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观察p16蛋白在子宫颈腺癌和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及其在鉴别诊断中的意义.同时亦可指导临床上的部分早期病例是否需保留生育功能.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0例子宫颈腺癌和73例子宫内膜腺癌中p16、p53、ER及PR的表达情况.结果 (1)p16在40例子宫颈腺癌中有37例(92.5%)呈弥漫阳性,在73例子宫内膜腺癌中28例(38.4%)呈灶性阳性.(2)在子宫颈腺癌中p53、ER、PR阳性表达各占20.0%、5.0%、7.5%,而在子宫内膜腺癌中p53有38.4%表达阳性,激素受体ER、PR在子宫内膜腺癌中分别有78.1%、71.2%表达.在子宫颈腺癌中p16蛋白呈弥漫性细胞核和细胞质阳性,而组织学形态与其相似的宫内膜腺癌中呈不规则灶性阳性,而且总体强度较弱.p16蛋白检测同时联合p53蛋白检测、激素受体ER、PR不但可鉴别子宫颈腺癌和子宫内膜腺癌,还可用于子宫浆液性腺癌和子宫内膜样腺癌鉴别诊断.结论 对活检或诊刮子宫腺癌标本,选用p16蛋白检测可以作为一个辅助性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物来鉴别子宫颈腺癌和子宫内膜腺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ER、VIM、CEA和p16四联检测在宫颈原发腺癌和子宫内膜腺癌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on法染色,观察ER、VIM、CEA和p16蛋白在31例宫颈原发腺癌和30例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比较四联检测和三联检测(ER、VIM和CEA)诊断宫颈原发腺癌和子宫内膜腺癌的特异性、敏感性、阳性预告值、阴性预告值和准确度。结果ER、VIM、CEA和p16在宫颈原发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5.5%、19.4%、77.4%和67.7%,在子宫内膜腺癌中则分别为70%、73.3%、40%和1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四联检测对于诊断宫颈原发腺癌的特异性、敏感性、阳性预告值和准确度要高于三联检测-分别为96.3%(90.2%),65.1%(57.6%),94.9%(89.4%)和85.8%(80.6%),对于诊断子宫内膜腺癌的阴性预告值和准确度要高于三联检测-分别为58.7%(51.9%)和75.4%(68.6%),其他指标则基本相当。结论在传统三联检测中加入p16对于提高宫颈原发腺癌和子宫内膜腺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准确有重要临床意义,尽管对于诊断敏感性的提高不够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宫颈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病理科2012年5月-2014年5月35 923例组织学标本中诊断的15例宫颈腺癌,结合免疫组化分析。结果:在35 923例组织学标本中,诊断宫颈腺癌15例,占0.04%。15宫颈腺癌中,原发性宫颈腺癌8例,占53%。继发性宫颈腺癌7例,占47%。原发性宫颈腺癌组织学亚型包括:宫颈性腺癌5例,子宫内膜样腺癌2例,绒毛管状腺型1例;继发性宫颈腺癌包括:肠型腺癌2例及子宫内膜样腺癌5例,其免疫组化染色ER(+)、Vim(+)、CEA 3例(-),2例灶性(+)。结论:与宫颈鳞癌相比,宫颈腺癌少见,不易早期发现。临床及免疫组化在宫颈腺癌原发性及继发性的鉴别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李蓉  周琦  叶学正  朱晓玲 《重庆医学》2007,36(19):1963-1964,1983
目的 研究子宫内膜样腺癌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p53蛋白的表达情况及p53蛋白的表达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相关性,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48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ER、PR、p53蛋白及PCNA蛋白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48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p53蛋白的阳性表达为21例,阳性率为43.75%,ER的阳性表达为32例,PR的阳性表达为33例,阳性率分别为66.67%和68.75%,进一步分析发现p53蛋白的阳性表达与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及肌层浸润深度呈正相关(P<0.05);而ER、PR的阳性表达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及肌层浸润深度呈负相关(P<0.05).在p53蛋白表达阳性的病例,PCNA计数明显高于阴性表达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PR、p53及PCNA的异常表达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p53阳性表达、ER、PR缺失表达及p53阳性表达组织中PCNA的高表达均提示肿瘤组织的分化差,恶性程度高,预后不良.综合分析上述指标,有助于判断子宫内膜样腺癌的恶性程度及预后,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和分析P16、ER、CEA蛋白在子宫颈腺癌和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32例子宫颈腺癌和32例子宫内膜腺癌中P16、ER、CEA蛋白的表达情况,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P16、ER、CEA在子宫颈腺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63%(21/32)、28.13%(9/32)、81.25%(26/32),而在子宫内膜腺癌中分别为9.36%(3/32)、75.00%(24/32)、43.75%(14/32)。