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同步放化疗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搜集136例不能接受手术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资料,51例行同步放化疗,85例行序贯放化疗,评价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并对生存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同步组及序贯组完全缓解率(CR)、有效率(CR+PR)分别为21.57%、74.51%和7.06%、43.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步组与序贯组发生骨髓抑制、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分别为60.78%、76.47%和41.18%、44.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化道反应、放射性肺炎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步放化疗与序贯放化疗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82.35%、50.98%、27.45%和68.24%、32.94%、11.76%,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同步放化疗可显著提高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总体生存率,且近期疗效显著。骨髓抑制、放射性食管炎经及时对症处理后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序贯放化疗与单纯化疗治疗老年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分析该院收治的老年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单纯化疗组50例和序贯放化疗组50例。结果序贯放化疗组不良反应和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单纯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序贯放化疗治疗老年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同步放化疗与序贯放化疗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72例Ⅲ期NSCLC患者随机分同步放化疗组和序贯放化疗组,各36例,同步放化疗组采用调强放疗同步2周期多西他赛+顺铂(DP)方案化疗,放疗结束后再行2周期化疗;序贯放化疗组先行DP方案化疗2周期,2周后行调强放疗,放疗结束后再行DP方案化疗2周期。结果:同步放化疗组与序贯放化疗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5.0%和3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主要不良反应包括骨髓抑制、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管炎及消化系统反应,同步放化疗组患者Ⅲ~Ⅳ级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序贯放化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步放化疗治疗Ⅲ期NSCLC疗效优于序贯放化疗,且不良反应可以耐受,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序贯放化疗与单纯化疗治疗老年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比较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老年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单纯化疗组40例和序贯放化疗组50例。结果:序贯放化疗组总缓解率明显高于单纯化疗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序贯放化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单纯化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序贯放化疗治疗老年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比较同步放化疗和序贯放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选取2010年5月到2013年3月湖南省常德市肿瘤医院收治的不能进行手术切除的Ⅲ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4例,随机分为同步组和序贯组.同步组患者32例,在放疗开始后第1、4、7周给予吉西他滨和顺铂进行化疗;序贯组患者32例,接受化疗3个周期后开始放疗.结果 同步组和序贯组有效率分别为68.8%和43.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步组患者毒副反应的发生率高于序贯组,其中血液毒性反应同步组发生率为100%,序贯组为65.6%,2组之间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放射性肺炎和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同步放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与序贯组相比存在明显优势,同步放化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局部晚期直肠癌术后同步放化疗和与序贯放化疗对患者局部控制及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68例II、III期直肠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同步放化疗组或序贯放化疗组.两组放疗方案及化疗方案相同.结果 两组1年、2年生存率均无明显差别,第3年同步放化疗组生存率高于序贯放化疗组,但无统计学意义.局部控制率两组无明显差别.同步放化疗组不良反应骨髓抑制、腹泻明显重于序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局部晚期直肠癌术后同步放化疗与序贯放化疗相比,急性毒副反应重,局部控制率无明显差别,生存率在1~3年内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但同步放化疗远期生存率有升高趋势.  相似文献   

7.
孙晓楠 《当代医学》2022,28(11):83-85
目的 探讨同步放化疗和放疗序贯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本院收治的80例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放疗序贯化疗治疗,观察组采用同步放化疗治疗,比较两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生存质量.结果 观...  相似文献   

8.
聂俊丰  王翠英 《河北医学》2012,18(9):1203-1205
目的:比较分析小细胞肺癌同步放化疗与序贯放化疗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30例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15例接受放疗同步联合化疗(PTX+DDP+VP-16)方案化疗:患者于前3个周期给予PPE方案化疗,从第4周期开始实施同步放化疗,放化疗结束后再巩固2-4个周期.另15例患者则接受放疗序贯化疗(序贯组):应用PPE方案化疗3个周期后进行放疗,放疗结束后再巩固化疗4个周期.结果:同步组和序贯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9.4%和76.1%,同步组疗效优于序贯组(P<0.05);而两组的生存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放疗同步化疗较序贯化放疗治疗小细胞肺癌能够提高治疗的有效率.  相似文献   

