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目的比较后正中入路与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自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0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将患者分入A、B两组,每组50例。A组患者采用后正中入路,B组患者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临床指标,治疗前与治疗1周后的疼痛评分、术后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丢失,以及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B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B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地时间均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1周后,两组疼痛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B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AD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B组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1周后,两组患者的Cobb角均小于治疗前,椎体前缘高度丢失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 0%(10/50),高于B组的6. 8%(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与后正中入路比较,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在减少出血量与引流量、缩短手术与术后下地时间、降低疼痛程度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等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4.
5.
胃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发病率、病死率在恶性肿瘤中位居前列。胃癌多位于胃窦部,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饮食习惯的改变,近年的报道显示,贲门胃底部的恶性肿瘤在胃癌中的构成比明显增加。手术治疗胃癌为主要手段之一。对贲门胃底癌根治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大多数外科医师常采用近端胃切除+残胃食管吻合或全胃切除+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的方法,但这两种术式术后会发生反流性食管炎、倾倒综合征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理功能及生活质量。近年来,我科通过复习大量文献,结合腹腔镜技术,设计了腹腔镜下功能性单通道袢式间置空肠吻合,现已完成30例,所有患者无明显反流性食管炎、倾倒综合征表现,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术后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作者报告了5例人工乳头式间置空肠胆管十二指肠吻合术,提出本术式的手术操作要点和目的及手术适应症。5例手术恢复顺利,无返流性胆管炎和消化功能紊乱发生。作者认为:①该术式符合生理,能维持正常消化功能;②可避免返流性胆管炎;③不易并发消化性溃疡;④应选择合适的病人应用。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观察高龄食管癌、贲门癌患者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探讨其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处理措施。方法选取1997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我科施行的高龄患者(年龄〉65岁)食管癌、贲门癌手术756例,其中197例(26.1%)术后发生了心律失常,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并与其他未发生心律失常的患者作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包括术前合并其他疾病、术式的选择、麻醉及手术时间、术后疼痛、缺氧、血容量不足、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采用微创腔镜手术是预防术后心律失常的保护因素。结论针对高龄食管癌、贲门癌患者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应积极防治,并辅以药物治疗,同时提倡微创手术,方可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经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接受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60例,根据不同手术方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研究组,均为30例。对照组使用经椎间板间隙入路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治疗,剩余30例患者为观察组,治疗措施采用经椎间板入路椎间孔镜技术,评价两组治疗效果,记录两组手术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腰椎间盘功能恢复时间;采用专业的评估量表对两组疼痛程度以及腰椎间盘功能障碍进行评估。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6.67%,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更少,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腰椎间盘功能恢复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前两组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使用经...  相似文献   

10.
贲门癌术前化疗栓塞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贲门癌术前化疗栓塞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对手术切除率的影响。方法 贲门癌患者56例,分为TACE组和单纯手术组。TACE组25例,测量TACE后其大小、形态的变化、肿瘤坏死的程度及不良反应,7~15d后行手术切除,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除率及生存时间,并与单纯手术组31例进行比较。结果 ①TACE可使肿瘤发生一定程度的坏死,并使病变范围有所缩小,不良反应轻微。②TACE后再行手术切除,不仅可提高手术切除率,还可减少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延长了生存时间。结论 贲门癌术前行TACE,创伤轻微,疗效显著,应作为术前的一项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1.
