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将钛片随机分成光滑组、双重酸蚀喷砂组、氢氟酸酸蚀喷砂组、微弧氧化组,分别进行不同表面处理。将小鼠成纤维细胞接种于不同钛片表面,MTT 法检测成纤维细胞在不同钛片表面的黏附和增殖情况,并在培养24 h 后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成纤维细胞在试件表面的铺展形态。结果显示细胞黏附情况存在差异(P <0.05),光滑组<氢氟酸酸蚀喷砂组<双重酸蚀喷砂组<微弧氧化组;细胞增殖测试中,微弧氧化组在各时间点都显著高于另外3组。相较其他3种表面处理方法,成纤维细胞能够在经微弧氧化处理的试件表面更好地黏附、增殖。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经碱酸热处理的选择性激光熔覆微孔钛在体外生物学活性方面是否具有优势.方法 制备光滑组(PT组)、喷砂酸蚀组(SLA组)、亲水组(ModSLA组)、选择性激光熔覆组(SLM组)、选择性激光熔覆-碱酸热处理组(SLM-T组)5种不同的钛表面,对各组试件表面人类血清白蛋白(HSA)吸附行为进行研究,在各组试件表面接种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进行培养,评价不同钛试件表面的体外生物学活性.结果 在5、10、20、40、60 min时,SLM-T组对HSA具有相对良好的吸附特性.第1、3、5天,与其他3组相比,SLM组和SLM-T组表现出最为显著的增殖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7天,5组试件碱性磷酸酶(AKP)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14天,SLM-T组有着最为显著的AKP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LM组与PT组的AKP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体外实验表明,经碱酸热处理的选择性激光熔覆微孔钛具有良好的体外生物学活性,可望促进骨结合,潜在地提升种植体植入后的初期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观察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at 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rBMSCs)在微弧氧化处理(micro-arc oxidation,MAO)、喷砂处理(sandblasting)和光滑(smooth)钛片表面的粘附和增殖情况,评价MAO钛片、喷砂处理钛片和光滑钛片之间的生物相容性差别. 方法将钛片分为3组:MAO组,喷砂组及光滑组.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观察MAO钛片表面形貌特征,能谱分析仪(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scopy,EDS)检测其表面主要元素含量.从大鼠股骨骨髓取材并培养rBMSCs,其成骨能力通过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染色和茜素红染色进行鉴定.3组钛片分别置于3个24孔板内,每孔1片,每板20片.取生长良好的第3代rBMSCs,接种到3组钛片表面,在接种细胞后第1、3、5、7天每组分别取出5枚钛片,1个行扫描电镜观察,另外4个行细胞计数.观察rBMSCs在不同材料表面的粘附、增殖情况.结果 电镜下MAO钛片表面有无数2~10 μm的微孔,能谱分析结果主要元素为钙、磷;rBMSCs经过20 d成骨诱导后ALP染色及茜素红染色阳性,证明rBMSCs有分化为成骨细胞的能力;rBMSCs在MAO钛片表面的增殖优于喷砂组和光滑组.结论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多孔,富含钙、磷元素的MAO钛片表面的粘附及增殖均优于其它组,MAO钛片比喷砂处理钛片和光滑钛片具有更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4.
不同表面处理的纯钛对血小板黏附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钛-血小板相互作用时不同表面处理的纯钛对血小板黏附特性的影响。方法:将商业纯钛片制备成4种不同表面形貌的样本,即抛光表面、酸蚀表面、大颗粒喷砂加酸蚀表面、碱热处理表面,样本经扫描电镜观察及静态接触角分析后,在其表面滴加新鲜制备的富血小板血浆,30 min后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大颗粒喷砂加酸蚀表面黏附的血小板最多,且形变明显;酸蚀表面血小板的黏附量也较多,但形变较少,以球形居多;抛光表面和碱热处理表面黏附的血小板很少,局部甚至缺无。结论:纯钛表面复杂的微形貌有利于血小板的黏附,钛表面的润湿性对血小板的黏附特性也有影响,亲水性表面不利于血小板的黏附。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3种不同储存条件对纯钛SLA表面生物学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喷砂加酸蚀的方法在商用二级纯钛钛片上制备SLA表面,并将其置于3种不同环境中储存不同的时间,分组如下:Ⅰ组钛片为常温常压保存;Ⅱ组钛片为真空保存;Ⅲ组钛片NaCl溶液中保存。分别对不同组别钛片的理化性质、生物活性进行比较。结果:三组之中,Ⅲ组中的纯钛SLA表面表面自由能、蛋白质吸附率、MG63成骨细胞的黏附、增殖、ALP活性及表面矿化效果均为最佳,Ⅰ组中的纯钛SLA表面最容易受到C元素的污染,理化性能及生物活性均明显下降。结论:不同储存条件对纯钛SLA表面的理化性质、生物活性具有明显的影响。将处理后的钛片置于NaCl溶液中有利于降低C污染,并促进钛片表面的蛋白质吸附、细胞黏附、增殖与分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如何在纯钛钛片表面构建不同生物大分子涂层,以期找到合适的种植体表面涂层.方法 纯钛钛片表面经打磨抛光及氧化性混酸溶液处理(酸蚀组),设为对照,接着通过层层自组装技术将Ⅰ型胶原(COL)、透明质酸(HA)、壳聚糖(CHI)和多聚谷氨酸(PGA)引入到钛片表面(涂层组).