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鲁伟  高玉萍 《云南医药》2007,28(6):554-555
直接盖髓术是用具有保护牙髓治疗作用的药物覆盖已经暴露的牙髓,促使露髓孔处形成牙本质桥的一种治疗方法,以往临床盖髓剂多用氢氧化钙,近年来我们采用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盖髓,收到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壳聚糖-明胶-磷酸三钙(CS-Gel/TCP)多孔复合体作为骨形成蛋白(BMP-2)缓释载体,用于兔颅骨修复的可行性。方法取细胞供体新西兰兔12只,随机分为两组,将兔骨髓基质细胞(MSC)进行体外培养、扩增、诱导为骨髓基质成骨细胞(MSO),同时采用相分离法制备CS-Gel/TCP支架负载BMP-2复合体材料,实验组与颅骨缺损处植入直径15mm,厚3mm的圆盘状的细胞-支架-BMP复合体,对照组植入同样大小形态细胞-支架,分别4、8周取材,观察骨形成情况。结果实验组骨修复的速度快且新生骨小梁数目多。结论CS-Gel/TCP多孔支架可以作为BMP-2缓释的载体,可以更好的促进骨的修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龋源性恒牙露髓患者采用生物陶瓷材料(iRoot BP Plus)行直接盖髓术。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2月在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科就诊的龋源性恒牙露髓患者89例为研究对象,均行直接盖髓术。根据按照就诊顺序的不同分为氢氧化钙组(42例,患牙60颗,行氢氧化钙直接盖髓术)和iRoot BP Plus组(47例,患牙69颗,行iRoot BP Plus直接盖髓)。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疼痛、盖髓成功率及牙本质钙化桥形成情况,并观察两组患牙填充效果。结果 术后2周,iRoot BP Plus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低于氢氧化钙组(t=6.909,P<0.05)。两组术后1个月盖髓成功率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3、6、12个月iRoot BP Plus组盖髓成功率高于氢氧化钙组(χ2=13.633、14.954、17.508,P<0.05)。术后3、12月iRoot BP Plus组牙本质钙化桥形成率均高于氢氧化钙组(χ2=24.838、17.508,...  相似文献   

4.
骨形成蛋白2基因转染对犬牙髓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刁志虹  高毅  冯艳红  李威 《河北医药》2011,33(24):3688-3691
目的构建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 2,BMP2)绿色荧融合蛋白pEGFP-N1-BMP2真核表达质粒,然后再用其在体外转染犬牙髓细胞(DDPCs)形成BMP2-DDPCs细胞,观察BMP2基因转染对牙髓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构建pEGFP-N1-BMP2真核表达质粒,采用阳离子脂质体转染法将BMP2基因转染体外培养的DDPCs,检测BMP2-DDPCs碱性磷酸酶(ALP)活性,骨钙素(OC)产量和Ⅰ型胶原合成量等指标的测定,研究BMP2基因转染对牙髓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pEGFP-N1-BMP2真核表达质粒,对构建的BMP2真核重组质粒用XhoI、HindIII进行双酶切,其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后,在1.2、4.7kb可见两条特异条带;并进行全基因序列测序,报告100%符合,证明pEGFP-N1-BMP2重组质粒构建成功。BMP2-DDPC中ALP活性,OC产量和Ⅰ型胶原合成量增加,与对照组DDPCs、N1-DDPCs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增强ALP、OC和Ⅰ型胶原等成骨标志物的表达,促进牙髓细胞向成牙本质细胞分化。结论 pEGFP-N1-BMP2真核表达质粒转染后的牙髓细胞,具有成牙本质细胞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以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聚乳酸(nHAC/PLA)材料为载体支架,复合用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构建的组织工程骨修复大鼠桡骨骨缺损的能力。方法将48只成年的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制作成右侧桡骨为5mm的骨缺损模型,各组分别按以下方法将材料植入骨缺损处进行修复。A组:nHAC/PLA材料+BMSCs[BMP-2和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GFP)处理];B组:nHAC/PLA材料+BMSCs(无BMP-2和eGFP处理);C组:单纯nHAC/PLA材料;D组:空白对照组(只造骨缺损模型,不置入支架材料)。术后6、12周用空气栓塞法各组分别处死4、8只大鼠并取右侧整段桡骨,行大体形态学、X线检查、组织学和生物力学检查。结果 X线观察结果:A组的骨痂形成量优于其他组,B组次之,C组稍逊于B组,空白对照组最少。组织学观察结果:A组的新生骨以及新生血管的形成等均优于其他各组,B组次之,C组稍逊于B组,空白对照组则最差。12周时4组生物力学测试结果显示:A组最大应力测试明显优于C组,B介于A组与C组之间,空白对照组最差。结论 nHAC/PLA是一种良好的载体支架材料,与经过BMP-2修饰的BMSCs复合后能显著提高骨生成的速度,在修复长骨节段性缺损方面具有潜在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肌肤生碘伏盖髓的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肌肤生碘伏盖髓的效果。方法采用新型的生物材料肌肤生和碘伏直接在动物牙齿上盖髓,对照组使用氢氧化钙。术后4、12周拔取牙齿做组织学观察。临床应用采用病例(50例)观察对照研究方法。结果组织学显示,用肌肤生碘伏盖髓牙本质细胞成熟较对照组快,形成牙本质桥较厚,临床疗效好。结论肌肤生碘伏盖髓能促进牙本质修复,在临床盖髓中不失为理想的盖髓剂。  相似文献   

