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血液成分输血治疗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选取38例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对38例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合治疗方式的不同将38例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分成两组,输成分血组18例和输全血组20例,分析比较两组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的血液学指标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输成分血组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5.56%)显著低于输全血组(35.00%),且输成分血组和输全血组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的PLT、TT、HCT存在明显差异(P<0.05);但组间RBC、HGB、PT、APTT、D-D的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采取血液成分输血治疗,能显著降低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机率,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成分输血在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巩义市人民医院产科救治的93例DI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输血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全血输血,45例)和观察组(成分输血,48例)。比较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和纤维蛋白原均高于对照组,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的凝血酶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抢救成功率、新生儿存活率和子宫保全率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成分输血有助于提升产科DIC患者凝血功能和治疗效果,安全可靠,建议在产科DIC患者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成分输血治疗剖宫产术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疗效。方法参照DIC诊断标准、治疗原则及成分输血方案制订详细的孕产妇DIC治疗方案,在去除病因的基础上,A组输血内容以补充红细胞悬液、新鲜冰冻血浆及纤维蛋白原,临床纠正失血性休克、及时去除诱发DIC病因等综合治疗;B组输血内容在A组治疗的基础上补充单采血小板、冷沉淀,临床纠正失血性休克、及时去除诱发DIC病因等综合治疗。分析两组输血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定量(FGB)、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凝固时间(TT)、红细胞压积(HCT)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二聚体(D-D)的变化及临床出血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液学检查血红蛋白(HGB)、HCT、PLT、PT、APTT、D-D等指标与输血前比较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B组的PT、TT、D-D指标结果改变优于A组,总出血量少于A组(P<0.05)。结论成分输血抢救孕产妇DIC出血有一定疗效,在去除病因后早期输注成分血、及时补充足量的凝血因子可消除其凝血障碍,对赢得抢救时间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方定安 《河北医学》2014,20(2):270-273
目的:探究并分析血液成分在抢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100例产科合并急性DIC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上半年收治的50例DIC产妇作为对照组,给予全血治疗,将下半年收治的50例DIC产妇作为观察组,输成分血治疗。输血治疗2-4h后检测两组产妇血液学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对两组产妇的凝血功能进行评价,同时比较输血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液学检查HGB、HCT、PLT、PT、APTT、D-D等9项指标与输血前比较有显著好(P〈0.05),观察组患者PLT、HGB、APTT等检验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0.0%,较对照组36.0%低,P均〈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输成分血较输全血对DIC的抢救效果更佳,凝血功能改善更显著,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凝血检验在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10月43例医院产科收治的DIC产妇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时段43例健康产妇作为对照组。两组产妇均采集血液进行凝血相关指标检查,比较两组间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水平、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以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指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产妇的血小板、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的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以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DIC产妇的凝血指标与健康产妇有较大的差异,可以通过凝血检查尽早发现DIC产妇,从而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出现。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急性创伤患者大量输血后凝血功能以及纤溶系统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输血的急性创伤患者共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所需要输血量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大量输血、对照组少量输血,将两组患者的输血后的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以及纤维蛋白进行对比,同时对比血小板计数、纤溶系统指标、蛋白C以及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结果在输血1h后,在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溶系统指标以及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纤维蛋白原、蛋白C以及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输血5h后与1h后相比,观察组的凝血酶原、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以及凝血酶时间明显更短(P0.05),纤溶系统指标、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明显更低(P0.05),纤维蛋白原、蛋白C以及血小板计数明显增高(P0.05)。结论对急性创伤患者进行大量输血,在短时间内对患者凝血功能以及纤溶系统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必须对凝血状态进行实施监测,防止患者出现凝血障碍等症状,进而增加输血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陈德兴  李义平 《广西医学》2021,43(23):2804-2808
