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产后盆底康复护理策略在预防阴道分娩产妇盆底功能障碍中的效果。方法:选取进行盆底筛查的240例阴道分娩产妇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120例,由护理人员指导其进行盆底康复锻炼;观察组12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盆底肌低频电刺激与生物反馈治疗。比较两组产妇的盆底肌肌力、盆底障碍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后6个月的Ⅰ类肌纤维、Ⅱ类肌纤维的肌力高于对照组,阴道最大压力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脏器脱垂及阴道膨出、盆腔痛、压力性尿失禁等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性生活满意度及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盆底康复护理策略能够促进阴道分娩产妇产后盆底肌力的恢复,减少盆底功能障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正>目前,临床已证明阴道分娩对新生儿和产妇有较多的益处,可以使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收到挤压,从而增强新生儿心肺功能;对产妇的伤害较小,有利于产妇的术后康复。但对产妇盆底肌有一定的损伤,严重者甚至会造成性功能障碍等[1]。因此,对于阴道分娩的产妇进行盆底功能恢复非常重要。为探讨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对阴道分娩产妇盆底功能障碍的影响,本文对90例阴道分娩产妇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吴海  蒋红 《中国医疗前沿》2012,(20):35+28-35,28
目的研究阴道分娩产后尿潴留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方法纳入463例患者分为产后尿潴留组和无产后尿潴留组,记录相关数据并在两组间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孕周、孕产次、分娩镇痛、催产素催产、会阴切开、产道损伤和新生儿体重无统计学差异,产后尿潴留组相对有较长的第一和第二产程时间、更多的手术助产,并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对有危险因素的患者应提高警惕,及时发现和处理产后尿潴留,避免长期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初产妇分娩相关因素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影响。方法选取浙江医院妇产科2020年3—8月就诊分娩的初产妇为研究对象,通过入选与排除标准筛选,最终入选患者167例。依据产妇产后42 d复查结果分为患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组(PFD组,85例)、未患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组(非PFD组,82例)。比较2组产妇分娩方式、分娩进程和胎儿情况。结果 (1)PFD组患者剖宫产14例,非PFD组剖宫产29例,PFD组患者剖宫产率显著低于非PFD组(χ2=5.233,P<0.05)。PFD组产钳助产23例,非PFD组产钳助产1例,PFD组产钳助产率显著高于非PFD组(χ2=20.167,P<0.01)。(2)PFD组患者正常产程14例,非PFD组正常产程39例,PFD组患者正常产程的人数显著低于非PFD组(χ2=11.792,P<0.01)。PFD组患者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异常的例数分别为27例、21例,非PFD组患者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异常的例数分别为7例、4例,PFD组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异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在二孩政策下第二胎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该院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第二胎阴道分娩的3428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产后出血,将产妇分为产后出血组(162例)与产后非出血组(3266例),分析产妇的年龄、孕周、孕次、胎盘因素、妊娠期疾病及子宫病变等各类因素与产后出血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影响健康产妇早期盆底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Glazer方案对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在重庆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产后6~8周健康产妇进行盆底功能评估,对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与剖宫产相比,阴道分娩(包括非阴道助产及阴道助产)在前、后静息阶段肌肉过度活跃风险明显降低(P=0.000),但阴道分娩时快肌肌力、慢肌肌力与耐力受损风险明显增加(P=0.000);与婴儿出生体质量≥4 000 g相比,婴儿体质量<4 000 g的产妇快肌受损风险明显降低(P=0.004);与分娩时会阴肌肉损伤的产妇相比,会阴肌肉无损伤产妇快肌受损风险明显降低(OR=0.815,95%CI=0.683~0.973)。结论:剖宫产或阴道分娩均可能引起产后早期盆底功能障碍,剖宫产对盆底肌无明显保护作用;婴儿出生体质量及分娩时会阴肌肉有无损伤是导致早期盆底功能障碍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及早预防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随机选择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与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就诊及住院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临床问卷调查(自编)及临床资料收集;并进行妇科检查.结果 21例单纯阴道前壁或后壁膨出患者中合并压力性尿失禁(SUI)者占52.38%;39例子宫脱垂患者中合并SUI者占57.50%;组间BMI、平均动脉压、产次、绝经年龄、新生儿体重、产时会阴裂伤、产后休息、产后SUI、产程延长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间夜尿次数、排尿频率、尿急等症状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D是女性常见病,其发病与妊娠及分娩、肥胖、高血压疾病、绝经及便秘等密切相关,一个或多个因素可同时存在.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研究无妊娠并发症、合并症及子宫手术史的单胎妊娠阴道分娩发生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19年1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阴道分娩的无妊娠并发症、合并症及子宫手术史的单胎妊娠阴道分娩的181例。根据是否发生产后出血,分为产后出血组(81例)及非产后出血组(100例)。对产后出血组产妇及非产后出血组产妇的年龄、孕次、产次、血型、孕期体重增长、是否人工破膜、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第三产程的时间、是否侧切、是否人工剥离胎盘、新生儿体重、新生儿性别进行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单因素分析中会阴侧切、第二产程≥2 h及第三产程大于≥30 min对产后出血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期体重增长过多、第三产程大于≥30 min及会阴侧切是产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对于无妊娠并发症及合并症的低危妊娠阴道分娩的产妇来说,孕期体重的管理、产程管理及降低会阴侧切率对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都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阴道哑铃治疗产后盆底肌力异常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阴道哑铃治疗产后盆底肌力异常的临床效果。