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 毫秒
1.
潘高峰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7):1088-1089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糖化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变化在糖尿病并发冠心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比较25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患者与80例糖尿病无并发症患者及10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中检测C反应蛋白、糖化血红蛋与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的差异。结果:单纯糖尿病患者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组的高敏C反应蛋白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其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且与单纯糖尿病组比较也明显增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糖尿病组和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结论:检测糖尿病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有利于监测其病情、评价疗效及预防糖尿病并发冠心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冠状动脉造影住院患者209例,经造影确诊冠心病164例(占78.5%),排除冠心病患者45例(占21.5%)。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以冠状动脉病变的支数表示,分为正常对照组、冠状动脉单支血管病变组、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组。所有研究对象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结果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组HbA1c水平(6.65±1.44)%,冠状动脉单支病变组(6.18±1.16)%,冠脉造影正常组HbA1c水平(6.06±1.05)%。冠脉多支血管病变组HbA1C水平较单支病变组及正常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单支病变组HbA1c与冠脉造影正常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血清HbA1C水平对判断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黄蕾  张继红  梁萍 《西南军医》2010,12(3):435-437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与单纯冠心病患者血脂、尿酸特点,了解其生活方式及健康知识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对策。方法检测单纯冠心病组(CHD组,n=70)、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CHD+DM组,n=46)、健康对照组(N组,n=36)血脂和血尿酸水平;对CHD及CHD+DM组进行生活方式和健康知识问卷调查。结果比较健康对照组及单纯糖尿病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甘油三酯(TG)、血尿酸(UA)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P〈0.05);比较健康对照组,单纯冠心病组HDL-C水平降低、UA水平升高(P〈0.05)。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TG水平升高的发生率高于单纯冠心病患者(〈0.05);两组患者中HDL-C水平降低发生率均超过50%。两组患者生活方式及健康知识较差,其中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在控制摄食总量、蔬菜、粗粮摄入、限制甜食及对富含膳食纤维食物知晓率等方面优于单纯冠心病组(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脂、尿酸代谢紊乱较单纯冠心病患者更加严重;应有针对性地强化住院冠心病的护理干预,作好冠心病二级预防。  相似文献   

4.
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水平与并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控制水平与并发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关系。方法:根据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含量将T2DM患者分成血糖控制良好组(HbA1C≤6.5%,n=62)和血糖控制不佳组(HbA1C〉6.5%,n=41),分别对其脂蛋白(a)[LP(a)]、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以及常规血脂项目进行检测。结果:血糖控制不佳组,其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LP(a)、hs-CRP、Hcy均高于血糖控制良好组(P〈0.01或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低于血糖控制良好组(P〈0.01)。结论:T2DM患者HbA1C水平越高,血糖控制越差,并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就越高,因此,控制好血糖对预防或延缓T2DM患者并发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王芳  万晓晨 《武警医学》2012,(11):950-951,954
目的研究杭州地区部分老年体检人群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水平的分布情况。方法收集1524例年龄大于60岁的体检人员样本,经全自动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检测HbA1c(%)水平,分析性别及年龄对HbA1c的影响,并比较HbA1c参考值及2010年糖尿病诊断新标准对老年人群糖尿病筛查的价值。结果老年人中男性与女性HbA1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0~69岁组中男、女性HbA1c分别为(5.86±0.74)%,(5.77±0.67)%,70~79组中男、女性HbA1c分别为(5.90±0.91)%,(5.96±0.78)%,男性和女性60~69岁组与70~79岁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杭州地区老年人群男性与女性HbA1c总体水平相似,各年龄组HbA1c水平略有差异。依照2010年糖尿病诊断新标准筛查出糖尿病者疑似病例增多,为临床中糖尿病的早期发现提供了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6.
