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采用IFAT法检测特异IgG荧光抗体,用MCPENT法检测中和抗体滴度,追踪流行病学防病效果。结果表明,该疫苗的安全性较好,总反应率为3.19%,中强反应1.82%,反应以局部一过性疼痛多见,无异常反应。疫苗3针全程免疫后2周、加强前、加强后2周、1年和2年,3年中和抗体阳转率分别为31.40%、9.33%、87.50%、53.85%、38.10%和53.00%。荧光抗体阳转率分别为84.91%、  相似文献   

2.
以接种反应程度观察疫苗的安全性;以血清抗体连续检测观察疫苗的血清学效果;以现场保护率观察疫苗的流行病学效果;以对比法观察疫苗免疫(感染)增强。结果表明疫苗接种反应率089%,其中中强反应率003%;疫苗基础免疫完成后2周、加强前、加强后2周、加强后1年、加强后2年,血清中和抗体阳转率分别为7000%、5000%、9118%、5897%和3889%,荧光抗体阳转率分别为8333%、1290%、6452%、4103%和1389%;1995年10月至1998年9月,试区接种人群疫苗保护率9499%;目前尚未发现接种人群有免疫(感染)增强问题。表明杭州天元生物药业公司生产的HFRS沙鼠肾细胞Ⅰ型灭活疫苗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近期(3年)防病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沙鼠肾Ⅰ型灭活疫苗、地鼠肾Ⅱ型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方法:选择在姬鼠型疫区及家鼠型疫区两个现场,以整群抽样方法,每一疫区各设一接种组和一对照组,分别研究沙鼠苗和地鼠苗的安全性,血清抗体效价和实际防病效果。结果:沙鼠苗:中强反应率213%(51/356)、荧光抗体阳转率:基免后100%、一年后5416%、加强针后两周:100%、第三年774%、第四年:7200%;中和抗体阳转率分别(时间同上)为:7037%、0、7333%、3230%、320%。全程接种(四针)疫苗保护率为100%(全程接种者无病人,疫种三针者发病1人,对照组发病53人)。地鼠苗:中强反应率:397%(51/1284)、荧光抗体阳转率分别为(时间同上):100%、3636%、100%、7710%、8000%。中和抗体阳转率:5000%、1765%、100%、5140%、4400%。全程接种疫苗保护率为100%(接种者无1人发病,对照组发病97人)。结论:两种疫苗经过四年观察认为是安全有效的,未发现有增强反应,地鼠苗实际防病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1997年3~5月,采用国内研制的双价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沙鼠肾细胞灭活疫苗首次在丹徒县HFRS非疫区进行人群接种反应与免疫效果观察。结果表明,双价HFRS疫苗3针接种后轻度体温反应率分别为1.87%、0.63%、1.25%,轻度局部红肿反应率分别为0.00%、1.88%、1.25%,648名双价苗接种者未发现严重异常反应。全程接种后2周HFRS荧光抗体阳转率为100%(83/83),中和抗体阳转率为100%(40/40),其中Ⅰ型、Ⅱ型中和抗体阳转率分别为85.0%、95.0%(34/40、38/40)。提示国内研制的双价HFRS疫苗是副反应轻,安全性好,免疫效果良好的生物制剂。  相似文献   

5.
陕西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评价及免疫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评价肾综合征出血热乳鼠脑和沙鼠肾疫苗的安全性、血清学效果、流行病学保护效果、有无免疫增强,以及研究疫苗的免疫策略,1994年在陕西省部分高发疫区建立了两类疫苗的接种组和对照组实验人群,并对各评价指标作了4年的观察研究。结果两种疫苗反应轻微。基础免疫后2周、加强前、加强后2周、1年、2年、3年,乳鼠脑和沙鼠肾疫苗中和抗体阳转率分别为7857%、784%、5294%、45%、1000%、2353%和7308%、2745%、7647%、4000%、3000%、2941%。乳鼠脑和沙鼠肾疫苗各年的保护率分别为9513%、10000%、8760%、8013%和9823%、9445%、10000%、7406%。未发现有免疫增强现象。表明两类疫苗安全性好,无免疫(感染)增强现象,中和抗体阳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保护率前3年均在87%以上,第4年有所下降。在陕西省疫苗接种时间以每年4~5月或9~10月为宜,接种年龄应为10岁以上。  相似文献   

6.
