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PDCA循环护理模式在肺部感染门诊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于湖北医药学院附属随州医院门诊输液的肺部感染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PDCA循环护理模式。比较PDCA循环护理前后医院感染环境监测合格率,比较两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护患纠纷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PDCA循环护理后空气培养及物体表面细菌学监测合格率分别高于PDCA循环护理前(P0.05)。观察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护患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PDCA循环护理模式在肺部感染门诊输液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有效提高感染环境监测合格率及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减少护患纠纷及不良反应,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PDCA循环护理模式对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反应的预防作用。方法对照组糖尿病患者仅接受临床常规护理服务,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PDCA循环护理模式。记录两组糖尿病(2型)患者低血糖反应发生情况、满意度(护理相关)。结果经不同方法护理后研究组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率(2.17%)较对照组(低血糖发生率19.57%)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接受PDCA循环护理模式后,该组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仅提供常规护理的对照组(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给予临床护理时使用PDCA循环护理模式可显著降低低血糖反应发生率,有利于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双轨道护理干预模式在社区糖尿病病人护理中的效果及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并顺利出院的88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按照不同的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4例。在患者出院后,给予对照组患者一般的信息与电话问候以了解患者病情的变化情况,给予实验组患者双轨道互动护理模式。并观察两组患者在出院之后的治疗依从性、血糖的稳定性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在出院之后的后续治疗依从率为65.91%和97.73%;不良反应发生率发生率分别为22.73%和6.82%。对照组患者血糖维持稳定例数为24例,实验组患者血糖维持稳定例数为43例。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依从率明显较高,患者血糖水平较为稳定,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较低,且两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轨道互动护理模式在社区糖尿病患者的应用中效果较好,出院后的治疗依从性较高,并能提高患者血糖的稳定性,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其下降原因,为减少输血不良反应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析接受输血治疗的7 526例输血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7 526例输血患者共发生输血不良反应121例,不良反应率为1.61%,其中发热反应率为35.54%(43/121),过敏反应率为64.46%(78/121),不良反应发生率呈下降趋势(χ2=7.102,P0.05);2各种血液制品以冰冻血浆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为4.09%(34/832),以滤白细胞悬浮红细胞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为0.81%(29/3 596)。各种血液制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30,P0.01);3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随输血次数的增加而升高(χ2=18.07,P0.01)。结论:提高输血工作者对输血的认识、输血前检查以及应用滤除白细胞技术等是有利于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临床输血过程中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60例接受输血治疗患者进行对比研究,观察组实施常规护理,对照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对比两组患者风险事故发生率以及临床输血效果。结果观察组风险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输血合格率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输血风险事故发生率,提高输血合格率,建议推广至临床。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建立并实施闭环式输血信息管理系统,实现血液全过程跟踪管理,观察其对临床输血质量的影响。方法:实施闭环管理后2013-05—2015-04患者为观察组,实施前为对照组,分析2组患者一般情况、红细胞输注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不同适应证分组输血前后血红蛋白变化和红细胞输注有效率。结果:(1)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红细胞输注量(U)分别为4.82±0.98、5.35±1.3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72%、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和对照组输血前血红蛋白值(g/L)分别为74.53±21.68、78.22±22.5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各适应证分组间比较,输血前血红蛋白值除急性失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输血后血红蛋白值各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红细胞输注有效率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72.7%vs 67.3%,χ2=96.87;P0.05)。结论:闭环式输血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对输血全过程进行监控,把握最佳的输血适应证,有效节约血液资源,提高输血疗效,及时发现不良反应,保证患者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护理方案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0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中医护理方案。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压变化、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治疗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85.0%(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肝肾功能、血常规及尿常规指标均未发生明显变化。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低于对照组的40.0%(P0.05)。结论对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实施中医护理方案具有显著效果,能有效改善患者血压,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预防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者低血糖的护理干预,总结护理经验。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7年8月在该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70例糖尿病肾病(D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病例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依从率为95.0%,低血糖发生率为5.0%,对照组上述指标检测结果为73.3%、26.7%,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护理干预后健康知识得分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能提升DN患者对疾病认知水平,提升参与临床治疗积极性,降低低血糖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精细护理模式在肿瘤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80例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盲选法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精细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前后护理质量评分情况,纪录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 ,对比两组医疗纠纷发生率及医疗事故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医疗纠纷发生率为2.50%(1/40),医疗事故发生率0.00%(0/40),明显低于对照组20.00%(8/40)及15.00%(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基础护理、消毒隔离、护理文书书写、护士长管理、健康教育知晓、"三基"考核6项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肿瘤患者实施精细护理模式能促使护理质量得以提高的同时,医疗纠纷发生率得以降低,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值得临床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护理方案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8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0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中医护理方案。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压变化、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治疗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85.0%(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肝肾功能、血常规及尿常规指标均未发生明显变化。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低于对照组的40.0%(P<0.05)。结论对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实施中医护理方案具有显著效果,能有效改善患者血压,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肖素娟  曾钰莲  黄艳  莫金胜  林晓丹 《内科》2014,(2):233-234,237
