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胸部肿瘤患者接受放射治疗时两种不同体位固定技术的摆位误差。方法:选取胸部肿瘤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真空负压袋体位固定技术,研究组使用热塑体膜体位固定技术,观察两种技术摆位使用时误差。结果:患者Y轴、Z轴、X轴摆位误差范围,对照组为:0~5 mm、1~6 mm、0~3 mm,研究组为:0~4 mm、0~4 mm、0~3 mm。两组患者I、Y轴、X轴摆位误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Z轴摆位误差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部肿瘤患者在接受放射治疗时采用热塑体膜体固定技术可降低摆位误差,提升精确度的效果优于真空负压袋体位固定技术。  相似文献   

2.
《右江医学》2017,(1):85-87
目的对比三种体位固定方法在体型偏瘦患者的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摆位误差。方法选取放疗科2015年1~12月收治的体型偏瘦胸腹部肿瘤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三组各20例,A组为真空垫体位固定组,B组为单纯热塑体膜体位固定组,C组为热塑体膜联合真空垫体位固定组,分别在CT模拟定位机和直线加速器电子射野影像系统(Electronic Portal Imaging Device,EPID)下拍摄模拟定位片和射野验证片,采用电子射野影像系统测量并计算出两射野中心点在左右(X轴)、头脚(Y轴)和前后(Z轴)的重复摆位误差大小,比较三组不同体位固定方式的应用效果。结果 A组在X、Y和Z方向摆位误差为(4.21±1.52)cm、(3.92±1.18)cm、(3.78±1.12)cm,B组在X、Y、Z方向摆位误差为(3.12±1.16)cm、(3.24±0.94)cm、(3.12±0.91)cm,C组在X、Y、Z方向摆位误差为(2.34±0.78)cm、(2.38±0.67)cm、(2.51±0.73)cm,C组摆位误差最小(P<0.05)。结论三种体位固定方式在体型偏瘦患者的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中都能起到较好的固定作用,但从摆位误差结果来看,采用热塑体膜联合真空垫的固定效果均优于单纯热塑体膜固定和真空垫体位固定。  相似文献   

3.
肖贵珍 《四川医学》2012,33(4):700-703
目的 确定体膜固定不同标记法在胸、腹部放疗时的摆位精度和偏差.方法 对用体膜开窗法与体膜不开窗法固定200例胸、腹部放疗的患者,使用CT复位的靶区中心层面图中心点与TPS-计划系统的靶区中心层面图中心点进行测量比较;使用直线加速器照射的等中心射野验证片与TPS-计划系统生成的标准等中心射野数字重建图像(DRR)进行比较,并对患者摆位横轴(X)、纵轴(Y)、前后轴(Z)的偏差进行测量.结果 体膜未做开窗标记固定患者CT复位的靶区中心层面图中心点X,Y、Z轴的平均偏差分别为(1.6±0.8)ram、(4.0±1.2)mm、(3.6±1.2)mm;体膜开窗标记和皮肤上同时标记法固定患者CT复位的靶区中心层面图中心点X、Y、Z轴的平均偏差分别为(0.4±0.6)mm、(2±0.8)mm、(2±0.6)mm.体膜未做开窗标记固定治疗时,等中心射野验证片的等中心X、Y、Z轴的平均偏差分别为(2.0±1.8)mm、(4.6±1.7)mm、(3.8±1.4)mm;体膜开窗标记和皮肤上同时标记法固定治疗时,等中心射野验证片的等中心X、Y、Z轴的平均偏差分别为(0.6±0.9)mm、(2.2±1.4)mm、(2.0±0.8)mm.结论 胸、腹部肿瘤放疗时采用体膜开窗标记固定患者可明显降低摆住误差,提高摆位精度,为精确放疗的实现提供质量保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体位固定技术在胸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摆位误差,分析并比较其摆位准确性。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6月64例胸部肿瘤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放射治疗。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两组,每组32例。低温热塑体膜组采用热塑体膜方法固定体位,真空负压袋组则采用真空负压袋法固定体位。对比分析两组在左右方向(X轴)、前后方向(Z轴)、头足方向(Y轴)和三维方向(I)上的摆位误差。结果低温热塑体膜组可显著降低前后方向的摆位误差(1.13±0.33VS2.33±1.24,P<0.05),两组在左右、头足和三维方向摆位误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温热塑体膜固定技术有助于降低胸部肿瘤放射治疗体位的固定,减少前后方向的摆位误差,提高了其摆位的精准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螺旋断层放疗系统获取的摆位数据探讨口含器对头颈部肿瘤的摆位误差的影响,为预防及减少病人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不良反应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放射治疗的头颈部肿瘤病人25例,分为观察组(13例)和对照组(12例)。