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昔贤对《金匮》“狐惑”的注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中以虫解释者居多,如赵以德在《金匮要略玉函二注》中说:“狐惑病谓虫蚀上下也……,又谓伤寒病内热,饮食少,肠胃空虚而虫不安,故随所食上下部而病名狐惑也”。徐忠可在《金匮要略论注》中也说:“狐惑虫也,虫非狐惑而因病以名之,……谓  相似文献   

2.
狐或虫,始载于张仲景之《金匮要略·百合病狐或虫阴阳毒病脉证并治》篇,其谓:“狐或虫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或虫,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嗄,甘草泻心汤主之。”后世不少人多将狐或虫之或虫作“惑”,例如由王叔和与林亿等编次校订的《金匮要略方论》中即将“或虫”均作“惑”;宋·赵开美本亦将“或虫”作“惑”。后人习伤寒,多据此类版本,遂使“狐惑”流行,反不知或虫字之义矣。再加《灵枢·大惑论》亦有惑病的记述,有人因此认为《金匮》之或虫病亦同《灵枢》之…  相似文献   

3.
在《金匮要略》(以下简称《金匮》)二十五篇中,篇名中有争议的有两篇,即“百合狐惑阴阳毒病”篇中的“狐惑”,“消渴小便利淋病”篇中的“小便利”。在中医界,多数人认为“狐惑”应为“狐(或虫)”,“小便利”应为“小便不利”。这种看法也贯彻到了五版、六版  相似文献   

4.
《金匮要略》“狐惑”病是一种因湿热虫毒所伤,临证以目赤、咽喉及前后二阴腐蚀溃疡为特征的疑难杂病。关于“狐惑”病名的解释,特别是对“惑”的诠注,主要有以下两种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其一,认为“狐惑”即狐疑惑乱。如《医说》:“古之论病,多取象比类,使人易晓,……以时气声嗄咽干,欲睡复不安眠为狐惑,以狐多疑惑也”[1]。清·尤在泾在《金匮要略心典》中也说:“盖虽虫病,而能使人惑乱而狐疑,故名曰狐惑”[2]。何任先生更直截了当地指出:狐惑病是因为患者“面色变幻和脉象的无定颇使人惑乱狐疑”[3]。其二,认为“狐惑”之“惑”,乃“蜮”字…  相似文献   

5.
狐惑证小议     
《金匮》云:“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喝,甘草泻心汤主之”。根据高等医药院校《金匮要略讲义》第五版教材(下简称教材),对该证明确地将“惑”字  相似文献   

6.
考食物疗法最早见于《内经》,如治目不瞑之秫米半夏汤,治血枯之四乌贼一芦茹丸。《金匮·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治百合病用百合配合药物之方共有五首,治狐惑有赤小豆当归散。《金匮·血痹虚劳》诸不足有薯蓣丸,《金匮·妇人杂病脉证并治》治妇人脏躁有甘麦大枣汤。他如仲景治悬饮,胁下有水气用十枣汤,《千金方》治干霍乱用食盐探吐,治肺痈有苇茎汤,《肘后方》治外感初起有葱豉汤,《济生方》治虚喘有人参胡桃汤。古今  相似文献   

7.
金匮云:“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如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即今之眼、口、生殖器综合症也。  相似文献   

8.
<正> 中医的狐惑病与眼、口、生殖器综合症颇为类似。《金匮要略》说:“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卧,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治疗用甘草泻心汤。《医宗金鉴》谓:“狐惑,牙疳下疳等疮之古名也。近时惟以疳呼之”。此说确似本病,但古人辨病不详,常与“坏疳性口腔溃疡”相混淆,宜细辨之。去年,我院中医科王医师在西医病房轮回,  相似文献   

9.
狐惑病,始见于汉·张仲景《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第三》:“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喝,甘草泻心汤主之。”“蚀于下部则咽干,苦参汤洗之。”“蚀于肛者,雄黄熏之。”对狐惑病的病位、症状及治疗方药均作了较明确的记述。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金匮狐惑病原文旨义的探究,指出应广义化地将狐惑病诠释为人体官窍及周边湿热毒邪所酿之疾,从而对中医狐惑病的含义进行了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11.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运用了许多外治法,了解《金匮要略》外治法,对当今医家施治方法的灵活运用无疑是一启发,兹简介如下。熏法:通过药物燃烧利用其烟熏治患部的方法。《金匮·百合狐惑阴阳毒篇》:“狐惑之为病……蚀于肛者雄黄熏之。”如室内食醋熏蒸法防治感冒和用苍术烟熏手术室作空气消毒。均系宗此法拓展而来。洗法:用温水、酒或药液淋洗浸泡患部的方法。此法分为局部浸洗或全身浸洗两种。  相似文献   