9.
刘沙 《当代医学》2016,(33):30-31
目的 总结分析EP方案同步放化疗对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60例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同步组(EP方案同步放化疗)30例与序贯组(EP方案序贯放化疗)30例,比较2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及3年生存率、3年局控率.结果 同步组患者近期总疗效80.00%明显高于序贯组5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步组患者3年生存率46.67%及3年局控率46.67%明显高于序贯组的16.67%,1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远处转移率级不良反应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来说接受EP方案同步放化疗的治疗方案后局部控制效果较好,3年生存率明显提高,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可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同步放化疗与放疗化疗序贯疗法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的96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48例)给予同步放化疗治疗,对照组(48例)给予放疗化疗序贯疗法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85.42%)高于对照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1~2年的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同步放化疗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近期疗效及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张丹  韩苏夏 《西部医学》2013,25(9):1281-1283
放射治疗在肿瘤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放射治疗增敏研究是目前放射生物学领域的热点问题。目前,结合DNA损伤应答机制的肿瘤放射敏感性研究多集中在DNA损伤修复、细胞周期阻滞和细胞凋亡三个方面,本文就DNA损伤应答机制和放射治疗增敏之间的相关性及研究进展做一述评。我们认为,这方面的深入研究将会有力地推进放射医学的发展,进而更好地造福于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脑干肿瘤患者分别进行单纯放疗与术后放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我院2002年10月~2006年12月,我科收治的100例脑干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50例,对A组50例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加术后放疗,对B组50例患者采取单纯放疗,并对两组相应放疗吸收剂量(DT)疗效进行对比。结果:A组疗效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DT在50和55 Gy时疗效最佳。结论:脑干肿瘤患者应用手术治疗加术后放疗,疗效确切,应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农惠惠  徐子海  周燕华 《铁道医学》2014,(10):1149-1152
目的:应用西门子CT Vision图像引导系统纠正脊柱转移瘤在行三维适形或调强放疗的摆位误差,以提高放疗精度。方法:回顾分析20例脊柱转移瘤患者应用CT Vision行图像引导的影像学资料,每位患者隔日在放疗前行CT图像引导,将实时扫描的CT图像与放疗计划时的参考CT图像作融合比较,分析比较图像引导纠正摆位误差前和纠正摆位误差后患者在左右、头脚、前后方向上的误差。结果:颈椎、胸椎、腰椎骨转移瘤分别为4、7、9例;放疗前CT引导图像与计划时参考CT图像比较在左右、头脚、前后方向上的平均误差分别为(1.7±0.9、2.1±0.6、2.3±0.8)mm、(1.9±1.1、1.5±1.7、3.0±1.9)mm、(2.5±0.5、1.8±2.0、-2.2±3.2)mm;纠正摆位误差后重新行CT扫描,在三维方向上的平均误差分别为(0.7±0.2、0.5±0.8、0.3±0.7)mm、(1.1±0.3、0.3±0.8、0.9±0.6)mm、(0.8±0.4、0.6±0.5、-0.2±1.1)mm。结论:脊椎转移瘤患者在放疗前行CT Vision图像引导可使放疗摆位精度控制在2 mm以内,对提高靶区照射剂量及保护脊髓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胸部肿瘤既往放疗后应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再次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2年7月至2014年11月该院收治的38例既往胸部曾接受常规放射治疗后再接受SRT的患者,治疗靶区包括肺部局部原发灶、复发灶、肺转移瘤.结果 既往放疗的中位剂量是48 Gy(30~56 Gy),再接受SRT的中位生物学等效剂量(α/β=10.0,BED10)是62Gy(39~72 Gy).中位随访时间12.30月;1、2年局部无进展生存率(LPFS)分别76.32%和63.16%;中位无复发时间(RFS)和总生存时间(OS)为13.20、21.00个月.2、3级肺毒性分别为15.79%、7.89%.其他2~4级不良反应包括胸痛15.79%、乏力1S.42%、皮肤损害2.63%,无5级毒性损害.结论 SRT能安全、有效地应用于既往接受胸部放疗的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单纯超分割放射治疗与常规放疗生存率及影响。方法:将65例食管鳞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常规放疗组39例,常规分割,5次倜,1次/d,2Gy/次,总剂量为70Gy/7周;超分割放疗组26例,5次,周,2次,d,1.3Gy/次,2次治疗间隔6h,总剂量为65Gy/5周。全部病例均采用GWGP80型钴-60远距离治疗机体外照射。结果:常规放疗组和超分割放疗组的1、3年生存率分别为46.1%、20.5%和61.5%、42.3%。超分割放疗组明显优于常规放疗组。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病变长度3~5cm、蕈伞型预后好。两组患者放疗副作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超分割放疗(5次,周,1.3Gy/次,2次/d,间隔6h,总剂量为65Gy/5周)能明显提高食管癌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17.
放射线主要作用于细胞核DNA(如MAR区域)、细胞膜(如鞘磷脂酶-神经酰胺)和胞浆内一些蛋白(如Apaf-1/IAP)等.随着对DNA修复、细胞周期的控制、信号的传导、肿瘤的微环境中的分子靶向目标认识的深入,利用分子生物学可对肿瘤放射治疗进行指导.  相似文献   

