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采用放射性^125I粒籽源永久性植入治疗恶性肿瘤,使肿瘤部位受照剂量高,有助于肿瘤的整体杀灭,而对周围正常组织造成损伤较小,在我国已有研究报道。本研究采用热释光剂量学方法,研究放射性^125I粒籽源治疗恶性肿瘤的剂量及剂量分布,为临床近距离治疗提供科学的剂量依据。现将单颗^125I粒籽源的剂量分布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介绍CT导向下^125I粒子组织间插植治疗恶性肿瘤的技术方法并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17例36个恶性肿瘤病灶,在CT引导下进行肿瘤内^125I粒子组织间插植。首先根据影像资料,利用TPS计算出治疗肿瘤所需要^125I粒子的最佳数量及分布,然后在CT导向下经皮穿刺将^125I粒子植入到肿瘤内,术后2月随访。结果:CR17个(47.2%),PR11个(30.6%),NC4个(11.1%),PD1个(2.8%)。结论:CT导向下组织间植入^125I粒子治疗恶性肿瘤是一种安全、可靠、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125I密封籽源用于肿瘤治疗的动物实验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125I密封籽源对Hela细胞的杀伤作用以及对肿瘤的抑制作用。方法:通过内植入法将^125I密封籽源植入荷瘤鼠的肿瘤内,观察其对肿瘤的抑制作用以及血液学毒性。结果:^125I密封籽源对Hela细胞杀伤明显,照射48h的杀伤范围为1.6~2.4mm,对肿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血象和生化指标无明显影响。结论:^125I密封籽源组织植入治疗法能有效抑制肿瘤的生长.并达到了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T导向下^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护理体会。方法:50例中晚期恶性肿瘤病人,均在CT引导下进行肿瘤内^125I粒子植入术,对所有患者术前、术后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由于对所有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进行较合理的护理,5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125I粒子植入,无任何并发症发生,成功率为100%。结论:正确合理的护理是CT导向下^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是一种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5.
125I籽源组织间照射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125I的生物物理学特征适用于组织间放疗.在国外,用125I组织间照射治疗恶性肿瘤已有较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将125I籽源植入作为一种独特的方法用于治疗前列腺癌已经相当成熟,但是在其他肿瘤的治疗方面还处于研究阶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125I密封籽源对Hela细胞的杀伤作用以及对肿瘤的抑制作用.方法通过内植入法将125I密封籽源植入荷瘤鼠的肿瘤内,观察其对肿瘤的抑制作用以及血液学毒性.结果125I密封籽源对Hela细胞杀伤明显,照射48h的杀伤范围为1.6~2.4mm,对肿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血象和生化指标无明显影响.结论125I密封籽源组织植入治疗法能有效抑制肿瘤的生长,并达到了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125I粒子捆绑支架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中晚期食管癌采用^125I粒子源植入治疗的方法和价值进行探讨。方法:将装有^125I粒子源的硅胶管捆绑在食道支架的表面,根据肿瘤组织的分布情况进行布阵。在透视下将支架置入食管。结果:12例患者共使用50粒^125I粒子源,3个月随访吞咽困难分级均为3级,无血象改变、气管食管瘘发生。结论:^125I粒子支架治疗中晚期食道癌易杀灭肿瘤细胞,控制病变,是安全、有效和可行的,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125I植入对小鼠移植性实体瘤抑制效果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12I籽源组织间植入对小鼠移植性实体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建立小鼠艾氏腹水瘤细胞移植性实体肿瘤模型.治疗组在肿瘤组织内平均植入4粒表面放射活性为8.14MBq的BT-125-Ⅰ型125I籽源,对照组植入4粒无放射活性的空心籽源.治疗28 d,记录小鼠存活率.处死存活的小鼠,测量残存肿瘤的体积、重量并计算肿瘤体积抑制率.对摘除的肿瘤组织进行常规病理切片检查,观察籽源对肿瘤组织的破坏程度和范围.结果治疗28 d,治疗组和对照组小鼠存活率分别为75%和50%;平均瘤重分别为(0.347±0.25)g,(5.162±1.75)g(t=6.164,P<0.05);肿瘤平均体积分别为(175.9±147.9)mm3,(3974.1±1507.7)mm3(t=5.618,P<0.05),肿瘤体积抑制率为95.6%.常规病理切片结果显示,125I籽源周围0~3 mm范围内肿瘤细胞病理变化由凝固坏死向外逐渐减弱为变性坏死;空心籽源周边区域仅有机械刺激导致的轻微水肿和纤维化.结论125I籽源组织间植入对小鼠实体肿瘤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125I粒子术中组织间植入治疗浅表恶性转移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B超引导下将125I粒子植入24例恶性肿瘤切除后28处浅表转移病灶肿瘤组织内,治疗1个月后观察疼痛缓解情况和瘤灶大小等变化,并定期随访.结果 24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未因植入125I粒子而导致严重并发症,随访1~14个月,中位随访8个月,均无不良反应发生.125I粒子植入1个月后,肿瘤病灶疼痛症状完全缓解23处,部分缓解5处;肿瘤病灶体积部分缓解25处,3处无改变.结论 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浅表恶性转移肿瘤,方法简便,近期疗效确切,能缓解癌性疼痛及局部压迫等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恶性肿瘤放化疗失败病例的疗效及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放化疗失败的恶性肿瘤患者,经皮穿刺或术中直视下将125I粒子永久性植入瘤床,随访血常规、症状、体征,B超或CT观察肿瘤变化情况及粒子分布情况等。结果共治疗2例3人次,肿块明显缩小,症状明显改善,溃疡面愈合,未见粒子移位,血象未见明显下降。结论125I粒子组织间永久性植入为放化疗失败病例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近期疗效确切,毒副反应小,可弥补放化疗治疗的不足。  相似文献   

11.
