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人工流产的可能性,为在门诊开展此类手术的安全性提供依据。方法:选择ASAI-Ⅱ级,妊娠6-10周自愿请求终止妊娠者80例,随机分成二组,瑞芬太尼组(R组)和丙泊酚组(P组)。R组:瑞芬太尼1.0ug/kg先缓慢静注30s,随后以0.15ug/kg/min持续微量泵入,瑞芬太尼诱导结束后缓慢静注丙泊酚1.0mg/kg.P组单纯缓慢静注丙泊酚2.0-2.5mg/kg,术中根据患者体动反应间断追加丙泊酚0.5-1.0mg/kg.结果:二组患者中,R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P组,二组患者给药2min后血流动力学变化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尤以P组明显,但手术结束时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差异。二组不良反应P组多于R组。结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人工流产,不仅麻醉效果确实,而且明显减少丙泊酚用量,减轻病人经济负担,可安全地在门诊进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丙泊酚加瑞芬太尼用于小儿脑病干细胞移植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行胚胎神经干细胞脑室穿刺移植术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氯胺酮加咪达唑仑麻醉;观察组给予丙泊酚加瑞芬太尼麻醉。观察比较两组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T1)、注射局麻药(T2)、手术开始(T3)、颅骨钻孔(T4)、神经干细胞移植(T5)、手术结束(T6)和麻醉苏醒(T7)时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以及手术时间、麻醉苏醒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麻醉诱导前,两组心率、呼吸频率差异不显著(P>0.05);麻醉诱导后,观察组不同时间节点心率、呼吸频率均非常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心率、呼吸频率均显著低于麻醉诱导前(P<0.05),对照组除T3、T5外,其他各时间节点心率、呼吸频率均显著高于麻醉诱导前(P<0.05)。麻醉诱导后,两组各时间节点血氧饱和度均显著高于诱导前(P<0.05);麻醉诱导后两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均显著或非常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非常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丙泊酚加瑞芬太尼用于小儿神经干细胞脑室内穿刺移植术的麻醉效果优于氯胺酮加咪达唑仑麻醉。  相似文献   

3.
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短效静脉麻醉药丙泊酚具有良好的镇静作用,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诱导、维持和辅助镇静中,新合成的阿片类药瑞芬太尼效应短暂、镇痛作用强,二药均具有持续输注半衰期短、术中调整方便、术后苏醒迅速舒适等静脉麻醉的优点,联合应用可达到最佳效应。另外,随着靶控输注技术的推广及静脉麻醉深度监测水平和调控水平的提高,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Propofol-Remifentanil,P-R)全凭静脉麻醉(Total intravenous anesthesia,TIVA)临床应用逐渐增多,现将其研究的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高海拔地区不同剂量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在全凭静脉麻醉下对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的影响。方法:择期腹部全麻手术患者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20例,诱导用药方法相同,麻醉维持分别以丙泊酚4mg/(kg.h),5mg/(kg.h),6mg/(kg.h)作持续静脉输注,三组均复合瑞芬太尼0.2μg/(kg.min)。记录切皮前即刻和切皮后1min时的MAP、HR和BIS值。结果:切皮前即刻C组患者MAP下降较A组、B组明显,差别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切皮后1minA组患者MAP、HR值升高明显,与基础值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高海拔地区丙泊酚5mg/kg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下不仅满足患者术中无知晓且血流动力学反应较平稳。  相似文献   

5.
咪唑安定和氯胺酮复合麻醉用于小儿眼科手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眼科手术多在局麻下进行 ,而小儿患者由于不合作常需全身麻醉 ,我们采用咪唑安定和氯胺酮复合麻醉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选择小儿眼科手术 32例 ,ASAⅠ~Ⅱ级 ,男 2 0例 ,女 12例 ;年龄 4个月~ 12岁 ,体重 (18.2 5± 8.2 8)kg。手术包括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 2 5例 ,斜视矫正术 3例 ,眶内肿瘤摘除术 1例 ,眼球摘除术 1例 ,眼部外伤清创缝合术 2例。术前心肺及各项化验检查正常。手术时间为 5 0~ 140min。2 麻醉方法术前 0 .5h肌注阿托品 0 .0 1~ 0 .0 2mg·kg-1,安定 0 .2~0 .4mg·kg-1。…  相似文献   

6.
