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儿高热惊厥的发病机制和理想的护理方法.方法:注重惊厥时的护理、高热护理、止惊止痉、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惊厥后的护理.结果:本组患儿体温在30 min内降至正常19例,降至38.5℃以下94例;60 min以内降至正常78例,降至38.5℃以下35例,有效率达100%;原有惊厥症状消失;未见虚脱、休克等严重不良反应出现.结论:小儿高热惊厥的发病机制与小儿神经系统发育还没成熟有关;物理降温或加用药物治疗是控制惊厥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小儿高热惊厥是小儿时期常见的急症之一,发病率高.多见于1个月~6岁儿童,据统计约有3%-4%的儿童曾患过高热惊厥。该病病因复杂,发病机制也尚未完全阐明.治疗及时与否直接影响患儿预后。因此采取积极有效的急救措施来控制惊厥症状并减少不良后果的发生是至关重要的。我院自2008年5月。2011年5月收治了56例高热惊厥患儿,并给予了积极的救治措施,现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复杂性高热惊厥(CFC)兴奋性氨基酸含量和拉莫三嗪预防复发的疗效。方法选择2002年1月—2004年9月在我院儿科进行治疗的复杂性小儿高热惊厥患儿30例为研究对象,观察CFC血清兴奋性氨基酸含量变化,并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拉莫三嗪口服治疗。结果(1)CFC在惊厥发作后,兴奋性氨基酸含量显著增高;(2)治疗后CFC仅有3例患儿再次发生高热惊厥,无1例继发癫痫。结论拉莫三嗪对于预防复杂性高热惊厥发作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小儿高热惊厥又称为感染性惊厥,是小儿常见的急症之一,约占小儿惊厥的50%左右,大多数预后良好,仅少数可出现脑损害或转为无热惊厥,部分可转变为癫痫,遗留智力低下及行为异常^[1,2],常由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如脑炎、脑膜炎、破伤风等和神经系统外感染性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中毒性菌痢、肺炎败血症等引起,尤其是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高热惊厥最为常见^[3]。我社区于2000~2003年以来共救治高热惊厥38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惊厥是小儿常见的症状,是由于大脑神经元的异常放电引起。高热惊厥是发热疾病过程中体温突然升高导致的惊厥,发作时表现为突然意识丧失。大多数伴有全身性或部分肌肉抽搐,持续数秒至数分钟不等。家长对此恐惧心理较强,往往谈“惊”色变。为对此症有更全面了解,现对我科近年收治的100例高热惊厥病儿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陈丛兰 《西南军医》2015,(2):235-236
目的观察中医急救与护理对小儿高热惊厥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6月~2014年9月收治的高热惊厥患儿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实验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针刺、穴位按压、放血等中医急救与护理措施,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为89%,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患儿退热、止惊时间、复发次数等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高热惊厥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加用中医急救与护理措施,能够快速退热、止惊,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小儿热性惊厥又称高热惊厥,中医称为“火风”或“热惊风”,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一种惊厥。小儿发生惊厥时,呼吸停止,有时先叫一声,随后全身发硬,头向后背,脸色发青,两眼上翻,随后四肢抽动,少数患儿表现为半侧肢体抽动或部分肢体抽动,此时患儿意识丧失,呼之不应。由于部分患儿在惊厥后会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故对小儿热性惊厥应积极防治,不可掉以轻心。小儿热性惊厥的发生因素年龄热性惊厥的发生与年龄有着密切关系,它只在某个年龄段出现。热性惊厥首次发作年龄多见于6个月至3岁之间,1~2岁是发病的最高年龄组,这与此年…  相似文献   

8.
赵亮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9):1590-1590
目的:探讨小儿高热惊厥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高热惊厥患儿临床资料。结果:上呼吸道感染是引起高热惊厥的常见病,及时有效的降温是防治高热惊厥复发的关键。结论:反复高热惊厥易发展成癫痫,预防胜于治疗。  相似文献   

9.
个性化护理预防小儿高热惊厥复发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朝媛 《西南军医》2010,12(4):782-783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在小儿高热惊厥复发预防中的效果,为小儿高热惊厥的护理方法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8年11月~2010年2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70例小儿高热惊厥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组)35例和观察组(个性化护理组)35例,将两组患者治疗护理后的体温、复发次数、持续时间和发作间隔时间、家属满意率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观察组的体温低于对照组,复发次数少于对照组,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发作间隔时间长于对照组,家属满意率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个性化护理在小儿高热惊厥复发预防中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中度高原地区小儿惊厥临床相关因素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对中度高原地区小儿惊厥的临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对生后1天~14岁惊厥患儿按年龄、病因归类,总结临床相关因素。结果:小儿惊厥病因复杂,本组资料涉及17类疾病,前4位病因为高热惊厥、颅内感染、癫痫和低钙血症共占62.14%,多数脑电图及头颅CT异常。结论:通过对中度高原小儿惊厥病因、年龄等因素分析,有助于判断病因,尽快控制惊厥。  相似文献   

11.
我科于2008-06~2010-01对36例高热惊厥患儿使用高液氧治疗,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共36例均符合高热惊厥的标准,男20例,女16例,年龄3个月~6岁,T〈38.5℃6例,  相似文献   