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头颈部肿瘤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 探讨超声或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头颈部肿瘤的技术可行性和近期疗效。方法 40例头颈部癌和转移癌患者。4例采用全身麻醉,在CT引导下行^125I粒子植入术;36例采用局部麻醉,行超声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术。粒子针平行排列,间距1~1.5cm,原发肿瘤植入靶体积影像学边界外放lcm,转移瘤植入靶体积为影像学边界。粒子间距1cm。肿瘤周边匹配剂量(matched peripheral dose,MPD)90~145Gy,每颗粒子活度0.40~0.70mCi,每个病灶植入3~84颗粒子。5例患者术后1周加外放疗,每次200cGy,总剂量45~50Gy。术后24h拍头颈正侧位平片或CT,行质量验证。术后24~48h拍胸部x线片了解有无粒子移位或游走。结果 随访3~33月,10例舌癌3例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3例稳定,1例进展;2例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经粒子治疗后完全缓解,局部控制率为60%,中位生存期11个月,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87.50%和35%。14例头颈部癌粒子治疗后,局部控制率为76.47%,中位生存期9个月,1年和2年生存率为66.08%和24%。16例头颈部转移癌粒子治疗后,局部控制率95.23%,中位生存期9个月,1年和2年生存率为54.55%和32.73%。没有1例发生严重的皮肤反应。结论 放射性^125I粒子粒子植入治疗头颈部癌疗效确切,尤其是为那些手术后或放疗复发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行的、安全和微创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2.
放射性核素通过电子俘获和(或)内转换衰变产生低能电子(〈1 keV)的俄歇效应,掺入细胞DNA后具有显著的细胞毒性。^125I-脱氧尿苷(^125I-UdR)是将^125I引入细胞核的有效载体,能特异性掺入S期细胞DNA。一系列研究表明,^125I能更多地被肿瘤细胞吸收,而不是正常的分裂细胞,从而有效地治疗恶性病变。由于膀胱为一天然囊腔,具有独特的易灌注及观察性,膀胱灌注^125I-UdR治疗膀胱癌,能高效、选择性杀伤肿瘤细胞,明显降低膀胱癌复发率,故可作为外科手术的辅助治疗手段,有希望成为一种安全、高效、不良反应小的治疗膀胱癌的新疗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椎体转移性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15例患者共累及22节椎体,1~3节/倒,其中颈椎1节、胸椎11节,腰椎10节.所有病例均在CT 引导下采用粒子针直接穿刺或粒子针通过骨水泥针同轴技术进行125I粒子植入,并采用粒子针或联合骨水泥针完成PVP治疗.结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T导引下^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在肺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22例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中,腺癌11例,腺鳞癌4例,鳞癌7例,肿瘤直径约3.5-8.0cm,全部经CT导引下肺穿刺活检病理证实。根据三维治疗计划系统(TPS),在CT导引下使用粒子针行肿瘤组织间^125Ⅰ种植,粒子活度0.8mCi,6例辅以化疗,2例补充放疗,CT随访进行疗效评价。结果:22例中,^125Ⅰ粒子种植后6个月CT评价,布源满意率86.36%(19/22),3例完全缓解(13.63%,3/22);14例部分缓解(63.64%,14/22),5例无变化(22.73%,5/22),总有效率77.27%(17/22)。随访6~38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3.6%(14/22)、31.8%(7/22)、13.6%(3/22),中位生存时间14个月。结论:CT导引下经皮穿刺植入^125Ⅰ放射性粒子,对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较好,创伤小。  相似文献   

15.
