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骶管阻滞对痔疮手术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12月本院肛肠外科收治的120例痔疮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术中麻醉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两组入院后均予以痔疮常规治疗,对照组术中予以腰硬联合麻醉,观察组术中予以超声引导下骶管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术后下肢恢复活动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比较两组麻醉前(T0)、给药后5 min(T1)、给药后15 min(T2)的平均动脉压(MAP)与心率(HR);比较两组肛门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肛门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双下肢运动阻滞效果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下肢恢复活动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0时,两组MAP、H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T2时,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MAP、HR水平均较稳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肛门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肛门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均长于对照组,双下肢运动阻滞效果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痔疮手术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骶管阻滞麻醉效果确切,可促进患者术后下床活动,维持术中血压、心率稳定,可确保麻醉效果,利于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超声引导下骶管阻滞和腹横肌平面(TAP)阻滞用于新生儿腹部手术全麻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50例接受腹部全麻手术治疗的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超声引导下骶管阻滞全身麻醉,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TAP阻滞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术中瑞芬太尼和芬太尼用量、不同时间段血浆皮质醇(Cor)浓度及术后麻醉苏醒指标.结果 观察组术中瑞芬太尼和芬太尼用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切皮时和拔管后30 min,两组Cor浓度均高于入室后(P<0.05),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镇痛补救、呼吸抑制及躁动哭闹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声引导下TAP阻滞麻醉用于新生儿腹部全麻手术镇痛效果优于骶管阻滞,麻醉用药量少,且新生儿苏醒时间更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定位骶管阻滞麻醉与传统解剖定位骶管阻滞在肛瘘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200例行择期肛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U组采用超声引导定位骶管阻滞,T组传统解剖定位骶管阻滞。两组均使用1%利多卡因5ml,无脊麻征象后给予0.5%罗派卡因20ml。结果 U组穿刺针调整次数、麻醉起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明显短于T组,麻醉操作时间明显长于T组(均P0.05);U组穿刺成功率比T组高14%;U组在穿刺部位出血、穿刺部位血肿及局麻药中毒方面明显优于T组。讨论超声引导下骶管阻滞可更安全、有效地应用于肛周各类手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比较超声引导定位骶管阻滞麻醉与传统解剖定位骶管阻滞在会阴部手术中应用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400例行择期肛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Ⅰ组采用超声引导定位骶管阻滞,Ⅱ组传统解剖定位骶管阻滞。两组均使用1%利多卡因5 ml,无脊麻征象后给予0.5%罗派卡因20ml。结果Ⅰ组有效例数及麻醉成功率明显高于Ⅱ组(P0.05);Ⅰ组穿刺成功率比Ⅱ组高11%;Ⅰ组在穿刺部位出血、穿刺部位血肿及局麻药中毒方面较Ⅱ组明显减少。结论超声引导下骶管阻滞更安全、有效,适合应用于会阴部各类手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在老年重症上肢骨折患者中的麻醉效果及对手术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医院收治行择期内固定手术治疗的老年重症上肢骨折患者126例,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63例)与对照组(63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则采取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两组患者手术过程中生命体征的变化及麻醉效果,同时比较两组患者阻滞起效时间、持续时间和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期间生命体征无明显变化,而对照组手术期间血压和心率出现明显波动(P<0.05);观察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阻滞维持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在老年重症上肢骨折患者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降低术中生命体征的波动,减少麻醉起效时间,降低麻醉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分析实时超声引导下硬膜外穿刺并置管在老年患者前列腺电切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80例行前列腺电切手术的老年患者,运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超声引导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硬膜外穿刺并置管,超声引导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硬膜外穿刺并置管.比较两组患者反复穿刺次数、穿刺时长,患者舒适度,需要更改麻醉方式例数、术后腰痛发生例数、穿刺过程中血压、心率和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结果:与超声组比,对照组反复穿刺次数明显多,穿刺用时也更长(P<0.05);需要更改麻醉方式例数和术后腰痛例数超声组低于对照组(P<0.05);操作过程中患者血压、心率及氧饱和度超声组更加平稳(P<0.05).结论:实时超声引导下硬膜外阻滞除了准备时间稍长,其他均优于传统的穿刺方法,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在小儿髋关节矫形术后镇痛中超声引导下腰丛神经与骶管阻滞麻醉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在本院治疗的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儿8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腰丛阻滞组(采用Winnie三叶草腰丛阻滞)和骶管阻滞组(采用罗哌卡因骶管阻滞),各41例,两组均在超声引导下进行,局麻药物选择0.2%罗哌卡因1 m L/kg。比较两组超声定位时间、区域麻醉时间、总麻醉时间;术中芬太尼用量、首次使用PCA时间及PCA吗啡总用量;术后疼痛评分(CHEOPS评分);麻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腰丛阻滞组的超声定位时间显著短于骶管阻滞组(P0.05);腰丛神经组术后CHEOPS评分低于骶管阻滞组(P0.05),其中腰丛神经组≥3分9例(21.95%);骶管阻滞组19例(46.3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丛阻滞组首次使用PCA时间显著晚于骶管阻滞组,PCA吗啡总用量显著低于骶管阻滞组(P0.05);两组区域麻醉时间、总麻醉时间、术中芬太尼用量、麻醉不良反应(术中低血压、心动过缓及术后恶心呕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骶管阻滞,超声引导下腰丛神经阻滞对髋关节矫形术后患儿镇痛效果更好,且镇痛时间更长,故提倡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行颈横突阻滞在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8年5月进行手术治疗的96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麻醉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行C4、C6横突阻滞麻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神经刺激仪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神经阻滞操作时间、阻滞起效时间、麻醉维持时间及麻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优良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9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神经阻滞操作时间及阻滞起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麻醉维持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并发症发生率为6.25%,低于对照组的2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肱骨近端骨折手术中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下行C4、C6横突阻滞麻醉效果良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60例行臂丛麻醉的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在传统盲探定位下进行臂丛神经阻滞,观察组采取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两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麻醉完成时间、镇痛维持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阻滞起效时间、麻醉药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效果优良率(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73.33%),麻醉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起效快、麻醉维持时间长,麻醉效果好,还可减少麻醉药物剂量,减轻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析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行上肢手术治疗的82例患儿,采用硬币法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41例。研究组患儿采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采用常规解剖定位臂丛阻滞麻醉,对比麻醉阻滞效果。结果:研究组感觉阻滞与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早于对照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麻醉优良率高于对照组,麻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麻醉药物使用剂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完成时间研究组长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实施上肢手术时行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佳、安全性高,同时可减少麻药使用剂量,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