18.
肺癌放射治疗所致急性放射性肺炎的临床分析及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回顾性分析比较常规放疗和超分割放疗的剂量和照射面积与急性放射性肺炎发生率的关系及其治疗效果。方法:1995年12月至2002年6月,303例肺癌患者入我科放疗,183例患者采用常规放疗,放射剂量2Gy/次,1次/d,5次/周,总剂量50—70 Gy。120例患者采用超分割放疗,剂量1.00--1.25 Gy/次,2次/d,间隔6h,5d/周,总剂量50--70 Gy。结果:共发生急性放射性肺炎33例,发生率10.9%。其中常规放疗的发生率10.4%,超分割放疗的发生率11.7%。经治疗,常规照射组和超分割照射组的急性放射性肺炎的缓解率分别为84.2%、85.7%。结论:常规照射组和超分割照射组急性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基本相同。经合理治疗,2组症状及体征均明显缓解,提示治疗时应以预防为主。  相似文献   

19.
刘艳  杨林 《安徽医学》2016,37(3):295-298
目的 比较替莫唑胺联合放疗、尼莫司汀联合放疗及单纯放疗三种治疗方法对胶质瘤的疗效。方法 收集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8年1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197例脑胶质瘤患者,术后均经病理证实。接受替莫唑胺联合放疗(I组)的患者66例,接受尼莫司汀联合放疗(Ⅱ组)的患者64例,接受单纯放疗(Ⅲ组)的患者67例。统计并比较3组患者近期疗效、1年、2年、3年生存率、总体生存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3组患者的近期有效率分别为66.7%,35.9%和1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年生存率和3年生存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Ⅱ组和Ⅲ组相比,I组患者的总体生存时间延长,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结论 胶质瘤术后联合放化疗治疗可以提高疗效,替莫唑胺联合放疗治疗胶质瘤的疗效明显优于尼莫司汀联合放疗及单纯放疗。  相似文献   

20.
邱凌云  宋涛  贾勇士 《浙江医学》2018,40(3):240-242,247
目的比较三维适形(3D-CRT)、调强放疗(IMRT)和混合调强(h-IMRT)3种早期乳腺癌放疗计划。方法随机选取30例早期保乳术后患者(左侧15例,右侧15例),分别使用3D-CRT、IMRT和h-IMRT3种放疗技术制定放疗计划。比较DVH剂量参数,包括剂量分布,剂量适形性,心脏以及患侧肺等危及器官的剂量分布,机器输出跳数,危及器官平均剂量。结果IMRT及h-IMRT计划靶区剂量分布优于3D-CRT计划,其中双侧乳腺癌的V105%(%),平均剂量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左侧:F=6.45、11.3,右侧:F=9.57、10.3;P<0.05)。正常组织受量:h-IMRT在患侧肺V20Gy(%)和V30Gy(%)上有优势(左侧:F=7.98、9.56,右侧:F=5.89、6.54;P<0.05);对于心脏,3D-CRT计划在V5Gy(%)上可以得到比IMRT及h-IMRT更低的剂量(左侧:F=3.8,P<0.05),此外,h-IMRT计划的V30Gy(%)优于其他两者(左侧:F=13.5,P<0.05)。h-IMRT计划所需机器跳数值介于3D-CRT和IMRT之间(左侧:F=10.89,右侧:F=12.34;P<0.05)。结论相比3D-CRT技术,IMRT和h-IMRT在保护危及器官能力上有显著提高。使用h-IMRT技术能获得比3D-CRT和IMRT更好的剂量学结果,更适合早期保乳术后患者的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