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改进臀肌功能重建术82例临床观察武警北京二总队医院外二科徐本明刘瑞生窦玉祥李建伟(北京100039)关键词脊髓灰质炎臀肌麻痹功能重建臀肌麻痹是脊髓灰质炎常见后遗症。臀肌瘫痪,髋关节不稳定,严重影响下肢功能。我们自1989年6月以来,对传统的Ober术...  相似文献   

2.
弥漫性轴索损伤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是导致非火器性颅脑损伤患者重残及植物生存的最常见原因之一,脑组织的加速、减速及旋转运动均可造成DAI,其主要病理特征为轴索断裂后形成轴索球。本文综述了DAI的发病机理、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3.
杜茂奎  梁莉 《人民军医》2009,(4):229-23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选择周围性面神经麻痹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及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及TDP灯照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结果:观察组治愈26例(56.5%),显效15例(32.6%),好转4例(8.7%),无效1例(2.2%),总显效率89.1%;对照组治愈8例(20.0%),显效13例(32.5%),好转14例(35.0%),无效5例(12.5%),总显效率52.5%;两组总显效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并分析经血管内栓塞治疗后交通动脉(pos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PComA)动脉瘤性动眼神经麻痹(oculomotor nerve palsy,ONP)的临床效果和预后影响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8年10月期间,在我科接受血管内栓塞治疗的57例PComA动脉瘤性ONP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按其术后恢复程度分为治愈(完全恢复)组和非治愈(部分恢复+未恢复)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资料。 结果57例患者中,42例完全恢复,13例部分恢复,2例未恢复,治愈组与非治愈组在术前麻痹程度(73.8% vs 26.7%,P=0.002)以及是否伴有蛛网膜下腔出血(54.8% vs 20%,P=0.033)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可促进PComA动脉瘤性ONP患者症状恢复,术前麻痹程度较轻以及伴有蛛网膜下腔出血的ONP患者经血管内栓塞治疗后症状更容易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以提高其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诊治情况。结果根据GCS评分,预后良好21例,中残16例,重残33例;植物生存10例。死亡40例。结论弥漫性轴索损伤是一种严重的闭合性颅脑损伤,它造成的长期昏迷、重残、植物生存和死亡率均极高,早期规范诊疗能提高抢救率,降低其死亡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6.
未破裂后交通动脉瘤致动眼神经麻痹血管内治疗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未破裂后交通动脉瘤(PComA)致动眼神经麻痹(OMNP)血管内治疗疗效。方法对11例伴有OMNP的PComA患者的治疗时机、治疗方式与动眼神经功能恢复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动眼神经功能全部恢复10例(90.9%),部分恢复1例(9.1%),其恢复状况与治疗时机、麻痹程度密切相关。结论血管内栓塞未破裂PComA可有效恢复其致OMNP,但神经功能的恢复取决于麻痹程度和早期手术时机。  相似文献   

7.
回顾分析近2年来收治的6例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效果。提高综合治疗及有效地防治并发症,仍是临床倡导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低钾型周期性麻痹28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重症低钾型周期性麻痹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28例患者均有心电图异常改变,16例(68%)的患者继发于甲亢,肌腱反射正常15例(53%)、肌腱反射活跃者2例(7%),21例(75%)血清肌酸磷酸激酶有不同程度的增高。结论 低钾型周期性麻痹发病急、进展快、血钾和心电图检查有助于及时诊断本病。抢救成功的关键在于及时有效的补充血钾,使血钾恢复到相对较为安全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功能磁共振成像在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玉芸  李梅   《放射学实践》2009,24(8):913-915
急性颅脑损伤是常见的多发性疾病,也是病死率和致残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其中青中年人占多数。弥漫性轴索损伤是颅脑外伤的主要病理类型之一。弥漫性轴索损伤的概述头颅遭受撞击后,发生突然的轴向运动,不同层次的脑组织的轴向运动加速度不同,各部位脑组织的密度不同,所以不同部位的脑组织所承受的剪切力不同,受到轴向牵拉神经轴索和血管扭曲而断裂分离,此即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injury,DAI)。这种损伤好发于不同密度的组织结构之间,如大脑灰质和白质结合处(胼胝体、基底节、内囊及脑干上端等)。  相似文献   

10.
进行性核上性麻痹合并糖尿病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rongressive Supranuelear palsy,PSP)又称Steele-Richardson-Olszewski综合征,届神经病变。1904年由Posey首先报告,1964年Steele详细描述了其临床病理特征。此病是少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姿势不稳、帕金森综合征、垂直性核上性眼肌麻痹、轴性肌张力障碍、假性球麻痹,可伴轻度痴呆。PSP的临床表现变异较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合并动眼神经麻痹(oculomotor nerve palsy,ONP)的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段动脉瘤的不同血管内治疗方式的恢复情况差异及影响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至2018年收治的35例合并动眼神经麻痹的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段动脉瘤并经血管内治疗的病例。随访观察术后动眼神经麻痹的恢复情况,分析不同治疗方式ONP恢复情况的差异性,分析术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即刻评价的栓塞与否及程度对ONP恢复的差异性,分析ONP恢复与否与年龄、动眼神经麻痹程度、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动脉瘤大小、自发病至接受治疗的时长的关系。 结果35例后交通动脉瘤患者,动眼神经麻痹完全恢复25例(71.4%),部分恢复6例(17.1%),未缓解4例(11.4%);不同的血管内治疗方式,ONP的恢复没有统计学差异(P=1.00);术后DSA即刻评价的栓塞与否及程度对ONP恢复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单纯支架治疗和致密栓塞后动眼神经功能恢复得更好;年龄、ONP程度、动脉瘤大小、是否SAH、治疗时间均不是ONP恢复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不同治疗方式患者的ONP恢复状态没有差异;术后即刻评价的致密栓塞及单纯支架置入,相较部分栓塞及栓塞后瘤腔显影,动眼神经恢复更好。  相似文献   

