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发热是常见的症状,大多数的发热原因容易确诊,少数患因无明确的系统定位症状、体征。其病因在较长的时间内难以明确,这类发热称为原因不明发热(FUO)。由于FUO的临床表现不典型.或忽视了某些诊断线索,往往造成误诊。1961年Petersdorf等提出FCO的诊断标准:患发热3周以上,体温多次超过38.3℃,经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常规实验室检查或入院1周内仍不能确诊。此标准为多年来的临床实践所采用。国内则根据1986年全国第二次内科学术会议提出:凡热程在2周以上,体温多次在38.5℃以上,经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滞规实验室检查仍不能确诊。  相似文献   

2.
唐广林  赵科孝 《医学文选》2002,21(5):648-650
我们对 2 1 5例由门诊初诊为发热待查后经住院确诊病因的病例 ,进行回顾性分析 ,探讨提高该类疾病的早期诊断率。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选择我科 1 987年 8月至 2 0 0 1年7月间由门诊以发热待查首诊住院的病例 2 1 5例。其中男 1 0 1例 ,女 1 1 4例。年龄 1 4~ 86岁 ,平均31 .2岁。病程最短 3天 ,最长 2 6天 ,平均 8.7天。全部病例均经住院后明确诊断 ,确诊时间最短 1天 ,最长 2 1天 ,平均 3.2 5天。1 .2 方法 全部病例均以腋测法测量体温 ,测量时间不少于 5分钟 ,每日测量 4至 6次 ,高温者随时测量。1 .3 诊断标准[1]   37.3…  相似文献   

3.
4.
发热待查(fever of unknown origin,FUO)是儿科的常见疾病。研究者通过对2005年1月1日~2007年12月31日某综合医院以“发热待查”收住院的372例进行回顾分析,探讨儿童发热待查的病因构成、诊断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发热待查的病因.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6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符合发热待查的76例患者病历资料.结果:76例患者最终明确诊断者66例(86.8%).感染性疾病40例(52.6%),其中细菌感染26例(65.0%),病毒感染8例(20.0%).恶性肿瘤12例(15.8%),其中淋巴瘤5例.结缔组织病9例(11.8%),其中血管炎3例,成人Still病2例.其他疾病5例(6.6%).未确诊10例(13.2%).结论:感染性疾病是发热待查的首位病因,常见为细菌感染,恶性肿瘤和结缔组织病也是发热待查的主要病因.大部分发热待查病例经细致的临床检查和分析是可以得到确诊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发热待查(FUO)患者的病因构成﹑诊断方法及思路.方法 方便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该院收住的80例门诊初诊为FUO的患者的最终诊断,观察患者病因构成﹑最终确诊方法及病因与最终确诊时间的关系.结果 80例FUO病因明确患者中,感染性疾病57例(细菌感染39例,病毒感染15例,支原体感染3例),占71.25%;非感染性疾病17例(肿瘤7例,免疫疾病10例),占21.25%.感染性疾病所占比重显著高于非感染性疾病,各类感染性疾病最终确诊时间也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终确诊方法中,诊断性治疗与观察构成比最高,占40.00%,影像学和细菌学次之,分别占25.00%和16.25%.结论 感染性疾病是发热待查的主要病因,诊断性治疗与观察﹑影像学检查﹑细菌学检查等诊断技术的联合应用对发热待查的早期诊断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发热待查在儿科临床工作中十分常见,其病因复杂。尽管大多数最终可做出诊断,但误诊、漏诊屡见不鲜,以致延误治疗。现将我院1990年1月-2002年1月收入住院的210例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近7年来大理地区发热待查的病因谱和诊断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7年来我们收治的350例发热待查患者的诊治资料.结果 经各种检查或诊断性治疗最后确诊者325例,确诊率92.9%.感染性疾病178 例(50.9%),结缔组织-血管性疾病100例(28.6%),肿瘤性疾病26例(7.4%),药物热18例(5.1%),伪装热3例(0.9%),原因未明确者25例(7.1% ).结论 感染性疾病是大理地区发热待查的主要原因,以结核病为主.