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盐酸倍他司汀粉针剂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发眩晕临床疗效。方法对45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发眩晕的患者给予盐酸倍他司汀治疗10d。于治疗前后应用TCD观察椎动脉(VA)和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Vm)、血管搏动指数(PI)、血管阻力指数(RI),与用丹参治疗的对照组45例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后TCD显示血流速度有明显改善。PI及RI值显著低于治疗前,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盐酸倍他司汀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发的眩晕有显著疗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天麻素联合丁咯地尔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IBV)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50例采用天麻素联合丁咯地尔注射液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天麻素联合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治疗7 d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血流动力学及脑血流速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对照组总有效率76%。两组治疗后症状、血流动力学变化、脑血流速度均有改善,但治疗组的疗效、血流动力学、脑血流速度改善更为明显,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麻素联合丁咯地尔治疗IBV能更好的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及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联合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6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前列地尔联合倍他司汀治疗组(68例)和倍他司汀对照组(68例),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各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明显较对照组改善(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椎基底动脉供血于大脑半球后下部、丘脑、脑干和小脑,其病变常引起椎基底动脉系统的TIA或脑梗死。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我院自1999-2004年共诊治156例,现就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病因予以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盐酸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和对脑血流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盐酸川芎嗪注射液120ml+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对照组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糖尿病患者用生理盐水),14d为一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1%,对照组总有效率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明显优于复方丹参注射液,且无严重不良反应,是一种疗效满意,且又安全的药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车光龙  余梅 《西南军医》2010,12(2):275-275
目的观察曲克芦丁联合丹参治疗老年人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丹参注射液30ml,曲克芦丁500nag静脉滴注,1次/d,共治疗10d;对照组采用丹参注射液30ml,胞二磷胆碱0.5g静脉滴注,1次/d,共治疗10d。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曲克芦丁联合丹参治疗老年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7.
张咏梅 《西南军医》2010,12(2):375-376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中老年患者好发的一组临床症状群,是由于椎-基底动脉系统的狭窄、痉挛等原因所导致的椎基底动脉供血区域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临床表现主要为发作性眩晕、恶心、呕吐、耳鸣和行走不稳以及焦虑、睡眠形态紊乱等。短时间者持续数秒钟,长时间者可导致椎-基底动脉血栓形成。我科自2006年10月至2009年10月共收治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78例,经过综合治疗和精心护理,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方法59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对照组27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注射液40 mg静滴,观察组在给予尼莫地平同时口服养血清脑颗粒3次/d,1包/次;上述两组给药14 d为1疗程。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在椎动脉和基底动脉血流速度上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尼莫地平联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确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人脑血流动力学改变与临床的相关性,提供临床医生在治疗过程的用药依据。方法:应用经颅彩色多谱勒[TCD]检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病人椎基度动脉系统的血流动力学。结果:临床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病人,经TCD检查大多数有异常改变,可表现脑血流速度的变化[血流速度增快或减慢],频谱形态及频谱性质的改变,以及转颈试验时峰值流速的变化。结论:TCD是一种无损伤性检查,简单、快速,可为医生诊断椎基底动脉脉供血不足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对医生选择用药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
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55例临床特征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attack,TIA),是指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供血不足导致的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为此,重视椎-基底动脉系统TIA的治疗和护理,对防止其演变为完全性卒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丹参联合刺五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丹参注射液20ml,刺五加注射液60ml静脉滴注,1次/d,共10d,对照组采用丹参注射液20ml,胞二磷胆碱注射液0.5g静脉滴注,1次/d,共10d。结果:两组药物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丹参联合刺五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方法将12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和对照组(胞二磷胆碱注射液加复方丹参注射液)。每天静脉滴注1次,治疗10天。结果治疗组起效快,总有效率93.3%,对照组起效慢,总有效率为70.0%,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3.
小脑出血误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1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春明 《西南军医》2008,10(4):22-23
目的通过对小脑出血误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原因分析,进一步提高小脑出血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对我院2003年8月至2008年1月收治入院的小脑出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在住院过程中将其误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主要原因。结果共有12例小脑出血病人误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造成误诊的主要原因与医生对小脑出血的认识不足、临床体格检查不仔细、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时间较快以及未及时行头颅CT检查有关。结论仔细进行体格检查、及时头颅CT检查和专科医生治疗是减少小脑出血误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高压氧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血流速度的影响李镇钦孟昕为探讨高压氧(HBO)对椎-基底动脉(VBA)血流速度的影响,对14例经临床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确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患者予以HBO治疗,并用TCD测定VBA治疗前后峰值流...  相似文献   

15.
<正> 颈动脉硬化患者可表现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造成的一过性头晕,我们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方法,对颈动脉硬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进行颅外段的椎动脉检查,通过声像图及其血流动力学参数的改变观察其变化。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2004~2008年我院住院及门诊100例颈动脉硬化患者,临床无耳科及眼科疾病  相似文献   

16.
高压氧合并药物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头晕的疗效分析郭丽君,陈友蓉,翟瑞亭我院于1993年3月~1995年12月。共收治110例因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头晕的患者,其中60例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NBO)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一...  相似文献   

17.
杨妍  周艳  许颖 《西南军医》2011,13(1):157-158
颈性眩晕是颈部病变引起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以眩晕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综合征,也称椎-基底动脉压迫综合征。我科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和有效的护理,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复杂性椎-基底动脉重度狭窄介入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治疗复杂性椎-基底动脉狭窄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2003年11月至2007年12月对5例复杂性多发椎-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患者进行了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治疗.结果 5例患者中,一侧椎动脉闭塞4例,另1例双侧椎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治疗侧椎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合并椎动脉颅内段及基底动脉狭窄4例,另1例椎动脉颅内段及基底动脉多发重度狭窄.狭窄率80%~95%,狭窄段长度10~20 mm.支架植入手术全部成功,血管残余狭窄均小于20%,技术成功率为100%.术后全部患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症状均消失.本组5例患者术后6~12个月分别行DSA检查随访,均未发现再狭窄,近期疗效满意.结论 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预防椎-基底动脉系统卒中的安全、有效方法,近期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9.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椎动脉供血不足判断意义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全余 《西南军医》2008,10(3):124-12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术对椎动脉狭窄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判断意义。方法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与计算机后处理重建技术的相关文献进行复习,分析。结果SCTA能够同时显示椎动脉与毗邻结构,三维成像能判断椎动脉狭窄、受阻部位,狭窄程度,原因及椎动脉畸形。结论SCTA对椎动脉狭窄引起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高原地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的药物治疗。方法:治疗组654—2注射液20mg加入5.0%葡萄糖液500ml中静滴,1次/d,同时给予利多卡因点鼻,1滴~2滴/次,4次~5次/d,连用1周;对照组654—2注射液20mg加入5.0%葡萄糖液500ml中静滴,复方丹参液16ml加入10.0%葡萄糖液250ml中静滴,均1次/d,连用1周。同时治疗前后行彩色经颅多普勒(TCD)检查。结果: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经654—2及利多卡因联合治疗后大部分患者在短期内控制,显效率为70.0%,总有效率93.33%。结论:654—2及利多卡因联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确切,且价格低廉,应用安全,见效快,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