子宫颈腺癌P16、CEA阳性表达率高于子宫内膜腺癌(P0.05)。子宫内膜腺癌ER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子宫颈腺癌(P0.05)。结论:ER、P16和CEA蛋白联合检测表达可作为鉴别宫颈腺癌和子宫内膜腺癌的辅助诊断方法,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免疫组化标记组合(p53、PR和PTEN)对鉴别子宫内膜样腺癌和子宫内膜浆液性腺癌的意义.方法 观察我院病理科2009年6月—2014年6月72例子宫内膜癌组织切片,按WHO子宫内膜癌分类分组,子宫内膜样腺癌(EEA)65例,子宫内膜浆液性腺癌(USC)7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检测p53、PR和PTEN表达并加以比较.结果子宫内膜样腺癌中PR均阳性表达、p53和PTEN表达缺失或微弱,子宫内膜浆液性腺癌中p53过表达、PR和PTEN表达缺失.结论 p53和PTEN表达缺失或微弱而PR阳性表达,倾向诊断子宫内膜样腺癌;而p53过表达、PR和PTEN表达缺失则倾向诊断子宫浆液性腺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hr-HPV(16/18)DNA及4种免疫标记物(p16,Vimentin,ER,PR)表达组型的检测在宫颈腺癌(ECA)和子宫内膜腺癌(EMA)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别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EliVisionTMplus)法对ECA和EMA肿瘤组织中的hr-HPV(16/18)DNA和4种免疫标记物(p16,Vimentin,ER,PR)的表达进行检测。阳性表达细胞≤50%为低表达(L),>50%为高表达(H)。结果:1hr-HPV(16/18)DNA在ECA和EMA中的检出率分别为72.7%(24/33)和12.9%(4/31)。ECA中hr-HPV(16/18)DNA检出率显著高于EMA(P<0.01)。2在24例hr-HPV(16/18)DNA阳性的ECA病例中4种标记物组合有2种表达组型。其中23例(95.8%)呈p16(H)/Vim(L)/ER(L)/PR(L)表达类型,在9例hr-HPV(16/18)DNA阴性的ECA病例中,8例呈p16(L)/Vim(L)/ER(L)/PR(L)表达组型(88.9%)。3在27例hr-HPV(16/18)DNA阴性的EMA病例中,4种标记物组合有5种表达组型。其中21例(77.8%)为p16(L)/Vim(H)/ER(H)或/和PR(H)表达组型。在4例hr-HPV(16/18)DNA阳性EMA病例中,2例呈p16(H)/Vim(H)/ER(L)/PR(L)表达组型(50.0%),剩余2例(50.0%)分别为p16(H)/Vim(L)/ER(L)/PR(L)和p16(H)/Vim(H)/ER(H)/PR(H)表达组型。结论:hr-HPV(16/18)DNA检测和4种免疫标记物组合(p16,Vimentin,ER,PR)的不同表达组型在ECA和EMA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各类型宫颈腺癌与HPV16/18感染的关系,分析HPV16/18的感染率与P16表达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TM二步法检测31例宫颈管型腺癌,12例宫颈子宫内膜样腺癌,9例宫颈微偏腺癌中HPV16/18及P16的表达情况,另选36例宫颈鳞癌作对照。结果①微偏腺癌中HPV16/18的检出率低于其他各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管型腺癌、子宫内膜样腺癌中HPV16/18的检出率与鳞癌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微偏腺癌中P1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低于其他各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所有HPV阳性患者P16的表达明显高于所有HPV阴性患者,P16的阳性表达率与HPV16/18感染呈正相关(P<0.05)。结论①宫颈管型腺癌及宫颈子宫内膜样腺癌与HPV16/18感染相关,而宫颈微偏腺癌可能与HPV16/18的感染无关。②P16蛋白的过表达可能参与了部分普通型宫颈腺癌的发生、发展,但在微偏腺癌中可能不起重要作用。③P16蛋白的高表达与HPV感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p14ARF蛋白在于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5例正常子宫内膜、18例子宫内膜增生及43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p14ARF蛋白的表达。结果p14ARF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生及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3%、83.3%及55.8%。与正常子宫内膜组及子宫内膜增生组比较,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p14ARF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下降(P〈0.05);p14ARF在G3级和G2级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低于G1级的子宫内膜样腺癌(P〈0.05)。