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发热待查患者住院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方法:选取以发热待查收入院的患者294例,对其发病原因、确诊几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确诊率为90.47%,自身免疫性疾病患病率为18.36%,确诊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女性的比例(67.14%)高于男性的比例(34.29%)。以肿瘤、外因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系统疾病为发热常见的病因,总和发病率为95.38%。结论:肿瘤、外因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系统疾病为发热待查的主要诱因,其中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发热待查的发病率为最高,在临床上对发热待查的患者诊断时,注意应对常见病的不典型临床表现加以关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不明原因发热(FUO)的病因分布及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9年1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内科住院且符合FUO诊断标准的8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了病因、诊断方法和临床表现,并在老年患者与非老年患者间进行了比较.结果 816例患者中,766例(93.9%)最终确诊,包括:感染性疾病330例(40.4%),其中结核病占49.7%(164/330);结缔组织病281例(34.4%),其中成人斯蒂尔病占55.2%(155/281);恶性肿瘤89例(10.9%),其中淋巴瘤占56.2%(50/89),所有肺癌均合并有阻塞性肺炎;其他疾病66例 (8.1%),其中克罗恩病占22.7%(15/66).50例患者(6.1%)最终未确诊.老年患者中感染性疾病和恶性肿瘤所占比例分别为49.4%和15.6%,明显高于非老年患者的32.0%(P=0.0000)和6.4%(P=0.0000);结缔组织病所占比例为17.9%,明显低于非老年患者的50.1%(P=0.0000).结论 大多数FUO通过仔细检查和分析可最终确诊.感染性疾病是FUO的主要病因,其中结核所占比例最高,以老年患者多见.结缔组织病和恶性肿瘤在FUO中也占有相当比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原因不明发热(FUO)诊断方法和病因变化情况。方法:分析我院1991年11月至2001年1月间FUO住院病人248例,与1978年1月至1987年3月FUO 234例比较。结果:病因中感染性疾病占41.9%,风湿性疾病占11.3%,肿瘤性疾病占10.9%,其它疾病占6.0%,原因仍不明者占29.8%。近10年靠组织活检或临床观察确诊的比例增高,病原体培养确诊的比例明显减少,不明原因者比例显著上升。结论:原因不明发热(FUO)的诊断方法和病因构成比已发生变化,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盛辉  苑春莉  刘波 《疑难病杂志》2007,6(3):164-167
目的分析不明原因发热(FUO)患者诊断方法的选择和病因的确定。方法回顾性分析362例FUO患者的诊断方法和病因。结果316例患者经过血清学、细菌学、体液检查、骨髓检查、组织活检、手术探查,并结合临床经过和试验治疗效果明确临床诊断。其中感染性疾病176例(包括细菌感染134例,病毒感染34例,真菌感染5例,其他3例),非感染性疾病140例(包括血管结缔组织病65例,肿瘤性疾病61例,其他疾病14例)。最后仍有46例患者诊断不明。结论对于FUO的诊断应该尽量获得病原学、免疫学和病理学的诊断依据,感染性疾病、血管结缔组织病和肿瘤性疾病是FUO发病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杭州地区乙肝病毒基因分型分布情况及与乙肝病毒DNA定量、乙肝两对半定性/半定量、AFP定量各项指标间的联系。方法对临床146例乙肝病毒DNA阳性患者,用PCR法进行乙肝病毒基因分型及乙肝病毒DNA定量检测;用ELISA法进行乙型肝炎两对半定量检测;用夹心法进行AFP定量检测,以分析彼此间的相关性。结果经统计,B型75例,占51.4%;C型62例,占42.5%;非B非C型共9例,占6.2%;男女性患者基因分型的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C型乙肝病毒DNA水平明显高于B型,C型乙肝表面抗原及E抗原定量测定值高于B型。C型患者AFP定量测定均值较B型高,但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杭州地区乙肝病毒基因型以B型为主,C型次之;C型乙肝病毒DNA含量较B型高,肝脏损害较B型严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色病的临床特点,评价铁生化指标、腹部影像学、肝脏活组织病理学检查在血色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诊断为血色病临床资料完整的患者,对其临床特点、铁生化指标、腹部影像学、病理组织学和特殊染色及超微结构的特点进行分析。结果遗传性和继发性血色病各2例。腹胀、乏力、肝脾肿大、皮肤色素沉着为其常见临床表现;2例患者肝硬化,2例患者心脏扩大,1例患者出现心包积液伴有多发性关节炎。2例患者血清铁升高,3例患者转铁蛋白饱和度升高,4例患者血清铁蛋白均〉1000ng/ml。2例肝穿病理检查均显示肝铁过多沉积。4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贫血。结论血色病在我国较少见,除临床特点不明显诊断困难以外,与临床医生对该病认识不足亦有关,提高临床医生对血色病的认识可能有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8):145-148+封三
