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危险因素,为肝硬化腹水并发SBP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对14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并发SBP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腹水蛋白≤10 g/L组sBP发生率(72.9%)显著高于腹水蛋白>10 g/L组sBP发生率(3.3%),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清总胆红素>51.3μmol/L组SBP发生率(53.8%)显著高于血清总胆红素<17.1μmol/L组(10.0%)和17.1~51.3μmol/L组(11.8%)(P<0.05);伴有腹泻组BP发生率(46.3%)显著高于无腹泻组SBP发生率(9.6%),差异有显著性(P<0.05);有消化道出血史组SBP发生率(81.0%)显著高于无消化道出血史组SBP发生率(17.6%),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腹水蛋白含量、血清总胆红素、伴有腹泻、消化道出血史是肝硬化腹水并发SBP的高发人群,如果对以上几个因素加以重点评估和合理控制,可以降低肝硬化腹水并发SBP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肝硬化病人并发SBP的危险因素.本文通过37例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与40例肝硬化腹水未并发SBP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血清胆红素>51.3μmol/L,腹水蛋白量≤10g/L的肝硬化病人SBP发病率明显高于血清胆红素<51.3μmol/L,腹水蛋白>10g/L的肝硬化病人,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对高危病人宜口服肠道灭菌剂如氟哌酸预防SBP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及宝安西乡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依其是否并发SBP分为两组各50例,对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腹水蛋白、ALB、TBIL等)、肝功能分级(Child-Pugh)等相关危险因素作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SBP组较非SBP组的腹水蛋白、ALB显著降低,在门静脉内径、脾脏厚度、TBIL的比较上显著增高(P<0.05),且两组的消化道出血史、Child-Pugh分级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腹水蛋白、Child-Pugh分级、ALB、TBIL、门静脉内径、脾脏厚度以及既往有消化道出血史是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SBP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肝硬化腹水患者发生自发性腹膜炎(SBP)的高危因素,以减少漏诊.方法 回顾性分析132例肝硬化腹水患者,将SBP组与非SBP组的肝功能、腹水检查结果、门静脉宽度及腹水时间长短相比较.结果 血清胆红素>51.3μmol/L者,SBP发病率高于血清胆红素≤51.3μmol/L者,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水蛋白≤10g/L者,SBP发病率高于腹水蛋白>10g/L者,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门静脉宽度>1.5cm者,SBP发病率高于门静脉宽度≤1.5cm者,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腹水病程>6个月者,SBP发病率高于腹水病程≤6个月者,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清高胆红素、腹水低蛋白、宽门静脉.腹水病程长是肝硬化腹水并发SBP的高危因素,血浆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与SBP的并发无关.  相似文献   

5.
曾静   《中国医学工程》2015,(1):134+138
目的探讨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易患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肝硬化患者共138例,根据自发性细菌腹膜炎诊断标准,本组中40例并发自发性细菌腹膜炎。本研究从是否有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病史、腹水总蛋白是否10 g/L、有无消化道出血、血清白蛋白水平是否28g/L、近期腹部穿刺次数共6个方面对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易患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有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病史肝硬化患者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发生率高于无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病史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水总蛋白水平≤10g/L患者的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发生率高于腹水总蛋白水平10g/L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有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发生率高于没有合并有消化道出血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白蛋白水平≤28g/L的患者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发生率高于血清白蛋白水平28g/L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周内腹部穿刺次数≤1次患者的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发生率与1周内腹部穿刺次数1次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发生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与是否有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病史、腹水总蛋白水平、是否合并有消化道出血、血清白蛋白水平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6.
