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根据心功能的不同分级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进行运动康复(ET)后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变化。方法选取老年CHF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7)和ET组(n=35)。对照组给予指南指导下的药物治疗,ET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运动训练。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6、12个月的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6 min步行距离(6MW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浆B型钠尿肽(BNP)、明尼苏达心功能不全生命质量量表(MLHFQ)指标的变化。同时观察12个月后严重不良事件及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失访2例,70例患者完成随访,随访时间为12个月。12个月后ET组较对照组NYHA分级明显改善(P=0.001),6MWD明显上升(P=0.006),LVEF明显上升(P=0.005),BNP明显下降(P=0.001),MLHFQ明显下降(P=0.004)。12个月后ET组较对照组严重不良事件及副作用发生例数并未增加(P=0.329)。结论药物治疗联合ET可以改善老年CHF患者的心功能及生活质量,进行ET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210例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116例和对照组94例,康复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加康复运动训练指导,对照组按常规药物治疗.6个月后观察两组心功能、运动耐量的改变,并对其生活质量进行评定.发现康复组心功能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左室射血分数、E/A比值、6 min步行距离均明显增加.认为运动康复可以改善CHF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患者的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康复护理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近两年收治的100例慢性心理衰竭患者,按照算机产生的随机数依据奇偶数分成研究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康复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护理效果、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等指标。结果研究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6min步行距离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研究组、对照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LiHFe)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SAS评分、LiHFe评分均显著下降,研究组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接受康复护理有助于改善症状,缓解患者焦虑情绪,对生活质量的改善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康复运动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康复运动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运动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常规慢性心力衰竭治疗和护理基础上,干预组进行康复运动,分别于入院时和治疗6周后对两组患者血浆脑钠素(BNP)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生活质量和6min步行距离和生活质量进行测定。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血浆BNP水平,LVEF,6min步行距离和生活质量比较无显著差异(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6周后康复运动组血浆BNP水平明显降低[(525.3±114.2)pg/ml:(423.2±113.5)pg/ml].LVEF明显升高[(43.86±10.21)%:(48.37±9.48)%].生活质量明显提高[(51.8±18.6):(34.7±15.6)]和6min步行距离显著增加[(312.63±48.23)m:(482.52±56.34)m],(P均〈0.05)。结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康复运动,能降低血浆BNP水平,改善心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 讨论慢性心衰患者实施早期针对性运动康复护理后心功能变化情况以及生活质量状况分析。方法 开展前瞻性试验,入选该院56例慢性心衰患者主要于2021年3月至2022年8月接受病情诊疗,将其以电脑随机法分为对照组28例与研究组2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早期针对性运动康复护理,而后观察两组心功能及生活质量指标,用于评价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前两组心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左室收缩末径、左室舒张末径、左房内径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情绪、身体及社交维度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心衰患者实施早期针对性运动康复护理利于提高心功能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运动康复对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7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治疗组采用药物治疗联合运动康复方案,疗程为3 w,随访半年;观察两组患者3 w及半年后心功能及生活质量变化差异。观察两组患者半年内的再住院率及死亡率(心血管病相关死亡)。结果两组NYHA心功能分级和6 min步行试验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心脏超声指标、心胸比率、明尼苏达生活质量调查表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体重、血压、血糖比较差异显著(P<0.05),且随访半年时疗效较3 w后更显著。治疗组再住院2人次,对照组9人次(P<0.05);两组均无死亡病例。结论运动康复方案可显著改善冠心病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和生活质量、降低再住院率,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康复护理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6月-2016年7月收治的88例CHF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护理组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护理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辅以康复护理。记录2组患者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统计2组患者6min步行距离、评估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结果护理组卧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组6min步行距离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2组生活质量均明显优于护理前,然而,护理组护理后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同时期的对照组(P0.05)。结论将康复护理应用于CHF患者的护理中,能够明显缩短其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评估将运动康复护理模式应用于慢性心衰护理期间对患者生活质量所产生的影响。方法以本院确诊为慢性心衰的7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划分为两组,设定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在护理期间分别应用常规护理模式以及运动康复护理模式,评估护理效果,以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心功能指标、护理满意度作为具体观察指标。