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3.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对脑血管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60例疑似脑血管畸形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行CTA及DSA检查,将DSA检查作为金标准,评估CTA对脑血管畸形的诊断价值。结果:60例疑似脑血管畸形患者中共29例患者经DSA检查后明确为脑血管畸形,其中包括18例动静脉畸形,5例静脉畸形,4例海绵状血管瘤,2例颅内囊性动脉瘤。以DSA检查为金标准,CTA诊断脑血管畸形的特异性为90. 32%、准确性为91. 67%、敏感性为93. 10%、阳性预测值为90. 00%、阴性预测值为93. 33%。结论:CTA对脑血管畸形具有较高诊断价值,准确性及灵敏性较高,可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多层螺旋CT脑成像及MRI检查对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3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95例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MRI和MSCT检查的诊断结果并进行讨论和分析;比较MRI及MSCT检查对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正确率.结果 95例脑血管疾病患者中,脑出血患者18例,脑梗死患者58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以及磁共振成像(MRI)在脑血管疾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117例疑似患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以脑血管造影结果为金标准,比较MRI与MSCT检测的检出率及诊断效能。结果 117例疑似脑血管疾病经脑血管造影诊断阳性病例97例,主要有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及动脉瘤。MSCT检查阳性病例77例,诊断阳性率66%;MRI检查阳性病例85例,诊断阳性率72%。两者诊断阳性率差别不显著(P>0.05)。MRI在诊断急性脑梗死检出率较MSCT诊断检出率高(P<0.05),MSCT在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检出率较MRI诊断检出率高(P<0.05)。MRI诊断急性脑梗死灵敏度(83%)较MSCT灵敏度(58%)更高(P<0.05),而MRI诊断急性脑梗死特异度、准确度与MSCT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临床对脑血管疾病诊断中,MRI在超急期、急性脑梗死诊断明确率较MSCT提升,但MSCT在出血性疾病诊断中简单快捷,应依据具体情况选择相应诊断方式。  相似文献   

6.
7.
朱伟清 《广西医学》2014,(11):1666-1667
目的观察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64SCTCA)诊断冠状动脉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冠状动脉疾病患者102例,先经64SCTCA检查后再于4周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将64SCTCA检查结果与冠状动脉造影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64SCTCA检查敏感度为82.18%,特异度为98.16%。低危、中危、高危3组的敏感性分别为61.76%、92.25%、76.03%,中危组敏感性明显高于低危与高危组(P<0.05)。3组特异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重度狭窄符合率分别为79.03%、75.76%、98.67%,重度狭窄符合率明显高于轻、中度组(P<0.05)。结论 64SCTCA对中危患者,重度狭窄冠状动脉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由于其安全无创,是临床筛查的首选工具。  相似文献   