目的 探讨大剂量成分输血方案在危急重症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实施抢救中需大剂量输血的200例危急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输血方案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特定比例的大剂量成分输血方案(红细胞3 U、新鲜冰冻血浆400 mL、新鲜/冰冻AB型血小板1 U),对照组患者采用大剂量全血输血方案.比较两组患者输血治疗前后的凝血功能指标[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凝血酶时间(TT)]和血栓弹力图指标[血凝块形成时间(K)、凝血反应时间(R)、凝固角(α)、凝血最大振幅(MA)],以及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输血总量、各成分输血量、输血临床疗效、住院期间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住院时间.结果 输血治疗结束24 h后,两组患者的APTT、PT及TT均较输血前延长,FIB水平较输血前降低,R值、K值均高于输血前,α值、MA值均低于输血前,而观察组APTT、PT、TT、R值、K值均低于对照组,FIB水平、α值、MA值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输血总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观察组术后异体悬浮红细胞、冰冻血浆、单采血小板的输入量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输血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住院时间均低于或短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对于需要大剂量输血治疗的危急重患者,采用特定比例的成分输血(红细胞3 U、新鲜冰冻血浆400 mL、新鲜/冰冻AB型血小板1U)疗效优于全血输血,可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对产科急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应用成分输血时对凝血功能和疗效的影响.方法:将60例产科急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当作研究对象,根据输血方式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0例.参照组给予全血输血,试验组给予成分输血,对比两组患者疗效以及凝血功能.结果:对比疗效,试验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参照组、产妇死亡率和子宫全切率明显低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成分输血对产科急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凝血功能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采取综合治疗措施救治的产科急性DIC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输血方式的不同分为成分输血的观察组(34例)和全血输血的对照组(32例),比较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PLT、Fbg明显高于对照组,PT、a PTT明显低于对照组(t=2.843~27.343,P0.01,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128,P0.05),子宫全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686,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8.82%)明显低于对照组(28.13%)(χ~2=4.128,P0.05)。结论成分输血有助于改善产科急性DIC患者的凝血功能,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成分输血在抢救产科DIC中的临床使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产科DIC病人18例,对其成分输血组进行分析及观察效果。结果:两组输血后血液学指标进行比较,成份输血组效果优于输全血组(P〈0.05),有临床价值。结论:成分输血的不良反应少,止血效果迅速,是目前抢救产科DIC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李晓华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2):1346-1348
目的 探讨自体血回输复合高容量血液稀释在复杂脊柱外科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63例复杂脊柱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组Ⅰ:自体血回输复合高容量血液稀释组(n=33);组Ⅱ:非自体血回输组(n=30),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24 h血常规、凝血功能、总输血量及输血相关并发症等情况. 结果 组Ⅰ总输血量为(1 132±173)ml,组Ⅱ总输血量为(1 508±275)ml,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两组患者红细胞和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血小板及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酶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术中自体血回输复合高容量血液稀释在复杂脊柱手术中的应用是安全可靠的,能明显减少输血入量,对血液成分无明显影响,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纤维蛋白原在产科DIC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浩生  林静吟 《广东医学》2005,26(2):259-260
目的 探讨静脉注射纤维蛋白原制剂在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DIC)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 32例产科DIC孕产妇分成两组 ,使用纤维蛋白原组 17例和无使用纤维蛋白原组 15例。观察两组孕产妇凝血机能出现好转所需时间及治愈率。结果 使用纤维蛋白原组凝血机能好转所需时间明显少于无使用纤维蛋白原组 ,两组治愈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静脉注射纤维蛋白原在产科DIC、低纤维蛋白原血症者中使用能加快凝血机能好转 ,为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 ,产科DIC治愈率的提高需内、外科多种综合治疗措施的协同 ,子宫切除是抢救成功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凝血指标对异位妊娠大出血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检测价值.方法 以80例异位妊娠并发大出血患者为对象,根据输血后是否出现输血不良反应分为不良反应组(n=11)、无不良反应组(n=69).检测患者凝血指标.结果 两组治疗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红细胞比容(HCT)、血小板(PLT)水平均升高,不良反应组...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3):130-133
