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在慢性乙肝合并肺结核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于西峡县人民医院就诊的慢性乙肝合并肺结核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两组均应用4HREZ/4ER方案治疗肺结核,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口服恩替卡韦,对照组口服拉米夫定。于治疗2周、4周评估肝功能指标,对比治疗后12周HBV-DNA载量,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肝功能指标TBIL、AST、ALT、HBV-DNA载量、不良发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肝合并肺结核可减轻肝功能损伤,提高抗结核药物疗效,不良反应少,建议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治疗干扰素失败的慢性乙肝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该院收治50例慢性乙肝患者,均接受半年以上的干扰素治疗,疗效较差。所有患者治疗前,均未接受免疫调节剂和抗病毒药物的治疗,给予患者每天1次,0.5 mg的恩卡韦分散片,观察疗程为1 a。对比患者治疗前后,发生不良反应和相关生化及病毒学指标的变化。结果50例患者均完成抗病毒治疗,可对患者体内的乙肝病毒( HBV)复制进行快速抑制,第2周可实现HBV-DNA转阴,平均转阴时间是8.5周;第4周实现HBeAg转阴,第8周实现HBeAg血清转换,患者在接受完1疗程的治疗后,对其各项指标进行观察,19例患者为完全应答,占38%,23例为部分应答,占46%,总治疗有效率为84%。结论对于应用干扰素失败的慢性乙肝患者,应用恩替卡韦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毒,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恩替卡韦在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该院2015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0例,依据治疗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n=15)和常规治疗联合恩替卡韦治疗组(恩替卡韦组,n=15)两组,对两组患者的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HBV DNA阴转、病灶吸收、痰菌转阴情况、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常规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ALT、AST、GGT、ALP、TBIL水平(223.3±26.5)U/L、(180.2±9.2)U/L、(175.6±9.4)U/L、(289.2±23.6)U/L、(89.2±17.2)μmol/L均显著高于恩替卡韦组(55.2±15.3)U/L、(41.3±8.5)U/L、(98.6±8.1)U/L、(172.3±25.4)U/L、(27.5±25.3)μmol/L(P<0.05),ALB水平(43.5±4.0)g/L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38.5±3.2)g/L(P<0.05),HA、LN、IV-C、PⅢNP水平(111.2±21.2)ng/mL、(168.8±18.2)ng/mL、(121.2±14.0)ng/mL、(18.0±1.7)ng/mL均显著高于恩替卡韦组(73.1±10.7)ng/mL、(105.2±10.6)ng/mL、(69.2±6.3)ng/mL、(12.3±1.1)ng/mL(P<0.05),常规性治疗组HBV DNA阴转率、病灶吸收率、痰菌转阴率6.7%(1/15)、46.7%(7/15)、53.3%(8/15)均显著低于恩替卡韦组66.7%(10/15)、93.3%(14/15)、86.7%(13/15)(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40.0%(6/15)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66.7%(10/15)(P<0.05).结论 恩替卡韦在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治疗干扰素失败的慢性乙肝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某院近年收治的80例干扰素治疗失败的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改用恩替卡韦治疗,对照组继续采用拉米夫定治疗,对治疗前、治疗4、8、24周后两组患者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HBV-DNA)及乙肝血清标志物进行观察比较,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谷丙转氨酶(ALT)复常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24周后ALT复常率分别为92.5%、72.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4、8、24周后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阴转率、HBeAg血清转换率、HBV-DNA清除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恩替卡韦治疗干扰素失败慢性乙肝的临床效果显著,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治疗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将80例肺结核合并慢性乙肝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两组均按常规标准进行抗结核治疗,其中Ⅰ组给予拉米夫定治疗,Ⅱ组给予恩替卡韦治疗。比较不同施治阶段两组的HBV-DNA水平及肝功能指标。结果:两组施治4周、8周时HBV-DNA水平和各项肝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施治半年后,Ⅱ组的HBV-DNA水平显著低于Ⅰ组,各项肝功能指标显著优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抗结核治疗基础上,采用恩替卡韦治疗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半年后改善肝功能的疗效优于拉米夫定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使用恩替卡韦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对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结核治疗过程中肝损伤的防治效果。方法 2012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261例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一组接受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对照组未行抗病毒治疗,比较两组肝损伤和终止抗结核治疗发生率以及抗结核治疗前后肝功能和血清HBV DNA的变化情况。结果抗病毒组患者治疗后血清ALT、AST和HBV DNA分别为(35.1±4.2)U/L、(31.2±5.8)U/L和(2.6±1.0)lgcopies/m L,明显低于对照组(62.4±11.7)U/L、(60.7±9.1)U/L和(7.0±0.8)lgcopies/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168、χ~2=20.004和χ~2=24.602,P0.05)。抗病毒组治疗后终止抗结核治疗发生率为1.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021,P0.05)。结论在HBV DNA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肺结核患者中,恩替卡韦能有效降低血清病毒载量,减少抗结核治疗过程中肝损伤的发生率,有效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7.