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相关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HBV)肝硬化患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调查研究济南市传染病医院568例住院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人口资料、血生化、HBV血清学及病毒学指标,采用SPSS 软件13.0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68例患者中,228例合并SBP,单因素分析显示,SBP组患者的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时间(PT)、甘油三酯(TG)水平与脾脏厚度均明显高于非SBP组患者,SBP组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白蛋白(ALB)、γ-谷氨酰转肽酶(GGT)、胆固醇(CH)及血小板(PLT)水平均明显低于非SBP组患者;两组患者在性别、饮酒史、HBeAg阳性、是否并发糖尿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甲胎蛋白(AFP)、碱性磷酸酶(AKP)及门静脉直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调整性别、年龄、饮酒史、AKP异常、PLT异常、HBeAg、ALT>200?U/L、AST>200?U/L及门静脉直径>1.4?cm等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BIL>50?μmol/L、ALB<35?g/L、CH<2.6?mmol/L及脾脏厚度>4?cm是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SB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TBIL升高、ALB降低、CH降低、脾脏肿大是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SBP的独立危险因素,肝功能低下和脾脏肿大与SBP的发生密切相关,门静脉增宽不是并发SBP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HBV)肝硬化患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至2010年住院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358例进行分析。结果:合并SBP 168例,SBP组患者的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时间(PT)、甘油三酯(TG)水平及脾脏厚度均明显高于非SBP组,SBP组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白蛋白(ALB)、γ-谷氨酰转肽酶(GGT)、胆固醇(CH)及血小板(PLT)水平均明显低于非SBP组;两组患者在性别、饮酒史、HBeAg阳性、是否并发糖尿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甲胎蛋白(AFP)、碱性磷酸酶(AKP)及门静脉直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调整性别、年龄、饮酒史、AKP异常、PLT异常、HBeAg、ALT>200U/L、AST>200U/L及门静脉直径>1.4cm等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BIL>50μmol/L、ALB<35g/L、CH<2.6mmol/L及脾脏厚度>4cm是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SB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TBIL升高、ALB降低、CH降低、脾脏肿大是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SBP的独立危险因素,肝功能低下和脾脏肿大与SBP的发生密切相关,门静脉增宽不是并发SBP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为临床预防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提供可靠依据,探讨和研究其发生发展的影响因素以及治疗措施。方法:根据患者住院号先后顺序(2014年6月-2016年6月)选取7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36例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总结其住院资料并实施统计学分析。结果:单因素研究显示,与乙型肝炎肝硬化非SBP患者相比,SBP患者的血清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更低,而血清总胆红素(TBIL)、甘油三酯(TG)、消化道出血、便秘/腹泻更高;造成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SBP的独立危险因素是TBIL、ALB、PTA。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以TBIL、ALB、PTA作为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独立危险因素,及早预防上述危险因素有助于减少SBP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李易  韩盛玺  齐建康 《西部医学》2009,21(4):590-591,593
目的探讨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与其相关影响因素的关系。方法在276例肝硬化患者中,对SBP的发生率与其相关影响因素SBP病史、腹水总蛋白、消化道出血、Child-Pugh分级、血清白蛋白、总胆红素、胃镜检查及腹腔穿刺术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既往有或者无SBP病史,其SBP的发生率分别为73.5%和23.1%;腹水总蛋白≤10g/L或者〉10g/L,其SBP的发生率分别为44.4%和8.6%(P〈0.05);Child-PughC级或者A、B级,其SBP的发生率分别为41.0%和20.1%;有或者无消化道出血,其SBP的发生率分别为37.4%和23.6%;血清白蛋白≤28g/L或者〉28g/L,其SBP的发生率分别为35.7%和22.6%。结论肝硬化SBP发生率与SBP病史、腹水总蛋白≤10g/L、消化道出血、Child-PughC级、血清白蛋白≤28g/L有明显的相关性,而与胃镜检查和腹腔穿刺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冯梦蝶 《海南医学》2012,23(13):72-74
