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院自2000年开始开展改良的新式剖宫产术,术后无腹部切口感染及脂肪液化,我们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将其与同期纵切口传统式剖宫产进行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剖宫产腹部切口愈合不良41例,分析原因。结果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羊膜腔感染、孕妇肥胖、营养不良、贫血、缝合技术等因素是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增加的主要原因。结论积极治疗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合理应用抗生素,提高医务人员缝合技术,加强孕期营养指导,观察术后体温、术口渗液、红肿等异常体征并及时处理,可降低术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闫春萍 《基层医学论坛》2013,(20):2603-2604
目的探讨剖宫产手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防治方法。方法将我中心近3年来剖宫产手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治疗,试验组采取直接清创二次缝合法。结果试验组的平均治疗时间和平均切口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治疗显效率为9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P<0.01)。结论适当的处理措施有利于减少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采取直接清创二次缝合能缩短治疗时间和腹部切口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处理。方法:收治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患者10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妊娠合并症、产程延长、破膜时间长、急诊手术、手术及住院时间长、孕妇肥胖、贫血、营养不良、手术人员缝合技术等因素增加了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几率。结论:加强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护理,及时发现切口感染征象,尽早处理,扩开切口,拆除缝线,局部彻底清创,每天坚持换药,Ⅱ期缝合切口,合理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可有效预防并使切口早期愈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1月-2008年12月的26例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病例。结果:妊娠合并症、产程延长、破膜时间长、急诊手术、手术及住院时间长、孕妇肥胖、贫血、营养不良、手术人员缝合技术等因素增加了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几率。结论:加强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护理,及时发现切口感染征象,尽早处理,扩开切口,拆除缝线,局部彻底清创,每天坚持换药,二期缝合切口,合理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可有效预防并使切口早期愈合。  相似文献   

6.
赵群英 《中外医疗》2010,29(31):79-79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的32例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病例。结果表现脂肪液化26例。切口感染6例,行切口换药、二次缝合、微波理疗及其他对症治疗后治愈。结论加强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护理,及时发现切口感染征象,尽早处理,治疗并发症。提高手术操作可降低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不同缝合方式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剖宫产患者腹部切口愈合情况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商城县人民医院2017年3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接受剖宫产手术的113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接受常规皮内缝合的56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接受新式皮内连续缝合的57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切口愈合情况、手术时间、住院...  相似文献   

8.
欧红 《中外医疗》2011,30(25):70-70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治疗与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6月至2010年6月56例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病例的资料。结果经治疗后,56例患者均于7~30d治愈出院。结论针对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因素,合理预防、科学治疗,对减少术后切口感染有着重要、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3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主要原因、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37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破膜时间长、产程延长、手术及住院时间长、孕妇肥胖、贫血、急诊手术、手术人员缝合技术等因素增加了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几率.结论:提高剖宫产术中操作技术,加强术后护理,合理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及时发现切口异常现象,尽早处理切口及二期缝合切口,均可有效预防切口愈合不良、使切口早期愈合.  相似文献   