报告了HFRS地鼠肾细胞Ⅱ型灭活疫苗,自1994年以来,在莒南县高发疫区5个乡镇17个村,对16~60岁的11510人,全程免疫后4年的观察结果。疫苗初免3针后14天、1年,血清中和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897%、1852%。加强1针后14天达到100%,加强后1年、2年、3年,中和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000%、5333%、5000%。几何平均滴度依次为84、32、1705、575、539、369。荧光抗体阳性率依次分别为9200%、6207%、10000%、5600%、3200%、2500%。基础免疫后4年内,接种组发病1人,发病率为217/10万;对照组发病61人,发病率为12891/10万。疫苗保护率4年年均为9832%,安全性较好。疫苗接种者在流行高峰期后,荧光抗体滴度增高6人,均无临床表现。结论:HFRSⅡ型灭活疫苗接种4年内,预防效果良好;接种人群未出现免疫增强反应病例。  相似文献   

7.
双价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人群接种反应与免疫学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HFRS沙鼠肾细胞灭活疫苗对非疫区人群的接种反应与免疫学效果。方法:进行荧光抗体及中和抗体检测。结果:疫苗接种1 ̄3针后,轻度体温反应率分别为2.50%、0.63%、1.25%;轻度红肿反应率分别为0.00%、1.88%、1.25%;648名接种者均无严重反应和异常反应。全程接种后2周,荧光抗体阳转率为100%((83/83);中和抗体总阳转率亦为100%(53/53),其中I型为86.  相似文献   

8.
陕西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免疫效果及免疫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报告了肾综合征出血热(Ⅰ型)鼠脑纯化灭活疫苗及沙鼠肾组织培养灭活疫苗在陕西省高发病乡、高发人群的免疫效果。鼠脑疫苗全程接种后2周,血清中和抗体阳转率78.57%,几何平均滴度9.38,接种组发病1例,发病率8.17/10万;对照组发病24例,发病率167.97/10万,保护率95.13%,效果指数20.56。沙鼠肾疫苗接种后血清中和抗体阳转率73.08%,几何平均滴度13.39,接种组发病1例,发病率为6.02/10万;对照组发病66例,发病率340.73/10万,保护率98.23%,效果指数56.60。两种疫苗接种反应轻微或无反应,无异常反应,表明疫苗安全性好,近期免疫防病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中国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免疫效果评价和免疫策略研究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0  
1993~1994年对中国试生产的肾综合征出血热沙鼠肾细胞Ⅰ型灭活疫苗(上海生研所和天元公司),乳鼠脑纯化Ⅰ型灭活疫苗(兰州生研所)和地鼠肾细胞Ⅱ型灭活疫苗(长春生研所),在疫区现场进行了人群接种、安全性观察和血清学、流行病学近期效果考核。结果:3种疫苗安全性皆较好,上海沙鼠苗、天元沙鼠苗、鼠脑苗和地鼠苗中强反应率分别为0.56%、0.03%、3.26%、1.57%。3种疫苗3针全程免疫后14天,中和抗体阳转率地鼠苗为78.78%,上海沙鼠苗为58.64%,天元沙鼠苗为70.00%,鼠脑苗为51.09%;荧光抗体阳转率地鼠苗为82.64%,上海沙鼠苗为93.69%,天元沙鼠苗为83.33%,鼠脑苗为84.27%。3种疫苗近期流行病学防病效果均较好,保护率地鼠苗为97.63%,上海沙鼠苗为94.07%,天元沙鼠苗为100.00%,鼠脑苗为96.00%。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灭活疫苗免疫效果现场考核初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东海、赣榆、灌云东辛农场3个HFRS高发地区分别进行4871人份Ⅰ型疫苗、4571人份Ⅱ型疫苗和6658人份Ⅲ型疫苗的人群接种,并进行了1年期观察。结果:该两型苗的副反应均较低,安全性好,Ⅰ型疫苗全程免后2周荧光抗体阳转率为84.4%,中和抗体阳转率为37.0%;Ⅱ型疫苗荧光抗体阳转率为48.8%,中和抗体阳转率为94.58%;Ⅰ型疫苗1年期内保护率为56.0%,Ⅱ型疫苗为93.0%。  相似文献   

11.
