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术前肌注吗啡对依托咪酯所致肌阵挛的影响.方法:全麻下行择期手术患者90例,根据术前针的不同分为3组:Ⅰ组,吗啡10mg,阿托品0.5mg,30例;Ⅱ组,安定10mg,阿托品0.5mg,30例;Ⅲ组,阿托品0.5mg,30例.在麻醉诱导静注依托咪酯后,观察并记录2分钟内肌阵挛阳性率及发生分级.结果:3组肌阵挛阳性率分别为16.67%、53.33%、56.67%.与Ⅱ、Ⅲ组比,Ⅰ组肌阵挛阳性率及发生分级明显较低(P<0.05),Ⅱ、Ⅲ组肌阵挛阳性率及发生分级则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肌注吗啡可明显减少依托咪酯引起的肌阵挛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0.015mg/kg咪达唑仑预处理对依托咪酯全麻诱导时肌阵挛的影响。方法100例择期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诱导时分别静脉注射0.015mg/kg咪达唑仑和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后静脉注射0.3mg/kg依托咪酯。观察有无肌阵挛发生,并记录肌阵挛程度。完成记录后,两组均静脉注射4μg/kg芬太尼,1min后两组均静脉注射0.6mg/kg罗库溴铵,充分肌松后气管插管。结果观察组的50例患者中,仅5例出现轻度的肌阵挛,而对照组的50例患者中有39例发生肌挛(P〈0.01);在对照组中注射依托咪酯后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肌事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0.015mg/kg咪达唑仑预处理可减少依托咪酯全麻诱导所致的肌阵挛。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咪唑安定0.02mg/kg预处理对依托咪酯全麻诱导时肌阵挛的预防作用。方法:50例择期全麻手术患者,男女各25例,ASA(I~Ⅱ)级,年龄(18—65)岁,随机分为咪唑安定组(M组)和对照组(D组),分别观察并记录静脉注射0.3mg/kg依托咪酯脂肪乳剂后有无肌阵挛发生及肌阵挛的严重程度。结果:M组的25例患者中,仅1例(4%)出现中等程度的肌阵挛,明显低于对照组(D组)的16例(64%)(P〈0.01)。结论:0.02mg/kg咪唑安定预处理可减少依托咪酯全麻诱导所致的肌阵挛。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0.2μg/kg舒芬太尼预处理对依托咪酯全麻诱导时肌阵挛的预防作用.方法 100例择期全麻手术患者,男女各50例,ASA Ⅰ或Ⅱ级,年龄16~60岁,体重指数(BMI)20~30.随机均分为两组:诱导时静脉注射0.2μg/kg舒芬太尼(S组)或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C组)后静脉注射0.3mg/kg依托咪酯.观察有无肌阵挛发生,并记录肌阵挛程度.完成记录后,S组再静脉注射0.2μg/kg舒芬太尼,C组静脉注射0.4μg/kg舒芬太尼,1min后两组均静脉注射0.1mg/kg维库溴铵后气管插管.结果 舒芬太尼组的50例患者中,仅2例(4%)出现中等程度的肌阵挛,明显低于对照组(C组)的39例(78%)(P<0.01).结论 0.2μg/kg舒芬太尼预处理可减少依托咪酯全麻诱导所致的肌阵挛.  相似文献   

5.
目的系统评价阿片类药物预处理对依托咪酯注射所致的肌阵挛的预防效果。方法由2名研究员独立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医学数据库及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相关文献,应用Review Maneger 5.2及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4个研究(2 396例患者)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预注μ和κ阿片受体激动药与安慰剂相比均可以减少依托咪酯注射所致的肌阵挛,其相对危险度及其95%可信区间分别为RR=0.19[95%CI(0.14,0.27)]和RR=0.22[95%CI(0.12,0.40)]。结论预注阿片类药物可以减少依托咪酯注射所致肌阵挛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低剂量阿曲库铵预处理对依托咪酯引起肌阵挛的影响.方法 50例ASA分级为Ⅰ、Ⅱ、Ⅲ级,计划在全麻下接受手术的患者随机双盲分为低剂量阿曲库铵预处理组(0.06 mg/kg,A组)和对照组(生理盐水,S组),3 min后给予依托咪酯0.3 mg/kg.观察患者的肌阵挛和疼痛情况,用1~4分的评分标准记录.结果 肌阵挛的发生率A组(24%)显著低于S组(72%).各年龄段肌阵挛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S组中,男性(69%)和女性(75%)患者肌阵挛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依托咪酯诱导前使用小剂量阿曲库铵预处理,可以显著降低肌阵挛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对依托咪酯引发肌阵挛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手术患者90例,随机均分为三组:依托咪酯组(E1组)、依托咪酯泵注组(E2组)和瑞芬太尼组(R组)。E1组静注依托咪酯0.3 mg/kg,30 s内注完;E2组依托咪酯0.3 mg/kg静脉泵注[速度60μg/(kg.min)];R组依托咪酯0.3 mg/kg[速度60μg/(kg.min)]和瑞芬太尼1μg/kg[速度0.2μg/(kg.min)]同时泵注。观察肌阵挛程度并进行评分。结果 R组依托咪酯引发肌阵挛程度明显低于E1组和E2组(P〈0.01),其中E2组肌阵挛的程度明显低于E1组(P〈0.01)。结论瑞芬太尼能够显著降低依托咪酯引发的肌阵挛。  相似文献   

8.