10.
潍坊市潍城区杏埠中心卫生院于2007年1~12月份行剖宫产术289例,其中采用改进技术缝合皮肤切口102例,方法为皮下脂肪层不缝合,只用3/0华利康多股编织可吸收线皮内连续缝合。该方法可缩短手术时间,不影响血液循环,切口对合愈合良好,术后不需拆线,缩短了住院时间,减少切口硬结,遗留疤痕小,现将应用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2):176-179
目的 评价短波紫外线照射治疗在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科2019年5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13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0例)剖宫产术后按产科护理常规护理,观察组(70例)剖宫产术后在产科护理常规基础上,术后24 h后予短波紫外线治疗仪进行照射,每日一次,连续治疗3 d,比较两组切口愈合情况和干燥时间。结果 观察组术后第2、3、4天的切口愈合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刀口干燥时间观察组比对照组短(t=8.095,P0.05)。结论 短波紫外线照射治疗可以促进剖宫产术后切口的愈合,减少感染,达到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糖尿病对产妇剖宫产后产褥期感染病原菌特点及耐药性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2021年7月贵阳市妇幼保健院79例剖宫产后产褥期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妊娠期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研究组47例(妊娠合并糖尿病)和对照组32例(妊娠未合并糖尿病)。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不同感染部位病原菌特点、产褥期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产褥期感染的主要革兰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糖菌)和主要革兰阴性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 两组孕周、喂养方式、感染部位、年龄、产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9例剖宫产后产褥期感染患者中共分离检出94株菌株(对照组41株、研究组53株),两组病原菌感染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4株菌株中革兰阳性菌50株(53.19%),革兰阴性菌32株(34.04%),真菌12株(12.77%),两组产褥期感染的革兰阳性菌、真菌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褥期感染的革兰阴性菌多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产褥期感染的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剖宫产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硬膜外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PCEA)和肌肉注射镇痛药物(Muscle injection,MI)等3种方法对术后3月和6月慢性疼痛的影响。方法:150例在硬膜外麻醉下行择期剖宫产术的足月单胎初产妇随机分为3组(n=50):PCIA组、PCEA组和MI组。PCIA组药液配方为10 mg/ml曲马多。参数设置:背景输注1 ml/h,单次按压剂量1 ml,锁定时间15 min。PCEA组药液配方为1.5 mg/ml罗哌卡因+5 mg/ml曲马多。参数设置:背景输注2 ml/h,单次按压剂量1 ml,锁定时间15 min。MI组每隔12 h肌肉注射曲马多100 mg。3组术后镇痛维持48 h。分别记录术后4、12、24、36 h和48 h的(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记录镇痛期间各组曲马多消耗量、补救药物使用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随访患者术后3月和6月疼痛发生情况。结果:术后4、12 h和24 h的VAS评分PCEA组最低,PCIA组次之,MI组最高(P<0.05);PCEA组3组患者术后36 h和48 h的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镇痛期间MI组曲马多消耗量最低,PCEA组次之,PCIA组最高;PCEA组补救药物使用率低于其它2组,PCIA组又低于MI组(P<0.05);PCEA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最低,PCIA组和MI组比较无明显差异。术后3月PCEA组慢性疼痛发生率最低(7.0%),PCIA组次之(11.1%),MI组最高(16.7%),PCEA组疼痛程度低于PCIA组和MI组,PCIA组又低于MI组(P<0.05);术后6月各组慢性疼痛发生率较术后3月均下降,PCEA组为4.6%,PCIA组为6.7%,MI组为9.5%,各组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CEA是预防剖宫产术后慢性疼痛较好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剖宫产后糖脂代谢异常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3月于本院实施剖宫产手术的80例妊娠期糖尿病产妇的临床资料,产妇均于剖宫产后测定糖脂代谢水平,根据糖脂代谢结果的不同分为观察组(糖脂代谢异常,n=15)与对照组(糖脂代谢正常,n=65)。比较两组糖代谢指标、脂代谢指标,分析可能引发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剖宫产后糖脂代谢异常的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c)、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 h血糖(2 h PG)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文化程度、产次、孕周、不良孕产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年龄≥35岁、孕前体质量指数(BMI)≥25 kg/m;、有糖尿病、血脂异常家族史、孕期未使用胰岛素、孕期体质量增长率≥30%、产后营养过剩、产后锻炼<0.5 h/d的占比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5岁、孕前BMI≥25 kg/m;、有糖尿病、血脂异常家族史、孕期未使用胰岛素、孕期体质量增长率≥30%、产后营养过剩、产后锻炼<0.5 h/d为影响妊娠期糖尿病剖宫产后糖脂代谢异常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高龄产妇、孕前BMI高、有糖尿病、血脂异常家族史、孕期未使用胰岛素、孕期体质量增长过快、产后营养过剩、产后锻炼时间短是妊娠期糖尿病剖宫产后糖脂代谢异常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不良1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不良的相关因素、诊治方法、预防措施。方法: 对我院2002~2004年收治的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不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例中以产程停滞或延长作为剖宫产指征7例(63%)。临床表现主要为产后出血和感染。B超下表现为低或无回声光团为主的混合性光团。以手术治疗为主。结论: 产程停滞或延长、子宫切口位置选择不当是影响切口愈合的主要因素。术后可以利用B超早期诊断。加强产时监护、提高产科质量是预防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降低剖宫产术后病率的方法.方法 将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9月至2008年10月817例剖宫产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17例进行冲洗)和对照组(400例未冲洗).并将两组患者术后24 h、72 h体温以及术后72 h血常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72 h体温以及术后72 h血常规中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数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冲洗后发热及病理性血象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 剖宫产术中行腹腔及切口冲洗有利于降低剖宫产术后病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并据此提出干预对策,促进切口愈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妇产科2011-2012年剖宫产腹壁切口呈乙、丙级愈合的45例产妇资料。其中切口全部裂开11例,部分裂开34例;切口感染致愈合不良19例、脂肪液化21例、脂肪液化并感染5例,病例予术后拆线、局部清创、抗炎、二期缝合、神灯理疗、对症护理等综合处置,并探讨切口愈合不良的影响因素。针对性提出护理干预措施。结果①本院产科2年问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2.6%,平均愈合时间(14.2±4.7)d。②切口愈合不良的影响因素涉及致病菌因素、手术操作因素与产妇体质因素。结论加强孕期保健与术前评估、规范术前准备与助产操作、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强化术后基础护理与切口保护是减少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愈合不良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剖宫产手术切口愈合不良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产科剖宫产手术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产科1560例剖宫产手术中18例切口愈合不良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切口愈合不良的因素.结果 其原因有患者的机体营养状况欠佳、腹部脂肪过厚,合并子宫肌瘤、卵巢肿瘤,手术治疗以及术者缝合的过密过紧、过松过稀、对合错位、缝合留腔等.结论 剖宫产手术切口愈合不良与患者和术者两方面的多种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剖宫产术后腰背痛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86例实施剖宫产术产妇,分为A组、B组、C组。A组产妇实施蛛网膜下腔麻醉,B组实施腰-硬联合麻醉,C组实施全身麻醉。观察三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腰背痛发生情况。结果:A组术后第2天和术后第7天腰背痛发生率分别高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B组术后第2天和术后第7天腰背痛发生率分别和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30 d腰背痛发生率分别和B组和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蛛网膜下腔麻醉和全身麻醉下实施剖宫产,产妇术后的腰背痛发生率最低,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