方法 213例盆底肌力异常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Kegel组和阴道哑铃组,每组71例,治疗3个月后检查3组患者盆底肌力。结果 3组患者治疗前盆底肌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0.000,P=1.000)。治疗3个月后3组患者盆底肌力均有所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Z=-2.867,P=0.004;Kegel组:Z=-4.339,P=0.000;阴道哑铃组:Z=-6.959,P=0.000)。治疗3个月后,Kegel组与对照组患者盆底肌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3.196,P=0.074);阴道哑铃组患者盆底肌力改善显著优于Kegel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阴道哑铃组与Kegel组比较:Z=7.648,P=0.006;阴道哑铃组与对照组比较:Z=21.179,P=0.000)。结论阴道哑铃训练治疗可以显著改善产妇产后盆底肌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应用经会阴盆底超声观察阴道分娩和剖宫产初产妇产后早期前、中、后3个盆腔的盆底功能障碍的改变及差异。方法 收集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分娩的初产妇235例(阴道分娩120例、选择性剖宫产115例),应用盆底超声测量膀胱颈移动度、尿道旋转角、膀胱尿道后角,观察评估是否有尿道内口漏斗状扩张、膀胱颈移动度增大、膀胱膨出、子宫脱垂、直肠膨出,并测量器官脱垂的距离,比较阴道分娩和剖宫产的差异。结果 阴道分娩组的膀胱颈移动度、尿道旋转角大于剖宫产组(P<0.05)。阴道分娩组压力性尿失禁、尿道内口漏斗状扩张、膀胱颈移动度增大、膀胱膨出的发生率大于剖宫产组(P<0.05),而子宫脱垂、直肠前壁膨出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分娩组的膀胱膨出距离大于剖宫产组(P<0.05),而子宫脱垂距离、直肠膨出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盆底超声可评估产后盆底结构的改变,阴道自然分娩对前盆腔的损伤大于选择性剖宫产,两者在中盆腔及后盆腔的损伤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选择性剖宫产和阴道分娩两种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盆底组织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5月~2010年5月在我院分娩的产妇62例,按随机分组法分为阴道分娩组(n=32例)和选择性剖宫产组(n=30例)。分别分娩后3个月静息状态下检测产妇生殖裂孔的LHD、LHAP、LHLR、LUG的变化,并对Oxford骨盆底肌力评分,对两组产妇盆底肌力情况进行比较。结果选择性剖宫产组分娩后3个月静息状态下生殖裂孔的LHD、LHAP、LHLR、LUG分别为(5.01±0.61)cm、(5.11±0.77)cm、(3.81±0.22)cm、(1.92±0.26)cm,与阴道分娩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选择性剖宫产组盆底肌力评分≥4分者占83.33%,阴道自然分娩组占53.1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生理变化可以引起盆底组织的损伤,选择性剖宫产对盆底损伤小,较阴道分娩对盆底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产后早期盆底康复技术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防治效果及对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于我院分娩且产后42d确诊为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286例产妇,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43例;对照组经指导行家庭自行盆底肌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盆底康复治疗仪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于治疗前,产后6个月、1年检测两组盆底功能;并采用采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产后3个月膀胱颈至耻骨联合下缘的垂直间距(BSD)、膀胱尿道后角(PUVA);尿道膀胱连接部移动度(UVJ-M)、尿道膀胱连接部移动距离(UVJ-M)、膀胱颈下降值(BND)。结果:治疗组产后3个月BND、PUVA-R、PUVA-S、UVJ-M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BSD-S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产后6个月治疗组Ⅰ、Ⅱ类肌纤维疲劳度(%)、POP-Q分度AP指示点(cm)及阴道动态压力(cmH2O)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各盆底肌力分级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盆底肌力逐渐增强,Ⅴ级患者比例逐渐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产后早期盆底康复技术可有效提高盆底功能,防治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阴道康复器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盆底电生理的影响.方法:将180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分为A、B、C组,每组各60例.A组给予阴道康复器(阴道哑铃)训练,B组给予阴道康复器联合生物肌肉反馈、常规电刺激治疗,C组给予阴道康复器联合生物肌肉反馈、增强电刺激治疗.连续治疗2个月后,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盆底肌电生理指标、盆腔器官的脱垂程度.随访调查3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性功能客观指标.结果:治疗2个月后,3组间前静息平均肌电值、慢肌平均肌电值、后静息平均肌电值、快肌最大肌电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组、C组高于A组(P<0.05),C组高于B组(P<0.05).3组间Ⅰ类肌纤维疲劳值、Ⅱ类肌纤维疲劳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组、C组低于A组(P<0.05),C组低于B组(P<0.05).3组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度(POP-Q)评级中0度者占比升高,I度及II度者占比下降,3组均优于治疗前(P<0.05),3组POP-Q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组、C组优于A组(P<0.05),C组优于B组(P<0.05).治疗后6个月,3组间性生活次数、性高潮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组、C组高于A组(P<0.05),C组高于B组(P<0.05).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阴道康复器有利于改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盆底电生理功能及盆腔器官的脱垂程度,提升患者性功能,且适当增加电刺激强度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流动人口阴道分娩产后出血(PPH)的危险因素。方法在排除产科严重并发症、孕母凝血功能异常的基础上,回顾性分析上海市闵行区中心医院足月阴道分娩并发生产后出血的249例非上海户籍产妇的住院病史资料,取最近时间足月阴道分娩未发生产后出血的249例非上海户籍产妇为对照组,进行成组对照研究。结果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分析显示,妊娠期贫血(OR=3.147)、经产妇(OR=2.417)、肥胖(OR=1.171)、巨大儿(OR=4.663)、产检次数〈4次(OR=4.027)、产钳助产(OR=7.985)、第二产程延长(OR=7.596)、第三产程延长(OR=4.672)、经产妇既往PPH史(OR=6.752)、缩宫素引产(OR=3.683)因素与流动人口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发生有关。结论充分认识动人口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各种原因,对这些危险因素加以重点评估和合理控制,使产后出血率尽可能降低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