糖化血红蛋白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巧 《西南军医》2008,10(4):93-94
目的探讨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PBG2h)与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方法对158例Ⅱ型糖尿病患者进行HbA1c、FBG及PBG2h检测并作眼底检查。其中糖尿病正常眼底(NDR)组83例,其中男性45例,女性38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组75例,男性35例,女性40例;年龄60-78岁,平均(69±9)岁。结果DR组HbA1c、FBG、PBG2h值明显高于NDR组(P〈0.01),而两组间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A1c、可作为糖尿病患者发现DR的指标,与FBG、PBG2h三者结合考虑更有助于DR的发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不同类型冠心病(CHD)患者血脂谱的变化特点及意义。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72例,分为2型糖尿病合并稳定型心绞痛组(对照组)27例和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观察组)45例。观察两组血脂谱[TC、TG、LDL-C、HDL-C、Apo-A、Apo-B1、Lp(a)]水平及其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TC、TG、LDL-C、Apo-A、Apo-B1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HDL-C、Lp(a)水平差异显著(P〈0.05)。结论:测定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Lp(a)水平对鉴别诊断及危险度分层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低氧环境下西宁地区藏、汉族冠心病(CHD)危险因素的特点及冠状动脉病变特征。方法:选择西宁地区248例藏族冠心病组(ZGZ)患者和252例汉族冠心病组(HGZ)患者,比较两组冠心病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冠心病家族史等)的差异性;分析两组冠心病生化指标(TC、TG、LDL-C、HDL-C、UA、FBG、TBIL、MPV、FIB)的区别,并探讨两组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积分值特征。结果:西宁地区HGZ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发生率均高于ZGZ;ZGZ家族史高于HGZ;藏、汉族冠心病患者血脂无统计学意义。HGZ患者LDL-C、UA、FBG、FIB均高于ZGZ(P〈0.01);TBIL低于ZGZ(P〈0.01)。TC、TG、HDLC、MPV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HGZ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的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值高于ZGZ(均P〈0.001),合并高脂血症的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值两者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ZGZ并冠心病家族史的Gensini积分高于HGZ,(P〈0.05)。HGZ总体Gensini积分高于ZGZ,(P〈0.01)。结论:西宁地区藏、汉族冠心病患者的冠心病危险因素存在某些差别,冠心病生化指数和冠脉病变程度也不尽相同,这些差异可能与高原适应,遗传及生活习惯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代谢及生化指标的特征。方法对我院内分泌科住院44例中老年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均为绝经后)的骨代谢及相关指标进行检测。糖尿病患者根据病程分为糖尿病1组(糖尿病病程10年以下)及糖尿病2组(糖尿病病程10年以上,含10年);根据糖化血红蛋白水平(HbA1c)分为糖尿病3组(HbA1c〈8%)及糖尿病4组(HbA1c≥8%)。同时选取我院50例体检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结果①糖尿病组25-羟维生素D3、I型前胶原氨基末端(C端)前肽(PICP)及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而抗酒石酸碱性磷酸酶(TrACP一5b)N显较正常对照组升高,且有统计学差异fP〈O.05)。②糖尿病2组患者血I型前胶原氨基末端(N端)前肽fPINP)、PICP和eGFR水平明显低于糖尿病1组患者(P〈0.051,而TrACP-5b水平高于糖尿病1组,雌二醇(estradiol,E)、25-羟维生素D,则无明显统计学差异。③糖尿病3组血PINP、PICP和eGFR明显高于糖尿病4组,TrACP-5b低于糖尿病4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4)HbAlc和eGFR与PINP、PICP和TrACP-5b存在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0.3),而雌二醇与PINP、PICP、25-羟维生素D3、TrACP-5b无明显相关性。结论(1)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形成降低,而骨吸收增加,肾脏出现较重的损害,这提示糖尿病患者的骨质形成减弱、骨质破坏增加。②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患者的骨质形成速率减慢,骨吸收增加,肾脏损害加重。③血糖控制不佳会对骨的形成及骨质的吸收产生影响,而肾脏损害亦是加重发生骨质疏松的重要因素,因而严格的血糖控制可有效延缓骨质疏松进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TⅡ)、神经肽Y(NPY)、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测定在评估冠心病患者严重程度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酶免疫分析和高敏酶免疫分析法分别测定157例冠心病患者[包括51例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4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SA)患者和61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血浆ATⅡ、NPY、IGF-1和hs-CRP水平,并与60名正常对照者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157例CHD患者血浆ATⅡ水平与60名正常对照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SA ATⅡ=2.257,P<0.05;tUSA ATⅡ=3.018,P<0.01;tAMI ATⅡ=4.143,P<0.001);血浆NPY水平较正常对照者增高(tSA NPY=1.413,P>0.05;tUSA NPY=2.148,P<0.05;tAMI NPY=3.068,P<0.01),但SA患者与正常对照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浆IGF-1水平与正常对照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SA IGF-1=2.121,P<0.05;tUSA IGF-1=2.937,P<0.01;tAMI IGF-1=4.217,P<0.001);血浆hs-CRP水平与正常对照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SA hs-CRP=2.095,P<0.05;tUSA hs-CRP=2.867,P<0.01;tAMI hs-CRP=4.349,P<0.001)。血浆ATⅡ、NPY、IGF-1和hs-CRP水平随着SA、USA和AMI患者的严重程度而增高。 结论 血浆ATⅡ、NPY、IGF-1和hs-CRP水平是判断冠心病患者严重程度的有价值指标,亦可以用于治疗后的随访。  相似文献   

11.
