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观察神经内镜下微创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3月舞钢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神经内镜下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统计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血肿清除率、不良事件(再出血、颅内感染及引流管脱出)发生情况、格拉斯哥预后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失血量较少,血肿清除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19.51%(8/41),观察组为2.44%(1/41),观察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46.34%(19/41)患者恢复良好,24.39%(10/41)轻度残疾,12.20%(5/41)重度残疾,9.76%(4/41)植物生存,7.32%(3/41)死亡;对照组70.73%(29/41)患者恢复良好,19.51%(8/41)轻度残疾,7.32%(3/41)重度残疾,2.44%(1/41)植物生存。观察组预后较对照组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镜下微创血肿清除术可有效改善高血压脑出血疗效,提高血肿清除效果,减少术中失血量,减少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重症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术后血肿清除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10例重症HICH患者,按照手术方法分组,各105例。对照组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术后5 d平均血肿清除率、治疗总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手术前后两组神经功能;检测对比两组手术前后血清铁蛋白(SF)、脑钠肽(BN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结果:术后5 d,观察组平均血肿彻底清除率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98/105)较对照组81.90%(86/105)高(P<0.05);术后两组NIHSS评分均降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4 d观察组血清SF、BNP、NSE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81%(4/105)低于对照组11.43%(12/105)(P<0.05)。结论: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相比,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重症HICH,疗效显著,可提高血肿清除率,加快受损神经修复,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3.
科学的发展和进步为神经内科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高血压脑出血诊断和治疗随着CT扫描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成熟。我院2000年8月至今收96例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闫海光 《当代医学》2021,27(7):78-80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下微创术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肿清除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10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91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盲抽法分为对照组(n=45)与观察组(n=46).对照组行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行神经内镜微创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血肿清除率及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5.
6.
微创术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近期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探讨影响微创法清除颅内血肿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近期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50例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清除颅内血肿术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患者病死率为24.0%,植物状态和重残率为36.0%。出血量、出血部位、术前GCS评分,瞳孔变化及光反应等因素均与微创法清除颅内血肿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近期预后有关。出血至手术时间与近期预后有接近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的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出血量、出血部位、术前GCS评分,瞳孔变化及光反应4项因素可以作为评价微创清除颅内血肿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近期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微创手术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预后不良的因素. 方法 98 例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均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出院时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分级评价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57 例,预后不良组41例,对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非条件回归分析. 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血肿量多、入院 GCS评分低、体重指数大、有糖尿病史、破入脑室、中线移位、有合并症是预后不良的相关因素(P<0.05),而性别、出血部位、入院时收缩压、脑疝、高血压病史与预后无关( P>0.05).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入院时GCS评分、血肿量、破入脑室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年龄、入院时GCS评分、血肿量、是否破入脑室是幕上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后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差异。方法选取行外科手术治疗的13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法将其分成微创组(66例)和开颅组(66例)。微创组采用神经内镜微创疗法,开颅组则接受开颅血肿清除疗法。比对两组患者格拉斯哥预后(GOS)分级、死亡、术后并发症发生及血肿清除情况,记录其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和术后入住重症监护室(ICU)时间等围术期指标差异。结果微创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术后入住ICU时间均明显低于开颅组(P0.05);两组患者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GOS优良率及血肿清除率分别为63.6%和83.3%,明显高于开颅组的40.9%和65.2%(P0.05);微创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5%明显低于开颅组的16.7%(P0.05)。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给予神经内镜微创手术,血肿清除率高且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低,患者预后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和开颅血肿清除术在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0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资料进行分析,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开颅组和内镜组,开颅组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内镜组采用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内镜组手术时间为(1.5±0.8)h、术中出血量为(40.0±19.7)m L,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内镜组血肿平均清除率为(92.6±9.4)%,显著高于开颅组(P0.05);内镜组GCS评分3~5分者住院时间为(11.5±1.5)d,GCS评分6~8分者住院时间为(7.8±2.2)d,GCS评分9~13分者住院时间为(3.0±1.2)d,均显著短于开颅组(P0.05);内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显著低于对照组20%(χ2=4.15,P0.05)。结论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神经内镜与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对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效果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96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观察组给予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比较2组患者血肿彻底清除率、近全清除率、部分清除率和再出血率,比较2组患者皮层切口长度、骨窗大小、手术时间、术中止血时间、术中出血量及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和并发症。结果 2组患者近全清除率、部分清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肿彻底清除率、GCS及GOS评分高于对照组[(54.17%vs 22.92%)、(13.69±1.03)分vs (10.11±2.39)分、(4.02±0.53)分vs (3.25±0.49)分],再出血率、皮层切口长度、骨窗大小、手术时间、术中止血时间、术中出血量、NIHS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微创引流术治疗的效果及对血清炎性介质、脑出血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7年2月四川省崇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治疗的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2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应用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对照组应用传统开窗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情况、预后效果及手术前后血清炎性介质[C反应蛋白(CR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营养因子-α(NTF-α)]、脑出血标志物[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Barthel指数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t=19.408、5.253,P=0.000、0.000),而再出血率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09,P=0.648);观察组患者的预后有效率为91.7%,高于对照组的76.7%(χ~2=5.065,P=0.024);2组患者的CRP、NSE及NTF-α水平均较手术前显著改善(t观察组=29.153、20.936、42.223,t对照组=20.712、15.783、22.046,P均=0.000),且观察组改善较对照组更显著(t=7.561、8.894、13.573,P均=0.000);2组患者的NT-pro BNP、GMCSF及HMGB-1水平均较手术前显著下降(t观察组=27.416、24.546、25.787,t_(对照组)=15.841、11.244、11.396,P均=0.000),并且观察组患者下降更为显著(t=13.143、14.603、22.288,P均=0.000);与治疗前比较,2组NIHSS评分均下降、Barthel指数均上升(t观察组=20.091、16.557,t对照组=12.243、9.160,P均=0.000),并且观察组变化更显著(t=12.386、7.189,P=0.000、0.000)。