结果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对比心功能指标,观察组所得数值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运动康复护理应用于慢性心衰患者护理期间具有确切效果,对于改善患者心功能水平以及提升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运动康复治疗对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06-2015-06在我院心内科接受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肾功能正常组(A组)和肾功能不全组(B组),两组各分为常规治疗组(A1组和B1组)和常规药物治疗+运动康复治疗组(A2组和B2组)。对比各组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4组患者入院时生活质量及心功能无统计学差异(P0.05),8周后A2组患者比A1组、B2组比B1组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P0.05);且A2与B2组相比,心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更明显,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无论患者是否合并肾功能不全,心脏康复锻炼均可以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及心功能。相比合并肾功能不全的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康复治疗改善无肾功能不全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心功能的作用更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康复运动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心功能改善的疗效。方法将100例慢性心力衰竭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血管扩张剂、利尿剂、洋地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等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运动康复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6 min步行距离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再住院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运动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心功能改善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排除运动训练禁忌证的病情稳定并且有能力参加运动训练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均应当考虑参加康复运动训练。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运动康复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高敏心肌肌钙蛋白T(hscTnT)水平及心功能指标影响。方法:我院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40例被随机分为常规组(采用常规治疗)与运动康复组(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运动康复),每组70例,治疗3周后,比较两组患者康复干预前后血清NT-proBNP、hscTnT水平及心功能指标变化。结果:治疗3周后,与常规组比较,运动康复组患者血清NT-proBNP[(2.60±0.53)μg/L比(2.11±0.52)μg/L]、hscTnT[(0.38±0.12)μg/L比(0.30±0.09)μg/L]水平显著降低,LVEF [(43.10±6.21)%比(52.13±5.10)%]、左室舒张早期峰值流速与晚期峰值流速比值(E/A)[(0.94±0.44)比(1.40±0.56)]显著提高,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56.78±6.21)mm比(50.10±4.21)mm]、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48.11±5.88)mm比(35.00±6.20)mm]、左心房内径(LAD)[(44.01±5.69)mm比(34.26±6.09)mm]、左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185.01±31.34)g/m~2比(125.89±43.52) g/m~2]均显著下降(P均=0.001)。结论:慢性心衰患者采用运动康复治疗能够显著降低血清NT-proBNP、hscTnT水平,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运动康复治疗对慢性稳定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耐力、心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慢性稳定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运动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运动耐力、心肺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的峰值氧耗量(peak VO2)、无氧阈氧耗量(VO2AT)、最大运动功率、最大运动时间、6 min步行距离均显著提高,观察组患者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左房容积指数(LAVI)、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问卷(MLWHFQ)评分均显著降低,左室肌重量指数(LVM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增高;观察组患者的LAVI、MLWHFQ评分低于对照组,LVMI、LVEF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运动康复治疗慢性稳定性心力衰竭患者,可明显提高其运动耐力,改善心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运动康复治疗对慢性稳定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运动耐力、心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入选的96例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Ⅱ~Ⅲ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0%的慢性稳定性心衰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运动康复组(n=46)和对照组(n=50)。运动康复组采用踏车运动康复,训练强度为基线水平症状限制性心肺运动试验测得的峰值氧耗量(peak VO2)50%~80%;每周运动3次,每次25~40 min。在基线及12周随访结束时通过心肺运动试验测peak VO2、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斜率(VE/VCO2 slop)、无氧阈氧耗量(VO2 AT)、最大运动功率和最大运动时间;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心脏指数(CI)、LVEF;测6 min步行距离;检测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 BNP);通过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问卷表(MLWHFQ)评估生活质量。对上述指标进行组内及组间比较。结果:运动康复组患者通过12周的规律有氧运动训练,与基线水平比较,peak VO2[(19.8±2.7)ml/(min·kg)vs(17.4±2.1)ml/(min·kg)]、VO2 AT[(11.6±2.5)ml/(min·kg)vs(9.5±1.8)ml/(min·kg)]、最大运动功率[(120±20)W vs(102±21)W]、最大运动时间[(8.2±1.7)min vs(6.4±1.5)min]、CI[(2.2±0.5)L/(min·m2)vs(1.9±0.4)L/(min·m2)]、LVEF[(42±5)%vs(35±4)%]和6 min步行距离[(406±58)m vs(345±79)m]均增加(P均0.05),VE/VCO2 slop[(31.7±4.6)vs(34.2±5.8)]、LAD[(38.6±5.5)mm vs(41.5±3.6)mm]、LVEDD[(58.4±6.3)mm vs(62.9±5.4)mm]、NT-pro BNP[(235±69)ng/ml vs(387±57)ng/ml]和MLWHFQ总评分[(30.8±12.0)分vs(42.3±8.5)分]下降(P均0.05);运动康复组与对照组比较,上述指标之间的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对照组随访12周后,上述指标与基线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运动康复治疗能安全、有效地改善慢性稳定性心衰患者的运动耐力、心肺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康复运动训练对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和预后的影响。