马荣炜  姚媛  刘苔 《武警医学》2014,(5):491-493,496
目的 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 rate,UAER)的影响.方法 2005-05-12选择门诊和住院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68例,入组前均未诊治.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丹参组(33例).比较治疗期间UAER变化,并分析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血压等关系.结果 (1)第5年、7年时对照组患者血总胆固醇(TC)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减低(P<0.05),对照组低密度脂蛋白(1DL-C)治疗5年后与治疗前比较降低明显(P<0.05).丹参组治疗7年后高密度脂蛋白(HDL-C)、三酰甘油(TG)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但两组患者7年前后的空腹血糖(FPG)、HbA1c、血压及血脂水平同期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2)两组UAER均逐渐增高,治疗5年、7年后两组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7年后丹参组(22.31±3.14)mg/24 h增高低于对照组(25.81 ±3.83)mg/24 h.(3)治疗7年后,对照组糖尿病肾病发生率(33.3%)高于丹参组(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可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及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高血糖和果糖胺之间的关系。方法测定35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和38例无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的血清葡萄糖和果糖胺浓度。结果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及无糖尿病的冠心病组的血糖水平分别为(9.58±1.30)mmol/L、(5.16±0.60)mmol/L,都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4.78±0.55)mmol/L,P〈0.05。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果糖胺(280±62)μmol/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果糖胺(180±35)μmol/L,P〈0.05,糖尿病组与无糖尿病组患者的果糖胺水平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但无糖尿病冠心病组果糖胺水平(180±68)μmol/L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糖与果糖胺对冠心病患者血糖增高的原因有鉴别价值。  相似文献   

13.
李菲  任珊  谭玲  孙素涛  闫小凡 《人民军医》2009,(10):662-663
目的:研究糖化血红蛋白(HbA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微量尿清蛋白(mALB)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将2型糖尿病(T2DM)患者108例分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观察组)和糖尿病非合并冠心病组(对照组)。测定收缩压(SBP)、舒张压(DI狙)、身高、体重、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空腹血糖(FPG)和HbAlc、hs-CRP、mALB,并计算体重指数(BMI)。结果:观察组血压、TC、LDL-C、BMI、FPG、HbAlc、mALB、hs-CR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HDL-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HbAlc等可作为筛查和监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早期发生和发展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收集122例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患者(大血管病变组)、60例无大血管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2型糖尿病组)、35例健康人(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比较3组hsCRP水平的差异,分析hsCRP的相关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的相关因素。结果大血管病变组hsCRP水平高于2型糖尿病组及对照组(P〈0.05或P〈0.01);2型糖尿病组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相关分析表明,hsCRP与糖尿病病程、高血压、体质量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呈正相关(P〈0.05或P〈0.01),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负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与HbA1c、hsCRP、糖尿病病程有关。结论 hsCRP是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重要相关因素,hsCRP可能是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独立预测因子,慢性炎症反应可能参与了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相关研究,分析尿微量白蛋白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患有2型糖尿病的冠状动脉造影患者98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与对照组,测定其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结果冠心病组与对照组相比,尿微量白蛋白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支、双支、三支病变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三支病变组与单支、双支病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微量白蛋白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微量白蛋白尿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郭武辉  张静 《航空航天医药》2011,22(10):1241-1242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血肌酐和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糖尿病肾病患者60例,单纯糖尿病患者65例,正常对照组55例,分别检测其尿微量白蛋白、血肌酐、血清胱抑素。