梁彦玲  张全会 《中国热带医学》2012,12(11):1378-1379,1390
目的 观察恩替卡韦对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 90例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抗病毒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抗病毒治疗对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变化、HBVDNA及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抗病毒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肝功能ALT、AST、GGT、ALP、TB的变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病毒治疗组HBVDNA转阴率为62.2%,对照组为4.44%,在治疗过程中抗病毒组无因严重肝功能损害而停止抗结核治疗者,而对照组有8例(17.8%)因严重肝功能损害而停止抗结核治疗.结论 肺结核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化疗中应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有重要意义.对改善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预后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9.
游华秀 《吉林医学》2022,(1):227-228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预防性抗病毒治疗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0月~2020年9月88例肺结核合并HBV携带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行常规方案抗结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恩替卡韦预防性抗病毒治疗。观察两组的肝功能、HBV载量。结果:两组治疗前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TBIL、ALT、GGT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的HBV载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HBV载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可通过降低肺结核合并HBV携带患者的HBV水平,进而减少HBV对肝功能的损害,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4):97-99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肺结核应用恩替卡韦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62例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就诊时间为2014年1月~2016年7月,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两组均使用相同的抗结核初治方案,此外,观察组使用恩替卡韦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及HBV-DNA水平。结果肝功能指标:治疗后两组ALB、ALT、TBIL水平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ALB、ALT、TBIL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更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水平:治疗后两组HBV-DNA水平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BV-DNA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更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肝炎并肺结核患者肝功能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可显著抑制病毒复制,建议在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肺结核患者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2HRZE/4HR与3HESG/9HEG方案对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乙肝)的治疗效果及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择取肺结核合并慢性乙肝患者88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各有44例,A组接受2HRZE/4HR方案治疗,B组接受2HTES(Lf X)/4-7HTE方案治疗。结果:与A组相比,B组的治疗总有效率、病灶吸收率、痰菌转阴率、空洞缩小及闭合率均显著升高,肝损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降低,肝功能各项指标均显著改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2HRZE/4HR方案相比,2HTES(Lf X)/4-7HTE方案对于肺结核合并慢性乙肝患者效果更佳,更利于肝功能的修复,故应予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联合拉米夫定对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携带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3年12月进行诊治的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携带患者8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国家推荐的抗结核药物治疗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在治疗后不同时间随访,对比两组的肝功能、HBV-DNA阴转率、治愈率、失败率、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肝损伤总发生率、AST、ALT、TBIL和TBA分别为19.51%、(98.42±21.53)μ/L、(121.46±26.38)μ/L、(31.62±3.25)μmol/L、(17.42±4.15)μmol/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6.34%、(326.79±143.92)μ/L、(453.27±146.28)μ/L、(61.42±13.79)μmol/L、(35.12±8.43)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观察组的HBV-DNA阴转率和结核病治愈率分别为21.95%、90.24%,明显高于对照组4.88%、68.29%(P0.05),失败率、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死亡率分别为9.76%、2.70%、26.83%、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71%、10.71%、56.10%、7.31%(P0.05)。