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刚  张杰  张彦龙  张亚辉  耿周 《海南医学》2014,(24):3696-3698
目的:探讨髌骨置换与否对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80例(80膝),随机将其分为髌骨置换组和非髌骨置换组,每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的KSS膝评分与功能评分、髌骨评分(P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影像学指标。结果与手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年的KSS膝评分、KSS功能评分、PS评分明显升高,VAS评分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髌骨置换组比较,髌骨置换组患者术后6个月、术后1年的KSS功能评分、PS评分较高,VAS评分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年的髌骨倾斜角、髌骨适合角、胫骨角、髌韧带比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髌骨置换对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患者膝关节功能和髌骨功能的恢复具有改善作用,同时可以减少术后膝前痛的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髌股关节置换与否对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行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60例(60膝),其中30例在术中置换髌骨关节,30例不置换髌骨关节,术后随访1年。观察并比较两组膝关节KSS评分、HSS评分、髌骨评分(P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定期复查X线观察假体稳定性。结果:术前两组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而术后6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年髌股关节置换组KSS、HSS评分、PS评分均高于非髌股关节置换组,而VAS评分低于非置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后,两组髌骨倾斜角、髌骨适合角、胫骨角、髌韧带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结论: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同时行髌股关节置换可有效提高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和髌骨功能,同时缓解术后膝前疼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对治疗单间室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膝骨性关节炎患者126例,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61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观察组65例(行单髁置换术),比较2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后血红蛋白及血细胞比容、VAS评分、膝关节HSS评分、术后膝关节屈曲90°时间、总住院时间、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发病率。结果 对照组手术时间及切口长度长于观察组,术后第1天、第3天HB、HCT值低于观察组(P<0.05);术后3 d VAS评分、膝关节屈曲90°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下肢静脉血栓发病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术前及术后3个月HSS评分、术前HB和HCT、术前及术后1周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KA和TKA治疗内侧单间室KOA均有满意效果,但UKA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单侧膝关节置换和双侧同期全膝关节置换对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于三门峡市中心医院骨科进行治疗的84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84例患者分单侧置换组(30例)和双侧同期置换组(54例)。双侧同期置换组患者采取同时期双侧膝关节置换术,单侧置换组患者采取单侧膝关节置换术,对比两组患者膝关节改善情况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前,双侧同期置换组患者HISS评分与单侧置换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双侧同期置换组患者HISS评分明显高于单侧置换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同期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可显著恢复膝关节功能,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单髁置换(UKA)和全膝置换(TKA)在治疗单间室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的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单间室膝关节骨性关节炎68例临床资料,依据数字表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接受TKA治疗,观察组则接受UKA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膝关节屈曲角度、膝关节功能评分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髁置换与全膝置换手术治疗单间室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均具有较好效果,但相比之下,单髁置换更利于改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以及功能,因此,更利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刘涛  李文华  周正新 《安徽医学》2021,42(7):736-739
目的 比较固定平台型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KA)与保留后交叉韧带型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的早期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5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3例膝关节内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41)与B组(n=52).A组患者行固定平台型UKA,B组患者行保留后交叉韧带型TKA.比较两组患者各围术期指标、静息时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及屈、伸膝情况的差异.结果 A组患者手术时间(48.63±10.23)min、手术切口长度(7.63±2.42)cm、术中出血量(53.62±8.30)mL、术后引流量(80.80±10.68)mL,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静息时VAS评分和膝关节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第3、7、14天静息时VAS评分均低于B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膝关节HSS评分均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下地负重步行达1 min时间(3.63±1.51)d、屈曲90°时间(6.72±1.65)d、最大伸膝度数(1.43±0.13)°、最大屈膝度数(110.52±9.67)°,均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固定平台型UKA和保留后交叉韧带型TKA均能有效治疗膝关节内侧骨关节炎,但固定平台型UKA患者早期术后体验更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治疗对膝关节内侧单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136例内侧单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依据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8例.对照组给予全膝关节置换术,研究组给予单髁置换术.比较两组AKS、VAS及Lysholm评分,术后膝关节屈曲角...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短期疗效及对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20年2月本院应用单髁置换治疗的88例膝关节内侧间室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疗效、疼痛评分及下肢力线.结果 女性患者中骨质疏松占比明显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和女性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总显性失血量及术后卧床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6、12个月,患者KSS临床评分、KSS功能评分、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均高于术前,VAS评分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12个月,KSS功能评分均高于术后3、6个月,VAS评分均低于术后3、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HKA高于术前,FTA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侧室骨关节炎短期临床疗效显著,可降低患者疼痛,对患者的下肢线具有明显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9.