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手术入路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为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TAD)行腔内隔绝术(EVE)选择合适的导入动脉。方法 以彩超,CTA或MRA为检查手段,评估导入动脉(股动脉、髂总动脉、腹主动脉下段等)的直径大小(≥8mm)、有否硬化斑块、狭窄、是否被夹层累及、有否扭曲及其程度,从而选择具体的手术入路。结果 本组37例TAD行EVE术所选择经股动脉手术入路23例、经髂总动脉手术入路14例。未选择经腹主动脉下段手术入路。即时操作成功率为100%。结论 合理的选择导入动脉作为手术入路,是EVE手术治疗TAD顺利完成的要点。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的理想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1~2011-12收治的髋臼骨折的10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骨折类型及自身情况选择相应的手术入路进行骨折复位,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本组106例髋臼骨折患者经过不同术式的手术治疗后,达优者83例(占78.3%),达良者15例(占14.2%),达可者8例(占7.5%),本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92.5%.术后发生关节内感染2例(占1.9%),坐骨神经损伤麻痹1例(占0.9%),治疗效果理想.结论:提高髋臼骨折手术治疗效果的关键在于根据骨折类型及其他情况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提出双管大通道椎板间内镜术式治疗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并探讨其临床疗效。方法 借助椎间盘镜手术工作通道,应用操作水介质椎板间脊柱内镜进行椎管减压,即为双管大通道椎板间内镜术式。回顾性收集分析海军总医院康复医学科及脊柱微创中心应用双管大通道椎板间内镜术式治疗17例LSS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分别于术后即刻、6个月及末次随访进行疗效评估,记录视觉模拟评分、腰椎疾患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评分、Oswestry功能残障量表及SF 36生活质量量表评定分值,比较不同时间点的治疗结果,并计算临床治疗优良率。结果 平均随访(12.5±7.3)月,术后6个月治疗优良率为70.59%,末次随访治疗优良率达82.35%。随访显示临床症状大都有较满意改善,腰腿疼痛缓解、生活质量提高、社会活动适应性增加,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应用双管大通道椎板间内镜术式治疗LSS疗效肯定、安全可靠,具有临床实用价值及意义。大宗病例、多中心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颧骨复合体骨折(ZCF)患者经局部小切口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7年8月~2020年8月接收的ZCF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接受经局部小切口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35例患者作为局部组,接受经头皮冠状切口入路治疗的35例患者作为冠状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骨折复位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切除中枢神经细胞瘤(central neurocytoma,CNC)的两种不同术式的手术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09至2014-08,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CNC患者87例,按照手术切除肿瘤入路不同将其分为,经纵裂-胼胝体组(27例)和经皮层造瘘组(6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前症状、切除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经纵裂-胼胝体组全切7例(25.9%),经皮层造瘘组全切18例(30.0%),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差异。对比术后病发症,经纵裂-胼胝体组术后出现肌力下降发生率为3例(11.1%),癫痫发生率仅为1例(3.7%)。而经皮层造瘘组术后出现肌力下降发生率为9例(15.0 %),发生癫痫为9例(1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术式均为切除CNC的主要手术方法,但经纵裂-胼胝体组术后发生癫痫及肌力下降的明显低于经胼胝体入路切除肿瘤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肌间隙入路(Wiltse入路)椎弓根置钉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前瞻性研究2017年1月—2019年10月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10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Wiltse入路组和常规入路组各50例.Wiltse入路组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18~60岁,平均42.2岁;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经结膜入路眶壁骨折修复术后干眼的发生概率及变化趋势.方法 选取北部战区总医院2019年1—10月收治的20例(20眼)单纯眶壁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经结膜入路的眶壁骨折修复术.术前均进行泪液分泌I实验与泪膜破裂时间(BUT)检查.记录并比较术前及术后3 d、术后7 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泪液...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常规与改良后正中切口入路椎弓根内固定术式治疗未合并神经损伤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临床效果。方法东莞市第三人民医院2010年3月~2014年7月收治的未合并神经损伤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110例,按不同入路分为后正中切口常规开放组(常规组,55例)和改良肌间隙入路行椎弓根内固定组(改良组,55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地时间,手术前后VAS评分、椎体前后缘高度比、Cobb角以及术后随访JOA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改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地时间分别为(52.25±8.84)min、(127.47±22.13)m L、(38.15±4.52)m L、(5.81±1.44)d,均优于常规组的(74.47±10.19)min、(231.14±37.96)m L、(92.37±10.25)m L、(11.26±2.60)d,且该两组术后7d,6、12个月VAS评分分别为(5.96±1.18)、(1.26±0.27)、(1.13±0.20)分,均低于常规组的(6.85±1.56)、(1.95±0.46)、(1.74±0.37)分(P0.05);改良组术后椎体前后缘高度比为(87.33±15.20)%、(91.74±6.86)%,Cobb角为(2.26±0.52)°,JOA评分为(25.38±3.77),均显著优于常规组的(81.50±5.72)%、(94.20±7.09)%、(5.47±1.30)°、(22.15±3.40),改良组患者切口感染和切口裂开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相较于常规后正中切口入路椎弓根内固定术式,改良后正中切口入路椎弓根内固定术式治疗未合并神经损伤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经Wiltse入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20年6月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治疗的83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52例,女性31例;年龄24~72岁,平均52.2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54例,高处坠落伤22例,摔伤5例,其他2例;按照入路不同分为Wil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