近期我院在胃镜检查中采用小剂量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行静脉麻醉,观察无痛胃镜的麻醉效果、安全性、检查成功率及患者满意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9—08~10,将100例胃镜检查患者分为两组:80例要求无痛胃镜检查(A组),20例自愿普通胃镜检查(B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或氯胺酮微泵法行小儿非插管静脉全麻的效果及其对患儿呼吸、循环和苏醒时间的影响。方法:60例手术患儿,随机分为两组,Ⅰ组为“异丙酚-瑞芬太尼”合剂,Ⅱ组为“异丙酚-氯胺酮”合剂,术中监测MAP、HR、RR、SpO2,定时查动脉血气。结果:两组术中镇痛均完善,Ⅰ组患儿安静,分泌物少,停药后5~10min苏醒;MAP、HR在T1、T2时点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5),T3略有上升(P〉0.05);RR、SpO2和动脉血气无明显变化(P〉0.05)。Ⅱ组患儿基本安静,分泌物较多,停药后10~30min苏醒;MAP、HR有不同程度的上升(P〉0.05);RR、SpO2和动脉血气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或氯胺酮微泵法行小儿静脉全麻给药恒速且用量少、镇静、镇痛完善,对呼吸、循环影响轻微,均可安全用于小儿非插管全凭静脉麻醉。尤其以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可控性强、并发症少、苏醒快且彻底,优于异丙酚复合氯胺酮。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应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靶控输注(TCI)重度烧伤患者麻醉深度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择重度烧伤择期(<1周)行焦痂切除术患者80例,年龄18~65岁,ASAⅡ-Ⅲ级,烧伤总体表面积(TBSA)31%~50%或三度烧伤面积11%~20%,随机分为BIS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40例.两组均以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TCI诱导和维持,分别记录患者入室,意识消失,插管后2min,手术前,手术开始后2、15、30min,术毕,呼之睁眼和Aldrete评分9分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以及术中各时间点药物靶浓度,记录患者从停药至呼之睁眼、Aldrete评分达9分的时间.结果 A组与B组比较,患者麻醉维持过程中的瑞芬太尼靶浓度(2.12±0.35ng/mlvs 2.50±0.21ng/ml)和丙泊酚靶浓度(2.54±0.22μg/ml vs 2.86±0.31μg/ml)均明显降低(P<0.01);A组患者在停药后呼之睁眼(7.90±0.58min vs 8.35±0.66min)、Aldrete评分9分的时间(9.15±0.69min vs 11.13±0.96min)均明显减少(P<0.01).两组患者从意识消失起,除插管后2min时点,其余术中各时点的MAP均较入室时的基础值明显降低(P<0.05);各时点的HR也较基础值明显下降(P<0.05).结论 BIS用于重度烧伤患者围术期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TCI麻醉深度监测有助于减少丙泊酚用量,缩短患者恢复清醒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实验重点研究舒芬太尼复合咪唑安定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增强镇静及镇痛作用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实用性.方法:将40例需进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在术中应用舒芬太尼+咪唑安定,芬太尼+咪唑安定,观察镇痛、镇静效果评分,血流动力学变化,观察唤醒时间与术中记忆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能取得良好的镇痛、镇静效果,但舒芬太尼组镇静效果强于芬太尼组.结论:舒芬太尼组复合咪唑安定可用于臂丛神经阻滞可取得良好满意的镇静镇痛效果,安全实用.  相似文献   

10.
<正>2009年1月—2011年11月我院采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实施门诊乳腺腺瘤切除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要求行乳腺腺瘤切除的女性282例,ASAⅠ~Ⅱ级,年龄18~60岁,体质量48~70 kg,分为丙泊酚+瑞芬太尼组(A组)182例,单纯丙泊酚组(B组)100  相似文献   

11.
异丙酚复合咪唑安定用于老年患者胃镜检查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胃镜检查中使用异丙酚复合咪唑安定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40例ASA I~II级,年龄65~80岁,进行胃镜检查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麻醉组(A组),A组静脉注射咪唑安定和异丙酚,意识消失后进行胃镜检查;C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比较两组患者在胃镜检查前、中、后的血压、心率、SpO2的变化,及检查中患者反应、操作时间、检查成功率.结果:A组检查中心率和血压比检查前基础值明显降低,与C组相比亦有显著差异,均未经特殊处理,检查后恢复正常;两组SpO2均无明显变化;A组在患者反应、舒适性、操作时间及检查成功率等方面明显优于C组.结论:胃镜检查应用异丙酚复合咪唑安定可使老年患者镇静、舒适、安全,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12.