7.
人牙周膜细胞接种于纳米-羟基磷灰石上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人牙周膜细胞接种于三维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上的组织形态学表现。方法将原代培养的人牙周膜细胞接种于三维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上,培养15天后,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生长情况,探讨两者的复合情况。结果作为种子细胞的人牙周膜细胞接种到支架材料上后,细胞粘附充分,生长旺盛,并有钙结节和少量胶原纤维形成。结论三维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支架材料是一种比较符合牙周组织工程学条件的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8.
刘士有  王正坤 《天津医药》1997,25(7):443-444
羟基磷灰石是牙体硬组织和骨组织的主要成分。近10年来国内外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应用于临床,证明羟基磷灰石人工骨(Hydroxy Apatite,HA)是一种生物相容性极好的骨代用材料。而HA致密多晶羟基磷灰石人工骨(HA)不同于普通的非致密羟基磷灰石及其骨代用材料,它具有致密不吸收、无毒、诱导新骨形成的作用。HA在口腔科的应用已有很多的报道。笔者应用HA修复乳、恒牙髓室底穿,并进行了1年的随访观察,与传统氧化锌丁香油糊剂、氢氧化钙糊剂进行对照比较。  相似文献   

9.
纳米羟基磷灰石修复牙槽骨缺损的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Nano—HA)的生物学性质和在牙槽骨缺损修复中的成骨机制,为进一步的动物和临床实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兔牙槽骨颊侧骨板做人为骨开窗,实验组填入纳米羟基磷灰石,空白对照组不做充填,羟基磷灰石对照组充填普通羟基磷灰石(HA)。于4周、8周、12周分别处死动物做组织学切片。结果:实验组无异物排斥反应,Nano—HA参与骨形成最终被降解。骨修复显著,大量新骨形成,与空白对照组的骨修复比较快速而且活跃。结论:Nano—HA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骨引导性,能加速牙槽骨的修复,为应用Nano—HA修复牙周病引起的牙槽骨缺损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壳聚糖-明胶-磷酸三钙(CS-Gel/TCP)多孔复合体作为骨形成蛋白(BMP)-2缓释载体的可行性。方法采用相分离法制备CS-Gel/TCP支架负载BMP-2复合体材料;将兔骨髓基质细胞(MSC)进行体外培养、扩增、诱导为骨髓基质成骨细胞(MSO),检测CS-Gel/TCP支架负载BMP-2复合体对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结果MSC可在CS-Gel/TCP支架上良好生长,其增殖能力不受影响,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提高。结论CS-Gel/TCP多孔支架可以作为BMP-2有效的载体。  相似文献   

11.
氢氧化钙作为一种化学制剂广泛应用于化工领域,1930年,Hermann首先使用氢氧化钙成功地进行了盖髓治疗,并指出,用氢氧化钙覆盖活髓可以诱导形成修复性牙本质。随着人们对其的大量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氢氧化钙在牙体牙髓  相似文献   

