科100例失血性休克患者按照临床液体复苏方法不同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限制液体复苏治疗;对照组采用充分液体复苏治疗。比较2组患者实验室指标(HGB、HCT、PT、APTT)、输液量、出血量及并发症、复苏效果。结果观察组输液量、出血量分别为(1600±350)ml、(460±180)mL明显低于对照组(2500±400)mL、(1000±300)mL(P0.05);2组实验室指标比较(P0.05)。观察组复苏治疗满意人数为47例,满意率为94%明显高于对照组41例,82.%(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限制性液体复苏应用于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中,其可避免患者机体代偿机制及内环境受到较大影响,同时改善其脏器灌注及氧供,降低并发症,减少出血量,提高临床复苏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