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验证吸水性在中药分散片崩解过程中的关键作用,以期为中药分散片崩解迟缓的解决方法提供思路。方法以油性物料姜黄清脂分散片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原料药(姜黄清脂分散片、乳糖片)、不同辅料组成的姜黄清脂分散片以及微粉硅胶改性前后的姜黄清脂分散片的吸水性、崩解过程进行测定,对比分析研究吸水性对片剂崩解过程的影响。结果不同辅料处方[羧甲基淀粉钠(CMS-Na)、交联聚乙烯比咯烷酮(PVPP)、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L-HPC)、微晶纤维素(MCC)]的姜黄清脂片的吸水性均弱于乳糖片,其崩解过程也较慢;调整辅料比例后不同辅料处方姜黄清脂片的吸水性能排序为CMS-Na-PVPP(1∶1)PVPPCMS-Na,崩解过程排序也相同;微粉硅胶对姜黄提取物进行改性后以上3种辅料处方的吸水能力均增强,崩解时间明显缩短。结论研究证明了吸水性是影响中药分散片崩解的关键因素,采用微粉硅胶与原料药共研磨,是解决中药分散片崩解迟缓问题的重要工艺技巧。 相似文献
2.
3.
4.
口腔崩解片(orally disintegrating tablets, ODT)是一种在口腔内能迅速崩解起效的新型固体制剂, 具有服用方便、适用人群广、起效速度快、生物利用度高、患者顺应性好等优势, 已成为近几年来新药研发的热点剂型。目前该剂型已在化学药物制剂中得到广泛应用, 但在中成药中的应用仍处于发展阶段。对中药口腔崩解片的开发为中药新剂型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向, 加快了我国传统中药与世界接轨的步伐, 加速中药现代化的实现。该剂型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其质量控制及评定标准、口感、崩解时限等体外评定方法是中药口腔崩解片产业化、规范化中的关键因素。因此, 该文综合介绍了口腔崩解片的特点、制备工艺、掩味技术及新型质量评价技术, 同时结合众多应用实例阐述口腔崩解片在中药产品开发中的应用, 以期为中药口腔崩解片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不同交联聚维酮性能比较及其在中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不同交联聚维酮性质及其在中药中应用的差异性.方法:选取4种国产交联聚维酮和3种进口交联聚维酮,对其粒子形态、流动性、溶胀性、吸水速度常数、比表面积等进行研究;以穿心莲片、十全大补片、六味地黄片处方为模型,考察不同交联聚维酮崩解性能.结果:不同交联聚维酮在粉体学性质和功能性参数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差异,尤其作为崩解剂应用于中药中,崩解性能进口交联聚维酮明显优于国产交联聚维酮.结论:国产交联聚维酮性能有待于优化. 相似文献
6.
7.
几种常用辅料在复方中药制剂中阻湿性能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几种常用辅料在复方中药制剂中的阻湿性能。 方法: 该研究以吸湿率和其他吸湿特性参数为指标,以复方中药制剂1,2为模型药物,比较了7种辅料(糊精、磷酸氢钙、微晶纤维素、乳糖、乙基纤维素、甘露醇、HPMC)的阻湿性能。 结果: 复方中药制剂1吸湿平衡时的吸湿率为62.54%,临界相对湿度为38%;复方中药制剂2吸湿平衡时的吸湿率为16.36%,临界相对湿度为53%;以复方中药制剂1,2为目标参照物加入各种阻湿剂后均能不同程度的降低其吸湿率,在复方中药制剂1中,各辅料吸湿初速度由小到大次序为糊精<磷酸氢钙<微晶纤维素<乳糖<乙基纤维素<甘露醇结论: 在制备以复方中药为原料的制剂时,应根据物料和阻湿剂的性质来选择适当的阻湿剂。该试验为复方中药制剂的研制与开发提供了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8.
火麻仁、亚麻子、黑芝麻、茺蔚子是临床上常用的中药。但由于这几种中药的名称在过去经常混淆,医生处方和药房调剂又不能统一起来,因此在临床上常常混用,造成一些不良效果。本文为澄清以上几种中药,特对它们从正名、别名、鉴定、成分、功效以及临床应用几方面作一比较,以便于找出其特点,区分不同,便于临床区分应用。 相似文献
9.
几种常用中药促渗剂对蒿甲醚体外透皮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考察蒿甲醚的体外透皮性能及几种常用中药促渗剂对蒿甲醚体外透皮性能的影响,为蒿甲醚经皮给药系统的开发奠定基础。方法:采用TK-12A型透皮扩散仪,给药室加入几种含不同浓度的常用促渗剂的蒿甲醚样品,用离体大鼠皮肤进行体外透皮实验;以HPLC测定一定时间点接收池中的药物浓度,求算累积透过量、稳态透皮速率及24 h药物在皮肤中的滞留量。结果:蒿甲醚的稳态渗透速率Js:(2.78±0.78)μg.cm-2.h-1,24 h累积透过量Qr:(69.07±3.01)μg.cm-2,24 h皮肤滞留量Q s:(58.93±3.56)μg.cm-2;几种不同浓度的促渗剂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蒿甲醚的稳态渗透速率、累积透过量和皮肤滞留量,且皮肤滞留量与累积透过量之间存在线性相关性。结论:蒿甲醚是一种理想的经皮给药候选药物,几种常用的促渗剂均能不同程度促进蒿甲醚的渗透,蒿甲醚有望开发成经皮给药制剂。 相似文献
10.