结论p14ARF表达异常可能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p14ARF、MDM2和p53蛋白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为阐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病机制、临床病理诊断和基因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5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18例子宫内膜增生组织及43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标本中p14ARF、MDM2和p5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p14ARF蛋白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子宫内膜增生和正常子宫内膜(P〈0.05),MDM2蛋白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有高于子宫内膜增生和正常子宫内膜(P〈0.05),p53蛋白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子宫内膜增生和正常子宫内膜(P〈0.05)。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p14ARF与MDM2蛋白的表达无相关性(P〉0.05),而p14ARF与p53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r=-0.414,P=0.018),MDM2与p53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426,P=0.016)。结论 p14ARF蛋白失表达及MDM2和p53蛋白过表达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p14ARF和p53蛋白表达负相关,MDM2与p53蛋白表达正相关,提示三者可能在同一"p14ARF-MDM2-p53"通路中发挥作用,三者的联合检测可能有助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临床病理诊断,并为基因治疗提供可能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微腺体癌(microglandular adenocarcinorna,MGA)的临床及病理组织学特征、诊断。方法 观察2例微腺体癌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同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微腺体癌发病年龄分别为58岁及69岁,以阴道不规律流血就诊,2例活检标本均为微腺体癌,其中1例手术切除标本合并高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镜下可见标本主要由形态不规则、紧密排列的小腺体构成,细胞核呈轻度不典型。核分裂像少见。腺体间内膜间质少见,见泡沫细胞及大量炎细胞。主要免疫表型:2例上皮均呈P16核(+)、Vim弥漫(+)、Ki-67(10%+)、间质细胞CD10(+)、CD34(-)。结论 微腺体癌是一种少见的宫内膜黏液腺癌,恶性程度低,预后较好,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组织学形态学特点与官颈黏膜的微腺体增生(microglandular hyperplasia,MGH)、官颈粘液腺癌鉴别。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宫颈黏液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为其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宫颈黏液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与病理诊断过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人乳头瘤病毒(HPV)及癌胚抗原(CEA)的表达。结果35例宫颈黏液腺癌患者中,32例为宫颈管型,2例为微小偏离型,1例为绒毛腺型。宫颈细胞学检查阳性率为42.9%(15/35)。漏诊4例,其中1例宫颈涂片漏诊,1例宫颈活检漏诊,2例宫颈活检正常,宫颈活检见异形腺细胞,经宫颈锥切确诊为宫颈浸润性黏液腺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35例病例中,26例(74.3%)CEA表达阳性,14例(40.0%)HPV表达阳性,其中8例伴有鳞状上皮病变。结论宫颈细胞学检查对宫颈黏液腺癌的诊断有一定意义;宫颈黏液腺癌早期容易漏诊,宫颈组织大块切除活检、诊断性锥切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 MBD4蛋白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SP 法检测45例正常子宫内膜和60例子宫内膜腺癌中 MBD4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的关系。结果MBD4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及25%,呈降低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MBD4蛋白的表达与子宫内膜腺癌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子宫肌层浸润深度、淋巴转移无相关性。结论MBD4蛋白的缺失在子宫内膜腺癌发病及治疗中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HPV及亚型在不同子宫颈腺癌中的表达以及HPV阳性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192例不同组织亚型的宫颈腺癌患者以及78例正常宫颈女性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巢式PVR检测HPV各亚型以及不同组的阳性率,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P16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宫颈腺癌与正常宫颈女性的HPV阳性率,HPV在不同组织亚型的分布,宫颈腺癌P16表达与HPV感染及其型别的关系以及宫颈腺癌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与HPV阳性率的关系。