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其中因冠心病死亡率居高不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具有疗效好、恢复快、痛苦少等优点,总体远期疗效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arterybypassgrafting,CABG)相同,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目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以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2013年11月~2014年12月)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探究治疗效果.结果:50例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术后一周LVEF为(41.5±5.5)%,FS为(21.6±3.1)%,LVEDD为(6.43±0.21)cm,LVESD为(4.81±0.45)cm;术后6个月进行随访,其LVEF为(53.4±0.55)%,FS为(29.5±0.21)%,LVEDD为(5.10±0.54)cm,LVESD为(4.11±0.41)cm.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介入性的心脏导管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冠心病患者的诊断和治疗。目前 ,直接冠状动脉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术成功率高达 91%~ 97%[1] 。冠心病介入治疗的适应症正在不断扩大 ,但随着手术的扩展 ,各种并发症的出现却显得愈加突出 ,并成为护理的重点 ,因此 ,做为专科护士应掌握其临床表现及识别各种并发症 ,并能够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将各种并发症降低到最低限度 ,减少病死率。现本文就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常见并发症及护理措施予以综述。1 血管并发症血管并发症在介入治疗中较为常见 ,总发生率为 6 %,冠状动脉内支架为 16 .6 %,PTCA为 2 %~ …  相似文献   

4.
《陕西医学杂志》2014,(8):969-970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基础上给予华法林抗凝治疗,观察抗凝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ACS合并持续性房颤患者PCI术后随机分为两组:华法林组57例在给予PCI术后标准剂量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基础上,给予华法林(INR值维持在2.02.5之间),对照组63例给予PCI术后标准剂量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观察PCI术后6月内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体循环栓塞及出血风险。结果:两组均无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华法林组较对照组体循环栓塞风险无统计学差别(P>0.05),但出血风险明显升高(P>0.05)。结论:华法林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凝治疗未明显降低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PCI术后体循环栓塞的风险,但却增加其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李庆勇  汤宝鹏  俎振英  孙琦  刘素萍  芦颜美 《重庆医学》2021,50(15):2643-2646,2652
目的 探讨基于沙班类药物的抗栓方案与基于华法林的抗栓方案在心房颤动合并冠心病(C H 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2010年10月至2020年10月收录于PubMed、Cochrane、万方数据、中国知网(CNKI)等数据库的文献,收集沙班类药物与华法林比较治疗心房颤动合并CHD患者PCI术后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5.3软件对患者的全因死亡率、国际血栓与止血协会(ISTH)大出血、临床相关非大出血(CRNMB)、卒中、心肌梗死及支架内血栓发生率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3项研究,包括824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基于沙班类抗凝药与基于华法林的抗栓方案比较,沙班类药物组的IST H大出血[OR=0.68,95%CI(0.55,0.84),P=0.004],CRNMB[OR=0.73,95%CI(0.64,0.84),P<0.001]发生率明显低于华法林组,两组全因死亡率、卒中、心肌梗死及支架内血栓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沙班类抗凝药抗栓方案的出血发生率低于基于华法林的抗栓方案,而缺血事件两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李庆勇  汤宝鹏  俎振英  孙琦  刘素萍  芦颜美 《重庆医学》2021,50(15):2643-2646,2652
目的 探讨基于沙班类药物的抗栓方案与基于华法林的抗栓方案在心房颤动合并冠心病(C H 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2010年10月至2020年10月收录于PubMed、Cochrane、万方数据、中国知网(CNKI)等数据库的文献,收集沙班类药物与华法林比较治疗心房颤动合并CHD患者PCI术后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5.3软件对患者的全因死亡率、国际血栓与止血协会(ISTH)大出血、临床相关非大出血(CRNMB)、卒中、心肌梗死及支架内血栓发生率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3项研究,包括824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基于沙班类抗凝药与基于华法林的抗栓方案比较,沙班类药物组的IST H大出血[OR=0.68,95%CI(0.55,0.84),P=0.004],CRNMB[OR=0.73,95%CI(0.64,0.84),P<0.001]发生率明显低于华法林组,两组全因死亡率、卒中、心肌梗死及支架内血栓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沙班类抗凝药抗栓方案的出血发生率低于基于华法林的抗栓方案,而缺血事件两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韩敏 《中外医疗》2010,29(9):167-167
目的通过对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术后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最大限度地提高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的疗效。方法选择20例冠心病介入治疗术的患者进行术后观察及护理并进行评估。结果全部病例中发生皮下血肿者6例,余198例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良好的术后护理可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对术后患者的康复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冠心病介入治疗主要包括,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及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它具有创伤小、安全、疗效肯定等优点。该技术需要穿刺股动脉,为避免穿刺血管的并发症,如出血、血肿等,术后常规需对穿刺点加压包扎,并用沙袋压迫6小时,术侧肢体制动24h,平卧位卧床48h,造成病人不舒适,增加病人的心理压力,不适的卧位使病人感到烦躁,排尿  相似文献   

9.
