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探讨手术去势联合间歇性雄激素全阻断疗法治疗局部进展期前列腺癌( PCA)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间收治的失去根治手术机会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4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手术去势联合间歇性雄激素全阻断疗法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药物去势治疗,给予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醋酸戈舍瑞林缓释植入剂)联合抗雄激素药物(比卡鲁胺)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EORTCQLQ-C30及QLQ-PR25评分,以评价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改善情况,并对比两组患者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 PFStime)、总生存时间( OS time)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PSA)均显著下降,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显著( P<0.05);观察组患者PFStime、OS time较对照组显著提高( P<0.05)。结论:手术去势联合间歇性雄激素全阻断疗法治疗局部进展期PCA安全、有效,能显著提高患者PFStime、OS time及生活质量,是老年患者及贫困地区PCA患者较好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间歇性雄激素全阻断疗法(intermittent hormone therapy,IHT)对治疗晚期前列腺癌中推迟前列腺癌细胞由激素依赖转变为激素非依赖型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7月到2018年7月收治的40例晚期前列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4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比组,治疗组和对比组分别同时使用比卡鲁胺(抗雄)联合戈舍瑞林(去势)药物对患者实施间歇性雄激素全阻断和持续性雄激素全阻断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病情稳定期持续的时间(即患者发展为去势抵抗型前列腺癌的时间)。结果间歇性雄激素全阻断疗法对患者发展为激素非依赖前列腺癌的时间均明显优于对比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歇性雄激素全阻断疗法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效果确切,可有效地延长晚期前列腺癌进展为去势抵抗型前列腺癌的时间,从而延长其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雄激素全阻断疗法对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延长 5a生存率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两组共 34例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分别进行全雄激素阻断治疗 (去势加口服氟他胺 )和单纯去势治疗 ,随访观察 ,采用生存分析的方法 ,对两组患者5a生存率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生存曲线没有交叉 ,对两组生存率的差异进行非参数检验 ,检验结果 :Breslow法P =0 .0 0 5 (P <0 .0 1) ,Lig -rank法P =0 .0 0 5 (P <0 .0 1) ,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 全雄激素阻断疗法是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有效方法 ,患者 5a生存率高于单纯去势疗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手术去势间断联合抗雄激素药物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于我院的30例晚期前列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15例)和研究组(1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抗雄激素药物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手术去势间断联合抗雄激素药物进行治疗,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PSA水平,治疗前期两组患者PSA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实验组患者PS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PFS time)和总生存时间(Os time),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去势间断联合抗雄激素药物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临床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手术去势间断联合抗雄激素治疗晚期前列腺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手术去势间断联合抗雄激素药物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60例晚期前列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采用手术去势间断联合抗雄激素药物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抗雄激素药物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PSA)水平与生活质量均有改善,但研究组改善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患者的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PFS time)和总生存时间(Os time)均比对照组时间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中出现性欲缺乏人数多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中出现潮热、骨质疏松与贫血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手术去势间断联合抗雄激素药物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较好,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 PFStime、Ostime。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手术去势联合间断抗雄激素药物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 2009 年8 月—2014 年8 月于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0 例雄激素敏感且失去根治手术机会的晚期前列腺 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意愿分为手术组及对照组,其中手术组给予手术去势联合间断抗雄激素药物 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间歇内分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生活质 量评分、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PFS)、总生存时间(OS)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手术组患者的PSA 水平, 生活质量评分,PFS 时间和OS 时间优于对照组患者(P <0.05),手术组患者性欲减退发生率高于对照组患者 (P <0.05);两组患者潮热、骨质疏松、乳房胀痛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手术 去势联合间断抗雄激素药物治疗晚期前列腺的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间歇性与持续性的雄激素阻断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病患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间收治的晚期前列腺癌病患120例,依据治疗方法,划分为间歇性雄激素阻断治疗组(观察组)和持续性雄激素阻断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60例,分析对比两组病患的病症进展及不良反应出现率。