8.
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颈脑血管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颈脑血管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09年3月至2010年9月,我院临床怀疑颈脑血管疾病981例患者,应用128层螺旋CT进行颈脑血管成像检查,回顾性分析颈脑血管疾病的各种影像学征象。结果颅内动脉瘤89例,颅内动静脉畸形25例,颈脑血管狭窄524例(颈总动脉狭窄53处,颈内动脉起始段狭窄183处,烟雾病3例,椎动脉起始段狭窄73处,左侧锁骨下动脉起始段狭窄75处,颅内动脉狭窄195处),颅内乙状窦血栓3例,海绵窦瘘3例,血管变异78例,无异常发现259例,阳性检查率73.59%(722/981)。结论 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颈脑血管疾病,具有高效、无创、诊断准确等优点,对评价其风险,制定治疗计划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是近年来兴起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多层螺旋CT颅脑血管造影为颅内血管性病变的诊断与治疗开辟了一条新途径。新一代CT技术的优势与前景已得到医学影像界的认识。尤其是16层螺旋CT的问世,其具有扫描速度快、扫描层厚薄、图像分辨率高等技术优势的特点,加上配备强大的高级后处理工作站.16层螺旋四应用于脑血管造影可与DSA媲美。现将本科自2003年12月~2004年11月,开展16层螺旋CT颅脑血管造影技术及其临床应用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磁共振血管成像对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技术对不同的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利用MRA方法对96例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影像分析.结果:经MRA证实脑梗塞52例,动静脉畸形(AVM)25例,动脉瘤14例,烟雾病5例.结论:在不同脑血管疾病中恰当而灵活地选择应用MRA不同成像技术,可以提高对各种脑血管疾病评价的准确性和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在脑血管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0例脑血管病患者先行MRA检查,并按改良的Seldinger技术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血管直径狭窄率大于50%的病变视为严重狭窄。结果DSA结果:41例脑梗死患者中,发现血管闭塞1例,严重血管狭窄者13例,狭窄病变血管16根,Moyamoya病1例,基底动脉梭型动脉瘤1例;45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中,发现血管闭塞2例,严重血管狭窄8例,狭窄病变血管11根;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中发现动脉瘤4例;3例脑出血患者中发现动静脉畸形1例;2例原发性脑室出血患者中发现Moyamoya病1例;1例癫痫患者确定为动静脉畸形;1例头痛患者确定为动静脉畸形。MRA结果:41例脑梗死患者中,发现血管闭塞2例,严重血管狭窄17例,狭窄病变血管加根;45例TIA患者中,发现血管闭塞4例,严重血管狭窄9例,狭窄病变血管12根;7例SAH患者中发现动脉瘤2例;余结果与DSA相同。结论MRA对脑血管病诊断有其优越性,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经颅多普勒超声仪(TCD)及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人中探查脑血管狭窄性病变的可能性及相关性,探讨MRA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53例住院患者行TCD、MRA及磁共振成像检查,分别分析双侧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的TCD、MRA的结果及两者的相符性。同时通过TCD对以上各血管狭窄性病变检出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期值、阴性预期值来综合分析TCD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53例中MRA显示有脑血管病变的患者,TCD也有相应的相符率。TCD显示异常的血管,MRA也有相应变化的相符率。TCD异常的表现,主要为血流速度增快,其中又可分两侧对称型及不对称型。在不对称型患者中,TCD与MRA结果的相符率明显增加,在MCA及ACA中分别可达到85.7%和57.1%,均分别高于总的相符率78.9%及33.3%,且一侧Vm低于正常范围低限,对侧同名动脉Vm高于正常范围高限时,TCD与MRA结果的相符率最高达到100%。结论TCD对脑血管狭窄性病变检出的敏感性较低,特别是对后循环血管狭窄病变检出的假阴性率较高。但对两侧不对称型的高血流血管,TCD对病变血管检出的特异度较高,且与MRA的相符率也较高。  相似文献   

13.
磁共振血管成像是一种较新的、无创的血管成像技术,其基本成像原理是流动相关增强效应和相位改变效应,具有无辐射、便捷、价格低廉的优势,随着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的不断改进,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筛查、早期诊断中充分展示了其优势。本文对磁共振血管成像的原理、优缺点以及临床应用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磁共振冠状动脉成像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自由呼吸状态下结合三维导航技术,对冠状动脉磁共振血管造影(CMRA)的成像,以评价此技术在缺血性心脏病方面的诊断价值。方法运用1.5T超导型MR扫描仪和心脏相控阵线圈,采用脂肪抑制,心电向量门控,使用真稳态进动快速成像序列(B-TFE)多角度双斜面扫描,结合三维自动导航技术(3D-SELF-Navigator)对35例检查者进行CMRA成像。结果自由呼吸导航CMRA具有非创伤无需屏气检查,可重复性和任意性,适用范围广。全部受检者均能合作完成检查。左冠状动脉主干、右冠状动脉近、中段显示满意率为97.14%(34/35);CMRA总显示成功率为91.42%(32/35)。结论自由呼吸导航结合B-TFE序列CMRA,对冠状动脉主干及主要分支显示满意,可初步用于临床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筛选检查。  相似文献   