观察组采用热塑膜+口含器固定,对照组采用热塑膜固定。利用MVCT影像分析2组病人在X轴、Y轴、Z轴和ROLL四个方向的摆位误差。结果观察组在X轴和ROLL方向的摆位误差明显小于对照组(P < 0.01),Z轴方向的摆位误差高于对照组(P < 0.05),2组Y轴方向的摆位误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X轴和Y轴方向上摆位误差在0~2 mm,观察组在X轴和Y轴方向的低误差分布均高于对照组(P < 0.01和P < 0.05);Z轴摆位误差主要集中在>2.1 mm,观察组高误差分布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ROLL方向摆位误差主要集中在0~1.0 mm,观察组低误差分布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结论口含器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摆位误差,对于无明显张口困难、耐受性较好的病人,可以考虑使用口含器,从而减少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相关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刘苗苗  段诗苗  陈培培  徐全敬  张雷  申建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1,46(12):1748-1750, 1756
目的探讨发泡胶+头颈肩热塑膜在鼻咽癌螺旋断层放射治疗体位固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行螺旋断层放射治疗的鼻咽癌病人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0例和观察组10例,对照组的固定方式是常规头枕+头颈肩热塑膜;观察组的固定方式是发泡胶+头颈肩热塑膜固定。将治疗前行MVCT扫描获取的图像与模拟CT的图像进行配准,记录X(左右)、Y(头脚)、Z(腹背)以及ROLL(沿横截面旋转)轴方向的摆位误差并对其分析。结果对照组在X轴、Y轴、Z轴及ROLL轴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为(1.58±1.14)mm、(1.44±1.29)mm、(3.19±1.26)mm、(1.16±1.09)°,观察组分别为(1.06±0.89)mm、(1.02±0.73)mm、(2.71±1.37)mm、(1.31±1.12)°;2组在X、Y、Z轴方向的摆位误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在ROLL轴方向的摆位误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方向的摆位误差显示,对照组X轴、Y轴和Z轴方向的摆位误差主要集中在0~6 mm;观察组X轴、Y轴和Z轴方向的摆位误差主要集中在0~4 mm;观察组横断面旋转误差分布在区间0°~、1.1°~和2.1°~的频数分别为134(48.2%)、89(32.0%)和55(19.8%);对照组横断面旋转误差分布在区间0°~、1.1°~和2.1°~的频数分别为177(59.8%)、60(20.3%)和59(19.9%)。结论鼻咽癌病人进行螺旋断层放射治疗时,为降低摆位误差,建议采用发泡胶+头颈肩热塑膜作为体位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固定方式对乳腺癌放疗摆位误差的影响性。方法选取2016年3月11日至2017年3月11日我院接受放疗的乳腺癌100例患者,抽签化分组,即50例每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体表标线固定技术及个体化真空垫治疗和个体化形状记忆热塑网膜固定技术及真空固定垫治疗。结果虽然两组患者对比Rz轴、Ry轴、Rx轴、Y轴不存在差异性(P0.05),但观察组Z轴(2.41±1.86)、X轴(2.15±1.02)低于对照组Z轴(4.98±2.43)、X轴(4.86±1.42),Z轴线性摆位误差通过率(76.00%)、Y轴线性摆位误差通过率(68.00%)、X轴线性摆位误差通过率(78.00%)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接受放疗的乳腺癌患者实施个体化形状记忆热塑网膜固定技术及真空固定垫固定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固定技术在乳腺癌术后调强放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12月医院收治乳腺癌术后调强放疗患者80例,根据体位固定方法不同分为真空垫组(n=40)和热塑体膜组(n=40)。