目的探讨医院临床输血规范化管理和护理安全的质量控制。方法以《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医疗机构用血管理办法》、《临床护理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为依据,对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住院患者临床输血病历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我院3年内输血制品共470例次;输血前已做9项血液检查的患者占95%,100%的患者(家属)签署《输血前治疗同意书》;临床医生记录输血前指征、输注过程不良反应、输血后评价的完整率为97.5%;护士采集配血标本、血液领取和血液输注双方核对率为100%;护理文书记录输注血液名称、剂量、输注始末时间、不良反应的完整率为100%;输血袋统一回收处理并记录达100%;3年中出现以皮疹为主的过敏发应2例,畏寒、发热反应6例,均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未发生输血不安全事件。结论通过临床输血规范化管理和健全输血护理技术操作规范与流程,能有力保障受血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避免医源性感染和医疗纠纷的发生,确保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对于需输血的急性白血病患者能否通过应用去白细胞的输血技术减少患者医院感染。方法:随机选择2008-01-2012-01血液科住院治疗的急性白血病(除去M3)需要输血的患者,去除不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将191例患者分为研究组(95例)及对照组(96例),在患者需要输血时,分别输注普通血液成分及去白细胞的血液成分,最后比较2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7.89%∶52.08%,P0.05)。结论:对于需输血的急性白血病患者,使用去白细胞的成分输血技术能减少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策略对接受地塞米松冲击治疗的血液疾病患者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初治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68例,分为2组:对照组34例,地塞米松40mg/d静脉滴注,以4d为1个疗程进行给药,患者实施常规化护理;实验组34例,地塞米松40mg/d静脉滴注,以4d为1个疗程进行给药,患者实施医护协作的整体护理。观察2组间疗效差异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第5天,实验组PLT显著高于对照组(78×109/L∶65×109/L,P0.05),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8.23%∶73.53%,P0.05)。实验组患者给药后发生焦虑、抑郁、浮肿、高血糖、高血压、低血钾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59%∶52.94%,P0.05)。结论:医护协作的整体护理方法对于接受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的血液疾病患者疗效具有明显改善,而且能够有效预防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内科》2016,(4)
目的探讨追踪方法学配合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内科住院患者感染控制及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内科住院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管理,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管理,联合组采用追踪方法学配合PDCA循环管理模式管理。比较两种管理模式下患者的感染率、护理满意度、感染控制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感染发生率为40.7%,联合组为2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呼吸、消化系统感染率显著高于联合组(P0.01或0.05)。联合组感染患者感染持续时间、抗生素治疗费用和原发疾病恶化发生率均显著短于或低于对照组(P0.01或0.05)。联合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追踪方法学配合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内科住院患者感染控制和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人性化护理在原发性肝癌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micro RNA基因筛选采取外周血的应用效果,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5年4月接收的129例进行外周血采取的原发性肝癌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随机取样法将其分为对照组(65例)和观察组(64例)。对照组患者在采取外周血进行micro RNA基因筛选过程中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采血质量(采血时间、血液报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采用满意度量表,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比较两组护理纠纷和投诉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采血时间为(56.15±7.43)分钟,对照组为(75.36±8.20)分钟,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4.908,P=0.000)。观察组血液报废率为4.69%,对照组为18.46%,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954,P=0.014)。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5%,对照组为21.54%,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278,P=0.01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88%,对照组为78.46%,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064,P=0.000)。观察组纠纷发生率为3.13%,对照组为26.83%,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775,P=0.009)。观察组投诉发生率为1.56%,对照组为21.95%,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804,P=0.009)。结论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缩短原发性肝癌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micro RNA基因筛选患者采血时间,提高采血质量及采血效率,同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使护理工作得到了患者肯定,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给予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泮托拉唑钠、生长抑素联合治疗方案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8月在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诊治的90例SAP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对照组(45例,接受常规+泮托拉唑钠治疗)和观察组(45例,接受常规+泮托拉唑钠联合生长抑素治疗)。统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炎性反应、血液流变学指标差异。结果观察组腹痛腹胀、腹腔积液、肠道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血淀粉酶、尿淀粉酶、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也显著短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观察组IL-6、IL-8及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血栓长度、血浆比粘度、全血比粘度高切、血小板粘附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8. 8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1. 11%(P 0. 05)。结论泮托拉唑钠联合生长抑素治疗,可有效提高抗炎效果,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有助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改善,且不良反应少,有助于患者获得更好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糖尿病合并重症胰腺炎的临床护理。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接收的糖尿病合并重症胰腺炎患者98例,其中49例接受常规护理,为对照组;另外49例接受临床护理干预,为观察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体满意率(95.92%)高于对照组(79.59%),其不良反应发生率(8.16%)低于对照组(26.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干预应用于糖尿病合并重症胰腺炎患者中有利于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实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8月收治的74例接受介入术治疗颅内动脉肿瘤患者,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护理后,对照组并发症出现率31.2%,研究组并发症出现率11.5%,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针对颅内动脉瘤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可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输血标准流程在重症监护室(ICU)患者输血护理中的应用,提高临床输血护理质量,保证临床输血安全。方法:将2012年6至12月入住ICU并需输血的180例患者随机分为标准流程组(90例)和常规对照组(90例),标准流程组由经输血标准流程培训后的16名护士按标准流程操作,常规对照组由未经培训的护士按常规输血流程操作。比较2组护士对输血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与输血有关的法律法规的掌握情况和用血征询情况;比较2组病例在输血过程中差错率、不良反应率、输血相关医疗文书合格率和患者的满意率。结果:经过培训比未经培训的护士对输血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法律法规的掌握和用血征询明显提高(P0.01);2组病例在输血过程中差错的发生率、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输血相关医疗文书合格率和患者的满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血标准流程在临床输血护理中的应用,强化了临床输血关键环节和过程的控制,提高了临床输血护理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冠脉介入术治疗,围术期医务工作者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下开展护理服务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入我院心内科接受冠脉介入术治疗的6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格法分为路径组(31例,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对照组(31例,应用常规护理模式)两个组别,对比应用效果差异。结果路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6.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8%(P0.05);路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健康知识掌握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路径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更短、住院费用较对照组更少(P0.05)。结论冠脉介入治疗患者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下接受围术期护理,患者更好地掌握了疾病相关健康知识,有助于病人自我护理,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