15.
研究无创性磁共振冠状动脉造影(MRCA)技术的可行性及其在冠状动脉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2例健康志愿者和21例近期接受诊断性X线冠状动脉造影(XCA)的病人进行了MR-CA成像。结果33例受检者均顺利完成检查。右冠状动脉、左主干、左前降支、左旋支的显示率分别为97%、100%、91%和91%;显示长度分别为51±15(28~80)mm,11±4(4~22)mm,44±13(24~66)mm和40±12(20~66)mm。21例有XCA对比的病人中,37处近、中段血管狭窄中有29处(78%)可被MRCA识别。结论MRCA可识别左右冠状动脉近段4~5cm内的大部分中度以上狭窄病变,对轻度狭窄不够敏感,远端血管狭窄尚不能显示。目前可作为一项补充性的冠状动脉成像方法有选择地试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6.
MRA在脑梗死患者颅内外动脉病变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对脑梗死患者颅内外动脉病变进行分析。方法以125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详细询问危险因素,行心电图、心脏超声、头颅CT/MRI、颈部血管及头颅血管MRA检查,了解动脉病变部位、特点,对颅内外动脉病变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进行探讨。结果125例患者中颅内动脉病变54例(43.2%),颅外动脉病变64例(51.2%),其中颅内外动脉均有病变者17例(13.6%),未见明显颅内外动脉病变者24例(19.2%);颅内动脉病变与各危险因素的相关性依次为高血压(66.7%)、吸烟(35.2%)及高脂血症(25.9%),颅外动脉病变与各危险因素的相关性依次为高脂血症(48.4%)、糖尿病(39.1%)及吸烟(29.7%)。结论中国人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和颅外动脉硬化性病变的比例均近50%。颅内动脉病变主要与高血压和吸烟有关,颅外动脉病变主要与高血脂和糖尿病有关。颅内外动脉同时存在病变者不高,仅占13.6%。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旨在探讨3D-CE-MRA技术在诊断肠系膜动脉硬化中的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21例患者行肠系膜动脉的3D-CE-MRA,进行图像后处理(3D重建和MIP后处理)成像.将23例正常人肠系膜动脉成像作为对照.观察、分析异常的肠系膜动脉异常表现.对病变组与对照组肠系膜上、下动脉管径与各级分支的数目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21例均有全身其他部位动脉硬化.肠系膜动脉硬化MR表现为肠系膜上动脉主干变细,管腔狭窄,边缘不规则,管壁均匀或不均匀增厚;腔内形成多处对比剂充盈缺损.二级以上分支减少、走行僵硬.部分患者分支纤细呈虚线状或分支消失.仅2例肠系膜下动脉主干显示,走向僵硬.病变组肠系膜上、下动脉管径分别为3.8±0.32mm和1.20±0.12mm(正常组分别为6.51±1.01 mm和2.90±0.90mm),经检验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肠系膜动脉硬化患者动脉分支数目明显少于正常对照组(P<0.05).部分患者动脉期小肠粘膜强化程度减低,肠管呈挛缩状聚拢、充气扩张、肠管张力减低.结论 3D-CE-MRA成像能明确显示肠系膜动脉硬化及肠管继发性改变.本方法对病变的检出及指导治疗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MRA] has become a useful imaging modality in the evaluation of vascular anatomy and a variety of vascular disorders in the last several years. Many recent publication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MRA can be an accurate, fast and safe tool in the workup of patients with lower extremity ischemia. It has become a less invasive alternative to catheter angiography, and in some radiology departments MRA has replaced conventional catheter angiography in the initial workup of lower extremity ischemia.  相似文献   

20.
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脑血管病诊断和介入治疗中的价值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Yang H  Liu J  Han G  Sun Y  Liu C  Chen Y  Gao F  Zhou S  Song J  Ma N  Tang J  Xu H  Wu X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10):661-664
目的 探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在脑血管疾病中的诊断和血管嫩治疗的价值。方法 40例疑有脑血管病的患者均在3D-DSA系统的操作床上行普通DSA,然后行三维重建成像处理作出正确的诊断,再根据3D-DSA处理图片数据拟定介入治疗方案。结果 40例疑有脑血管病的患者均行普通DSA检查,阳性率为85.0%,3D-DSA处理后阳性率为95.0%。共确诊38例,其中脑动脉瘤15例,GDC栓塞治疗13例,100%栓塞11例,90%以上栓塞2例。脑动静脉畸形9例,100%栓塞7例,90%以上栓塞2例。缺血性中风14例,其中血管狭窄9例,支架置入8例,7例狭窄血管100%开通;血管闭塞5例,尿激酶动脉内溶栓治疗,完全再通2例,部分再通2例,不通1例。并发症3例(7.9%)。结论 3D-DSA能够提高脑血管病的检出率,明显优于普通DSA,对评价脑血管病的血管内治疗有潜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