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效果免疫(感染)增强和免疫策略研究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5  
目的:观察我国1993~1994年试生产的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沙鼠肾细胞Ⅰ型灭活疫苗(上海生研所和杭州天元公司生产)、乳鼠脑纯化Ⅰ型灭活疫苗(兰州生研所生产)、地鼠肾细胞Ⅱ型灭活疫苗(长春生研所生产)的安全性,考核血清学、近期和中期流行病学效果。方法:采用IFAT法检测特异性IgG抗体,用MCPENT法检测中和抗体滴度。结果:3种疫苗安全性皆较好,上海沙鼠苗、天元沙鼠苗、鼠脑苗和地鼠苗中强反应率分别为0.56%、0.03%、3.26%、1.57%。3种疫苗3针全程免疫后14天、加强前、加强后14天和1年,中和抗体阳转率平均为:地鼠苗78.36%、12.33%、80.56%和54.46%,上海沙鼠苗57.81%、10.79%、70.71%和35.58%,天元沙鼠苗70.00%、50.00%、91.18%和未到期,鼠脑苗51.09%、10.48%、61.90%和45.00%;荧光抗体阳转率地鼠苗为65.73%、33.90%、85.00%和49.44%,上海沙鼠苗93.69%、17.76%、89.04%和51.61%,天元沙鼠苗83.33%、12.90%、64.52%和未到期,鼠脑苗84.27%、12.50%、81.25%和0%。3种疫苗近期(基础免疫后1年)和中期(基础免疫后2年)流行病学防病效果均较好,其平均保护率:地鼠苗分别为97.81%、88.73%,上海沙鼠苗94.08%、92.17%,天元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肾综合征出血热乳鼠脑纯化Ⅰ型灭活疫苗在浙江省肾综合征出血热高发疫区大面积人群接种后的安全性,考核血清学和中期流行病学效果。方法 采用IFAT法测特异性IgG抗体,用MCPENT法测中和抗体滴度。结果 共接种10460人,全程接种者占97.30%,对照16159人。全程接种后2周进行血清学观察,荧光抗体阳率为100.00%(67/67),中和抗体阳转率为44.44%,几何平均滴度分别为72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连续观察和评价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免疫接种人群10年后的流行病学和血清学效果.方法 在浙江省龙游县以村为单位,16~60岁健康者按接种和对照各半的原则随机分组.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特异性IgG荧光抗体,用微量细胞病变中和试验测中和抗体,以抗体滴度评价血清学免疫效果和用疫苗保护率评价防病效果.结果 接种前血清抗体阴性者全程接种后2周荧光抗体阳转率为100%(67/67),95%CI:96.3%~100%,中和抗体阳转率为44.4%(8/18),95%CI:22.0%~69.0%,几何平均滴度分别为72.1和4.6.1年后进行加强免疫,加强免疫前、免疫后2周,加强免疫后1、1.5、2、3和5年,荧光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8.6%、83.3%、75.0%、53.1%、22.6%、10.0%、55.0%;中和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4.8%、55.6%、35.0%、31.3%、26.0%、10.0%、50.0%.基础免疫后10年,荧光抗体阳性率下降到7.1%.但是现场流行病学保护效果很好,人群保护率达100%.结论 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长期免疫效果良好,流行病学防病效果明显,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4.
