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俞仲辉  陆才德  裘丰  黄静 《现代实用医学》2012,24(8):916-917,922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行腹腔镜射频消融(LRFA)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2008年8月至2011年12月,34例肝细胞肝癌病人在全麻下进行了LRFA治疗。术前经超声、CT或MRI等检查共发现瘤体42个,平均肿瘤直径(3.10±1.25)cm。肿瘤位于Ⅳ段、Ⅴ段、Ⅷ段或邻近胆囊结肠等空腔脏器。肝功能均为ChildA或B级。肿瘤位于肝脏深面者行腹腔镜超声检查定位。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LRFA治疗。未出现出血、胆道、胃肠道及膈肌损伤等并发症。术后1个月螺旋CT扫描证实,肿瘤完全坏死率达95%。随访6~36个月(平均15个月),1例发现肝内新病灶,3例射频治疗部位复发,4例死于肿瘤复发及肝功能衰竭。结论肝细胞癌病人行LRFA治疗是安全可行的,可提高肝细胞癌射频消融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腹腔镜射频消融治疗肝Ⅶ、Ⅷ段大血管瘤的疗效、安全性并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2月至2019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收治的43例肝Ⅶ、Ⅷ段大血管瘤(直径≥5.0c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射频消融组(12例,采用超声引导下腹腔镜射频消融治疗)、腹腔镜组(1...  相似文献   

3.
原发于肝尾状叶的肝细胞癌(HCC)比较少见,由于它独特的解剖位置又使得这类癌症的治疗非常困难。日本福冈九州大学医学研究生院外科的Tanaka等近期完成了一项回顾性研究,评价了原发于肝尾状叶的肝细胞癌患者手术治疗的效果,并发表于Am J Surg 杂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肝尾状叶原发性肝细胞癌外生性生长的CT表现及其误诊原因。方法回顾分析5例手术或CT引导穿刺活检证实的肝尾状叶外生性肝细胞癌的CT表现及误诊原因。结果全部病例肝尾状叶乳头状轮廓消失与肿块分界不清,肿块的最大径位于肝外或小网膜囊,增强前后的肿瘤密度与常见的肝细胞癌类似。结论全面观察肝尾状叶与肿块间关系和肿块的强化过程,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5.
郑四鸣  朱杰  周新华  李宏  陆才 《浙江医学》2018,40(24):2685-2687
目的总结腹腔镜尾状叶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效果和经验。方法对7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采取腹腔镜尾状叶肝切除术治疗,手术入路原则为先解剖、阻断尾状叶入肝血流和肝短静脉,并在断肝前与断肝时暴露主要肝静脉,以避免损伤。术中阻断入肝血流注意变异较多的尾状叶门静脉,仔细解剖肝左静脉肝中静脉共干与下腔静脉夹角的尾状叶顶部。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和预后情况,对手术入路和难点以及注意事项进行总结。结果7例患者均手术顺利,无一例中转开腹。尾状叶联合其他肝叶(段)切除5例,单独尾状叶切除2例。手术时间200~450min,术中出血量100~1000ml,术后并发胆漏1例,无一例发生切口感染、腹腔感染、腹腔出血和肝功能衰竭。术后住院时间7~13d,术中结石取尽率为57.1%(4/7),治疗结束结石取尽率为85.7%(6/7)。所有结石取尽的患者未发生结石复发。结论通过入出肝血流控制和选择合适断肝顺序,腹腔镜尾状叶肝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安全可行、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术中超声引导多弹头射频消融术治疗肝尾叶肿瘤治疗效果的可行性。方法 7例肝尾叶肿瘤均采用术中超声引导多弹头射频消融术治疗,并对术前、术中及术后进行对比,观察肿瘤的回声、大小、血供情况。结果 术中超声引导多弹头射频消融术治疗肝尾叶肿瘤明显缩小。结论 术中超声引导多弹头射频消融术治疗肝尾叶肿瘤,具有简便、经济、可靠的特点,是目前治疗肝尾叶肿瘤的新方法、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射频消融(Radio Frequency Ablation,RFA)是近十余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微创靶向治疗肿瘤的技术.尤其是在治疗肝细胞癌方面应用广泛,射频消融与外科手术切除的不同在于通过瘤体内产生热能效应杀灭肿瘤细胞、破坏肿瘤组织,同时可以增强机体抗肿瘤免疫效应,促使T淋巴细胞亚群改变、细胞免疫功能提高.本文就射频消融治疗肝细胞癌后机体免疫功能变化作以下综述.  相似文献   

8.