中药显微鉴定是利用显微镜来观察药材的组织构造、细胞形状以及内含物的特征,用以鉴定药材的真伪和纯度、甚至品质的重要手段,是中药鉴定四大鉴别方法之一,具有简便、快速、准确的优点,是中药检验不可缺少的手段。由于药材组织具有专属性和稳定性等特点,使得显微鉴定在药材的外 相似文献
11.
12.
<正> 我们知道,有的中药材如枇杷叶、旋复花、辛夷等,均含有非腺毛。据有关资料表明:非腺毛若不去除,则引起呛咳;甚则引起严重喉头水肿。因此含非腺毛的中药材在入汤剂或用煎煮提取法制备其它制剂时,文献介绍有“刷毛、包煎、滤毛”等几种去毛方法。现将这几种去毛方法作一比较,并对其应用进行探讨。一、刷毛:刷毛能用于药房调配含非腺毛的叶类药材,对于工业生产和含非腺毛的花类药材均不适应。此法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刷毛时绒毛飞扬,刺激操作者的头、面、颈部,有损于操作者的健康。且不能完全将毛刷净,难免还有非腺毛进入药液中。二、包煎:包煎是防止非腺毛在煎煮过程中脱落混入煎液,而起到除毛作用。此法对含非腺毛的叶类或花类药材能适用。但只适用于汤剂,不适用于工业生产。虽然包煎在汤剂中有较好的去毛作用,但有人对采用此法去毛提出异议,指出“包煎对其有效成分的溶出造成降低浓度差和缩小扩散表面的双重负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微波协助提取法提取黄芩中有效成分黄芩苷,比较微波协助提取法与药典法提取黄芩苷优势。方法:采用Dikma Diamonsil C18色谱柱(4.6 mm×1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磷酸(47∶53∶0.2),检测波长280nm,柱温30℃,流速1 mL.min-1。结果:微波提取时间15 min,提取温度120℃,提取溶剂30%乙醇。黄芩苷在0.059~0.59μg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99.36%(n=6)。结论:微波提取法较药典法提取黄芩苷更简便快速、结果准确,为一种符合环保绿色理念的含量测定方法,可用于检测黄芩饮片中有效成分黄芩苷含量。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对比湿性敷料与传统换药在糖尿病足换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92例,此研究分组方法是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采纳传统换药,46例)、研究组(采纳湿性敷料换药,46例),对比两组伤口愈合效果、换药次数、伤口愈合时间。结果:研究组伤口愈合总有效率95.65%(44/46)显著比对照组69.57%(32/46)高,P <0.05。研究组换药次数显著比对照组低,P <0.05。研究组伤口愈合时间显著比对照组短,P <0.05。结论:湿性敷料应用于糖尿病足换药护理中,明显减少了换药次数,可加快创面愈合,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比较传统封闭疗法与超声电导中药(活血止痛方)透入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将80例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封闭疗法,观察组采用超声电导中药(活血止痛方)透入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体征积分变化、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随访6~12月,统计2组治愈病例复发率。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压痛、握拇尺偏实验、休息痛、肿胀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各项积分下降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5.0%,对照组为67.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率观察组为3.33%,对照组为23.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超声电导中药(活血止痛方)透入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疗效显著,且复发率较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模型的康复训练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2月—2023年1月在东明县中医医院和菏泽市立医院行PVP手术治疗的95例OVC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研究组(48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在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采取基于HFMEA模型的康复训练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康复训练依从性、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康复训练总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ODI、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研究组ODI指数低于对照组,M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FMEA模型可以有效提高OVCF患者术后康复训练的依从性,促进胸腰椎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且降低术后并发... 相似文献
18.
气管切开进行人工呼吸是抢救各种呼吸功能障碍等危重病人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而气管切开后的湿化护理是这一措施得以实施的重要环节,因为气管切开术后,空气绕过了鼻、咽、喉这道天然屏障,直接进入气道,失去了上气道的加温和湿化作用,如果在护理工作中对人工气道的湿化不够易在人工气道或上呼吸道上形成痰痂、分泌物滞留及干结、纤毛黏液转运系统受损、纤毛活动减弱或消失、排痰不畅,可能导致气道阻塞、分泌物潴留在支气管中,可导致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肺顺应性下降,而诱发肺不张、肺部感染等并发症.且有实验证明,肺部感染率随着气管湿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近年来对气道湿化的方法研究也比较多,该研究主要是比较气管内间断滴药与输液泵持续滴药湿化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气管切开术后需气道湿化的病人8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气管切开病人应用输液泵持续性气管内滴药湿化;对照组用气管内间断性滴药湿化,对比观察两组气道湿化的效果并统计结果:实验组痰痂形成、发生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出血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输液泵持续气道湿化法明显优于传统的气管内间断滴药湿化法,且可明显节省护理工作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芬太尼和丙泊酚联合应用与笑气吸人两种镇痛方法在人工流产中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在我院接受诊治的150例早孕妇女,将其分为3组,每组均为50例。在术前一个小时阴道塞米索前列醇400ug。三组人工流产的方法分别为:A组使用芬太尼和丙?自酚联合应用的静脉注射;B组使笑气吸入的镇痛方法;C组作为对照组。对i组镇痛效果和人工流产的综合征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A组的镇痛效果和药物起效时间明显高于了B组和c组,同时人丁流产的综合征(PAAS)也比B组和c组低。结论:芬太尼和丙泊酚联合应用的注射方法可以使孕妇达到无痛流产的满意效果;笑气的吸人只可减轻手术者的疼痛,但方法简便,易于监护。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