目的研究产科手术患者行回收式自体输血对其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我院收治的产科手术需输血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回收式自体输血)与对照组(常规异体输血),每组各15例。比较两组血液流变学、凝血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输血前红细胞计数、血小板比容及FIB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输血前比较,两组输血24 h后红细胞计数、血小板比容及FIB值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输血后组间血液流变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前比较两组凝血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输血前比较,输血后两组PIt值均降低,APTT、PT及ACT时间均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输血后组间凝血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低于对照组的46.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回收式自体输血能维持产科手术需输血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稳定性,与异体输血比较,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异位妊娠大出血输血治疗时使用常规凝血检验项目后的监测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80例异位妊娠大出血输血患者,按照患者在输血治疗过程中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将其划分为A组(出现不良反应;17例)与B组(未出现不良反应;63例),比较两组在输血前后的常规凝血检验项目结果。结果治疗后在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上A组与B组相比显著较低(P0.05),治疗后在红细胞比容(HCT)、PLT(血小板)、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上A组显著比B组高(P0.05)。结论临床可在异位妊娠大出血患者输血治疗时进行常规凝血监测,其检测结果可提示该患者此时是否发生不良反应,为患者治疗提供有力保障,此方法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冰冻单采血小板与冷沉淀联合输注在急性失血性患者输血治疗中的止血疗效.方法 选择输血量大于2000ml的各种急性失血性患者随机分组,将冰冻单采血小板或冷沉淀单独输注者与联合输注者作了对比观察.观察指标输注前后患者:①凝血酶时间(TT);②凝血酶原时间(PT);③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④纤维蛋白原(Fg);⑤血小板计数PLT;⑥24h内有效止血率;⑦平均止血时间.结果 三组患者组内比较输注后比输前多项凝血指标显著改善(P<0.01);联合输注组与单采血小板对照组比较,TT、PT及APTT有显著差异(P<0.01);联合输注组与冷沉淀对照组比较,各项指标均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两个对照组比较Fg及ALT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在急性失血患者输血治疗中,联合输注组比冰冻单采血小板组及冷沉淀单独输注组具有更为显著的止血效果.  相似文献   

17.
梁文华 《当代医学》2013,(31):58-59
目的分析大量输血患者在接受输血后其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的变化。方法为j7个接受大手术患者进行大量输血,1昼夜输血均大于3500mL,采集其输血前后的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凝血酶时间进行对比。结果患者在接受大量输血后体内血小板计数及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下滑(P〈0.01),凝血功能显著降低,其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显著延长(P〈0.05)。结论大量输血后的患者其纤维蛋白原易发生溶解,血小板计数也会迅速下滑,故应根据患者体内相关水平的变化,相应予以替代性地维护患者的循环功能。  相似文献   

18.
明胶类血浆代用品对凝血和纤溶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观察明胶类血浆代用品高容血液稀释后对机体凝血和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琥珀酰明胶组(gelofusine,GEL),聚明胶肽组(haemaccel,HAE),乳酸钠林格液组(lactatedRinger's solution)为对照组,每组15例。输液前、后测定激活的全血凝集时间(activatedclottingtime,ACT)、凝集速率、快速血小板功能、血小板功能、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血小板计数、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结果输液后与对照组比较,HAE组ACT延长、血红蛋白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EL组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血小板计数、凝集速率、纤维蛋白原降低,ACT延长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AE对ACT有显著影响,GEL引起ACT延长、凝集速率、纤维蛋白原降低均超过了血液稀释的限度,但仍在正常生理值范围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成分输血在抢救产科出血并发症中的有效合理应用。方法:对郑州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39例产科出血并发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输血前后血液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成分输血前后治疗比较,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红细胞比容(HCT)、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均有很大程度的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9例患者中,治愈患者35例,治愈率为89.7%;凝血功能显著改善但未恢复正常的有3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4%;死亡1例,病死率为2.6%。结论:成分输血在产科出血并发症的抢救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1概述产科领域中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是产科严重的并发症。在某些致病因素作用下,引起微循环广泛的纤维蛋白沉淀和血小板、红细胞凝集,形成播散性微血栓。因此引起循环功能障碍,且纤维蛋白原、血小板及血浆中其他凝血因子的大量消耗,最后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广泛出血、血管内溶血、组织坏死等变化,引起各脏器的功能障碍,重者导致死亡。2对产科DIC处理原则(1)治疗产科原发疾病,尽早去除病因。(2)及时使用抗凝剂。(3)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