结论拉米夫定能减轻使用抗结核药物治疗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携带所引起的肝损伤,具有较高的HBV-DNA阴转率和治愈率,且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死亡率较低,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乙肝)合并肺结核病患者化疗时联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本院60例临床诊断为乙肝合并肺结核且愿意接受治疗的患者,将研究对象分为化疗联合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组与单纯化疗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清白蛋白(ALB)的变化情况,以及痰菌转阴率、病灶吸收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化疗联合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组患者治疗后AST、ALT为(13.69±2.16)U/L、(10.91±2.22)U/L,均低于单纯化疗组的(104.58±9.52)U/L、(109.48±3.42)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联合拉米夫定抗病毒组患者治疗后痰菌转阴率为83.33%、病灶吸收率为76.67%,高于单纯化疗组患者的56.67%、4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头晕乏力、血肌酐升高和肌酸磷酸激酶升高的不良反应发生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化疗联合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为6.7%,低于单纯化疗组的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化疗基础上联合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对乙肝合并肺结核患者具有积极的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不同治疗方案对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为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患者12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A(对照)组、B(拉米夫定)组和C(恩替卡韦)组,每组各42例,按不同治疗方案连续治疗6个月,观察3组患者治疗后的肝功能、HBV DNA转阴率、肺结核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数据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治疗6个月后,B、C组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及总胆红素(TBIL)水平明显低于A组(P<0.05),C组的ALT及TBIL水平低于B组(P<0.05),C组的胸部病灶吸收率及HBV DNA转阴率高于A组(P<0.05),B、C组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组(P<0.05)。 结论 抗结核治疗方案联合拉米夫定和恩替卡韦对减少抗结核药物的肝损伤、保护肝功能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在肝功能趋于正常的前提下,可能更有利于发挥抗结核药物的治疗效果,恩替卡韦组治疗的患者肝功能及HBV DNA阴转率等指标优于拉米夫定,两种药物的安全性在可接受范围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估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应用恩替卡韦联合水飞蓟宾葡甲胺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感染科收治的80例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给予恩替卡韦联合水飞蓟宾葡甲胺治疗,比较...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抗结核同时给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6年9月至2008年9月在我院接受抗结核药物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4例,按照肺部结核病灶情况、肝功能损害程度和乙肝病毒定量指标,以同等病情匹配的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7例,应用异烟肼、利福喷汀、吡嗪酰胺、链霉素或乙胺丁醇及常规保肝药物,同时给予阿德福韦酯10mg口服,每日1次,疗程8个月。对照组47例应用与治疗组同样的抗结核及保肝药物,治疗8个月。评价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肝功能、HBVDNA水平、痰菌转阴及肺部病灶吸收情况,采用U和x。检验对数据做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肝损伤加重者3例(占6.4%),对照组18例(占47.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症状出现率、HBVDNA转阴率、HBVDNA下降率、痰菌转阴率及肺部病灶吸收率均明显好于对照组,分别为6.4%与47.3%、51.1%与0.0%、48.9%与2.6%、87.2%与39.5%及95.7%与50.0%(P〈0.05)。治疗前后两组肾功能检测均正常,治疗过程中或治疗结束时未发现HBV变异耐药病例。未发现使用阿德福韦酯有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阿德福韦酯可以减少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肺结核患者应用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肝损伤,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恩替卡韦对乙肝病毒(HBV)复制的抑制程度与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相关性.方法:将76例患者治疗前HBV DNA载量分为107~8、105~6、104 copies·L-1进行分析,分别观察服药后1个月、3个月、0.5年、1年时HBV DNA载量,ALT、AST变化情况.根据治疗前HBeAg载量分层分别进行观察,了解服药后HBeAg载量的变化.结果:恩替卡韦对治疗前HBV DNA载量分别为107~8、105~6、104 copies·L-1者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在1个月内可使HBV DNA载量下降102 copies·L-1左右,治疗前HBV DNA载量越低服药后HBV DNA载量越快达到正常值,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恩替卡韦抑制HBV DNA的同时伴随ALT、AST的下降,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基线的HBV DNA载量越低,治疗后ALT、AST复常率越高,恢复正常时间也越快.10 PIEU·ml-1以内的HBeAg载量的下降及转阴明显,阴转率42.85%.治疗前HBeAg的载量越高治疗后HBeAg载量下降越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恩替卡韦治疗1年的患者血清HBV DNA持续受到抑制,ALT、AST恢复正常,HBeAg滴度持续下降.结论:恩替卡韦对初治或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HBV均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刘春 《当代医学》2022,28(2):64-66
目的探讨替诺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及对肝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126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照年龄、性别组间具有可比性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予以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予以替诺福韦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及ALT复常率、HBV 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结果治疗后,两组AST、ALT、TBiI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ALB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LT复常率、HBV DNA阴转率、HBeAg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恩替卡韦治疗,替诺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可有效改善肝功能,提高HBV DNA阴转率及HBeAg阴转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