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拮抗肌取穴针刺治疗偏瘫病人患肢痉挛20例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拮抗肌取穴针刺治疗偏瘫病人患肢痉挛20例的临床观察100077中国康复研究中心肖淑杰李惠兰陈之罡160000齐齐哈尔市嫩江农垦局中心医院杨文异在偏瘫病人的自然恢复过程中,大约有80%左右可出现患肢痉挛。一般说来,在脑卒中发病后,患肢处于弛缓性瘫痪状态...  相似文献   

2.
透穴针刺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运用研究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风病后,其中运动障碍偏瘫发生率最高,中风偏瘫病人出现肢体痉挛是恢复的过程之一,而痉挛性偏瘫是关系到恢复程度的核心问题,到痉挛期后,肌张力的进一步增高限制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如何有效抑制痉挛、诱发部分分离运动,是患者功能恢复的关键。因此解除痉挛,尽快帮助病人度过痉挛期成为中风病康复的重点和难点,中医针灸在缓解痉挛、促进自主运动的出现方面已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基于临床实践和科研思考,现将透穴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方法运用研究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针刺锥体区治疗卒中偏瘫痉挛状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观察针刺锥体区对卒中偏瘫痉挛状态的影响,为治疗卒中偏瘫痉挛状态的有效针刺治疗方法提供科学的临床依据。方法:随机抽取60例住院病人,平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以修改的Ashworth量表、Fugl-Meyer评价法、Barthel氏ADL.指数等做指标,在醒脑开窍法的基础上,观察评定两组的治疗结果。结果:醒脑开窍针法加针刺锥体区治疗卒中偏瘫痉挛状态具有较好疗效(有效率90.0%),优于单纯醒脑开窍针法组(有效率66.7%);针刺锥体组与单纯醒脑开窍针法组在运动功能水平、生活自理能力方面治疗后均有明显改善。结论:针刺锥体区能明显缓解卒中患者肢体的痉挛程度,是对醒脑开窍针法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4.
针刺和低频电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痉挛状态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针刺和低频电针结合康复训练对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康复疗效。方法:采用修改的Ashworth痉挛评定级、简化FIM评价法分别评定痉挛程度、运动功能水平考察针刺和低频电针结合康复训练和单纯康复训练,对中风病偏瘫患者的影响。结果:针刺和低频电针结合康复训练对痉挛状态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和低频电针结合康复训练在改善痉挛状态方面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治疗中风偏瘫过程中的疗效评价。于建波:脑卒中后病人偏瘫侧肢体早期呈弛缓状态(软瘫期),针灸治疗前我们已经对瘫侧肢体肌力进行了正确的评价(如上肢Ⅰ级、下肢0级),经针刺治疗后很多病人瘫侧肢体运动功能恢复较快,这大大增强了病人及其家属的信心,病人瘫侧肢体肌力一天天增加,有些病人(短暂性脑缺血)就此恢复,但绝大多数病人进入痉挛期(硬瘫期),  相似文献   