目的 了解并分析杭州市流感病原学流行特征及季节性变化趋势,为流感防制工作的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应用集中度和圆形分布法对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杭州市的流感病原学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20年(M=0.98,r=0.98)与2018年(M=0.93,r=0.88)流感病原阳性检出率有严格季节性,2013年(M=0.75,r=0.62)有很强的季节性,2011年(M=0.67,r=0.62)和2016年(M=0.61,r=0.46)有明显的季节性,2010、2015和2017年则季节性不明显。除2013和2015年外,其余年份高峰均出现在第一季度,且大部分高峰日期出现在每年1月。检出最多的型别为甲型H3N2型(1631/4054),其次为乙型(1535/1631),再次为甲型H1N1型(878/4054)。三种型别交替占优。结论 杭州市流感高峰主要出现在冬春季,且不同病原型别交替出现,应在高峰期来临前进行流感疫苗接种,并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2):20-23
目的 分析儿童百日咳与类百日咳综合征的病原学及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间医院收治的87例疑似百日咳患儿临床资料,采集所有患儿鼻咽分泌物,分别进行百日咳鲍特杆菌PCR检测、细菌培养、病原学检测。PCR结果阳性纳入百日咳组(n=36),阴性纳入类百日咳综合征组(n=51)。比较两组患儿的基线资料、病原学检测结果及临床特征差异。结果 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分布、疫苗接种史、疑似病例接触史、入院前病程、住院天数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百日咳组患儿中17例检出1种病原、14例检出2种病原,2例检出3种病原,1例检出4种病原,2例未检出其他病原;类百日咳综合征组患儿中,15例检出1种病原、28例检出2种病原、4例检出3种病原、2例检出4种病原,2例未检出其他病原;两组患儿的病原学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为甲型流感病毒检出率最高,其次为鼻病毒、副流感病毒,其余病毒及病原体检出率偏低。百日咳组患儿的阵发性发绀例数多于类百日咳综合征组,且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水平明显高于类百日咳综合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儿的其他临床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疑似百日咳患儿如出现阵发性发绀且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明显升高,则考虑为百日咳;甲型流感病毒、鼻病毒、副流感病毒为导致类百日咳综合征主要病原,且多合并出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obocytopenia syndrome,SFTS)患者临床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进行问卷调查,使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RT-PCR)方法检测SFTS患者血液、排泄物中的SFTSV RNA。【结果】共43例患者,均为农民,其中男20例,女23例。大多数病例没有蜱叮咬史,但发病前2周均有树木、草丛等野外活动史或田间劳动史。主要临床症状多为发热、全身不适、肌肉酸痛、乏力、纳差、头痛、恶心、呕吐、咳嗽、咳痰、咽痛、腹痛、腹泻等;实验室检查主要是WBC、PLT降低,ALT、AST、CK、LDH升高,蛋白尿、血尿。39例患者血液标本SFTSV RNA检测阳性(90.70%)。所有病例的尿液、粪便、咽拭子标本未检测到SFTSV RNA。