12.
狐惑病,与现代医学的眼、口、生殖器综合症即白塞氏综合症很相似,在祖国医学属疑难杂症。现将笔者治疗狐惑病的体会介绍如下: 一、本病病因《金匮要略》曰:“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日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子阴为狐。”《千金方》曰:“狐惑由温毒使然也。”笔者在临床实践中体会到,湿热内蕴、化火成毒、热毒上熏口与眼,则口、舌、咽、眼部溃  相似文献   

13.
狐惑病新解     
狐惑病始见于仲景《金匮要略》,按其症状分析,与现代医学中的眼、口、生殖器综合征近似.历代医家对狐惑病的解释,众说纷云,莫衷一是.现代医学一般认为本证系胶元性疾病,或自体免疫性疾病,真正的病因还没有弄清楚,但对它的综合症候类型,已经有了一个比较系统的认识.现将《金匮》对本证主要症状的描述,结合现代医学的认识作  相似文献   

14.
<正> 狐惑病与西医所称的白塞氏病相似。《金匮要略》中记载:“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尤以咽喉及前后阴蚀烂为主证,病人神情恍惚,惑乱狐疑,故  相似文献   

15.
导阳归肾法治疗白塞病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塞病 (Behcet病 )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血管炎。典型表现有复发性口腔溃疡、阴部溃疡和眼色素膜炎组成眼、口、生殖器三联症。但此病为一全身性疾病 ,可累及皮肤、粘膜、眼、胃肠、关节、心血管、泌尿、神经等。西药目前尚无有效的根治方法。此属祖国医学“狐感”范畴 ,汉·张仲景《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篇述“狐惑之为病 ,状如伤寒 ,默默欲眠 ,目不得闭 ,卧起不安 ,蚀于喉为惑 ,蚀于阴为狐”。其描述与白塞病的发病特点及临床表现十分相似。在《金匮要略》中 ,仲景对狐惑病的治疗 ,提出外治、内治两法 ,并对不同病位 ,施以不…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金匮要略》狐惑证候,认为狐惑病因病机在于血热、血虚,并伴有一定程度的血脉郁热,病情迁延日久导致血瘀,同时湿邪贯穿病程始终。张仲景及现代医家治疗狐惑的理法方药均为佐证。张仲景运用甘草泻心汤、赤豆当归散、苦参汤、雄黄辨证治疗狐惑,以补益中气为本,调治血脉为纲,祛除湿浊为要,内外兼治。现代医家多以凉血活血祛湿、行气活血泄湿、通络清热祛湿等法治疗本病,处方着力点均在祛除血脉之邪。此外,《金匮要略》将百合病、狐惑、阴阳毒合篇论述,百合病病机、阴阳毒证治亦可佐证狐惑“病在血脉”之病因病机。  相似文献   

17.
白塞病以反复发作性口腔、生殖器溃疡,眼炎和皮肤损害为特征,属中医学“狐惑”范畴。一般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与毒邪有关。如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指出,本病“皆湿毒所为也”;吴谦《医宗金鉴》认为“每因伤寒病后余毒与淫之为害也”;近代岳美中言:“狐惑病是温毒热性病治疗不得法,邪毒无从发泄而自寻出路的转变重症。”笔者现从毒邪角度对其病因病机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白塞氏病,中医称狐惑病,在我国并不少见,早在《金匮》中即有描述,并提出了治疗方案。近数十年来各地应用中医中药治疗本病取得了明显的疗效,现作一概括介绍。一、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19.
狐惑作为中医病名,首见于《金匮要略》,“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嗄,甘草泻心汤主之”。因仲景所言,语约方简,使历代医哲对其争议不休。争议焦点之要有二、一是狐惑所指何病?有去结核,溃疡,白塞氏病、性病、甚至爱滋病、莫衷一是;二是关于病名的,即狐惑、狐惑的辩定。本文仅就病名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金匮要略》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诊治杂病的专书,其在中医理论学习和中医临床辨证思维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以下简称《金匮》)。《金匮》首创了理、法、方、药皆备的杂病诊疗体系,并开创了许多特色杂病的诊疗方法,如狐惑病、百合病、脏躁病等。张仲景在杂病的诊疗方法上,十分重视四诊合参。四诊中,除"平脉辨证"是《金匮》诊治杂病的重要手段外,望诊、听诊亦是非常重要的诊法。而在《金匮》的教学过程中,望诊、听诊因其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