真空垫组利用真空垫固定体位,热塑体膜组利用热塑体膜固定体位,2组每周治疗前以CBCT与计划CT以骨性标志配准作为基础获得3个方向摆位误差,比较2组体位误差、治疗预后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热塑体膜组治疗后X方向、Y方向及Z方向摆位误差,均小于真空垫组(P0.05);热塑体膜组与真空垫组术后6个月、12个月、18个月及24个月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术后调强放疗中采用热塑体膜固定体位效果理想,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热塑体膜联合真空垫在肺癌放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26 例肺癌调强放射治疗 (IMRT)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采用胸部热塑体膜固定,改进组采用热塑体膜联合真空垫固定。治疗过 程通过锥形束CT 图像引导系统(CBCT)测量摆位数据,与参考图像对比分析。采用二参数法计算由内靶 体积(ITV)外扩产生计划靶体积(PTV)间距。结果 常规组与改进组比较,在X、Y、Z 3 个方向的偏移误差 为(2.63±1.53)/(2.26±0.95)mm,(2.39±1.36)/(1.53±1.16)mm,(3.26±2.17)/(2.13±1.14)mm,差异均 有统计学意义(P <0.05);常规组ITV 外放PTV 范围在X 、Y 、Z 轴方向依次为6.33、5.73 和8.04 mm,改进 组ITV 外放PTV 范围在X 、Y 、Z 轴方向依次为5.19、3.87 和5.06 mm。结论 热塑体膜联合真空垫可以更小 的减小摆位误差,提高肺癌放疗体位的准确性和重复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将"塑形垫+头颈肩热塑膜"与"头颈肩热塑膜"固定技术对比,以介绍一种更加方便、安全的鼻咽癌调强适形放疗(IMRT)体位固定技术。方法:选取40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分成2组(头颈肩热塑膜固定组,"塑形垫+头颈肩热塑膜"固定组),对比两种固定方式的适形性、舒适性及固定性;利用EPID拍摄正侧位片,统计X、Y、Z轴3个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值。结果:塑形垫组舒适性、适形性及固定性均优于头颈肩热塑膜组。塑形垫组摆位后拍摄电子射野影像系统(EPID)验证片配准误差均值为:X方向(0.21±0.53)mm、Y方向(0.18±0.41)mm、Z方向(0.20±0.43)mm;头颈肩热塑膜组为:X方向(0.54±0.61)mm、Y方向(0.47±0.59)mm、Z方向(0.45±0.41)mm,两组各个方向误差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塑形垫+头颈肩面罩"固定技术能够提高鼻咽癌放射治疗摆位的可重复性、精确度及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发泡胶用于头颈部肿瘤头颈肩体位固定放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自2015年2月至2015年12月在四川省肿瘤医院治疗的头颈部肿瘤患者6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所有患者采用头颈肩膜固定,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用合适头枕固定,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发泡胶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放疗期间的头位平均夸张误差。结果观察组采用发泡胶固定与对照组采用常规头枕固定在整个放疗期间的在X轴、Y轴、Z轴平均体位摆位误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头颈部肿瘤固定中采用发泡胶联合头颈肩膜能够有效提升头位摆位精度,能够提升患者治疗的舒适度,提升患者依从性,有进一步临床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锥形束CT分析宫颈癌调强放疗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56 例宫颈癌放疗患者按固定体位方式和治疗计划分为两组,常规组采用仰卧位体架和热塑体膜固定,执行静态调强计划治疗;观察组采用俯卧位体架和热塑体膜固定,执行容积调强计划治疗;治疗时每人每周第一次治疗前均扫描锥形束CT,利用骨性标记在线与计划CT 图像匹配,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左右方向(X)、头脚方向(Y)、前后方向(Z)摆位误差;利用剂量体积直方图分析两组患者小肠、膀胱、直肠和股骨头重要器官的受照剂量体积比。