缓释化疗粒子和125I粒子联合间质插置治疗实体肿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缓释化疔粒子和125I粒子联合问质插置治疗实体肿瘤的疗效和优势。方法纳入16例因各种原因不能或不愿手术的肺癌、肝癌和直肠癌复发病人,利用TPS将病人CT或MRI影像进行三维立体数字化影像重建,根据肿瘤部位、大小以及周围组织情况,精确制定等剂量曲线和放射粒子、化疗粒子治疗计划,在CT或B超引导下根据治疗计划进行肿瘤穿刺,将125I粒子和化疗粒子植入到预定位置。结果所有病人治疗过程顺利,无严重并发症,术后1、3、6个月肿瘤体积较术前均有明显变化(P值分别为0.04、0.02和0.04)。6个月时有效率81.25%,6个月生存率100%,12个月生存率87.5%。结论放疗粒子和化疗粒子相互有增效作用,它们的联合间质治疗具有创伤小,副作用少,安全性高,疗效显著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在肝转移癌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2007年8月~2008年10月31例结肠癌肝转移患者,共67个转移灶,均采用CT导向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粒子植入之前采用治疗计划系统(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TPS)模拟布源或遵循Halarism的125I经验公式(mCi=Da×5),粒子按照0.5~1.0cm平面插植。在螺旋CT导向下将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肝转移癌实质内及肿瘤边缘。结果治疗后2个月进行肿瘤影像学评价,31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7例,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PR)15例,稳定(no change,NC)9例。全组31例目前全部存活,随访时间最长14个月,最短6个月,近期平均生存期10.5个月。结论 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肝转移癌疗效确切、创伤小、并发症少,是一种比较安全、微创、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By combining existing linear-quadratic equations relating to decaying-source therapy with an assumed tumour repopulation factor, it has been possible to devise a method for the radiobiological assessment of permanent implants. For calculation purposes there is a time after which an implant can no longer be considered effective in sterilizing tumour cells. This "effective" treatment time for a permanent implant can be approximately defined in terms of the radionuclide decay constant, the potential doubling time, the initial dose-rate and the value of alpha in the tumour alpha/beta ratio. The analytical technique has been applied to a specific intercomparison of commonly encountered implants using 125I and 198Au, and suggests that, even in the most favourable cases, the former radionuclide offers few radiobiological advantages. Although not specifically discussed here, the method can also be applied to the assessment of various forms of biologically targeted radiotherapy.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植入125Ⅰ放射粒子治疗鼻窦复发性恶性肿瘤的方法、疗效、安全性。方法 11例鼻窦复发性恶性肿瘤患者,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植入125Ⅰ放射粒子。术前应用放射粒子近距离治疗计划系统,计划125Ⅰ放射粒子的活度和用量,粒子活度为0.6~0.8mCi,术后立即行CT扫描并进行质量验证,定期CT随访,判定分析疗效。结果 11例鼻窦复发性恶性肿瘤患者,均按计划完成治疗,分别于术后2、4、6、12月复查CT,肿瘤局部控制有效率(RR)依次是:100%(11/11)、100%(11/11)、90.9%(10/11)、81.8%(9/11);3例在植入部位骨破坏区出现了明显的骨化,占27.3%(3/11),6月后行再次植入补充治疗1例,治疗后1月出现皮肤色素沉着6例,未发生皮肤溃疡。结论 CT引导下植入125Ⅰ放射粒子治疗鼻窦复发性恶性肿瘤,疗效可靠、并发症轻,值得进一步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影像诊断及应用复方丹参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1月~2011年2月间入住本院的中重度HIE患儿共96例,依据时间阶段先后分为两组,即2009年1月~2010年1月间收治的46例为对照组,2010年2月~2011年2月间收治的50例为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胞二磷胆碱125ml/天,或脑活素5ml/天,治疗组给予复方丹参4ml/天及神经节苷脂20mg/天,共治疗3~5个疗程,并随访至生后6个月,治疗过程中行头颅CT或MRI诊断及动态观察。结果治疗组在生后10~14天,28天NB-NA评分,28天头颅CT或MRI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t=2.91,P<0.05;t=3.99,P<0.05;χ2=4.51,P<0.05),6个月时后遗症的发生率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χ2=3.89,P<0.0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头颅CT或MRI是对HIE诊断和疗效观察的良好方法,复方丹参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中重度HIE在早期临床症状恢复及新生儿期后预后改善方面明显好于胞二磷胆碱或脑活素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