结论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良好,能够显著改善神经功能、炎性反应,降低脑出血标志物水平,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颅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脑屏障 (BBB)功能的影响。方法 观察脑出血病人常规治疗组 15例和常规治疗 +颅内血肿清除术组 15例 ,对照分析其BBB指数和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的变化 ,并分别与正常对照组作对比。结果 血肿清除术组BBB指数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 (P <0 .0 5 ) ,而此两组病人BBB指数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血肿清除术组血清MBP浓度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 (P <0 .0 1) ,而此两组病人MBP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结论 脑出血增加血脑屏障的通透性 ,使BBB指数和血清中MBP含量增高 ,颅内血肿清除术可以减轻细胞毒性对血脑屏障的损伤 ,从而减轻脑水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在头颅CT引导下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选择CT证实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120例,分为微创清除组(63例)和内科保守治疗组(57例),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评分及血肿的清除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微创组治疗前血肿体积为(48.66±9.09)ml,保守组为(48.31±7.06)ml.治疗7d后,微创组血肿体积为(12.38±4.35)ml,保守组为(25.40±3.23)ml,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63例血肿吸收明显快于57例保守组;治疗后,微创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保守组,BI评分明显高于保守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引导下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一种积极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梁红斌 《微创医学》2010,5(2):113-115
目的比较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与保守疗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微创组)和内科保守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微创组患者在CT引导下行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保守组患者只进行内科传统的保守治疗,对比分析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微创组平均首次血肿清除率为(56.5±18.6)%,平均总清除率为(78.6±21.5)%。微创组患者的死亡率(10.0%)显著低于对照组(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微创组和对照组的神经功能评分分别为(13.1±9.8)分和(25.3±11.4)分,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3个月微创组ADLⅠ~Ⅲ级者22例(73.3%),对照组中仅6例(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保守疗法比较,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能够有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患者死亡率低、恢复较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12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观察组给予颅脑微创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临床效果,治疗前后ESS评分的变化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ES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41.30%(26/63)和95.24%(60/6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3.80%(15/63)和71.43%(45/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63%(13/6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7.78%(49/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血肿清除率为98.41%,高于对照组的95.23%,但组间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效果优于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高血压脑出血超早期微创手术治疗42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血压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绝大多数是由高血压伴发脑小动脉病变在血压骤然升高的时候发生,临床上以发病急、致残率和病死率高及恢复慢为特征;致残和死亡原因主要为急性血肿的颅内占位及出血本身对脑及血管损害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所致,因此及早以最小的损伤清除血肿是挽救患者生命和降低致残率的关键。我科近2年来,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探讨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开颅血肿清除术,观察组患者接受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ICU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血肿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2.635,P<0.05).结论 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相比,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更佳,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伍颖光  梁宝琳  汤隆  何桂荣 《吉林医学》2011,32(14):2746-2747
目的:对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较小量脑出血的疗效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取我院高血压较小量脑出血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一般治疗,试验组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再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两组治疗的疗效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在治疗效果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神经功能缺损方面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较小量脑出血的疗效显著,是治疗高血压较小量脑出血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亚低温辅助下微创手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颅内血肿吸收、神经损伤程度的影响。方法:收集本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0例,回顾入组患者接受的治疗方案、临床检查结果,分为接受微创手术治疗的对照组47例、接受亚低温辅助下微创手术治疗的观察组43例。入院后即刻、治疗1周后,采用头颅CT记录两组患者的颅内血肿容积、经颅多普勒(TCD)检测患侧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神经损伤指标含量,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氧化/抗氧化因子含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炎症因子含量。结果:治疗前,两组颅内血肿容积、患侧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以及血清神经损伤指标、氧化/抗氧化因子、炎症因子含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观察组颅内血肿容积小于对照组,患侧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Vs、Vm、rCBF水平高于对照组,TTP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中IGF-1、SDF-1、T-AOC、SOD含量高于对照组,血清中YKL-40、MDA、CRP、IL-1、IL-8、TNF-α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亚低温辅助下微创手术可促进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颅内血肿吸收,减轻神经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早期经鼻气管插管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治疗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ICU治疗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58例2007年9月-2009年5月间于我院急诊科就诊并拟行微创治疗的高血压幕上型脑出血患者。根据GCS评分分层后进行随机分组,处理组于就诊时予以早期经鼻气管插管经人工鼻吸氧,对照组予以鼻导管或面罩吸氧,观察术后72h肺炎并发症发生率及ICU治疗时间,研究数据选取Fisher确切概率法及成组t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管在GCS评分13~15分或6~12分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早期插管组与对照组在术后肺炎发生率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CS13~15:21.4%vs35.7%,P=0.6776;GCS6~12:60%vs80%,P=0.2678),但在ICU治疗时间方面早期插管组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两者间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GCS13~15:4.9dvs6.9d;GCS6~12:8.2dvs10.3d,P〈0.01)。结论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拟行微创治疗的患者行早期经鼻气管插管可明显减轻术后肺部并发症,减少ICU治疗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