目的分析肝硬化患者出现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9年5月至2011年11月在我科治疗的肝硬化患者80例,住院期间并发SBP27例,未发生SBP 53例,比较两组患者年龄、病史、住院期间并发症、临床检查指标等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年龄、病程、性别、高血压病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既往SBP病史、糖尿病史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消化道出血、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腹水白细胞水平、腹水PMN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呼吸系统感染、肠道感染、Child Pugh分级、血白细胞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BP组患者Na、TBIL、ALB及PT水平与非SBP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诱发SBP的危险因素较多,为了降低或者避免SBP发生,一方面应行积极保肝及对症支持治疗,减少腹水增加机体免疫力;另一方面,对于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及血清胆红素增高、短期内腹水大量形成等SBP高危因素患者需尽早进行腹穿并细菌培养及PMN检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回顾性分析失代偿期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的易感因素及预后因素。方法研究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消化内科2015年1月-2017年12月293例住院患者中符合肝硬化腹水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SBP组与非SBP组的易感因素及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293例肝硬化腹水患者中发生SBP者136例,占46.4%。单因素分析显示SBP病史、白蛋白(ALB)、血Na+、总胆红素(TBIL)、降钙素原(PCT)、凝血酶原时间(PT)、肌酐(Cr)、Child-Pugh评分和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是诱发SBP感染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SBP死亡组进行的预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重叠感染是导致死亡常见原因,而上消化道出血、血清ALB、血Na+、肝肾综合征是对预后有显著性影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SBP的发生和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应适当处理以改善肝硬化腹水合并SBP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SBP)菌株种类、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 对 336例住院肝硬化腹水并发SBP临床资料进行前瞻性调查。结果  2 5 3例 (75 75 % )患者多核粒细胞 (PMN)相对值≥0 5 0。 84例腹水细菌培养阳性 ,共分离细菌 4 2株 ,大肠埃希菌占 4 5 2 4 % ,腹水蛋白≤ 10g/L并发SBP患病率高于腹水蛋白 >10 g/L患者 ,两者差异显著 (χ2 =6 4 6 ,P <0 0 5 )。结论 肝硬化腹水并发SBP临床症状大多不典型 ,腹水PMN比值是诊断SBP比较可靠的参数。病原菌以大肠杆菌为主。腹水蛋白 <10 g/L患者应警惕SBP发生 ,应及早做腹水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与其相关影响因素的关系。方法:在117例肝硬化患中,对SBP的发生率与其相关影响因素SBP病史、腹水白细胞、消化道出血、Child-Pugh分级、血浆白蛋白、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活动度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既往有或无SBP的发生率分别为38.2%和13.3%(P<0.01);腹水蛋白≤10g/L或>10g/L,其SBP的发生率分别为32.7%和9.5%(P<0.01);Child-Pugh C级或A、B级,其SBP的发生率分别为34.1%和12.3%(P<0.01);有或无消化道出血,其SBP的发生率分别为25.7%和18.2%(P<0.05);血浆白蛋白≤28g/L,或>28g/L,其SBP的发生率分别为28.9%和14.3%(P<0.05)。结论:肝硬化SBP发生率与SBP病史、腹水蛋白≤10g/L、消化道出血、Child-Pugh C级、血浆白蛋白≤28g/L、总胆红素有明显的相关性,而与腹腔穿刺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陈世奇 《当代医学》2012,(28):35-36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危险因素及有效的临床诊治措施.方法将2009~2011年间收治的92例肝硬化患者根据病情分为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组(观察组)和未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组(对照组),每组各46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危险因素及预后情况.结果并发SBP组患者的消化道出血、肠道感染及腹水总蛋白>50μmol/L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为19.6%,略高于对照组的15.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6例肝硬化并发SBP患者经上述综合治疗后,显效40例,有效3例,无效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5%.治疗无效的3例患者中,2例发生血压变化,1例患者死于严重的呼吸道感染,死亡率为2.2%.结论消化道出血肠道感染及腹水总蛋白>50μmol/L是肝硬化患者并发SBP的危险因素,应对肝硬化患者行常规腹腔穿刺腹水检查,以便早期确诊,在治疗过程中应针对危险因素进行积极对症治疗,以降低肝硬化合并SBP的发生率和致死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肝硬化腹水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病例对照方法分析在本院收治的肝硬化腹水病人并发SBP的危险因素.结果 在观察的161例肝硬化腹水病例中50例发生SBP,以有血清胆红素>51.3μmol/L、凝血酶原活动度(PEA)低于40%、腹水病程>6个月、上消化道出血、其它部位的感染、腹水总蛋白浓度低于10g/L等为分析因素,在SBP分别为36例(72.00%)、42例(84.00%)、24例(48.00%)、18例(36.00%)、12例(24.00%)、44例(88.00%),在对照组分别为54例(48.65%)、62例(55.86%)、28例(25.23%)、17例(15.32%)、8例(7.21%)、21例(18.92%),两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血清胆红素>51.3μmol/L、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于40%、腹水病程>6个月、上消化道出血、其它部位的感染、腹水总蛋白低于10g/L,均为肝硬化腹水并发SBP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本文72例肝硬化腹水患者,合并低血钠40例,占55.5%。其中血钠≤125mmol/L7例,发生肝昏迷4例,占57.1%。血钠为126~130mmol/L21例,发生肝昏迷5例,占23.8%。血钠为131~135mmol/L12例,无肝昏迷发生。结果显示:当肝硬化腹水及肝昏迷时,血钠明显降低(P<0.001)。血钠降低与肝硬化腹水发病率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7.