宋计平 《临床军医杂志》2013,(6):592-593,610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与丙泊酚全身麻醉药物诱导对高龄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09年8月—2012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非心脏手术的156例高龄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78例)与对照组(78例),前者接受咪达唑仑全身麻醉,后者接受丙泊酚全身麻醉。分别在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插管前1 min(T1)、麻醉诱导插管后2 min(T2)、麻醉诱导插管后5 min(T3)、麻醉诱导插管后10 min(T4)等5个时间点监测患者的心率(HR)、每搏输出量(SV)、每分输出量(CO)、平均动脉压(MAP)、外周血管阻力(SVR)、峰值速度(VpK)、净射血时间百分比(ET%)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T0时HR、SV、CO、MAP、SVR、VpK、ET%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应的T0相比,两组患者在T1~T4时的HR、SV、CO、MAP、SVR、VpK均显著下降(P<0.05),ET%则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在T1~T4时的HR、SV、CO、MAP、SVR、VpK均显著高于对照组,ET%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丙泊酚相比,咪达唑仑更适用于高龄患者手术过程中的全身麻醉药物诱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复合丙泊酚麻醉能否安全应用于三叉神经射频热凝治疗的麻醉。方法 40例择期行三叉神经射频热凝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Ⅰ组为单纯丙泊酚麻醉组,Ⅱ组为氟比洛芬酯复合丙泊酚麻醉组。每组20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术前、诱导时、烧灼时、术毕清醒时各时段血流动力学变化、体动、呼吸暂停次数及丙泊酚使用量。结果Ⅰ组在烧灼时心率及血压明显上升,与Ⅱ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Ⅱ组丙泊酚使用量较Ⅰ组明显减少。结论氟比洛芬酯复合丙泊酚麻醉是应用于三叉神经射频热凝治疗的理想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丙泊酚合用氯胺酮在小儿腹部以下手术麻醉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丙泊酚单独使用及与氯胺酮合用在小儿椎管内麻醉中的疗效。方法选取我科40名腹部以下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Ⅰ组和Ⅱ组),分别以单独使用丙泊酚及联合氯胺酮给药的方式,记录术中生命体征及不良事件情况。术后记录恶心、呕吐等不适及疼痛评分。结果两组术中均无呼吸暂停等严重事件发生。手术开始及手术开始后各时段Ⅰ组的生命体征均有显著差异(P(0.05),Ⅱ组手术开始时的收缩压与手术前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术后恢复时间与不适发生无显著差异(P〉0.05),Ⅱ组术后镇痛效果优于Ⅰ组(P〈0.05)。结论丙泊酚合用氯胺酮能够提供更平稳的镇静效果,减轻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不影响苏醒时间,术后不良反应及疼痛发生率较低,是一种理想的小儿椎管内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5.
异丙酚和咪唑安定对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效果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异丙酚和咪唑安定两种药物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镇静效果差异。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09年5月ICU收治的320例机械通气患者,分为两组,异丙酚组120例,咪唑安定组200例。异丙酚组:插管前予静脉注射异丙酚1.00~3.00mg/kg,插管后行机械通气.用输液泵持续予静脉注射异丙酚0.50~4.00mg/(kg·h),镇静持续时间为(25±5.6)h。咪唑安定组插管前则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06~0.30mg/kg行镇静诱导,插管后行机械通气。用输液泵持续予静脉注射咪唑安定O.04.0.20mg/(kg·h)。镇静持续时间为(28.5±6.4)h。结果药物起效时间异丙酚组为(15±5)s,咪唑安定组为(63.1±10.3)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均达到Ramsay氏分级标准3—4级之间,异丙酚组所需时间为(20±15)min,咪唑安定组所需时间为(30±16)min。两组患者用药前后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呼吸均有明显改善(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停药后神志恢复时间:异丙酚组(9.6±6.5)min,咪唑安定组(55±10.7)min,两组比较P〈O.01。异丙酚组有5例出现血压下降。结论异丙酚和咪唑安定用于ICU危重患者的镇静均能取得满意的镇静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丙泊酚与咪达唑仑-芬太尼合剂应用在机械通气的老年患者中的镇静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差异。方法选自2008年5月~2009年12月我科ICU收治的需要呼吸机辅助通气的老年患者38例,年龄60~92岁,ApacheⅡ评分16~32,随机分为P组(丙泊酚组,17例)及M-F组(咪达唑仑-芬太尼组,21例)。