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石英晶体微量天平(QCM)和接触角试验对钛片的表面进行表征.在各种钛片表面培养成骨前体细胞,检测其早期黏附、增殖及分化的能力.结果 SEM结果显示,各组涂层的表面非常相似、平整. XPS分析发现各组钛片表面元素成分氮的含量随着组装层数的增加而不断升高.接触角实验显示在纯钛表面组装生物大分子并没有损害基底面良好的亲水性.涂层组钛片较酸蚀组明显促进了成骨细胞的早期黏附、增殖和分化.胶原组[Ti-(COL/HA)5-COL、Ti-(COL/PGA)5-COL]较壳聚糖组[Ti-(CHI/HA)5-CHI、Ti-(CHI/PGA)5-CHI]具有更高的生物活性.而Ti-(COL/HA)5-COL与Ti-(COL/PGA)5-COL相比更能促进成骨细胞的黏附、增殖和分化.结论 生物大分子COL、HA、CHI和PGA能够通过LBL技术被成功地引入到纯钛钛片表面.Ti-(COL/HA)5-COL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可能有利于种植体的骨整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纯钛表面二氧化钛(TiO2)纳米管改性后对人牙周膜干细胞(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s,hPDLSCs)增殖?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评价TiO2纳米管改性作为种植体表面改性方法的作用?方法:将实验组钛片进行阳极氧化TiO2纳米管处理,对照组仅进行抛光处理?将hPDLSCs与两组钛材分别复合培养,检测其增殖及成骨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成功在钛材表面制备了多孔?有序?管径约为100 nm的TiO2纳米管;实验组hPDLSCs较对照组1 d的增殖活性及4 d的ALP活性没有明显差异;而4?7 d实验组细胞的增殖活性低于对照组;而7 d?14 d及21 d实验组细胞ALP活性高于对照组;21 d时,实验组 Col-I?OCN?Runx-2的基因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阳极氧化可在钛材表面制备多孔有序的TiO2纳米管层;且TiO2纳米管能有效促进hPDLSCs在钛表面的骨向分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双氧水法处理纯钛表面应用于口腔临床的可行性.方法: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原代及传代的生长情况,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4种钛片上的附着形态,从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及细胞增殖、活性方面对比细胞在4种钛片上的异同.结果:人牙周膜细胞在4种钛片上都可以生长及增殖,但其在双氧水处理的钛片上的增殖高于其他3组(P<0.05).结论:4种处理钛片的方法中,双氧水法更有利于人牙周膜细胞的附着及增殖.细胞在4种钛片上都表现出了碱性磷酸酶(ALe)活性,而且处于稳定后双氧水组的ALP活性最高(P<0.05).  相似文献   

9.
目的:制备含钙纳米薄片膜层修饰的双酸酸蚀钛表面并评价其对成骨细胞行为的影响。方法:通过双酸酸蚀和氢氧化钙/双氧水混合溶液水热处理,制备2种含钙纳米薄片膜层修饰的双酸酸蚀钛表面(1 h、6 h处理组)。以大颗粒喷砂酸蚀(SLA)钛表面为对照组,2种含钙纳米薄片膜层修饰的双酸酸蚀钛表面为实验组,观察分析不同钛表面的微形貌和表面元素组成;将MC3T3-E1成骨细胞接种于各组试件表面,研究不同钛表面对成骨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结果:在双酸酸蚀钛表面制备形成2种形貌均一的纳米薄片膜层结构,均含有微量钙元素。相比于SLA钛表面,2种新型钛表面均有利于MC3T3-E1成骨细胞的黏附和增殖,显著增强成骨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并上调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其中,1 h处理组性能更优。结论:双酸酸蚀钛表面复合含钙纳米薄片膜层能有效促进成骨细胞的黏附、增殖和分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牙周韧带细胞在不同纯钛表面粗糙度的增殖分化情况。方法:24个纯钛片分别按100,280,400,800目水砂纸顺序打磨。将样品分为4组:单纯机械处理组(A组);单纯机械处理+酸处理组(B组):单纯机械处理+喷砂处理组(C组);单纯机械处理+喷砂处理+酸处理组(D组)。每组样品6个。采用TR240便携式表面粗糙度仪测定表面粗糙度。实验方法:取传至第3或4代的PDLC接种于样品表面,培养1,3,5天后,用1 mm的EDTA和0.25%胰蛋白酶进行酶消化,将细胞从样品表面洗脱后,计数细胞的数量并绘制细胞增殖曲线;采用考马氏亮蓝法在第1,3,5天分别测定细胞层蛋白质含量;采用ALP试剂盒在第1,3,5天分别测定ALP活性。然后按照公式计算蛋白活性并分析不同粗糙度表面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①各组纯钛表面的粗糙度:B组、C组、D组低于A组(分别为0.4065±0.0046,0.3588±0.0118,0.0087±0.0022,0.5995±0.008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C组、D组低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D组低于C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4组间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01)。②牙周韧带细胞在纯钛表面增殖分化观察:随着时间的推移,钛表面粗糙度越大,细胞增殖较少,蛋白质含量也较少,ALP则较少;钛表面粗糙度越小,细胞增殖就越多,蛋白质含量就越多,ALP也越多。结论:钛表面粗糙度越大,牙周韧带细胞增殖分化能力就较弱;钛表面粗糙度越小,牙周韧带细胞增殖分化能力就更强。  相似文献   

11.