结果两 组患者共获取280幅锥形束CT图像,两组患者在Y、Z轴摆位误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Y=2.336, PY=0.021;TZ=3.278,PZ=0.0004),X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573,P =0.290);两组在X 轴旋转误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134,P =0.029),Y、Z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在计划总跳字和治疗时间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9.549 和17.324,均P=0.000);观察组膀胱V50 优于常规组(P =0.031),在小肠、直肠、膀胱、左股骨头的平均剂量Dmean> 常规组(P <0.05),两组其余比较无差异。结论采用锥形束CT 技术对两种宫颈癌调强放疗的体位摆放进行指导,为提高放疗精度提供影像学上的依据,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电子射野影像系统分析我院行盆腔适形调强放疗病人的摆位误差情况,为临床上计划靶区(PTV)的设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行盆腔适形调强肿瘤病人21例,应用电子射野影像系统对每例患者每周分别拍摄正侧射野图像各1张,共获取210张图像,分别将图像与计划系统所形成的相应数字重建影像(DRR)进行比较,获取上下(X轴)、左右(Y轴)、前后(Z轴)方向的摆位误差。结果:21例患者X轴、Y轴、Z轴各方向的系统误差的标准差分别1.02,2.37,1.94mm,随机误差的标准差分别是1.35,2.24,2.30mm。X轴、Y轴、Z轴的摆位扩边值分别为3.49,7.51,6.46mm。结论:尽管应用真空垫、热塑网膜等体位固定方法,但由于各种原因,盆腔肿瘤放疗仍有一定的摆位误差,在设定盆腔靶区时建议左右、上下、前后分别外扩3.5,8,7mm。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盆腔肿瘤调强放射治疗中精确摆位和摆位误差。方法 10例盆腔肿瘤患者,均采用热塑网膜加碳素纤维体架固定体位,在体架、患者体表作特定标记线,使体架、体表标记线和激光灯纵横轴三线重合,达到重复摆位时患者体位在左右和头脚方向的一致性。每例每周一次拍摄0°及90°矩形野加速器验证片,共计拍摄照射治疗验证片80张,与计划系统生成的数字重建放射片DRR进行比较,测量X(左右方向)、Y(头足方向)、Z(腹背方向)轴上误差值。结果 10例病例40次摆位误差,测得各轴平均值分别为X:(3.2±2.2)mm;Y:(3.7±2.8)mm;Z:(2.4±1.3)mm。结论通过改进体位固定方法,使患者在每次照射治疗摆位时,体位重复性好,既提高治疗摆位的精确性,降低摆位误差,又减少摆位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保证了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胸部肿瘤放疗中应用头颈肩面罩固定体位的临床价值。方法:以2014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需放射治疗的胸部肿瘤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真空面罩固定,观察组应用头颈肩面罩固定,在治疗首次、第10次、末次拍摄验证片,与数字重建放射影像图比较,以中心“十”字点为坐标,比较治疗3次及总体在X、Y、Z轴上的摆位偏移情况。结果:首次治疗,两组在X、Y、Z轴上的偏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0次、末次时,观察组在Y、Z轴上的偏移差异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Y、Z轴上的总体平均偏移差异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胸部肿瘤放疗中应用头颈肩面罩固定体位能明显提高放疗摆位准确率,降低摆位误差,重复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真空垫和热塑膜在肺癌立体定向放疗(SBRT)固定时的适用性。方法随机收集浙江省肿瘤医院胸部放疗科22例接受SBRT的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其中12例采用真空垫体位固定技术,余10例采用热塑膜体位固定技术,每次治疗前拍摄CBCT(cone-beam CT,锥形束CT)影像与治疗计划进行配准,配准前人工校对得出患者左右、上下、前后方向摆位误差,比较两组误差的大小。