6.
脑卒中是临床上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特点的疾病,痉挛性偏瘫为脑卒中后恢复过程中的必然过程,其出现代表肢体肌力的恢复,若停留在此阶段,会影响患者进一步的功能恢复,甚至导致肢体挛缩,功能完全丧失。针刺疗法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治疗中风偏瘫的重要方法,但研究针刺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的文献报道较少。笔者根据近10年来文献,现将针刺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的疗效及机理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刺不同穴位治疗脑卒中后上肢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病人随机分成针刺抗痉挛组和针刺常规组,选用不同穴位,分别于治疗2周、4周后用改良的Ashworth肌痉挛评定量表(MAS)进行评分,以观察针刺不同穴位对脑卒中后偏瘫痉挛状态的影响。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2周后抗痉挛组MAS评分构成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治疗2周后MAS评分有减小趋势,治疗4周后抗痉挛组MAS评分构成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治疗4周后MAS评分减小。与治疗前相比:治疗2周、4周后常规组MAS评分构成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MAS评分无明显减小趋势。结论:选择适当的穴位和治疗足够的疗程是针刺治疗脑卒中后上肢偏瘫痉挛状态取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曹秦宁  乔鸿飞 《陕西中医》2012,(11):1530-1532
目的:观察针刺拮抗肌联合康复治疗改善脑卒中致偏瘫患者上肢肌痉挛的疗效。方法:急性脑卒中患者90例,分为针刺组、康复组和联合组,每组各30例,均给予常规营养神经治疗,针刺组针刺拮抗肌,康复组接受以抗痉挛技术为主的康复训练,联合组同时采用针刺组和康复组的治疗方法,并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运动功能积分法对治疗效果进行评定。结果:经过分组治疗3月,联合组患者的改良Ashworth量表、运动功能积分法评分均明显优于针刺组及康复组。结论:针刺拮抗肌联合康复治疗可以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痉挛状态,也有助于进一步改善痉挛上肢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三棱针刺血配合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痉挛的临床疗效及对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9月本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痉挛患者70例,采取数字表随机分组方法分成2组,对照组(n=35)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n=35)联合三棱针刺血配合针灸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肢体痉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三棱针刺血配合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痉挛可显著改善患者痉挛状况,可有效提高肢体运动功能以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拮抗肌疗法与Bobath技术治疗脑出血后偏瘫痉挛状态的疗效。方法:将64例脑出血后偏瘫痉挛状态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2例。治疗组采用针刺拮抗肌疗法与Bobath技术治疗;对照组采用Bobath技术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痉挛状态评分和运动功能评分。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痉挛状态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运动功能评分有明显提高(P0.05),且治疗组改善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拮抗肌疗法与Bobath技术治疗脑出血后偏瘫痉挛状态,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痉挛状态,提高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针刺下肢足三阳经腧穴对偏瘫下肢痉挛状态的治疗作用,优化针灸治疗方案.方法:选择75例中风偏瘫下肢痉挛病人,随机分为3组:阳明经穴组25例,少阳经穴组25例,太阳经穴组25例.针刺治疗3周,通过临床痉挛指数CSI和Fugl - Meyer评分,观察病人针刺前后的下肢肢体痉挛状态及肢体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3组病人疗前与疗后比较,CSI评分均降低,但阳明经穴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两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足太阳经穴组下降的幅度最大,与足少阳经穴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3组病人疗后Fugl - Meyer分值均增高,与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增高的幅度由小到大依次为阳明经穴组、少阳经穴组、太阳经穴组,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中风偏瘫下肢痉挛状态的治疗中,足太阳经穴疗效最好,其次是足少阳经穴,足阳明经穴最差.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通过随机对比方法观察单纯调和阴阳法针刺和其配合早期拮抗肌群针刺干预中风偏瘫患者的肢体痉挛状态,探讨早期针刺治疗中风偏瘫肢体痉挛的临床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对60例中风偏瘫患者采用简单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共治疗4周后,观察其Ashworth评分、CSI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ADL—Barthel指数评分的变化。结果:上述四项评分在治疗4周后,治疗组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和对照组治疗后(P〈0.05);表明在改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调和阴阳法针刺配合早期拮抗肌群穴位针刺与单纯调和阴阳法针刺对于脑卒中偏瘫均有疗效。与单纯调和阴阳法针刺组相比,其配合早期拮抗肌群穴位针刺对偏瘫肢体痉挛的发生和程度,疗效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针刺加涌泉放血缓解中风肢体痉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寻找缓解中风偏瘫痉挛的有效方法。方法:以针刺加涌泉穴放血法治疗中风偏瘫痉挛患者40例,另设20例仅施针刺法对照,结果与结论:观察组效果优于对照组,表明涌泉穴对中风后遗症的特定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综述针刺在中风偏瘫康复中的研究进展。方法:通过阐述针刺不同取穴方法在中风偏瘫康复中应用,以及所取得的疗效,并对其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针刺能明显改善中风偏瘫后的痉挛状态。结论:探讨针刺治疗中风偏瘫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刺三阳穴联合抗痉挛牵张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2组均运用抗痉挛牵张技术治疗,观察组同时针刺三阳穴,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2组均以治疗10天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评定肌张力、手功能、生活能力。结果:肌张力、手功能、生活能力评分治疗后2组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三阳穴结合抗痉挛牵张技术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  相似文献   

16.
针药结合治疗偏瘫痉挛手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治疗偏瘫痉挛手的有效手段.方法:运用泻阴补阳法配合中药治疗偏瘫痉挛手31例与传统针刺组31例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手功能积分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药结合治疗偏瘫痉挛手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针刺拮抗肌运动点治疗中凤偏瘫痉挛状态60例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风偏瘫痉挛状态是中风偏瘫患者存在最常见的残障表现,也是治疗中最棘手的后遗症,笔者2004—12-2006—12月采用针刺拮抗肌运动点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温针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标准的60例中风后偏瘫痉挛状态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30例,采取温针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传统针刺法治疗。结果 2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Ashworth量表评定肢体痉挛状态,采用Fugl—Meyer评分法和Barthel指数评定肢体运动功能水平、日常生活能力。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温针治疗中风后偏瘫痉挛状态疗效确切优于传统针刺法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广西中医药》2015,(4):12-14
<正>偏瘫痉挛状态是中风病的主要功能障碍之一,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生活、生存质量,针灸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具有显著疗效,本文将2010年以来针灸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体针1.1针刺夹脊穴王琳晶等[1]随机抽取60例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分成两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常规针刺、巨刺法针刺夹脊穴及常  相似文献   

20.
醒脑开窍法并夹脊刺治疗中风后偏瘫痉挛状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醒脑开窍针刺法并夹脊刺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标准的60例中风后偏瘫痉挛状态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30例,采取醒脑开窍针刺法并夹脊刺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传统针刺法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前后上肢痉挛Ashworth张力评分、下肢痉挛临床痉挛指数(CSI)评定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并夹脊刺治疗中风后偏瘫痉挛状态疗效确切,安全可行,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