结果观察组病患,中位病症进展时间为(28.3±2.8)个月,对照组为(26.5±2.4)个月,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骨转移病患的中位病症进展时间依次为(22.8±2.3)个月和(16.9±2.7)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未出现骨转移病患的中位病症进展时间依次是(37.3±2.9)个月和(40.4±2.1)个月,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患中,骨质疏松的出现率为15.0%,腹泻的出现率为5.0%,潮热的出现率为20.0%,各不良反应出现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持续性雄激素阻断,间歇性雄激素阻断疗法更安全,不良反应出现率更低,对临床上治疗晚期前列腺癌具有丰富的临床推广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伴膀胱颈梗阻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采取PVP联合全雄激素阻断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本院接收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给予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联合全雄激素阻断治疗,n=35)与观察组(给予PVP联合全雄激素阻断治疗,n=35),观察相关指标变化及术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出血量、住院天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排尿困难症状明显减轻,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前列腺体积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IPSS、Qmax、QOL、PVR及t PSA均有明显改善(P0.05),而观察组QOL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其余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要低(P0.05)。结论:伴膀胱颈梗阻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采取PVP联合全雄激素阻断治疗,可明显缓解患者症状,抑制肿瘤进展,且PVP手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间歇性雄激素阻断与晚期前列腺癌患者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将72例晚期前列腺癌患者根据BMI分为超重组(32例)和非超重组(4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间歇性雄激素阻断方法治疗又称之为去势治疗。分别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6、12个月时的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水平(FNS),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I),然后作组间比较及相关分析。结果去势后6个月两组患者FNS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均P〈0.01);去势后12个月超重组患者FNS水平仍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均P〈0.05),但较去势后6个月显著下降(P〈0.01),非超重组患者FNS水平较去势后6个月显著下降(P〈0.01)。两组患者去势后6个月IRI均显著升高(P〈0.01);去势后12个月超重组患者IRI仍较去势前明显升高(P〈005),但去势后6个月显著下降(P〈0.01),非超重组患者IRI较去势后6个月显著下降(P〈0.01)。结论间歇性雄激素阻断会促使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发生胰岛素抵抗,但进入治疗间歇期后胰岛素抵抗又可逐渐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保留附睾的睾丸切除术(A组)与传统睾丸切除术(B组)在进展期前列腺癌治疗中的疗效,探讨睾丸去势治疗的最佳选择方式。方法进展期前列腺癌60例,A、B组各30例。均在局麻下行单切口双侧睾丸切除术,术后第1天起口服非类固醇类雄激素阻断剂。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及1、3、6、9、12个月,观察2组血清总睾酮、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变化;了解患者手术满意度等。结果去势术后12个月,A、B组血清睾酮平均水平分别为0.2nmol/L(95%置信区间0.1~0.9nmol/L)、0.3nmol/L(95%置信区间0.2~0.9nmol/L),均〈1.9nmol/L,2组均数比较,P〉0.05;A组PSA平均值0.22ng/ml,B组0.27ng/ml,2组均数比较,P〉0.05。问卷调查示A组满意度为96.7%(29/30),B组为53.3%(16/30)。结论2种睾丸切除术在进展期前列腺癌治疗中疗效无明显差异,但保留附睾的睾丸切除术、附睾成形术有助于满足患者的阴囊外观形态和心理需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并比较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联合间歇性或持续性雄激素阻断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到2015年3月之间本院所接收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48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与治疗组,两组的患者数均为24例,给予对照组患者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联合持续性雄激素阻断治疗,给予治疗组患者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联合间歇性雄激素阻断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低于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比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联合间歇性雄激素阻断治疗能够有效治疗晚期前列腺癌,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与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患者经睾丸切除去势治疗后,癌组织的病理改变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17例前列腺穿刺标本中明确诊断为前列腺癌,又行睾丸切除去势疗法后前列腺切除术的病例。通过光镜和图像分析系统观察去势治疗前后,前列腺癌组织病理形态学的改变,并分析了其形态改变的相关.结果:睾丸切除去势疗法后,前列腺癌组织的主要病理改变为:腺体萎缩,胞浆空泡化,细胞核固缩,间质相对增多,患者的年龄与去势治疗后前列腺癌组织的萎缩程度之间有显著相关性(P<0.05)。去势治疗前,肿瘤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以及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水平均与睾丸切除去势治疗后,前列腺癌组织的萎缩程度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睾丸切除去势疗法更适合于高龄前列腺癌患者,其治疗效果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TUVP联合间歇性和持续性雄激素去势对改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生活质量和总生存率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我院136例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69例,采用TUVP联合持续性雄激素去势治疗,观察组67例,采用TUVP联合间歇性雄激素去势治疗,比较两组治疗3个月后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随访一年后总生存率之间的差异.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在国际前列腺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随访一年后的总生存率分别为1.85±0.48,1.85±0.48,89.55%,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晚期前列腺癌患者来说,TUVP联合间歇性雄激素去势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提高癌症患者的总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MAB)和间歇内分泌疗法(IHT)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疗效及副作用,为临床治疗晚期前列腺癌提供依据。方法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我院共收治晚期前列腺癌患者90例,其中48例予比卡鲁胺联合手术去势的MAB治疗、42例予戈舍瑞林联合比卡鲁胺行IHT治疗。结果与MAB疗法相比,IHT疗法副作用小,治疗间歇期未加重肿瘤进展。结论IHT疗法与MAB疗法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疗效无统计学差异,而IHT疗法安全、可行、副作用小,可作为雄激素依赖性晚期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的首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无前列腺手术指征的晚期前列腺癌病人分别采用氟他胺联合亮丙瑞林治疗及采用睾丸去势术治疗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40例病人分别采用睾丸去势术及药物疗法,例数分别为17例和23例,观察疗效及副作用。结果:睾丸去势组的副作用主要表现为男性乳腺女性化及兴趣低落易疲劳。药物治疗组中数例病人出现暂时性病情恶化。包括尿路梗阻、脊髓压迫症状,少数病人出现男性乳腺女性化及肝功能指标轻度上升,潮热多汗等症状多见。睾丸去势组及药物治疗组的有效率分别为58.8%和91.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氟他胺联合亮丙瑞林方案虽较睾丸去势术副作用种类多,但经对症处理后均可耐受,而疗效则较睾丸去势术为好。  相似文献   

16.