方法:82例老年冠心病CHF患者被随机均分为常规治疗组(接受CHF常规治疗)和运动康复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运动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每搏量(SV)、左室射血分数(LVEF)、6min步行距离(6MWD)及NYHA心功能分级的变化,随访12月,比较两组因CHF再次住院率和心源性死亡率。结果:治疗前两组SV、LVEF、6MWD及心功能分级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SV、LVEF和6MWD均显著增加,NYHA心功能分级均显著降低,P均0.01。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治疗后运动康复组SV[(50.8±5.9)ml比(58.6±6.2)ml],LVEF[(44.9±6.7)%比(50.2±7.2)%]和6MWD[(139.7±18.9)m比(175.2±21.4)m]显著增加,NYHA心功能分级[(2.1±0.5)级比(1.7±0.6)级]显著降低,P均0.01。随访12个月期间,运动康复组因CHF再住院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9.8%比26.8%),P0.05。结论:运动康复训练可改善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功能,提高运动耐力,改善预后,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河南省荣军医院内科2010年8月—2013年9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5例,按照入院顺序将患者进行编号、分组,常规组(双号)52例行心内科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综合组(单号)53例行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均连续干预3个月后,观察干预前后两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及焦虑和抑郁程度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左心室射血分数、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综合组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及SAS评分和SD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6 min步行距离、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和调整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适度运动锻炼对高龄(≥80岁)老年人慢性心力衰竭(CHF)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在我院住院的高龄老年CHF患者240例,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运动组与对照组,每组120例,两组均按照"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指南"给予药物治疗,运动组在严格的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运动锻炼。结果两组治疗后心功能指标、生活质量及运动耐量情况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适度的运动锻炼可以有效地改善心功能和运动耐量,提高高龄老年CHF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循证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干预。对比两组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干预后,对照组6 min步行距离及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MLHFQ)评分明显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实施循证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运动耐力,改善病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往的系统综述表明,锻炼性的心脏康复对心力衰竭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和运动能力有益。然而,在心力衰竭患者亚组中,关于心脏康复的潜在差异效应存在不确定性。研究者寻求进行个体参与数据荟萃分析:(1)评估锻炼性心脏康复对心力衰竭患者与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和运动能力的影响;(2)根据患者年龄、性别、种族、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分级、缺血性病因、左心室射血分数和运动能力等一系列因素,研究锻炼性心脏康复的差异效应。方法:制作一个单数据集,包括随机试验,其中将锻炼性心脏康复组(3周或更长时间)与不运动对照组进行比较。每一项试验均对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或运动能力(或两者皆有)个体参与数据,随访6个月或更长时间。采用一阶段和两阶段的荟萃分析模型,研究总体锻炼性心脏康复的影响以及其与参与者特征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运动康复锻炼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 以2013年6月~2015年6月于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两组患者临床内科治疗相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运动康复训练。干预8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心功能指标和自我效能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生活质量得分无明显差别,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均较干预前增高,且观察组增高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心功能指标无明显差别,干预后,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均较干预前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自我效能得分无明显差别,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自我效能得分均增高,且观察组增高更明显(P0.05)。结论 运动康复锻炼可明显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和自我效能感,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严格管理静息心率与常规治疗对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心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慢性心衰住院患者共93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严格控制心率组48例)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45例),所有病例均予以心衰指南导向性治疗[1]。试验组通过调整美托洛尔缓释片剂量严格控制静息心率达目标心率。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的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血浆NT-pro BNP、6分钟步行试验(6MWT)、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评分的差异。结果试验组经过严格控制心率后在LVEF、LVEDD、NYHA、血浆NT-pro BNP、6MWT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慢性心衰患者静息心率的严格控制,可改善其心功能情况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