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和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骨折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32例,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6例。观察组16例患者运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进行治疗,对照组16例患者运用股骨近端髓内钉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以及骨折愈合程度等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骨折愈合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骨折愈合程度良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PF-LC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九〇医院信阳院区收治的10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PF-LCP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PFNA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使用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Harris)评估患者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优良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效果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接受PF-LCP术比较,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更佳,手术创伤较小,术后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股骨近端髓内钉微创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2例,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实施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切口长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及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股骨近端髓内钉微创内固定治疗效果确切,可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与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效果,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方法在我院2015年4月至2018年4月就诊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选取61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30例,对照组3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锁定钢板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比较治疗效果,患者在手术中出血量,手术进行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手术中的出血量,手术进行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总体治疗效果也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比采用锁定钢板治疗效果更显著,且手术中的出血量更少,手术进行时间更短,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可以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股骨近端锁定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分别采取PFNA及股骨近端锁定板治疗。结果观察组恢复优良率为97.6%,与对照组恢复优良率92.9%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负重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4%;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股骨近端锁定板相比,PFNA功能恢复更为显著,创伤小,可作为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首选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比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锁定钢板和PFNA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锁定钢板治疗,观察组采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77.3±15.4)min、(17.2±2.6)周、(250.3±14.0)mL,观察组分别为(43.8±11.2)min、(12.9±1.1)周、(100.2±12.2)mL,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对照组为20.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治疗,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促进骨折部位快速愈合,且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治疗效果良好,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治疗股骨粗隆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2010年7月以不同方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78例,其中锁定钢板35例、伽马钉23例及人工关节置换20例,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及髋关节功能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大部分病例获得随访,治疗时间为10~31个月,平均16个月。伽马钉组及锁定钢板组较人工股骨头置换组手术时间短,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伽马钉组与锁定钢板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出血量上,伽马钉组、锁定钢板组较人工股骨头置换组出血少,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伽马钉组比锁定钢板出血量少,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3组病例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锁定钢板优于股骨头置换及伽马钉,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锁定钢板及伽马钉固定与人工股骨头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锁定钢板治疗老年复杂不稳定的股骨粗隆间骨折在疗效及并发症方面有明显优势,尤其对骨折严重粉碎、骨质疏松患者,疗效满意,是治疗股骨粗隆骨折较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刘泽辉 《吉林医学》2013,(35):7376-7377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8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解剖钢板固定治疗。结果:治疗组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都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患者随访3个月,治疗组的优良率为97.5%,对照组的优良率为82.5%,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是目前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一种较好的内固定方法,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闭合复位微创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7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实施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实施闭合复位微创PFNA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水平、术后疼痛程度、关节活动度、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关节活动度(ROM)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髋关节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术相比,闭合复位微创PFNA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更好,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且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与锁定型动力髋螺钉(DHS)技术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9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照手术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25例,行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24例,行锁定型动力髋螺钉(DHS)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结果:手术治疗后,两组患者在出血量、术后离床活动时间、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术后三个月髋关节的Harris评分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及术后6个月、9个月两次随访髋关节功能的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治疗中,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的疗效优于锁定型动力髋螺钉固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于我院治疗的9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9例。观察组实施PFNA内固定术,对照组实施钢板内固定术。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Harri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Harri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PFNA内固定手术用时更短、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更有利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微创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随机平行方法分组,将6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采取微创锁定钢板治疗,对照组采取微创股骨近端髓内钉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接受微创锁定钢板治疗,不但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而且有助于减少患者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等。  相似文献   

13.
樊亚军   《中国医学工程》2014,(12):110-110
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锁定钢板法与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患者行PFNA法治疗,对照组患者行锁定钢板法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手术耗时及术中出血量进行对比;随访1年,将两组患者术后的骨折愈合时间、卧床时间和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耗时及术中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的骨折愈合时间、卧床时间和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时,采用PFNA法,能有效的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且手术创伤较小,易于骨折愈合和患者康复,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法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间收治的60例股骨粗隆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法,n=30)和对照组(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法,n=30),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相关临床指标、Harris评分、术后恢复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负重时间、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术后3个月、6个月、9个月的 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5).结论:相比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法,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法具有手术时间短、切口小、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术后的并发症少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分析锁定钢板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开展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的98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分为钢板组与螺钉组,均49例,钢板组采用锁定钢板治疗,螺钉组采用动力髋螺钉治疗,术后比较两组Harris髋关节评分、骨折愈合时间及安全性。结果钢板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螺钉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愈合时间短且功能恢复好,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在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中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与锁定加压钢板(LCP)的应用效果进行探析,以期为进一步提高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供参考。方法将焦煤集团中央医院于2016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接收的68例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纳入本次研究观察范围,采用抽签的方法将患者等分为对照组(34例)与观察组(34例),给予对照组LCP治疗,给予观察组PFNA治疗,对两种治疗方式下患者的手术指标、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地时间、住院天数、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较短,术中出血量显著较少(P<0.05);治疗前两组Harris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Harris评分均显著上升(P<0.05),且与同时期的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观察组Harris评分显著较高(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将PFNA与LCP应用于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中均可取得良好疗效,有效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与LCP相比,PFNA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操作简便等优势,因此,对于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建议选择PFNA为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3年4月至2016年3月焦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央医院收治的96例股骨粗隆间骨质疏松性骨折老年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行动力髋螺钉内固定,观察组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对比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随访6个月,对比两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骨折愈合时间短,且并发症发生率(4.17%)低于对照组(18.75%),术后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老年股骨粗隆间骨质疏松性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手术效果显著,且术后并发症少,更利于骨折愈合及髋关节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18.
《陕西医学杂志》2018,(1):78-80
目的:探讨钢板内固定与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将10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PFNA治疗,对照组采用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6个月评价两组的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PFNA对不稳定型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的优良率为89.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38%(P<0.05);而两组总疗效优良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另外,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P<0.05)。结论:PFNA法相比常规的钢板内固定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更好,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低、术后并发症少的优点,尤其适合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解剖型锁定钢板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 选择从2010年3月~2012年8月于笔者医院就诊的5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为髓内钉组30例和锁定钢板组28例,锁定钢板组采用解剖型锁定钢板固定治疗,髓内钉组则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一般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骨折愈合和关节功能评分情况.结果 锁定钢板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地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患肢完全负重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长于髓内钉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髓内钉组为3.33%,锁定钢板组为25.00%,锁定钢板组高于髓内钉组(x2=4.04,P<0.05).术后关节功能改善率髓内钉组为86.7%,锁定钢板组为64.3%,髓内钉组优于锁定钢板组(x2=4.45,P<0.05).结论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优于解剖型锁定钢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解剖型锁定钢板术和重建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下不愈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股骨粗隆下不愈合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解剖型锁定钢板术治疗,观察组给予重建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骨折恢复优良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骨折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给予股骨粗隆下不愈合骨折患者重建钉内固定治疗,能够减少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