12.
BMP2/β-TCP-HA复合支架体内构建组织工程软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以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β磷酸三钙-透明质酸(β-TCP-HA)复合支架在裸鼠体内构建组织工程软骨的可行性.方法 分别构建BMP2/β-TCP-HA(实验组),BMP2/β-TCP(对照组)及β-TCP(空白组)支架.分离培养大鼠间质干细胞(MSCs)至三代,利用负压吸引将MSCs作为种子细胞分别接种于各组支架内,并植于裸鼠皮下.于术后12周观察其成软骨效果并对修复组织行大体,组织学及免疫组化观察.结果 术后12周实验组支架降解基本完全,能形成丰富的软骨组织,软骨细胞外基质丰富,糖胺多精(GAG)及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均旱强阳性;对照组支架大部降解,支架内形成岛状软骨增生;GAG及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呈阳性;空白组支架部分降解,以纤维组织和脂肪组织为主;仅在支架边缘见少最软骨组织,GAG及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呈阴性.结论 BMP2/β-TCP-HA复合支架为MSCs提供了一条可能有效的关节软骨修复途径,是目前软骨组织工程较为理想的细胞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观察外伤露髓前牙用无机三氧化物聚合体(MTA)盖髓的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对13例8~15岁少儿的23颗外伤露髓患牙,行活髓切1断、MTA直接盖髓术治疗。3年后进行临床评价,包括MTA直接盖髓后的临床症状,牙髓活力,牙本质桥形成及露髓孔关闭情况。结果外伤露髓患牙修复性牙本质桥形成,露髓孔关闭,牙髓保持活力。结论MTA用于少儿外伤露髓恒牙治疗是一种良好的活髓保存剂。  相似文献   

15.
朱四宝 《淮海医药》2013,31(3):222-223
目的比较氢氧化钙和MTA在年轻恒牙部分活切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40颗冠折露髓的年轻恒牙,随机分成氢氧化钙组和MTA组,每组20颗,分别用氢氧化钙和白色MTA作部分活切术。随访2年,观察疗效。结果经过2年的随访观察,氢氧化钙组有效率为85%,MTA组总有效率为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MTA组根尖孔闭合的速度明显快于氢氧化钙组。结论氢氧化钙和MTA用于冠折露髓的年轻恒牙的部分活切术均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适合用于外伤露髓的年轻恒牙的活髓切断术。  相似文献   

16.
采用冷冻干燥技术制备三种纳米羟基磷灰石支架材料:纳米羟基磷灰石(n-HA)、纳米羟基磷灰石/丝素蛋白(n-HA/SF)、纳米羟基磷灰石/丝素蛋白-壳聚糖(n-HA/SF-CS),并植入实验兔股骨下端缺损处,通过种植体在不同时期的骨结合界面情况的研究,探讨复合体的生物学行为,为建立更为理想的种植体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两种羟磷灰石作盖髓剂促修复性牙本质形成方面的差异。方法:对机械穿髓的狗牙直接盖髓,实验组(nHM、nHPM),对照组CH。观察7d和70d时穿髓处修复性牙本质的形成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nHPM能诱导完整的牙本质桥而nHM则不能。结论:nHA/PA66作为盖髓剂促修复性牙本质形成能力强于nHA,是一种发展前景较好的盖髓材料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前列腺源性ETS因子(prostate-derived Ets factor,PDEF)对HCT116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HCT116细胞,分成空白对照组,空质粒组和重组表达质粒组,空质粒组转染不含PDEF的空载体,重组表达质粒组转染PDEF重组表达质粒.荧光显微镜下观察PDEF重组质粒表达情况;RT-PCR、Western blot检测3组细胞PDEF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 荧光显微镜下空质粒组和重组表达质粒组HCT116细胞均可观察到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表明质粒已成功转染HCT116细胞;RT-PCR结果显示,与空质粒组相比,重组质粒组PDEF基因表达增高263倍;Western blot结果可见重组质粒组有PDEF蛋白的表达,而空质粒组和对照组没有;CCK8法检测发现PDEF基因的表达能够明显抑制HCT116细胞的增殖(P<0.05);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重组质粒组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空质粒组(P<0.05).结论 在HCT116细胞中表达前列腺上皮源性ETS转录因子,可以抑制细胞的增殖和促进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9.
我们将骨形成蛋白(BMP)与羟基磷灰石(HA)用于盖髓及根管充填,进行了临床观察,报告结果如下。 1 方法与结果 1.1 盖髓组门诊就诊患者60例,62个牙,男性27例,女性33例。年龄13~42岁。平均24.1岁。牙位不限,慢性闭锁性牙髓炎施间接盖髓术24例,深龋、去龋后穿髓及症状  相似文献   

20.
治疗牙体病时,保存活髓极为重要。活髓牙的各方面优势,都是去髓牙不能相比的。保存牙髓的生理活性,符合生物学观点。有生物活性的牙髓,能形成继发性牙本质,抵挡龋蚀的破坏,保持牙体硬组织的厚度,借以保护牙髓。 盖髓材料在保存活髓的治疗过程中,是影响治疗成败的关键。骨形成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能够诱导修复性牙本质形成,为临床提供了新型的盖髓材料。把硫酸钙作为骨形成蛋白的载体,应用于活髓保存实验证明,此种盖髓材料既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力学强度又好,能够与宿主紧密结合,诱导形成的骨样牙本质与牙本质基质组成完整的牙本质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