结果真空垫组三个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分别为(2.51±0.75)mm、(2.62±0.81)mm、(2.21±0.69)mm,热塑膜组三个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分别为(2.43±0.82)mm、(2.58±0.77)mm、(2.35±0.86)mm,两组摆位误差值均相近(P〉0.05)。在前后(Z轴)方向上热塑膜组线性误差〉3.5 mm的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体位固定技术在肺癌SBRT中各有优劣,但均在可控范围内。相对来说真空垫提高了患者舒适性,更加适合年纪大、身体情况差、强迫体位的患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研究体表画线、体表纹身、热塑体膜及真空垫4种体位固定技术在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摆位误差并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胸腹部放疗患者120例进行临床研究,将其分为四组,每组30例,分别在放疗过程中给予相应体位固定技术,观察两射野中心点在左右、头足以及前后3个方向上的重复摆位误差距离。结果:体表纹身组、热塑体膜组、真空垫组的左右方向、头足方向以及前后方向的摆位误差均明显低于体表画线组,热塑体膜组各不同方向的摆位误差均低于体表纹身组和真空垫组。结论:在胸腹部肿瘤放疗过程中,热塑体膜体位固定技术能够明显减少摆位误差,具有更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上肢位置变化对胸部肿瘤患者放疗摆位精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恒  吕国庆 《吉林医学》2010,(24):4034-4036
目的:探讨上肢位置变化对胸部放疗患者等中心摆位标记点位置的影响,验证误差范围,提高放疗摆位精度。方法:模拟10例采用热塑体膜固定的胸部肿瘤患者在放疗摆位中上肢位置变化的三种场景:A,双手十指交叉额前(取为标准位置)、B,双手互握肘部额前、C,双手十指交叉额顶,分别测量等中心摆位标记点在三维方向上受牵拉而移动情况。结果:三种上肢位置的变化均使胸部的摆位标记点产生了偏移,主要影响Y和Z方向,与标准位置相比互握肘部所产生偏移最大,Y方向最大偏移距离达10mm,Z方向最大偏移距离达12mm;同一上肢位置(标准位置A或C)摆位测量结果显示偏移距离小于5mm,在摆位误差允许范围内。结论:热塑体膜固定放疗实践中,患者双手位置的变化对放疗摆位标记点均有影响,进而直接影响放射治疗的精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应用兆伏级图像引导系统(MV-CBCT)对胸部肿瘤调强放疗摆位误差进行分析,探讨减少摆位误差的方法。方法 对接受图像引导放疗的胸部肿瘤患者23例,采用锥形束CT技术采集首次摆位后、摆位误差校正后CBCT图像,并与计划系统的模拟定位CT图像进行匹配,获得首次摆位后、摆位误差校正后在X轴(左右)、Y轴(头脚)、Z轴(腹背)方向摆位误差数值。每位患者每周1次,共采集186组图像,分析校正前后摆位误差的变化情况。结果 校正前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在X轴、Y轴、Z轴分别为(1.61±1.44)mm、(2.51±2.39)mm、(1.22±1.09)mm,校正后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在X轴、Y轴、Z轴分别为(0.89±0.74)mm、(1.07±0.85)mm、(0.76±0.71)mm。依据经典的van-Herk等推理公式MPTV=2.5Σ+0.7δ,计算得出X、Y、Z轴的MPTV值,校正后比校正前分别减少2.1 mm、4.6 mm、1.4 mm。结论 应用兆伏级锥形束CT技术,可准确测量摆位误差,通过实时校正,可大大提高患者摆位精度,从而缩小CTV-PTV的摆位外扩边界值,提高放疗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利用Brainlab及六维床分析头颈部放射治疗中的摆位误差的临床可行性.方法 以该院2016年8-10月收治的24例头颈部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技术员摆位后每次Brainlab扫描,与定位CT图像配准后得到3个平移方向左右(X),头脚(Y),腹背(Z)及3个绕轴旋转方向Rx、Ry、Rz摆位误差,调整后再次Brainlab扫描,得到纠正后误差.结果 Brainlab联合六维床在线校正明显降低了摆位误差,所有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均向0位靠拢.其中Ry、Rz方向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Y、Z、Rx方向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rainlab联合六维床在线校正明显减小头颈部放疗的平移及旋转方向摆位误差,减少正常组织受量,提高放疗精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