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儿童寰枢关节半脱位非手术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寰枢椎半脱位患者临床资料的分析和研究,探讨小儿寰枢椎关节半脱位的治疗和预后。方法:10例症状较轻者经单纯的颈项固定,另外30例入院即用牵引复位。结果:10例症状较轻经单纯的颈领固定,1周后治疗有效3例,无效7例,随后此7例采用卧床牵引1周后基本痊愈。30例入院即用牵引复位有效28例,无效2例,此30例中就诊时间<1周者21例(其中18例牵引<5 d,3例>5 d)。两种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就诊时间与牵引时间之间有相关关系。结论:无论寰枢椎半脱位的临床表现和X线表现轻重与否,牵引复位固定治疗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较轻患者的单纯颈领固定会耽误患者病情,影响预后。寰枢椎半脱位就诊时间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2.
张健 《中国伤残医学》2014,(13):201-202
目的:探讨寰枢关节影像表现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对300例头颈部有不同临床症状患者采用X线片及CT进行诊断,分析影像表现、结合临床,总结比较可靠的寰枢关节半脱位[1]影像特征。结果:165例单纯寰枢左右间隙不对称,42例寰枢外侧关节间隙及左右不对称伴枢椎棘突偏斜,26例寰齿间隙增宽,后两者影像提示寰枢关节半脱位[2],治疗后复查68例患者原有异常影像表现消失,5例患者表现无变化。结论:结合临床、寰枢关节部分影像表现对于寰枢关节半脱位诊断具有特征性。  相似文献   

3.
尹东  李荣祝 《广西医学》1998,20(1):83-84
儿童寰枢关节旋转半脱位31例报告广西区人民医院骨科尹东李荣祝白崇恩寰枢关节旋转半脱位又称寰枢关节旋转脱位—固定(1)。临床上并不少见。但不易被重视而导致误诊或漏诊。它是寰椎在枢椎上旋转并发生寰枢关节绞锁。临床特点为突发性斜颈、头颈疼痛、僵直及旋转受限...  相似文献   

4.
胡红娟 《当代医学》2009,15(12):129-129
寰枢关节半脱位好发于学龄期儿童,发病率高,发病原因不明确。主要表现为斜颈、疼痛、颈部活动受限等。临床上多采用牵引复位法,或牵引配合按摩及手法整复等方法治疗,但由于儿童生性好动、耐受性差等原因,给治疗护理带来了一定困难。江苏省靖江市中医院自2000年6月~2008年9月,共收治本病57例,经过牵引治疗,精心的护理,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寰枢关节半脱位的结构因素及其伴发症状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学龙 《医学综述》2008,14(18):2794-2796
寰枢关节半脱位是临床上常见的病损,寰枢椎的解剖移位与寰枢椎的结构和周围肌肉韧带的分布特点有关,而寰枢关节半脱位所引发的临床症状又与寰枢椎所毗邻的神经血管有关。本文就寰枢段结构因素致寰枢关节半脱位以及寰枢关节半脱位伴发症状的解剖和临床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寰枢关节半脱位多见于少年儿童,由于寰枢关节在颈椎中具有最大的活动度,且以旋转活动为主,因而是最不稳定的部位,常导致颈椎功能不良。自2000年至2004年间,我科收治了寰枢关节旋转半脱位患儿35例,现就其诊治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病人,男,19岁。在连队组织器械训练时,做引体向上动作后,头偏向右侧,不能活动,颈部疼痛和僵直,医院行X线片检查提示寰枢关节半脱位,入院后经手术治愈出院。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X线对单侧性寰枢关节半脱位的诊断价值。方法经临床和X线片诊断的单侧性寰枢关节半脱位患者894例,分别测量两侧寰齿间隙距离,并取其差值(LADS),同时测量寰齿前间隙(ADI)。结果894例单侧性寰枢关节半脱位患者的颈椎张口正位片上LADS均表现为成人>3.0mm,儿童>5.0mm,颈椎侧位片上ADI成人>2.5mm,儿童>4.5mm。结论单侧性寰枢关节半脱位的X线诊断标准是:齿状突与寰椎侧块的关系失常,齿状突偏位,LADS不对称,ADI增大,且不对称情况不能通过头左或右旋转15°来纠正,但须除外骨折、先天性发育异常或寰枢关节前脱位等情况。  相似文献   