结果:正常对照组与单纯糖尿病组三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糖尿病肾病组与正常对照组及单纯糖尿病组比较尿微量白蛋白及胱抑素C差异显著(P〈0.01),血肌酐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糖尿病肾病组经辛伐他汀治疗1个月后,尿微量白蛋白、血清胱抑素C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肾功能损害中,CysC水平与尿微量白蛋白水有很好的相关性,是糖尿病肾病的敏感指标,且可以作为肾功能好转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邹军  肖常青  唐星火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11):1959-1961
目的:探讨糖耐量减低(IGT)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白介素-10(IL-10)、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变化及健康综合干预对糖耐量减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检测正常对照组、IGT非干预组、IGT干预组共90例的空腹血清hs-CRP、IL-10浓度,并对它们进行方差分析,同时检测血糖、血脂、肝功能及胰岛素水平,并采用稳态模型法计算IR I。结果:空腹血清hs-CRP浓度:在IGT非干预组(17 564±16 576μg/L)、IGT干预组(9 378±6 296μg/L)和正常对照组(4 263±1 861μg/L),3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GT非干预组显著高于IGT干预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IL-10浓度:3组分别为IGT非干预组(14.2±6.7 ng/L)、IGT干预组(21.9±10.1 ng/L)和正常对照组(28.7±11.8 ng/L),3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GT非干预组显著低于IGT干预组(P〈0.05)。结论:IGT患者血清前炎症因子、hs-CRP水平明显升高,IL-10水平明显降低,IGT患者处于慢性低度炎症状态;健康综合干预后、hs-CRP浓度显著下降,IL-10浓度明显升高,健康综合干预可显著改善IGT患者的慢性低度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钙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的临床疗效.方法 75例符合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治疗A组、治疗B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予以糖尿病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A组加厄贝沙坦片;治疗B组加厄贝沙坦片及阿托伐他汀钙,疗程3个月.比较各组治疗前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肌酐(Scr)、尿微量白蛋白(U-mAlb)、尿β2微球蛋白(U-β2 MG)等.结果 治疗3个月后,各组FPG、2 hPG、HbA1c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A组、治疗B组U-mAlb、U-β2MG、Scr、TC、TG较治疗前下降,HDL-C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治疗后比较,治疗B组U-mAlb、U-β2MG、Scr、TC、TG较对照组、治疗A组下降,HDL-C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糖尿病肾病采用厄贝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能明显减少U-mAlb、U-β2MG,保护肾脏、减缓糖尿病肾病进程,同时对脂代谢紊乱也起到了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种无创检测指标与老年冠心病(CHD)的相关性。方法:64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单支组及多支组,32名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组,检测并分析血液各生物化学指标及动脉硬度指标。结果:CHD患者NO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内皮素-1(ET-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多支组ET-1水平显著高于单支组(P〈0.05)。各组间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HD患者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多支组baPWV显著高于单支组(P〈0.05)。CHD发病风险与ET-1、baPWV呈显著相关性(P〈0.05),而与血NO水平、hs-CRP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老年人冠状动脉内皮功能受损和动脉弹性降低与CHD发生密切相关,ET-1和baPWV可作为预测老年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检测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C)、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判定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肾损伤中的意义及与DN进展的关系。方法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153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分为单纯性DM组(SDM)、早期DN组(EDN)和临床DN组(CDN),另设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NC)。所有待测者均检测尿微量白蛋白(mALb)、血清CysC、Hcy和hs-CRP,比较各指标的组间差异,分析CysC、Hcy和hs-CRP与UAER的相关性。结果各DM组的四项指标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EDN组的CysC、Hcy和hs-CRP水平明显高于SDM组,CDN组则高于EDN组(P〈0.05或0.01)。各DM组患者的UAER和CysC、HCY和hs-CRP均呈正相关(r=0.783、0.651、0.663,P均〈0.05)。结论血清CysC、Hcy和hs-CRP水平是反映糖尿病肾病早期肾损伤的敏感指标,随着UAER水平的增加而增加,可能与DN的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