给予机械通气后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人机对抗,P组静脉推注丙泊酚2.0mg/kg,之后根据不同镇静程度用药量为1.0~3.0mg·kg-1·h-1静脉泵入持续镇静;M-F组患者静脉推注咪达唑仑3.0mg及芬太尼0.1mg,之后以咪达唑仑100μg·kg-1·h-1、芬太尼2μg·kg-1·h-1同时静脉泵入镇静。观察两组用药后达到Ramsay3~4级所需的时间及停药后苏醒时间并记录患者用药前及达到满意镇静效果后患者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以及出现明显心率、血压下降的例数。结果 P组达到Ramsay3~4级所需的时间为(23.3±7.7)min,M-F组达到Ramsay3~4级所需的时间为(54.3±19.8)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患者用药后血氧饱和度、心率、血压均较用药前有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布托啡诺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在老年患者纤维结肠镜检查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ASA Ⅰ~Ⅱ级结肠镜检查老年患者160例,随机分成4组,一组为对照组,使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1.0μg/kg(F组),另外3组复合使用布托啡诺,分为布托啡诺10μg/kg组(B10组),布托啡诺15μg/kg组(B15组)和布托啡诺20μg/kg组(B20组),每组40例.4组丙泊酚血药浓度3.0μg/ml靶控输注.观察麻醉前后患者循环变化、麻醉质量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4组患者无痛结肠镜检查都顺利完成,各组结肠镜检查后MAP、HR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以F组为著(P〈0.05),B20组丙泊酚用量明显减少(P〈0.05),但苏醒时间延长.4组麻醉优良率无明显差异,不良反应发生率都在可接受范围.结论 布托啡诺10~15μg/kg复合靶控输注丙泊酚在老年患者结肠镜手术麻醉中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用于老年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患者清醒气管插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0月至2015年11月解放军307医院收治的择期行ERCP的老年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A组(观察组)为右美托咪定组,B组为咪唑安定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行咽喉表面麻醉,A组入室后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0.5μg/kg;5 min后注射咪唑安定0.03 mg/kg及地佐辛0.1 mg/kg;7 min时行环甲膜穿刺气管内表面麻醉;10 min时行气管插管,插管后注射丙泊酚1.5 mg/kg;Ramsay镇静评分达5~6分开始ERCP操作;术中以丙泊酚3.0~5.0 mg/(kg·h),维持镇静至术毕。B组入室后,静脉注射生理盐水0.125 ml/kg,其余同A组。观察并记录各时间点心率(HR)、收缩压(SBP)、脉搏氧饱和度(Sp O2)、Ramsay镇静评分、麻醉效果、手术时间、苏醒时间、丙泊酚用量。结果 T2~T6时点,A组患者的HR在均低于B组;T3时点,A组的SBP也低于B组(P<0.05);T3时,A组镇静程度及麻醉效果均优于B组(P<0.05)。A组丙泊酚用量少于B组。结论右美托咪定清醒插管用于老年ERCP患者麻醉,安全可行,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咪达唑仑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麻醉技术在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中的应用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1年1~7月间85例应用咪达唑仑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麻醉技术行ESD术的患者,持续监测并定时记录患者在ESD术中的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术后随访患者对术中的记忆和疼痛的感觉及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85例患者在咪达唑仑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麻醉下行ESD全部成功,82例(96.47%)麻醉效果满意。3例患者术后主诉术中有轻度痛感,能忍受。5例术中出现循环及呼吸等不良反应经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咪达唑仑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清醒镇痛的麻醉技术用于ESD术患者的镇静、镇痛效果满意,不良反应少,能为患者提供安全、满意的ESD手术条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全麻用于小儿整形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将2012年6月-2014年10月收治的50例整形手术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试验组应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全麻,对照组应用异氟醚吸入全麻,对比两组麻醉效果。结果试验组患儿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为(3.95±1.23)min,拔管时间为(7.12±1.63)min,意识恢复时间为(9.51±1.65)min,躁动、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以上数据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全麻应用于小儿整形手术,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