【结论】SFTS患者临床表现以发热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和多脏器功能损害为主;患者血液中有SFTSV RNA存在;排泄物中虽未检测出SFTSV RNA,但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描述肠道病毒71型(EV-A71)疫苗可及后的2016—2019年宁波市5岁及以下儿童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病原学情况。方法: 采用队列设计,回顾性收集2016—2019年宁波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中传染病报卡和电子病历内手足口病发病资料,人口学统计信息来源于预防接种信息系统,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病毒分型。采用Wilson法估算发病密度及95%置信区间。结果: 2016—2019年,队列累计观察5岁及以下常住儿童1 044 800人,总观察人时为2 651 081人年,期间新发手足口病102 471例,年均发病密度为3 865.25/10万人年。4年间手足口病发病人数为93 421人,其中单人单次发病为84 875人(90.85%), 单人发病2次及以上为8 946人(9.15%);单次发病只需就诊一次者为69 771人(66.06%),有19.92%的患者需就诊2次,而有14.02%(14 801人)的患者需就诊3次及以上。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周期性,主要集中在每年4至7月,流行周期为2年;绝大部分病例为1~3岁儿童,男性多于女性。各地区发病密度不同,以宁海县最高(4 524.76/10万人年),象山县次之(3 984.22/10万人年)。病毒分型3 748例,实验室确诊2 834例,检出阳性率75.61%,其中肠道病毒71型、柯萨奇病毒A16和其他肠道病毒分别占9.03%、31.55%和59.42%。研究期间,EV-A71疫苗累计接种率逐年升高,EV-A71型病毒占比从2016年的13.34%降低至2019年的0.71%,同期重症病例占比也从1.26%降低至0.54%。结论: 宁波市手足口病疫情依然严峻,1~3岁以下儿童(特别是1岁男性儿童)是重点防控人群,随着疫苗接种率升高,EV-A71感染比例和重症占比均逐渐降低,应及时关注手足口病流行毒株的变化对疾病监测与防控的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19.
王文明  王华  田昌伟 《中国热带医学》2013,(9):1080-1081,1103
目的了解昆山市2009—2012年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掌握疫情变化趋势,为手足口病重症病例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手足口病重症病例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和病原学检测结果比较分析。结果昆山市2009~2011年共报告重症病例180例,无死亡病例。年均发病率为2.68/10万。报告发病率从2009年的0.48/10万增至2012年的5.13/10万。男女性别比为1.54:1,男性病例多于女性。城区发病率为2.11/10万,乡镇发病率为2.85/10万,乡镇高于城区。重症病例病原阳性检测率为60%,其中EV71、其他肠道病毒和CA16分别占阳性病例的84.26%、10.19%、5.56%。结论2009—2012年昆山市手足口病疫情持续流行高峰,重症病例持续增加,病原体以EV71为主。加强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综合防控措施仍是防控工作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20.
住院高血压患者病因及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因高血压住院患者的病因组成,并比较患者的相关临床特点。方法对1999~2005年因高血压住本院的所有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并对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收缩压和舒张压以及是否合并脂代谢异常、左室高电压和低钾血症等进行比较。结果①出院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EH)者占63.4%,继发性高血压(SH)者占25.3%;②SH中内分泌性高血压占82%,肾血管性高血压占9%,肾性高血压占8%;③内分泌性高血压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占75%,嗜铬细胞瘤占17%;④SH患者的年龄小、舒张压高、体重指数低;⑤SH的构成比在20~30岁年龄段最高(62.5%),在3级舒张压时最高(34.1%),在肥胖人群中最低(20.9%);⑥SH患者合并脂代谢异常者少,合并左室高电压者和低钾血症者多。结论EH仍是住院高血压患者的主要病因,但SH尤其是内分泌性高血压的比例也不容忽视。患者年龄小、舒张压高,合并低钾血症、左室高电压时提示SH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