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免疫后血清学监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监测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苗免疫接种人群血清抗体水平变化并评价疫苗血清学效果。方法 以村为单位,16~60岁健康者(删除既往患HFRS者、外出>9个月及疫苗禁忌症者)为观察对象,按接种和对照各半的原则随机分组,接种组共10 460人,对照组16 159人。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特异性IgG荧光抗体,用微量细胞病变中和试验测中和抗体。结果 接种前血清抗体阴性者全程接种后2周荧光抗体阳转率为100.0%(67/67,95%CI:96.3~100.0),中和抗体阳转率为44 4%(8/18,95%CI:22.0~69.0),几何平均滴度分别为72.1和4.6。1年后进行加强免疫,加强免疫前、免疫后2周,免疫后1年、1.5年、2年、3年和5年,荧光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8.6%、83.3%、75.0%、53.1%、22.6%、10.0%、55.0%;中和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4.8%、55.6%、35.0%、31.3%、26.0%、10.0%、50.0%。免疫(感染)增强反应需要进一步研究。结论 HFRS疫苗免疫效果良好,血清抗体持续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15.
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免疫效果和免疫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现场验证HFRS-I型鼠脑纯化疫苗的安全性、血清免疫学与防病效果。方法 按随机整群分接种组,全程接种9012人和对照组16203人。采用0、7、28d及免后1年加强一针的免疫程序;分别采集免前、全程接种后2周,加强前、加强后两周、加强后1、2、3、4、5年的部分接种全血和微量耳血,分别测定中和抗体和IFA抗体。结果经1995年8月-2000年12月的5年间现场验证表明:HFRS-1型鼠脑灭活纯化疫苗除了因疫苗中残留蔗糖导致较重,较普遍的局部反应外,未发现其他严重的副反应,证明该疫苗有较好安全性,从血清免疫效果看。86例全程接种后两周的免疫血清,IFA抗体阳转率达100%,中和抗体阳转率为44.44%,1年后,IFA抗体和中和抗体阳性率分别下降到28.57%和14.80%。但加强后两周的血清IFA抗体和中和抗体阳性率分别反弹至83.33%和55.56%,其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也随之回升,但不十分明显,此外,在加强后2年IFA和中和抗体阳性率再次下降到较低水平,分别为22.5%和26.0%,到加强后4年,其中和抗体几乎全部转阴,但IFA抗体仍保持较高的阳性率。在接种组人群中除1例因接种2针,1例虽接种3针,未按规定程序接种而发病外,至今未发生其他病例,而对照组人群中已发病26例,其5例平均保护率达94.01%。结论 现场观察结果证明该疫苗具有安全性好,血清免疫学效果维持时间较长,现场防病效果可靠,对疫苗接种人群至少可保护5年以上,该疫苗值得在广大疫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肾综合征出血热Ⅱ型地鼠肾细胞灭活疫苗在山东省高发人群接种后的免疫效果。疫苗初免3针后2周、12个月血清中和抗体阳转率分别为68.96%(20/29)、18.5%(5/27),12个月复种1针后血清中和抗体阳转率达100%(27/27)(MCPENT法);几何平均滴度(GMT)为8.4、3.2、17.05。通过1995年春峰及秋冬峰本病高峰期观察,接种人群未发生病人,对照人群发病25例,发病率210.9/10万,疫苗保护率100%,疫苗接种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好,近期免疫、防病效果较理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为合理利用流行性乙型脑炎 (乙脑 )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各自的优点 ,降低预防接种反应的发生率 ,提高免疫学效果 ,开展了乙脑灭活疫苗与减毒活疫苗相结合的免疫策略研究。方法 观察比较两种疫苗单一使用与联合使用的免疫学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联合使用组在疫苗接种后 2 4h的全身中强以上发热反应发生率为 0 .73 % ,局部红晕反应为 1 .46 % ,而单一使用灭活疫苗组的发热反应发生率为 2 .8%。不同观察组疫苗接种后中和抗体几何平均滴度由免疫前的 1∶1 .0 5~1∶3 .35上升至 1∶47.34~ 1∶1 0 1 .30 ,联合使用组的中和抗体阳转率为 97.67% ,明显高于单一使用灭活疫苗组 86 .2 7%的阳转率 (χ2 =3 .89,P <0 .0 5) ,但与单一使用减毒活疫苗组 93 .75 %的阳转率差异无显著性 (χ2 =0 .74,P >0 .0 5)。结论 研究表明对婴幼儿使用乙脑灭活疫苗基础免疫、减毒活疫苗加强免疫有很好的免疫学效果及安全性 ,也是切实可行和比较理想的免疫策略  相似文献   

18.