肝硬化腹水与血钠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秀爱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24):3618-3619
本文72例肝硬化腹水患者,合并低血钠40例,占55.5%。其中≤125 mmol/L 7例,发生肝昏迷4例,占57.1%。血钠为126 mmol/L130 mmol/L 121例,发生肝昏迷5例,占23.89%。血钠为131 mmol/L135 mmol/L 12例,无肝昏迷发生。结果显示:当肝硬化及肝昏迷时,血钠明显降低(P<0.01)。血钠降低与肝硬化腹水发病率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在鉴别腹水性质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连续收集诊断明确的腹水患者161 例, 同日测定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SAAG)、腹水总蛋白(AFTP),评价AFTP和SAAG两种分类方法对腹水性质诊断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SAAG≥11 g/L判断门脉高压的准确性和AFTP≥25 g/L判断渗出液的准确性.结果 以SAAG≥11 g/L诊断门脉高压性腹水的准确率为94.41%,约登指数为0.87;AFTP≥25 g/L诊断渗出液的准确率为81.37%,约登指数为0.655 2.SAAG≥11 g/L预测门脉高压和AFTP≥25 g/L预测渗出液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87和0.844.结论 将腹水依据SAAG判定为门脉高压性和非门脉高压性腹水更有助于腹水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肝硬化患者并发胆囊结石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该院收治的160例肝硬化患者进行横断面研究,其中合并胆囊结石80例(结石组),未合并胆囊结石80例(无结石组)。比较两组基础资料,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肝硬化患者并发胆囊结石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性别、肝功能分级、肝硬化病程及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三酰甘油(T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石组年龄≥60岁、TC≥4 mmol/L、白蛋白<34 g/L、胆囊收缩素(CCK)<40 g/L、有腹水、病毒性肝硬化占比均高于无结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病毒性肝硬化、有腹水及血清白蛋白<34 g/L、CCK<40 g/L、TC≥4 mmol/L是肝硬化患者并发胆囊结石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年龄≥60岁、病毒性肝硬化、有腹水及血清白蛋白<34 g/L、CCK<40 g/L、...  相似文献   

20.
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10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若虎   《中国医学工程》2006,14(2):178-179,183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菌株种类、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对102例住院肝硬化并发SBP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102例患者近半数无明显腹膜刺激征。88例(86.27%)患者腹水多核细胞(PMN)比值≥0.50。26例腹水细菌培养呈阳性,共分离细菌28株,大肠埃希菌占46.43%。腹水蛋白≤10g/L,并发SBP发生率高于腹水蛋白〉10g/L患者。两者差异显著(P〈0.01)。结论肝硬化并发SBP临床症状多不典型,腹水PMN比值是诊断SBP较可靠的参数。病原菌以大肠杆菌为主。腹水蛋白≤10g/L患者应警惕SBP的发生,宜及早行腹水检查。SBP患者宜早期抗生素治疗,不必待腹水细菌培养回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