12.
慢性复发性轴索神经病一例报告神经内科刘红巾,张歆斌,金刚,白丽,张宏,王石瑾,宋东林主题词:自身免疫病;周围神经疾病慢性复发性轴索神经病(ChronicRelapsingAxonalNeuropathy,CRAN)是一种以轴索变性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相似文献   

13.
合并颅内血肿的脑弥漫性轴索损伤65例临床分析武警广东总队医院神经外科林永青林鹏刘清流彭卫华招炳雄(广州510507)关键词颅脑损伤脑弥漫性轴索损伤外伤性颅内血肿合并颅内血肿的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发生机制多由头部的旋转加速度与直线加速度所引起。DAI合并颅...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联合磁敏感成像(SWI)与扩散加权成像(DWI)在急性期脑弥漫性轴索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2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急性期患者,所有患者行常规MRI序列、DWI及SWI序列全脑扫描。结果:共检出病灶313个,T1WI 78个,T2WI 207个,FLAIR 292个,DWI 286个,SWI 297个。SWI显示245个病灶内分布斑片状、点状出血灶,其它序列共显示43个内分布出血灶。SWI、DWI病灶检出率高于常规T2WI(χ2=82.465,χ2=59.584;P〈0.01),SWI、FLAIR及DWI病灶检出率无明显差异(χ2=3.052;P〉0.05)。结论:联合SWI与DWI有利于提高急性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检出率,有助于准确评价病变的严重程度,SWI与DWI应作为急性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常规扫描序列组合。  相似文献   

15.
刘然  张雷 《武警医学》2009,20(10):933-934
周期性麻痹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患者常见的神经肌肉并发症,其特点为反复发作的迟缓性肌肉瘫痪或无力以及钾代谢异常。临床上部分甲亢患者以周期性麻痹为首发甚至唯一表现,常易导致漏诊甲亢。2001年1月~2008年12月解放军307医院收治甲亢合并周期性麻痹134例。  相似文献   

16.
黄焯民  原立宽 《武警医学》1997,8(4):201-202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畸形矫正术1572例的麻醉处理武警医学院外科教研室黄焯民,原立宽,徐鲁梅(天津300162)关键词脊髓灰质炎,畸形,矫正术,麻醉我院自1988年7月~1995年10月采用不同的麻醉方法为1572例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畸形患儿施行了矫正手术...  相似文献   

17.
亚低温治疗重度弥漫性轴索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旨在探讨亚低温对重度弥漫性轴索伤(DAI)的治疗作用及患者颅内压、预后的关系。方法 本组观察了80例重度弥漫性轴索伤,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对60例亚低温治疗。80例重度DAI患者分为亚低温和常温两组,所有患者均行颅内压监护5-7天。全部患者于伤后3个月行GOS评分判断预后。结果 在亚低温组,其颅内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亚低温组的死亡率为26.7%,而常温治疗组为55%(P<0.05)。结论 重度DAI后,不仅应及时诊断,而且要尽早应用亚低温治疗、尽早降温。亚低温治疗有明显降低颅内压的疗效。亚低温治疗可以明显提高重度DAI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降低DAI的死亡率和伤残率。  相似文献   

18.
面神经炎是由于面神经发生急性非化脓性炎症所致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又称贝耳(Bell)麻痹。笔者从1999~2004年应用小功率氦氖激光穴位照射结合五官超短波治疗面神经炎5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β淀粉样前体蛋白(β-APP)在弥漫性轴索损伤(DAI)后早期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价值。方法按组织学改进的Marmarou等的自由落体法建立弥漫性脑轴索损伤模型,将SD大鼠21只分为损伤组和对照组,损伤组大鼠于伤后不同时间点灌注、取材,随后行常规HE染色法观察神经细胞损伤情况,免疫组化检测β淀粉样前体蛋白在神经元的表达。对照组仅行头皮切开。结果大鼠伤后主要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呼吸抑制和抽搐。损伤大鼠脑组织大体病理学检查见皮层、胼胝体、脑干等部位的脑挫伤灶。在DAI后半小时始,脑组织内各结构逐渐出现β-APP阳性表达,在伤后24h达高峰,伤后24h轴索断裂征象最为常见。结论成功复制了自由落体致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模型。DAI形成是一个渐进过程。轴索损伤常见部位在脑干、胼胝体和大脑皮层。β-APP在弥漫性轴索损伤早期即有增加,增加趋势呈波动性,β-APP作为反应蛋白有望用于检测早期弥漫性轴索损伤。  相似文献   

20.
纳洛酮不同剂量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初步探讨不同剂量纳洛酮在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中的量效关系。方法将37例弥漫性轴索损伤病人随机分为纳洛酮小剂量治疗组(A组)和纳洛酮大剂量治疗组(B组),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以不同剂量给予纳洛酮治疗,动态监测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血浆β-内啡肽(β-EP)的变化,并于伤后3个月时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系统(GOS)判定疗效。结果B组患者治疗3d后血浆β-EP含量少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在治疗7d后的GCS评分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根据GOS分级系统,A组的治疗有效率为29.4%(5/17),而B组的治疗有效率为65.0%(13/20)。结论早期、大剂量纳洛酮治疗能更有效地提高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