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卢红艳  胡永丽  张宜萍 《黑龙江医学》2019,43(12):1478-1479
目的探讨子宫下段连续纵向折叠缝合在子宫下段菲薄剖宫产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萍乡市上栗县妇幼保健院于2017年4月—2019年1月间收治的64例疤痕子宫患者,并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给予切除部分菲薄组织后再连续缝合的常规手术疗法,观察组给予子宫下段连续纵向折叠缝合的手术疗法。记录并比较两组产妇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阴道连续流血时间、阴道流血量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结果观察组产妇术中出血量、阴道连续流血时间、阴道流血量均显著小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χ~2=4.373,P=0.037)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下段连续纵向折叠缝合可以减少子宫下段菲薄剖宫产术中出血,临床效果较好,且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子宫压迫缝合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剖宫产产妇子宫收缩乏力致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1例剖宫产子宫收缩乏力致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46例与对照组45例。对照组采用子宫压迫缝合联合缩宫素治疗,观察组采用子宫压迫缝合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止血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24 h出血量、子宫切除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止血总有效率为97.83%(45/46),高于对照组的82.22%(37/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及术后24 h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子宫切除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压迫缝合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剖宫产子宫收缩乏力致产后出血的效果优于子宫压迫缝合联合缩宫素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二次剖宫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在遂平县人民医院接受剖宫产的114例产妇,依据是否伴有瘢痕子宫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7例。对照组为非瘢痕子宫产妇,观察组为瘢痕子宫产妇,两组产妇均接受剖宫产术,观察两组产妇出血量(术中、术后)、手术时间、产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新生儿结局。结果观察组术中、术后出血量多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产后并发症发生率[70.18(40/57)]高于对照组[15.79(9/57)],Apgar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瘢痕子宫孕妇接受二次剖宫产,产后并发症发生率增加,可对新生儿结局造成不利影响,故临床医生需指导孕妇认知剖宫产利弊,并对首次剖宫产指征进行严格把握。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手术方式预防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产后出血的疗效.方法 选取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产妇60例(观察组)进行手术干预预防产后出血,与非瘢痕子宫产妇108例(对照组)进行对比,比较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产后出血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术中出血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通过术中手术方式干预处理后,两组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方式的干预能有效减少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产后出血,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子宫B-Lynch缝合术在剖宫产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8例剖宫产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应用子宫B-Lynch缝合术治疗,并将其作为观察组,同时以采取常规治疗的38例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产妇的手术时间、产后出血量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手术时间、产后出血量分别为(48.7±5.3)min、(667.3±56.3)mL,均显著小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观察组出现1例产褥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2.63%,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6.32%,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在剖宫产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中应用子宫B-Lynch缝合术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陶萍  柏政宇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2):2156-2157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预防瘢痕子宫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新蔡县中医院收治的100例接受剖宫产的瘢痕子宫产妇,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给予对照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给予观察组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治疗。比较两组产妇出血量和凝血指标[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并评定疗效。结果观察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IB水平高于对照组,PT、APT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00%(46/50)]高于对照组[76.00%(3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瘢痕子宫剖宫产产妇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效果较好,能减少产后出血,改善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7.
康秀真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6):2938-2940
目的观察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进行阴道试产的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8年9月襄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瘢痕子宫产妇,根据分娩方式的不同分为剖宫产组(48例)和阴道试产组(50例)。比较两组产妇产中出血量、产后24 h出血量、住院时间及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结果阴道试产组术后住院时间较剖宫产组短,产中出血量和产后24 h出血量均较剖宫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阴道试产组产妇产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2.00%(1/50)]低于剖宫产组[16.67%(8/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瘢痕子宫产妇再次妊娠分娩时进行阴道试产,可改善分娩情况,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加快产后恢复。  相似文献   

8.
王芳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7):1217-1218
目的观察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后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5月平舆县中心医院收治的74例剖宫产产妇,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接受缩宫素联合子宫背带式缝合术,观察组接受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对比两组产妇临床指标(术中、产后2 h出血量)及大出血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产后2 h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两组大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后出血,可减少产妇术中、产后出血量,降低大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瘢痕子宫二次剖宫产与非瘢痕子宫孕妇剖宫产的手术情况与并发症情况。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1月‐2015年8月收治的150例二次妊娠并行剖宫产术的孕产妇,按是否为瘢痕子宫分为两组,各75例,观察组为瘢痕子宫,对照组为非瘢痕子宫。观察、记录两组剖宫产手术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延长,术中出血量和产后出血量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子宫破裂、盆腹腔粘连、产后出血、感染、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瘢痕子宫孕产妇二次剖宫产并发症发生率较非瘢痕子宫剖宫产孕产妇明显更高,应严格把握剖宫产指征,根据产妇情况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筋膜内子宫动脉结扎联合子宫下段垂直平行压迫缝合术对完全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8年5月于范县人民医院分娩的82例完全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出血产妇,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1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筋膜内子宫动脉结扎术,于此基础上,对照组联合改良B-lynch缝合术进行止血,观察组联合子宫下段垂直平行压迫缝合术止血。对比两组围手术期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长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术后2 h及术后24 h出血量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9.51%(8/41)、4.88%(2/4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筋膜内子宫动脉结扎联合子宫下段垂直平行压迫缝合术,可有效提高完全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出血的止血效果,减少术中及术后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22岁,未婚(性生活1年)。因停经83d,阴道少量流血1月余于2002年3月11日入院。平素月经规律,经期5d,周期30d。末次月经2001年12月11日,停经后有恶心、呕吐等不适。停经40d查尿妊娠试验阳性,初诊早孕。1月前,患者无明显原因出现阴道流血,量少,色暗红,偶有下腹部隐痛,遂就诊。入院查体:阴道通畅无纵隔,双宫颈。左侧宫颈正常大小,轻度糜烂,宫口有少许暗红色血液;右侧宫颈如小指头大小,其间可见一针尖大之凹陷。双合诊左侧子宫稍大于正常,其右侧可(扌门)及一如孕2+月大小的圆形包块,质软,双侧附件未见异常。B超检查:盆腔内见双子宫回声,左侧子宫内膜6mm;右侧子宫腔内见蜂窝状回声46mm×35mm,边界欠清。实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有活性的激酶C受体(Rack1)与胚胎着床及蜕膜化的关系。方法:建立大鼠早期妊娠、假孕、延迟着床和人工诱导蜕膜化模型,收集各种模型的子宫材料,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Rack1在大鼠子宫中的表达。结果:Rack1在妊娠第6~9天的子宫蜕膜上呈强表达;假孕第6~9天和延迟着床的大鼠子宫腔上皮下基质中无明显的免疫信号,而延迟着床激活胚胎周围的腔上皮下基质中有强的免疫信号。蜕膜化子宫中整个蜕膜区呈强的免疫染色信号。结论:Rack1蛋白的表达与胚胎着床及蜕膜化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