吴鸣  范文祥  尚希福 《安徽医学》2009,30(12):1403-1404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屈曲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快速康复患者56例61膝,分成术后治疗组(27例30膝)和对照组(29例31膝),观察术后1周、2周、6个月膝关节屈曲功能。选用ROM评定对膝关节进行评定,并对评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前两组ROM评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治疗组患者的膝关节屈曲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康复可改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屈曲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膝关节置换术中髌骨置换对骨关节炎患者预后及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共120膝)的临床资料,其中术中置换髌骨(观察组)或不置换髌骨(对照组)者各60例.术后随访2年,采用KSS膝评分与功能评分、髌骨评分(P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应用生存曲线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率.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6周、3个月、6个月、1年的KSS膝评分、KSS功能评分、PS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而VAS评分低于术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术后6个月、1年的KSS功能评分分别为(80.4±13.8)分、(88.4±6.1)分、PS评分分别为(19.6±4.6)分、(24.9±4.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6±11.2)分、(76.3±12.4)分和(17.1±3.3)分、(18.5±2.2)分,而VAS评分[(3.3±1.1)分、(2.4±0.9)分]低于对照组[(4.3±1.3)分、(3.5±1.1)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两组患者的髌骨倾斜角、髌骨适合角、胫骨角、髌韧带比值及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置换髌骨可明显提高患者膝关节功能,减轻疼痛,而对2年生存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微创单髁置换术和胫骨高位截骨治疗自发性膝关节骨坏死患者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自发性膝关节骨坏死患者98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单髁置换术组(49例)和胫骨高位截骨组(49例),分别采用微创单髁置换术和胫骨高位截骨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对两组手术相关指标进行比较,观察两组治疗前后Tegner评分、Lysholm评分和VAS评分,并对治疗前后两组步态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单髁置换组治疗有效率(93.88%)高于胫骨高位截骨组(8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52,P=0.020)。单髁置换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胫骨高位截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83、5.293、49.290、25.067,P=0.000)。治疗前两组患者Tegner评分与Lysholm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egner评分和Lysholm评分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单髁置换组和胫骨高位截骨组Tegner评分与Lysholm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两组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月和术后3月单髁置换组VAS评分明显低于胫骨高位截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461、15.537,P=0.000)。治疗前两组患者步速、步长、步频、双支撑相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单髁置换组步速、步长和步频明显增加,双支撑相比例明显减少,且单髁置换组增加/减少程度较胫骨高位截骨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胫骨高位截骨术相比,微创单髁置换术具有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膝关节评分较高等特点,且患者疼痛程度更低,值得骨科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后稳定型膝关节(PS)假体与后交叉韧带保留型(CR)假体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该院收治的107例重度膝骨关节炎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3例。两组均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采用CR假体,观察组采用PS假体,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水平,术前及术后6、12个月膝关节功能(AKS)评分、关节活动度(ROM)和疼痛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个月,两组膝评分和功能评分均高于术前,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个月,两组ROM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S假体与CR假体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重度膝骨关节炎患者的总体效果相当,但采用PS型假体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术后关节活动度的效果优于CR型假体。  相似文献   

13.
樊满武 《基层医学论坛》2016,(19):2611-2613
目的:对双侧同期全膝关节置换和单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进行探究。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10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取单膝关节置换术,观察组采用双侧同期全膝关节置换术,比较分析2组的临床疗效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和疗效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术后疼痛评分(VAS)低于对照组,膝关节功能评分(Lysholm)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同期全膝关节置换术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上可起到重要作用,帮助患者早日康复,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术后抗骨质疏松治疗的效果。方法:将42例高龄(年龄>80)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21)和对照组(n=21)。对照组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手术治疗后行常规性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抗骨质疏松药物进行治疗,肌肉注射唑来膦酸注射液5 mg/次,每天注射1次,7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随访1年,以家庭随访或电话随访的方式进行。结果:两组术前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骨密度均高于术前(P<0.05),且研究组骨密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HI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后抗骨质疏松治疗有利于促进高龄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5.