超声造影对肝癌射频消融筛选适应证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Chen MH  Wu W  Yang W  Gao W  Dai Y  Yin SS  Huo L  Yan K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49):3491-3494
目的通过射频消融前超声造影观察肿瘤大小、数目及分布,探讨其对筛选适应证的应用价值.方法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超声科就诊的164例确诊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并符合经皮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入选标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对照研究.81例射频消融前采用SonoVue行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检查(CEUS组),83例射频消融前未行超声造影检查(对照组).男121例、女43例;年龄38~72岁,平均52.4岁.造影前两组病例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肿瘤平均直径超声造影组3.6 cm,对照组3.5 cm.治疗后采用常规超声,增强CT和/或超声造影等影像检查进行规律性随访.结果超声造影组81例造影后9例(11.1%)因发现肿瘤数目 〉5个 (5例)、范围测量〉8 cm(2例)、侵及2支大血管或肠管(2例)被确定为非射频消融适应证,余72例101灶行射频消融治疗.其中超声造影新发现≤1.7 cm 8例12灶中,5例为肝硬化及肝细胞癌治疗后随访病例,3例7个灶为肝细胞癌卫星灶.另有16灶为常规超声不能定性或误诊良性,经超声造影确认并指导射频消融治疗.两组随访6~36个月,超声造影组与对照组消融成功率分别为95.0%和89.6%(P〉0.05).对照组新生率高于超声造影组(22.9% vs 9.7%,P〈0.05).结论射频消融前超声造影有助于筛选适应证,显著减少新生转移病例.造影所获信息为早期检出微小癌灶提供了手段和依据,从而有效的提高射频消融对肝癌的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9.
丁辉  曾勇  姜怀芜  巫江  蔡宇  何彦安 《四川医学》2012,33(5):741-743
目的分析射频消融辅助肝切除术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3月~2012年11月26例肝胆疾病应用射频消融辅助肝切除术的临床疗效。结果成功完成26例肝切除术,其中肝细胞癌16例、胆管细胞癌5例、肝海绵状血管瘤2例、胆囊癌3例。全部完整切除。26例患者中右半肝切除5例,左半肝切除6例,左外叶+方叶+尾状叶切除2例,中肝叶切除2例,余11例为不规则肝叶段切除。平均切除时间为(54±20)min,出血量为(174±100)ml。所有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术后发生胆汁漏3例、胸腔积液3例,均经积极非手术治疗痊愈。全组患者无术后腹腔内出血、肝功能衰竭、伤口感染和围手术期死亡。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20±8)d。结论射频辅助肝切除术具有安全、高效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宋来成  张鹏  李景彬  苏红宝  张连业 《吉林医学》2013,34(13):2528-2529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原发性肝癌腹腔镜下射频消融(RFA)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25例肝硬化合并原发性肝癌患者行腹腔镜下射频消融术,男16例,女9例,平均年龄(54.1±10.5)岁,术前经超声、螺旋CT等检查共发现瘤体31个,平均瘤体直径(5.5±1.1)cm,全部瘤体均不同程度暴露肝脏表面,肝右顶叶、右叶前缘或右侧缘、左外叶或临近胆囊及肝门周围。肝功能均为ChildA或B级,术中行病理活检。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腹腔镜下射频消融治疗,未出现出血、胆道、胃肠道及膈肌损伤等并发症。术后1个月复查增强CT、肝功能、甲胎蛋白等,肿瘤完全消融达95.1%,随访6~30个月,平均15个月,4例发现其他部位有新病灶,2例原位复发,其中2例有血管内转移,术后7~9个月死于肝衰竭,其余患者均在随访或其他治疗。结论:肝硬化合并原发性肝癌患者,瘤体裸露在肝脏表面,在腹腔镜能直视的状态下,行腹腔镜下射频消融治疗,是安全可行的,可提高射频消融的效果,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及无水酒精注射(PEI)治疗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治疗组肝细胞癌患者35例采用联合介入治疗,先行肝动脉化疗栓塞,2周后行射频消融或无水酒精注射;对照组30例行单纯肝动脉化疗栓塞。结果:治疗组1年生存率60%,对照组1年生存率33.3%;治疗组AFP平均值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联合介入治疗能提高肝细胞癌患者的生存率,较单纯介入治疗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2.