为有效地预防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发生与流行,对沙鼠肾细胞型灭活疫苗的安全性及血清学、流行病学效果进行观察。结果:疫苗接种总反应率0.89%(557/62311),中反应率0.03%(19/62311);疫苗基础免疫全程接种两周后的血清中和抗体阳转率70.37%(38/54),荧光抗体阳转率83.33%(25/30);垦区HFRS冬季主要宿主动物为黑线姬鼠,占62.61%(360/575),野外黑线姬鼠密度11.13%(204/1833),带病毒率6.0496(9/149),带病毒鼠指数0.0820;HFRS病人血清IgG抗体检测为Ⅰ型,流行峰型为冬峰型,秋冬季节(8~1月份)发病人数占93.91%;健康人群隐性感染率3.47%(56/1616)。1995年10~12月份,疫苗全程接种组人群HFRS发病率0(0/17127),全程非接种组人群发病率101.36/10万(144/142061),保护率100%。由此显示:黑龙江垦区HFRS疫区类型为姬鼠型;该疫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较好的近期防病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公安人员按不同方案(0~14 d、0~21 d、0~28 d)接种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灭活疫苗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方法 于2021年1-2月以山西省太原市405名公安人员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组将其分为3组,分别按照0~14 d、0~21 d和0~28 d方案接种2剂新冠病毒灭活疫苗,采用RT-PCR检测新冠病毒核酸,活病毒微量病变法检测新冠病毒中和抗体,分析3组的新冠病毒中和抗体GMT、血清阳转率和安全性。结果 0~14 d、0~21 d和0~28 d方案组新冠病毒中和抗体血清学阳转率均为100%,其中0~21 d组[166.70(95%CI:148.30~185.10)]和0~28 d组[179.50(95%CI:156.50~202.60)]新冠病毒中和抗体水平接近(P>0.05),均明显高于0~14 d组[86.08(95%CI:72.36~99.80)](P<0.001)。3个方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48%(2/135)、0.74%(1/136)和1.49%(2/134)(P=0.750),均为轻度不良反应。结论 公安人员按不同方案(0~14 d、0~21 d、0~28 d)接种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后均表现出较好的血清阳转率和安全性,0~21 d和0~28 d接种方案组新冠病毒中和抗体GMT高于0~14 d方案组。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告肾综合征出血热纯化灭活疫苗在浙江省高发疫区大面积人群接种后的安全性、血清学和流行病学近期防病效果。本次共接种10460人,全程接种者占97.30%;对照16159人。全程接种后两周荧光抗体阳转率为98.55%(68/69),中和抗体阳转率为44.83%,几何平均滴度分别为69.36和4.44。经一个流行期观察,接种组无发病;对照组发病12例,发病率为74.26/10万,人群近期保护率达100%。人群接种后局部和全身反应较明显,注射局部疼痛感达100%,但均未发生异常反应(包括隐性感染者)。预测疫苗接种后当年发病数减少了33例,取得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