张波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6):2025-2026
目的:探讨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的护理措施。方法:对118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 I)术后重点加强排尿的护理、心理护理、腰酸背痛的护理及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结果:83例尿潴留经诱导排尿后能自行排尿67例,需留置导尿7例。心理障碍者情绪稳定60例,腰酸背痛症状缓解54例,经处理后常见并发症病情缓解47例。结论:对PC I患者术后应加强排尿护理、心理护理及腰酸背痛护理,可提高患者舒适度,做好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是确保术后恢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术后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的特点。方法 对2 0 0 1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我院PCI手术病例登记资料中有CABG史者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共 10例CABG术后施行PCI的患者 ,男 8例 ,女 2例 ,年龄 5 3~ 73岁 ,平均为 (6 5± 7)岁。PCI距CABG手术时间为 0 .5~ 15年 ,平均为 (8± 6 )年。 10例患者共有桥血管 2 6支 ,其中 13支完全闭塞 ,3支有显著性病变。共对其中 12支血管 (14个病变 )行介入治疗 ,其中 9支为原先的自身旁路目标血管 ,2支为旁路目标血管外的自身血管病变进展 ,1支为退变的静脉桥血管。共置入 11枚支架。 10例患者均获得影像学成功 ,住院期间无重大并发症 ,心绞痛症状改善或消失。随访过程中有 2例患者发生严重不良心脏事件。结论 PCI可作为治疗CABG术后心绞痛复发患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治疗对冠心病并慢性心力衰竭(CHF)及心房纤颤(AF)患者的影响。方法62例冠心病并CHF及AF住院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他汀组32例,非他汀组30例,两组患者均常规抗心衰等治疗,而他汀组加用阿托伐他汀(立普妥)20 mg/d,分别随访1年,观察两组出院后不同类型房颤的复发及维持情况,评估随访1年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心血管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及卒中)风险及心衰再住院率。结果治疗前两组在性别、年龄、并存疾病、AF类型、NYHA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他汀组和非他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1.3%vs 53.3%,χ2=3.817,P=0.282);而他汀组的心衰再住院率减低(25.0%vs 50.0%,P=0.042);阵发性AF复发率他汀组较之非他汀组降低(28.1%vs 53.3%,P=0.043);但持续性房颤复发率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8%vs 20.0%,P=0.901)。结论阿托伐他汀可减少冠心病并CHF及AF患者的阵发性AF复发、降低心衰再住院率,但对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关于房颤(atrial fibrillation,AF)合并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患者不同抗栓方案的比较。 方法 收集2015年1月-2016年6月间在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90例房颤合并冠心病PCI术后患者,依据患者出院后使用的不同抗栓方案分为3组,即三联抗栓组(TT组,30例)、华法林联合氯吡格雷组(WS组,30例)、双抗组(DT组,30例)。3组其他辅助用药基本相同。记录随访12个月的临床终点事件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患者总体卒中风险较高(CHA2DS2-VASc评分 ≥ 2分占58%),出血风险稍低(HAS-BLED ≥ 3分占49%),3组总体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联抗栓治疗组的MACCE发生率最低(6.7%),且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93,P=0.045)。采用Bonferroni法进行两两比较,结果显示,TT组和DT组有差异(χ2=5.454,P=0.021),其余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3组间TIMI主要出血发生率无差异(χ2=0.000,P=1.000),三联抗栓治疗组TIMI次要出血发生率较高(13.3%),但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98,P=0.577)。 结论 对于房颤合并冠心病PCI术后患者,从缺血性卒中率和MACCE率来看,TT组要优于DT组,WS组与DT组和TT组之间无差异。   相似文献   

13.