目的 旨在观察预注利多卡因对依托咪酯全身麻醉诱导时肌阵挛的影响.方法 择期全身麻醉手术患者80例,ASA Ⅰ、Ⅱ级,年龄23~67岁,体重指数(BMI)20~30 kg/m2,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全身麻醉诱导时静脉注射2%利多卡因2 mL(利多卡因组)或同等容积的生理盐水(对照组),30 s后静脉注射依托咪酯0.3 mg/kg.1min后观察两组患者发生肌阵挛的情况,并记录肌阵挛的程度.完成记录后两组患者均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05 mg/kg、舒芬太尼0.5μg/kg、维库溴铵0.1 mg/kg后完成气管插管.结果 利多卡因组40例患者中有13例发生肌阵挛,且大部分患者程度较轻;对照组40例患者中有29例发生肌阵挛(P<0.05).结论 利多卡因预处理可以显著降低依托咪酯全身麻醉诱导时肌阵挛的发生率,减轻肌阵挛的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人工流产中,提前静脉注射小剂量咪达唑仑,对依托咪酯所致肌阵挛的影响。方法:择期行人工流产患者100例,ASA~级,随机分为2组,每组50例,观察组(M组):咪达唑仑1mg+芬太尼+依托咪酯;对照组(C组):芬太尼+依托咪酯。观察围术期各时段的BP、P、SpO2、从注射依托咪酯至患者入睡时间及清醒时间、肌阵挛、舌后坠发生情况。结果:两组BP、P及SpO2无显著性差异(P>0.05),M组的肌阵挛明显减少及减轻,但舌后坠有所增加,清醒时间有所延长(P<0.05)。结论:人工流产中,提前静脉注射小剂量咪达唑仑,可安全而有效地减少依托咪酯所致肌阵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舒芬太尼与芬太尼预处理预防依托咪酯全身麻醉诱导后肌阵挛的效果.方法 美国麻醉医师学会分级Ⅰ或Ⅱ级、行择期全身麻醉手术的患者120例,年龄18~60岁,体重50~78 kg,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芬太尼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全身麻醉诱导时舒芬太尼组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5μg/kg,芬太尼组静脉注射芬太尼4μg/kg,对照组静脉注射同等剂量的0.9%氯化钠溶液,观察并记录有无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和呛咳等反应.150 s后,3组均静脉注射0.3 mg/kg依托咪酯,观察有无肌阵挛发生,并记录肌阵挛程度.静脉注射依托咪酯1 min后,3组均静脉注射0.6 mg/kg罗库溴铵,对照组同时静脉注射0.5μg/kg舒芬太尼,待肌肉充分松弛后,经口行气管内插管.术后观察并记录苏醒情况.结果 3组患者均未发生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和呛咳等反应.舒芬太尼组仅有1例发生肌阵挛(2.5%),且程度较轻,芬太尼组和对照组分别有12例(30.0%)和34例(85.0%)发生肌阵挛.舒芬太尼组的肌阵挛发生率显著低于芬太尼组和对照组(P值均<0.01),芬太尼组又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0.5μg/kg舒芬太尼预处理可明显减少依托咪酯全身麻醉诱导所致肌阵挛的发生,且没有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和呛咳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瑞芬太尼或氯胺酮预先给药对降低依托咪酯注射后肌颤发生的有效性。方法  75例ASA Ⅰ~Ⅱ级择期行中耳显微手术的成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生理盐水,n=25)、瑞芬太尼组(R组,瑞芬太尼0.5 μg/kg,n=25)给药和氯胺酮组(K组,氯胺酮0.5 mg/kg,n=25) 。给药1 min后注射依托咪酯0.3 mg/kg。记录依托咪酯注射后2 min内肌颤发生情况;记录以下各时间点的心率和血压变化:麻醉前(T0)、预先给药后1 min (T1)、依托咪酯注射后2 min (T2)、罗库溴铵注射后1 min (T3)、喉罩置入后即刻(T4);记录呼吸抑制和罗库溴铵注射痛等不良事件。结果  瑞芬太尼组患者肌颤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最低,氯胺酮不能降低肌颤的发生(P=0.004 8);时间和分组交互作用显示血压(P=0.030 7)和心率变化(P=0.04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瑞芬太尼导对呼吸的抑制程度最显著(P<0.000 1);瑞芬太尼和氯胺酮均降低罗库溴铵注射痛(P<0.000 6)。