余华  刘明忠  孙建明  赵宇  熊杰  张代忠 《重庆医学》2013,(27):3229-3230
目的总结射频消融辅助腹腔镜肝脏切除的技术要点和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该中心2011年7月1日至2012年7月30日共16例射频消融辅助的腹腔镜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规则性肝切除5例:左半肝切除2例,左外叶2例,右后叶1例;其余11例为不规则肝脏切除。16例患者均未阻断入肝血流,平均手术时间125min,平均出血量310mL。全组无中转开腹,无手术死亡及并发症发生病例,平均住院时间9d。随访2~12个月,除1例术后60d再发肿瘤外,其余无复发。结论腹腔镜肝脏切除时,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在射频消融辅助下能有效控制切缘的肝脏血流,有利于腹腔镜手术成功,是值得选择的微创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经验和体会。方法 (1)病例选择:超声检查疑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病灶最大直径小于10 mm),且患者希望首选非手术治疗者。共选取9例患者,11个病灶。(2)方法:治疗前先行病灶的组织学穿刺活检,之后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甲状腺病灶的射频消融治疗,射频消融治疗后应用超声造影进行定期随访。结果(1)所有病例治疗后恢复顺利,未出现并发症;(2)11个病灶的病理诊断中,7个为甲状腺乳头状癌,4个未见确切癌组织;(3)所有病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超声造影显示消融区域范围缩小,甲状腺及引流区域淋巴结未见甲状腺癌复发和其他异常的影像学表现。结论 (1)射频消融可作为治疗无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2)由于射频消融微创、安全、有效,对于影像学高度怀疑甲状腺病灶恶性可能,即使无病理学诊断支持,仍是射频消融治疗的适应证之一;(3)本组病例射频消融治疗后是否存在癌组织残留及淋巴结微转移等问题,有待更长时间的随访资料。  相似文献   

14.
《陕西医学杂志》2016,(11):1486-1488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肝细胞癌的应用价值。方法:在超声造影引导下对125例肝细胞癌患者149处病灶进行经皮下射频消融治疗,规律性随访1~60个月,观察1个月后病灶灭活率和复发率,患者总体1年、3年、5年生存率和特殊解剖部位肝细胞癌患者射频消融疗效。结果:治疗1个月后,总体病灶灭活率97.32%(145/149灶),复发率6.71%(10/149灶),>3.5cm肿瘤灭活率90.91%(50/55灶);总体1年生存率84.80%(106/125例),3年生存率60.80%(76/125例),5年生存率46.40%(58/125例);特殊解剖部位病灶临近胆囊13灶,灭活12灶,灭活率92.31%,临近膈肌24灶,灭活22例,灭活率91.67%,临近肠管12例,灭活11例,灭活率91.67%,临近大血管13例,灭活12例,灭活率92.31%。术后未发生其他严重并发症,有13例患者出现少量胸水,经相应处理后消失。结论:超声造影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肝细胞癌,有助于提高特殊解剖部位和大体积肿瘤的灭活率和降低术后并发症,增加射频消融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69例实时穿刺引导的结果分析,探讨普通凸阵探头在介入超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院门诊或住院病人,采用麦迪逊8000Live型彩超,3.5MHz凸阵探头,美国USBiopsy公司专用超声穿刺针,穿刺活组织检查28例,穿刺治疗41例。结果:活组织检查1次性取材成功27例,1例第2次活组织检查成功,组织块长度1.0cm~1.5cm,一次性成功率96.4%。治疗41例均显效。结论:应用普通凸阵探头实时引导进行超声介入穿刺是一种简便、实用、灵活、成功率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射频消融治疗第一肝门区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0例第一肝门区肝癌患者作为对象进行研究,患者均在腹腔镜下接受射频消融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Child分级;患者接受治疗1个月后采用CT及MRI对肿瘤情况进行观察,术后3个月定期进行观察,对患者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治疗后患者肝功能Child分级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患者治疗1个月后经MRI及CT诊断显示肿瘤均消失,患者术后均未出现胆漏、损伤、肝功能衰竭及胆管狭窄等并发症;术后1个月随访显示患者病灶完全坏死52例,占86.7%;术后随访1年未出现死亡患者。结论:腹腔镜射频消融治疗第一肝门区肝癌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7.