王鹏远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7(1):126-127,133
目的:研究两种表面处理对铸造纯钛桩固位力的影响.方法:将铸造纯钛桩的表面分为喷砂组、酸蚀组、对照组(未喷砂组),用树脂水门汀将桩粘固于离体人牙根管内,通过拉伸实验来比较铸造纯钛桩固位力的大小.结果:固位力:酸蚀组[(199.65±13.24)N]和喷砂组[(190.39±14.82)N]与对照组[060.26±12.3...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3):71-74+78
目的探讨PDLSCs细胞膜片与纳米级B-TCP复合叠层三维结构对牙槽骨缺损的相关修复及治疗作用。方法分离及培养牙周膜干细胞,制备牙周膜干细胞生物膜片,构建PDLSCs细胞膜片与纳米级B-TCP复合叠层三维结构模型,将其植入新西兰兔缺损骨模型内,于术后第4周、第8周、第12周处死新西兰兔并分离牙周组织,通过形态学分析评判修复效果。结果 WB结果示,Runx2、ALP蛋白的表达量比对照组分别增加9.2倍和4.3倍;移植后第8周,苏木精-伊红染色示PDLSCs细胞膜片与纳米级B-TCP复合叠层三维复合结构组新骨形成的百分比显著高于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P0.05);免疫组化染色示构建PDLSCs细胞膜片与纳米级B-TCP复合叠层三维复合结构组成骨相关标志物OCN、ALP、Runx2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牙周膜干细胞膜片与B-TCP三维叠层结构复合结构可促进兔牙槽骨缺损部位的修复及再生,为临床牙槽骨缺损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思路,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电子胃镜下喷洒V2胃止血胶+洛镁赛治疗老年性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十二指肠溃疡的老年患者,随机分成喷胶组采用镜下喷胶+洛镁赛20mg,qd,晨服,连续2周;对照组单用洛镁赛20mg,qd,晨服,连用2周,2周后复查胃镜。结果2周后溃疡愈合率喷胶组91.17%明显高于对照组57.68%(P〈O.01)。两组间疤痕形成的差异也有显著性(P0.01)。结论镜下喷胶+洛镁赛治疗老年性十二指肠溃疡能促进溃疡愈合。减少疤痕形成,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苷(LGTDG)对骨形态发生蛋白(BMP)信号转导通路及BMP-2表达的影响,阐明LGTDG抗强直性脊柱炎(AS)骨化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的AS成纤维细胞分为对照组与0.5、 1.0、 1.5和2.0 mg/L 给药组,检测各组细胞内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及最佳药物浓度;CCK-8法检测1.0 mg/L给药组的细胞增殖率;生化检测法定量检测对照组与1.0 mg/L 给药组BMP-2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对照组与1.0 mg/L给药组BMP-2和Cbfal蛋白表达。结果:各给药组细胞中ALP活性均低于对照组,其中以1.0 mg?L-1 给药组细胞的ALP活性为最低(P<0.01)。CCK-8法检测,1.0 mg/L 给药组AS成纤维细胞增殖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LDTDG诱导第4天细胞增殖率最高,进入平台期后细胞的增殖率开始下降。生化检测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1.0 mg/L给药组BMP-2的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LGTDG通过对BMP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有效地抑制AS成纤维细胞内BMP-2表达,延缓细胞向成骨型分化导致AS骨化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初步研究犬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ADSCs)膜片的构建及其生物学特性对膜片复合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PRF)后成骨能力的影响.方法 取犬腹股沟处的脂肪进行消化,分离培养成脂肪干细胞进行相关检测.将P3代细胞加入含抗坏血酸的成膜培养液培养2周以上,构建脂肪干细胞膜片,采用HE染色及扫描电镜对膜片进行形态学检测.提取静脉血PRF,分为细胞膜片复合PRF的实验组和膜片对照组,2组分别成骨诱导后进行ALP染色和茜素红染色,并于诱导后第3、5天,采用RT-PCR检测成骨相关基因ALP、Runx2的表达.结果 体外分离培养脂肪干细胞,成功构建干细胞膜片.光镜下可见细胞极性排列紧密,细胞外基质分泌.扫描电镜可见膜片表面光滑,细胞紧密排列.HE染色可见蓝染细胞紧密相连,细胞外大量基质.成骨诱导后,ADSCs膜片复合PRF的实验组ALP表达及茜素红染色钙结节形成量明显优于ADSCs膜片对照组,实验组ALP、Runx2基因mRNA表达高于对照组.结论 成功构建犬脂肪干细胞膜片,膜片复合PRF后具有更强的成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