结论  瑞芬太尼0.5 μg/kg预先给药可有效降低依托咪酯引起的肌颤和罗库溴铵注射痛,对循环和呼吸有抑制作用。氯胺酮0.5 mg/kg预先给药不能降低依托咪酯引起的肌颤,可减轻罗库溴铵注射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注药速度与注药部位对依托咪酯诱发肌阵挛的发生率与出现时间的影响,为临床使用提供参考价值。方法:选取100例ASA患者,分为A、B、C、D四组,依托咪酯静脉注射。A组注药部位:前臂静脉通道,注药速度:15 s;B组注药部位:足背或踝前大隐静脉通道,注药速度:15 s;C组注药部位:右颈内静脉或右锁骨下静脉通道,注药时间:15 s;D组注药部位:前臂静脉通道,注药时间:60 s。结果:A、B、C、D四组的肌阵挛发生率分别为48%、44%、52%、20%,肌阵挛开始出现时间分别为(65.2±1.6)s、(108.3±1.1)s、(40.7±1.2)s、(90.3±0.5)s;C组肌阵挛出现的时间比A组明显提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的肌阵挛发生率比前三均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阵挛出现的时间比A、C组明显滞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B组明显提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同条件下(部位与剂量相同),不同注射速度对肌阵挛发生率和出现时间有一定影响;相同的速度注射相同剂量的依托咪酯,肌阵挛的出现时间在中心静脉通道快于外周静脉通道。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乙咪酯和异丙酚用于人工流产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其对呼吸和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观察46例行人工流产手术患的麻醉效果,记录乙咪酯及异丙酚用量、手术时间、苏醒时间、SBP、DBP、HR、SpO2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乙咪酯组给药后SpO2明显低于给药前,异丙酚组给药后SBP及SpO2明显低于给药前,给药后异丙酚组SBP及SpO2明显低于乙咪酯组(P<0.01),乙咪酯组术后恶心及术中肌震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预注布托啡诺对预防依托咪酯导致肌阵挛的效果。方法:拟在全麻下择期手术患者180例,ASAⅠ或Ⅱ级,男85例,女95例,年龄20~65岁,体重42~59 kg,随机分为布托啡诺组(B组)、舒芬太尼组(S组)和对照组(N组),每组各60例。B组给予布托啡诺20μg/kg(总量不大于2 mg);S组给予舒芬太尼0.2μg/kg、N组给予同容积的生理盐水,1 min后三组患者均静注依托咪酯0.3 mg/kg,注射时间30 s,并持续观察2 min,观察痉挛发生情况和评估严重程度。结果:诱导期间三组患者的B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Sp O297%;与N组比较,B组、S组患者肌阵挛1、2、3级例数明显减少,肌阵挛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预注20μg/kg布托啡诺可有效减少依托咪酯诱导时导致的肌阵挛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术前滴鼻预处理对预防全身麻醉诱导期依托咪酯注射痛及肌阵挛的影响。方法:60例择期全麻手术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N组),各30例。D组术前30 min鼻内滴入右美托咪定(1.0μg·kg^-1);N组术前30 min鼻内滴入同等剂量0.9%氯化钠溶液。麻醉诱导时每组均静注依托咪酯0.3 mg·kg^-1。记录两组预给药前(T0)、给依托咪酯前(T1)及给依托咪酯后1 min(T2)、2 min(T3)的血压(BP)、心率(HR)、血氧饱合度(SPO2);采用词语等级评分法(VRS)评估依托咪酯注射痛;观察并记录静注依托咪酯后2 min内肌阵挛发生情况。结果:与T0比较,D组HR、MAP在T1、T2、T3明显降低(P均〈0.05),N组T2、T3明显降低(P均〈0.05);D组HR在T1、T2、T3较N组降低(P均〈0.05)。D组MAP、SPO2在T1、T2、T3时点较N组稍降低(P均﹥0.05);D组肌阵挛各级发生率均较N组降低(P均〈0.05);与N组比较,D组依托咪酯注射痛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术前鼻内滴注,能有效减轻麻醉诱导期依托咪酯注射痛,还可减少依托咪酯诱导所致肌阵挛的发生,提供更稳定的血流动力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