刘丽丽 《黑龙江医学》2021,45(5):478-479
目的:研究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CLCVP)对肝细胞癌行腹腔镜肝叶切除患者术后肝脏合成和代谢功能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期间于佳木斯市中心医院行腹腔镜肝叶切除术治疗的肝细胞癌患者63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n=31)和B组(n=32).A组术中实施CLCVP,B组术中未实施CLCVP.观察两组手术、肝脏合成和代谢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I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白蛋白(ALB)、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及并发症情况.结果:A组的肝切除时间、肝门阻断时间短于B组,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P<0.05);治疗后两组BIL、AST、ALT水平比治疗前高,ALB水平比治疗前低(P<0.05),治疗后,两组组间TBIL、AST、ALB及AL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3.23%)较B组(3.13%)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细胞癌行腹腔镜肝叶切除患者术中实施CLCVP,可降低术中出血量,缩短肝切除和肝门阻断时间,且未影响肝脏合成和代谢功能,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Liu YB  Liang CH  Wang QS  Xie SF  Yu YX  Zhang ZL  Liu ZY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41):2922-2926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经导管动脉内化疗栓塞(TACE)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后3.0T MR弥散加权成像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特征,评价3.0T MRI及ADC值在肝细胞癌TACE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后监测肿瘤变化的价值.方法 收集2008年1月至2009年10月广东省人民医院28例肝细胞癌患者.所有患者均为先行TACE治疗,TACE治疗后对局部肿瘤复发或残留者行射频消融治疗,射频消融后1~4个月行MRI常规及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b值选择600 s/mm2.分析TACE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后病灶不同区域ADC值特征.评价增强扫描序列、DWI评价TACE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后病灶的差别.结果 28例肝细胞癌经TACE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后病灶中,局部肿瘤残留或复发14例.b值为600 s/mm2时含碘油坏死组织、不含碘油坏死组织、活性肿瘤组织、正常肝组织ADC值分别为(1.905±0.487)、(0.726±0.116)、(1.449±0.054)、(1. 777±0.094)×10-mm2/s.含碘油坏死组织与正常组织间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115),含碘油坏死组织、不含碘油坏死组织、活性肿瘤组织间ADC值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ACE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后活性肿瘤组织病灶位于TACE、消融灶周边,呈结节状突向TACE、消融灶内.不含碘油坏死组织位于含碘油坏死组织周围,增强扫描各期均无强化.增强扫描序列、DWI判断TACE联合射频消融治疗 后活性残留或复发肿瘤敏感性、特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0T MR弥散加权成像ADC值可用于鉴别肝细胞癌TACE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后坏死组织与复发或残留肿瘤组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辅助下射频消融治疗孤立肾肾细胞癌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在保定市第二医院住院治疗的22例’肾癌病例,患者均为孤立肾肾细胞癌,其中孤立肾性肾癌3例;一肾癌已切除,对侧。肾有癌转移或新发癌7例;功能性孤立肾癌12例。该22名患者均在腹腔镜辅助下行射频消融治疗。结果手术成功患者22例,继发术后出血1例,保守治疗失败,进行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发生尿瘘2例,其中保守治疗4周后好转1例,行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1例;未发生肾衰竭及感染病例。结论对腹腔镜辅助下射频消融治疗孤立肾肾细胞癌患者给予耐心周到的个性化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一期腹腔镜下结直肠癌切除与射频消融治疗肝转移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5例术前确诊为结直肠癌,经CT和B超发现肝脏有转移(右肝深处)病灶的患者,在行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后,同时在手术中一期完成B超或腹腔镜下多电极射频消融治疗肝转移癌。结果:15例患者随访3~29个月,其中2例病灶较大(直径5cm)者在术后14、15个月死于肺转移及全身衰竭。另外13例术后已经分别生存3个月1例、5个月2例,6个月3例、15个月2例,17个月3例,22个月1例、25个月1例。结论:同期结直肠癌切除与射频消融治疗肝转移癌,尤其在右肝深处的手术切除较难处,具有疗效满意、方法安全、创伤小及痛苦小、避免二次剖腹手术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