12.
小儿高热惊厥起病急,病情重,患儿在送达医院前,其家长往往惊慌失措,有时甚至延误时机,给患儿造成不良后果。我院小儿科医护人员针对上述情况,利用患儿就诊时机,有针对性地对其家长进行家庭护理及预防指导,并建立反馈及回访制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高热惊厥(简称FC)是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病、多发病,发生率约为2%~5%,它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综合征。关于FC是否引起脑损伤而致癫痫和智力不全,是儿科临床工作者极为关注的一个问题。为了解首都国际机场地区小儿FC流行病学特点、FC复发的有关因素及FC与癫痫的关系,以便进一步采取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小儿惊厥的护理休会,以有效降低因惊厥给患儿带米的损伤,减少后遗症的发生。方法:2011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42例惊厥患儿的临床护理资料,所有患儿均进行急和护理及对家长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结果:42例惊厥患儿全部得到有效控制,未发生任何并发症,均痊愈出院。结论:小儿惊厥儿科常见急症,它是一种暂时性神经系统功能紊乩,常引起窒息、外伤。因此及时进行抢救,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高热、皮肤护理和安全防护,密切观察病对患儿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小儿特重度烧伤惊厥的原因及救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特重度烧伤惊厥发生的原因,为临床提供有效的救护措施。方法:回顾分析56例小儿特重度烧伤并发惊厥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56例患者中入院时发生休克33例,其中发生惊厥15例(占45.5%),另23例未发生休克患者中无1例出现惊厥。15例惊嗍病人中有13例伴有高热(占86.7%)。结论:小儿特重度烧伤多在合并休克时发生惊厥;惊厥与高热密切相关。镇静、解痉治疗是抢救惊厥的关键措施,针对发生惊厥原因进行治疗护理是抢救成功的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16.
小儿烧伤惊厥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儿烧伤惊厥是烧伤早期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临床上发生率较高,据统计其发病率国外报道为6.6%,国内为5.4%。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高热、低血容量性休克、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烧伤脑病以及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等是小儿烧伤惊厥的常见病因,其机制尚未明了,一般认为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所致。本文综述了近十年来有关小儿烧伤惊厥的病因及其机制。  相似文献   

17.
患儿 ,男 ,5岁 ,既往病史 :1岁时曾有过高热惊厥 ,发病时 ,体温 :39.6℃ ,惊厥抽搐时间约 5~ 6s,自行缓解。现病史 ,发热 1d ,体温 37.2~ 39.8℃ ,咽部充血 ,无其它明显体征。发热前患儿四肢冰凉 ,体温迅速上升至 39.7℃ ,患儿突然出现两眼凝视 ,口周发绀 ,颜面青紫 ,口吐白沫 ,牙关紧闭 ,出现轻度舌咬伤 ,四肢挛缩呈强直性抽动 ,持续抽搐时间约2 0min ,抽搐时意识丧失 ,呼之不应 ,小便失禁。急救 :①保持呼吸道通畅 ,侧卧 ,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开口固定 ,防止舌咬伤、舌后坠 ;②止痉 ,针刺人中、合谷、涌泉穴位 ,无缓解 ,即给予肌肉注射安…  相似文献   

18.
惊厥,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抽风"、 "惊风",是大脑神经元暂时性功能紊乱的一种表现,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发作时,孩子会出现失去知觉、全身抽动发挺、两眼上翻、牙关紧咬、头向后仰,甚至大小便失禁. 引发孩子出现惊厥的原因有很多.一般来说,惊厥在4岁以下儿童中最常见,可分为有热惊厥和无热惊厥两类.其中,小儿以高热引起的惊厥较多见,常常发生在体温骤然升高的第一天,有39℃以上的高热时最易发生.  相似文献   

19.
发热是儿童常见的症状和就医原因。小儿持续高热(腋温>39℃)不仅会使机体耗氧量和各种营养素的代谢增加,还可促发高热惊厥等并发症。因此,适当应用退热药是必要的。阿司匹林是一种古老的退热药,1899年开始使用,其退热作用较强,但副作用大,主要为胃肠道出血、血小板减少,其最严重的副作用是瑞氏综合征,病死率为30%。英国明确规定,16岁以下儿童禁用阿司匹林。目前,该药在国内儿科也趋于淘汰。对乙酰氨基酚即扑热息痛。该药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2个月以上婴儿和儿童高热时首选退热药。剂量为每公斤体重10~15毫克,4~6小时1次。目前各医…  相似文献   

20.
小儿惊厥是由多种原因所引起的全身或局部骨骼肌群突然发生的不自主收缩,常伴有意识障碍^[1]。此时患儿多有呼吸暂停,面色青紫,有的甚至出现尿便失禁。小儿惊厥的发病率是成人的10~15倍^[2],是儿科常见的急症。根据发病原因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高热惊厥是小儿惊厥最常见的原因,约占惊厥发病率的30%^[2]。小儿惊厥多发病突然,表现凶险。发作时间可由数秒至几分钟,甚至更长,如不及时紧急处理,可发生喉痉挛,呼吸道梗阻而窒息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