药物去势联合手术去势治疗前列腺癌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柏 《中外医疗》2011,30(35):79-79
目的讨论药物去势治疗结合双侧睾丸切除联合前列腺电切治疗前列腺癌的临床有效性。方法病例分2组,治疗组采用药物去势结合双侧睾丸切除联合前列腺电切手术治疗前列腺癌,对照组采用双侧睾丸切除结合去势药物治疗,对2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组IPSS、PSA术前(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2组IPSS、PSA术后3个月(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药物去势结合双侧睾丸切除联合前列腺电切手术治疗前列腺癌有一定的临床有效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内分泌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9例中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49例分为A、B、C3组,A组21例行双侧睾丸切除+药物去势,B组23例给予持续性药物雄激素阻断,C组5例行间歇性药物雄激素阻断,分析3组的症状缓解率、影像学评价有效率、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反应率及1、2、3年的生存率。结果:A、B、C3组的症状缓解率分别为52.38%、52.17%、80.00%,影像学评价有效率分别为71.43%、69.57%、100.00%,PSA反应率均为100%。A、B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0.48%、80.95%、80.95%,95.65%、86.96%、82.61%,C组近期疗效满意,1年生存率100%,间歇期生活质量提高。治疗费用降低。结论:内分泌治疗是中晚期前列腺癌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药物去势与手术去势疗效无明显差异;间歇性内分泌治疗近期疗效满意,可提高病人生活质量,降低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扶正抑瘤汤联用化疗对晚期前列腺癌患者抑制术后局部病灶进展及远处转移的作用。方法50例晚期前列腺癌患者术后随机分成4组,单纯西医组12例,采用最大雄激素阻断后间歇内分泌治疗;化疗组12例,采用最大雄激素阻断后间歇内分泌治疗结合多烯紫杉醇化疗治疗;扶正抑瘤汤组13例,采用最大雄激素阻断后间歇内分泌治疗结合扶正抑瘤汤治疗;扶正抑瘤汤加化疗组13例,采用最大雄激素阻断后间歇内分泌治疗结合多烯紫杉醇化疗,再加扶正抑瘤汤治疗;4组均以21 d为1疗程,共治疗5个疗程。各组分别于术后第2天开始观察患者局部病灶进展与远处转移时间,并检测其治疗前后的T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细胞(NK)变化情况。结果扶正抑瘤汤加化疗组局部病灶进展时间、远处转移时间分别与单纯西医组、化疗组、扶正抑瘤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lt;0.01);且T细胞亚群CD3、CD4、CD8及NK水平分别与单纯西医组和化疗组同期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lt;0.01)。结论扶正抑瘤汤加化疗治疗能延长前列腺癌患者局部病灶进展时间和远处转移时间,其机制可能与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诱导细胞因子的分泌,增强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9.
前列腺癌是常见的男性恶性肿瘤之一,绝大多数前列腺癌依赖雄激素的刺激,雄激素的作用通过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介导[1].晚期前列腺癌的治疗通常是通过手术或药物去势去除睾丸产生的雄激素,并使用AR拮抗剂(称为最大雄激素阻断疗法).雄激素去势治疗后复发的前列腺癌(被称为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只有一小部分对再次激素治疗有反应,且这种反应通常很微弱,持续时间短.尽管如此,绝大多数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表达AR,AR呈现出转录活性且可能是肿瘤细胞生长所必需的[2].因此,尽管这些肿瘤在临床上表现为雄激素非依赖性,但是它们似乎保留了雄激素受体依赖性.现将对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中雄激素受体的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和讨论全雄激素阻断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护理效果.方法通过对45例晚期前列腺癌患全雄激素阻断治疗的观察和护理,总结护理要点.结果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得到了提高.结论通过全激素阻断治疗前列腺癌患者的护理,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