梁荣伟 《河北医学》2014,(1):116-119
目的:探究并分析单髁置换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全膝关节置换( TKA )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人工单髁置换(UKA)。结果:术后两组患者HSS 疼痛评分、关节活动度均明显高于术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HSS评分为(27.8±2.5)分,与对照组(28.0±2.4)分较相近,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观察组关节活动度为(108.3±10.5),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术后胫股角为(176.2±1.4),矫形效果明显优于观察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单髁置换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的疗效较好,较全膝关节置换具有创伤小、出血少、费用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选取同时满足高位胫骨截骨(HTO)与膝关节单髁置换手术适应证的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 者,比较采用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与Oxford Ⅲ单髁置换治疗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 年 1 月—2017 年1 月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与关节外科收治的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40 例,根据患 者意愿选择手术方式,其中行胫骨高位截骨结合关节镜治疗患者18 例(HTO 组),患者均采用开放楔形胫骨 高位截骨术;行膝单髁置换结合关节镜治疗患者22 例(膝关节单髁置换组),患者均采用Oxford Ⅲ单髁系 统。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下地时间,VAS、KOOS、IKDC、Lysholm 膝关节评分,胫 股角及膝关节活动范围(ROM)。结果 两组患者末次随访KOOS、IKDC 及Lysholm 膝关节评分均较术前 高(P <0.05),VAS 评分较术前低(P <0.05),两组患者末次随访胫股角较术前低(P <0.05)。结论 对于同时满足HTO 与膝关节单髁置换手术适应证的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两种手术都是有效方法,近期疗效满意 均无明显差异,但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7.
周岩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4,46(10):1240-1241
目的 评估超前镇痛、术中及术后多模式镇痛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早期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70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患者采用围手术期多模式镇痛方案.对照组患者术后传统配置镇痛泵,术后辅以止痛药物.分别记录术前和术后6、12、24、48、72 h及14d静息状态下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同时记录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第1、2、3、12日膝关节活动度.结果 治疗组患膝疼痛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明显下降,患膝关节ROM明显增加,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多模式超前镇痛可以明显消除患者的术后疼痛,可以促进关节早期无痛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8.
Liu ZH  Guo WS  Zhang QD  Cheng LM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37):2597-2600
目的 探讨小切口单髁置换术与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关节单室骨性关节炎为主的早期临床的手术疗效的比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9年4月小切口单髁置换术及全膝关节置换术,均由一位主任医帅完成,所有两组的患者的选择都满足于下例条件:(1)患者50岁以上,仅有膝关节内侧部位疼痛.(2)X线显示内侧单室膝关节骨关节炎为主,Ahlback X线分级Ⅰ~Ⅲ期;髌-股骨关节的Ahlback X线分级0~Ⅰ期,没有髌股关节的症状;膝内翻<15°;膝关节屈曲畸形<10°.(3)关节稳定(术中验证前、后交叉韧带完整).48例(48膝)经小切口单髁置换术治疗的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年龄52~71岁,平均67.5岁,体重指数21.1~32.7.全膝关节置换组,年龄53~76岁,平均67.2岁,体重指数21~32.4.对患者术前、后膝关节疼痛与关节活动度进行评估(HSS评分).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52.4个月(12~82个月),48膝单髁置换术后关节负重内侧间室疼痛减轻或消失,膝屈曲度平均达104°,优良率与全膝置换术相似;髌股关节退变(0~1期)与疗效无关;3例髌股关节退变由Ahlback X线分级0期进展到Ⅰ期,未有长期膝前痛发生;BMI(25~32)组与BMI(21~25)组的早中期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小切口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近中期疗效满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症状改善明显等特点,没有症状的轻度髌-股骨关节退变及超重体重因素(BMI<32)不影响近中期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单髁置换术(UKA)与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膝单间室骨关节炎(KOA)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88例膝单间室KOA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实施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观察组实施UKA治疗,术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水平、住院时间、治疗前后最大屈膝角度、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膝关节功能[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功能(HS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最大屈膝角度均大于术前,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术前,HSS评分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VAS、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82%(3/44),低于对照组的25.00%(11/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KA治疗膝单间室KOA患者可缩短手术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后稳定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股骨后髁偏距变化对早期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121例骨关节炎接受单侧后稳定型膝关节置换患者,记录所有患者术前与术后股骨后髁偏距,根据股骨后髁偏距变化情况分为A组(股骨后髁偏距不变或增加)与B组(股骨后髁偏距减小)。对两组患者进行至少12个月的随访,比较其骨关节炎指数评分(WOMAC)、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美国膝关节外科学会评分系统(HSS)及膝关节功能之间的差异。结果术后,2组患者在前髁偏距变化、股骨假体屈曲角、胫骨后倾角、胫骨角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年A组患者在WOMAC评分、HSS评分和负重主动屈曲范围方面改善优于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建股骨后髁偏距能够改善后稳定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早期的骨关节炎症状,并提升患者负重位主动屈曲范围,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