10.
自发性寰枢关节半脱位多见于儿童,又称为寰枢椎旋转性半脱位,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确。2001~2006年,我科收治小儿自发性寰枢椎半脱位26例,现就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1.
寰枢椎脱位的外科治疗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明生  张光铂 《中华医学杂志》2009,89(41):2881-2882
寰枢椎是人体头部与躯干的连接枢纽及重要的解剖部位,寰枢椎脱位常累及延髓生命中枢与椎-基底动脉,该部位手术难度大,风险高,被称为骨科手术的"危险区"或"禁区".此外,寰枢椎是颈椎活动功能的重要节段,其旋转活动约占整个颈椎旋转活动度的50%以上.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高对枢椎棘突偏移现象的认识,评价其对寰枢椎旋转半脱位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确诊为寰枢椎旋转半脱位患者的开口位片42例,正常组为30例,测量2组枢椎棘突偏移的出现率并对比.同时统计患者组中枢椎棘突偏移的方向与寰枢椎旋转半脱位的方向的相关性.结果:正常组枢椎棘突偏移率为36.67%,患者组为83.33%,2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患者组中枢椎棘突偏移方向与寰椎旋转方向不一致的为64.29%.结论:寰枢椎旋转半脱位患者有枢椎棘突偏移现象,行X线摄片检查时体位改变,尤其是头颈痛性旋转及侧屈体位可能是导致这一现象的重要因为,枢椎棘突偏移现象是否与寰枢椎旋转半脱位有明确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对于有些医务工作者将枢椎棘突偏移现象作为寰枢椎半脱位的诊断依据及以此作为脊椎手法复位的指征缺乏足够的研究支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颅底凹陷畸形合并寰枢脱位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根据其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将85例颅底凹陷畸形合并寰枢脱位的患者分为A、B组,A组行后方入路枕下减压术和/或枕颈植骨融合内固定术,B组行后外侧入路枕下减压加齿状突切除术和枕颈植骨融合术.结果两组病例疗效明显,A组总有效率87.5%,显效率31.2%.B组总有效率81.1%,显效率24.5%,病死率3.8%.结论后方入路枕下减压术后外侧入路枕下减压加齿状突切除术并枕颈植骨融合术皆是治疗颅底凹陷畸形合并寰枢脱位的有效方法,但各有其适应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椎动脉核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3种方法联用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诊断价值和意义。方法:22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分别行TCD、MRA及BAEP检测。结果:PCD检测异常为95.5%(21/22) ,椎基底动脉异常者占异常者的比例为80.9%(17/21);椎动脉MRA(包括颅内、外段)检测异常率为81.8%,主要表现为单或双侧椎动脉变细、变直、迂曲、粗细不均及血流信号减低;BAEP检测异常率为72.7%(16/22);TCD、MRA均异常者占81.8%(18/22);TCD、BAEP均异常者占68.2%(15/22);3项检查均异常者占54.5%(12/22),其中结果较一致的占75.0%(9/12)。结论:3种方法合用从不同角度为VBI时椎基底动脉系统异常提供了较好的非侵入性检查手段和较全面的客观依据,且提示VBI时椎动脉血管变细、迂曲,血流速度降低,相应供血区神经细胞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Apofix椎板钩在寰枢椎不稳及脱位固定中的疗效及其并发症,分析并发症的产生原因并提出预防及治疗措施.方法:对17例寰枢椎不稳及脱位患者行寰枢椎后路融合,并采用Apofix椎板钩内固定.结果:本组1例寰枢椎脱位病例死亡;另1例寰枢椎脱位病例术后l周寰椎再次脱位,其余15例随访3~24个月均获得骨性愈合.结论:Apofix椎板钩操作简单,固定牢固,可提供有效的寰枢椎节段稳定,有利于寰枢椎植骨块的融合,正确选择Apofix椎板钩的固定指征是预防其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确定肌性斜颈患者有无寰枢椎异常改变并探讨其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21例肌性斜颈患者术前行颈1-3CT检查,自行设计测量方法测得枢椎齿状突侧向偏移值。结果:21例中11例有不同程度寰枢椎关节旋转性半脱位。表现为枢椎齿状突轴线与寰椎轴线分离,枢椎齿状突侧向移位,严重者偏移侧枢椎齿状突与寰椎侧块间距离几乎消失,结论:寰枢椎关节旋转性半脱位可认为是肌性斜颈的又一继发畸形,它的确定有助于解释在成功的斜颈矫正术后部分患者仍有习惯性头颈部偏斜的现象,肌性斜颈患者术前应常规行颈1-3CT检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重度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锁骨钩钢板结合喙锁韧带重建治疗肩锁关节完全脱位患者38例,男30例,女8例,均为Tossy Ⅲ型脱位.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7~23个月,Lazzcano功能评定标准对肩锁关节进行评价:优24例,良13例,差1例,优良率97.4%.结论 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手术操作简单,固定可靠,并发症少,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科2006年3月~2008年12月诊治的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50例,采用锁骨钩钢板的手术方法治疗,并将患者各自的健侧肩锁关节作为对照组,根据Constant评分和L'lnsalata评分对治愈者的肩关节功能进行随访分析及比较研究.结果 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6个月.术后X线平片检查显示肩锁关节间隙均恢复正常;切口均一期愈合,无1例出现感染和断钉现象;平均住院时间为14 d;患侧肩锁关节功能与健侧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O.05).结论 锁骨钩接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手术操作简单,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经寰枢椎椎弓根内固定技术的技巧与临床疗效.方法 对24例寰枢椎脱位并由高位颈髓受压症状及体征的患者行寰枢椎椎弓根固定技术治疗,术前均行X线、CT等影像学检查,术中直视下行C1、C2置钉,复位、固定,椎板后弓植骨.其中12例前路下颌下松解,一期经寰枢椎椎弓根复位固定,术后颈托固定3个月.结果 24例84牧螺钉均成功置人,复位固定满意.术后22例获3~48个月的随访,平均18.9个月,患者在4~6个月骨性愈合,未发现螺钉松动、断钉、寰枢椎再次脱位现象.其中有4牧螺钉穿人椎动脉孔内缘0.5~1.0 mm,但无椎动脉损伤临床表现.22位患者脊髓功能明显改善.结论 经寰枢椎椎弓根内固定技术具有直视下置钉,短节段固定,术中复位,融合率高特点,为寰枢椎骨折脱位患者治疗提供了一种较好的内固定术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指征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方法:通过对我院近50年来人工关节技术的演变、假体改进、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总结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的指征及关键技术的运用技巧。结果:随着假体材料的不断改进、手术技巧的提高以及规范化的操作与管理,关节置换手术已成为治疗严重髋、膝疾患的临床常用手术。结论:我院骨科在国内率先开展人工关节置换手术,至今愈1100例患者接受了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关节外科技术在我院骨科得到不断发展及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