杨丽萍 《西部医学》2016,28(10):1386-1388+1392
目的分析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及其相关机制。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150例,其中单纯冠心病患者80例(CAHD组),冠心病合并房颤者70例(CAHD+AF组),随机选取同期到院接受体检的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入院时,对两组患者进行血生化、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和甲状腺激素测定或评估。两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2检验。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AHD组和CAHD+AF组甲状腺激素水平、血脂、凝血功能及动脉粥样硬化厚度均明显升高。其中CAHD+AF和CAHD两组间FT4、TSH、血脂水平、凝血功和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两组间TT3、TT4和FT3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资料显示,FT4和TSH水平的下降可诱导血脂水平上升、凝血功能增强、动脉粥样硬化加重,容易诱发冠心病合并房颤的高危现象的发生。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伴房颤患者与非房颤患者心功能指标上的差异。方法对收治217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需患者,根据有无房颤分为房颤组与非房颤组,均行心脏超声检查,分别测量左房(LA)、右房(RA)、左室舒张末期容积(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ESV)、左室射血分数(EF)及左室短轴缩短率(FS)等指标。结果房颤组患者无论是左房还是右房,均明显大于非房颤组患者房颤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明显低于非房颤组房颤组;射血分数及左室短轴缩短率均明显低于非房颤组。结论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房颤患者心功能受损重于非房颤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脏康复治疗对患者心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提高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首次进行PCI的冠心病患者78例分为康复训练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2组患者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组患者于PCI术后开始进行不同阶段、不同运动强度的康复训练,对照组进行普通的冠心病知识教育。2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进行6 min步行试验(6-MWT)、脑钠肽(BNP)、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6-MWT、BNP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训练组治疗后6-MWT、BNP改善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训练组治疗后LVEDD及LVEF改善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康复训练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心功能改善和生活质量提高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口服地高辛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伴房颤患者远期全因死亡风险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CHD伴房颤患者306例。根据是否口服地高辛分为口服地高辛组(n=97)和未口服地高辛组(n=209)。采用Kaplan-Meier曲线及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3年累积生存率,通过构建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口服地高辛组患者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截止2021年5月,共获得294例患者患者的生存资料,其中口服地高辛组93例,未口服地高辛组201例。口服地高辛组死亡32例,未口服地高辛组死亡19例;口服地高辛组患者3年累积生存率(65.59%)低于未口服地高辛组(90.54%)(HR=5.351,95%CI:2.909~9.843,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矫正显示,口服地高辛是导致CHD伴房颤患者死亡危险因素(HR=2.444,95%CI:1.247~4.791,P<0.05)。结论 口服地高辛可能增加CHD伴房颤患者的全因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RHD)合并心房颤动(AF)患者心房附壁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将100例风湿性心脏病心房颤动患者按是否合并心房附壁血栓分为两个组,对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AF患者左房血栓的危险因素有:单纯二尖瓣狭窄;联合瓣膜病;左室射血分数的下降。结论左室射血分数的下降是RHD合并AF患者左房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单纯二尖瓣狭窄时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存在使左房血栓形成的风险下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房颤再发率的影响。方法:将11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52例),两组患者均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40 mg/d,4周后改为20 mg/d,对照组为不规律口服辛伐他汀,口服辛伐他汀总时间少于8周;治疗组口服辛伐他汀总时间为12个月。追踪12个月,观察肝、肾功能,高敏C-反应蛋白、血脂、阵发性房颤再发率和转为持续性或永久性房颤的发生率,以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1)对照组治疗前、后血脂和C-反应蛋白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总胆固醇、低密度胆固醇和C-反应蛋白显著下降(P<0.05),高密度脂蛋白显著升高(P<0.05)。(2)阵发性房颤再发率和转为持续性(或永久性)房颤的发生率:治疗组发生6例(10%)明显低于对照组17例(36.5%)(P<0.05)。(3)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治疗组发生心血管事件8例(13.3%)明显低于对照组22例(42.3%)(P<0.05)。结论:辛伐他汀在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的过程中,在调节血脂同时,还具有抗房颤、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血脂水平及临床心脏事件的影响。方法126例接受PCI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n=64)和B组(11=62),A组接受阿托伐他汀,1次/d,10mg/次,B组接受阿托伐他汀,1次/d,20mg/次。测定术前及术后1、6、12个月血脂水平,观察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患者术后服用阿托伐他汀12个月,两组血脂水平及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且随治疗时间的延长下降幅度更显著(P〈0.05)。B组血脂水平较A组下降幅度更为显著(P〈0.05),但两组心脏事件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再狭窄具有预防作用,强化剂量作用更明显,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0.
王艳  叶义红  张秀梅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9,44(9):1268-1269, 1273
目的构建健康交流平台,探讨其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病人行经皮冠脉内支架植入术(PCI)术后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本人54例,根据不同时间段进行分组,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26例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法;2018年3月至2019年6月28例作为观察组,实施构建健康交流平台护理,分析2组生化指标、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分以及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6 min步行实验结果。结果观察组SAQ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 0.01),心脏不良事件低于对照组(P < 0.05),6 min步行实验结果优于对照组(P < 0.01)。结论构建健康交流平台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病人行PCI术后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