结果:宫颈腺癌患者HPV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宫颈女性;宫颈腺癌不同组织亚型间HPV阳性率的比较为宫颈粘液腺癌〉子宫内膜样腺癌〉透明细胞腺癌,三者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腺癌组织中HPV各亚型中以HPV16和HPV18的阳性率最高,其次为合并HPV感染,且各宫颈腺癌组织亚型均以HPV16和HPV18多见,合并感染和单一感染HPV发生率在三种不同组织亚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V阳性组中P16阳性表达以2分和3分为主;而HPV阴性组中以P16阴性表达或1分阳性表达为主,两组在P16阳性表达率上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HPV各亚型间P16阳性表达率未见明显差异(P〉0.05),且均以2分和3分阳性表达为主;在其他临床病理特征上,HPV阳性率在年龄和临床分期中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分化程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PV阳性与宫颈腺癌的组织亚型以及分化程度有关,在不同组织亚型中阳性率不同,对HPV阳性检测可指导临床诊断并治疗宫颈腺癌。  相似文献   

15.
宫颈腺癌中HPV感染与Skp2、p27kip1蛋白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S期激酶相关蛋白2(Skp2)和细胞周期调控因子p27^kip1在宫颈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分析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Skp2、p27^kip1,蛋白表达关系。方法采用组织微阵列技术结合原住杂交和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HPV16/18DNA和Skp2、p27^kip1蛋白在86例宫颈腺癌和24例慢性宫颈炎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宫颈腺癌组HPV16/18DNA与Skp2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1%和68.6%,均显著高于慢性宫颈炎组(P〈O.01)。p27^kip1蛋白在宫颈腺癌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5.8%,明显低于慢性宫颈炎组(P〈O.05)。HPV16/18感染与宫颈腺癌病理分级和组织学类型无明显相关性,但与Skp2表达呈正相关(P〈0.05),与p27单表达呈负相关(P〈O.05)。Skp2表达与宫颈腺癌的病理分级有关,G2、G3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G,组(P〈O.05)。Skp2和p27^kip1表达与宫颈腺癌组织学类型有明显相关性。结论宫颈腺癌的发生与HPVl6/18感染及Skp2、p27^kip1蛋白的表达异常相关,三者协同作用导致宫颈腺癌恶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热休克蛋白(HSP)27及ER在正常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临床病理学意义及其与子宫内膜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6例正常子宫内膜、8例增生过长子宫内膜、8例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45例子宫内膜腺癌中HSP27和ER的分布及表达。结果:HSP27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低于前三种状态的子宫内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R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也低于前三种状态的子宫内膜,与增生过长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P27在子宫内膜腺癌的不同病理学分级之间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不同年龄组、手术一病理分期、肌层浸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中HSP27表达与ER表达呈正相关(rsE0.956.P〈0.01)。结论:HSP27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可能与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p21ras、p73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在15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19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及61例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检测p21ras、p73的表达情况。结果随着子宫内膜病变的恶性进展,p21ras和p73的阳性表达率上调,且两者在子宫内膜腺癌中表达的相关性呈正相关(P<0.01)。p21ras和p73表达与子宫内膜腺癌病理学分级有关(P<0.05),与子宫内膜腺癌的临床分期、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无关。结论 p21ras、p73与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和发展有关,且两者存在协同作用。联合检测p21ras、p73的表达可能成为子宫内膜腺癌高危人群早期筛查、病理诊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