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合并2型糖尿病(NIDDM)患者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特点。方法对126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DM)及与之配对的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CHD)189例进行临床表现和血管造影资料对照分析。结果DM组与CHD组两组间3支病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M组3支病变发生率高于CHD组,两组均以RCA病变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DM组RCA病变的发生率高于CHD组(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脂比例较高,冠脉病变广泛且复杂。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相关研究,分析尿微量白蛋白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患有2型糖尿病的冠状动脉造影患者98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与对照组,测定其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结果冠心病组与对照组相比,尿微量白蛋白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支、双支、三支病变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三支病变组与单支、双支病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微量白蛋白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微量白蛋白尿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分析裸金属支架(BMS)与药物洗脱支架(DES)在2型糖尿病(T2DM)合并多支冠脉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应用中的安全性和中期疗效,为DES治疗此类患者提供依据。方法连续人选2002年11月-2005年6月首次接受PCI治疗的443例T2DM合并多支冠脉血管病变患者,其中BMS组226例,雷帕霉素(Cypher)支架组91例,紫杉醇(TAXUS)支架组126例,分析患者住院期间及随访6个月的临床情况。结果三组患者临床特征、手术成功率及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等指标均无明显差异。Cypher支架组中病变长度和分叉病变的比例及TAXUS支架组中3支血管和分叉病变的比例均明显高于BMS组(P〈0.05或0.01)。两DES组的造影随访再狭窄率明显低于BMS组(Cypher组3.2%、TAXUS组4.5%协BMS组37.3%,P〈0.05),临床随访6个月MACE发生率亦明显低于BMS组(Cypher组5.7%、TAXUS组5.8%wBMS组18.5%,P〈0.01)。结论与BMS相比,T2DM合并多支冠脉血管病变患者植入Cypher支架和TAXUS支架安全性高,6个月中期疗效较理想。  相似文献   

4.
杨晓平  毛庆民  杨蕙 《人民军医》2008,51(4):205-206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DM)合并大血管病变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脂联素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将2型糖尿病患者79例,按照有无大血管病变分为伴大血管病变组(A组)40例,无大血管病变组(B组)39例;另选择健康者4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C组)。均检测血清hs-CRP、脂联素及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血脂等指标。结果:A组血清hs-CRP高于B、C组(P〈0.05,P〈0.01),B组明显高于C组(P〈0.01),A组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B、C组(P〈0.01),B组明显低于C组(P〈0.01)。相关分析提示,血清hs-CRP与脂联素有相关性(P〈0.01)。结论:hs-CRP和脂联素对预测DM患者发生大血管病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颈动脉斑块与冠状动脉斑块形态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斑块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CA-IMT)及斑块指数的相关性。材料和方法:收集经冠状动脉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患者82例,根据斑块形态分为三组,即Ⅰ型病变(表面光滑)组31例,Ⅱ型病变(表面不规则)组32例和Ⅲ型病变(长段不规则)组19例;另设冠脉造影正常的25例为对照组。采用高频超声探测双侧颈动脉,观察IMT及有无软、硬斑。结果:冠心病组颈动脉CCA-IMT厚度、软斑PI、硬斑PI、总斑PI高于对照组(P〈0.01);冠心病Ⅱ型病变组软斑PI、总斑PI明显高于Ⅰ型、Ⅲ型病变组(P〈0.01);而Ⅱ型病变组CCA-IMT、硬斑PI与Ⅰ、Ⅲ型病变组相比无差异(P〉0.05);Ⅰ型病变组与Ⅲ型病变组相比各组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颈动脉斑块(特别是软斑)与冠状动脉斑块的形态有一定的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ABCA1基因启动子区-477C/T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冠心病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法(PCR-RFLP)检测96例冠心病患者和100例正常人的ABCA1基因启动子区-477位点基因型,比较基因型在冠心病组与正常人组间、冠心病组中不同病变亚组之间分布的差异性及3种基因型与冠心病相关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与正常人组比较,3种基因型CC、CT、TT分布频率差异具有显著性。TT基因型、T等位基因在冠心病组中的分布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冠心病组中,急性冠脉综合征组TT基因型、T等位基因明显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P〈0.05、P〈0.01),多支病变组TT基因型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TT基因型血浆I-IDL-C水平明显低于CC基因型(P〈0.01)。结论ABCAl基因启动子区-477C/TSNP可显著影响中国冠心病者血浆HDL-C水平,而且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冠心病合并糖调节异常患者冠脉病变的特点及预后。方法:选择经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105例,根据血糖情况分为糖耐量正常组(NGT组)30例、糖耐量异常组(IGT组)30例和糖尿病组(DM组)45例。观察3组冠脉病变的特点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DM组I、GT组冠脉多支病变率、冠脉末梢病变发生率均显著高于NGT组(P〈0.05),DM组与IGT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NGT组(P〈0.05)。结论:合并糖调节异常的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广泛、严重,且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高,应加强对心血管患者的血糖检测。  相似文献   

8.
李菲  任珊  谭玲  孙素涛  闫小凡 《人民军医》2009,(10):662-663
目的:研究糖化血红蛋白(HbA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微量尿清蛋白(mALB)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将2型糖尿病(T2DM)患者108例分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观察组)和糖尿病非合并冠心病组(对照组)。测定收缩压(SBP)、舒张压(DI狙)、身高、体重、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空腹血糖(FPG)和HbAlc、hs-CRP、mALB,并计算体重指数(BMI)。结果:观察组血压、TC、LDL-C、BMI、FPG、HbAlc、mALB、hs-CR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HDL-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HbAlc等可作为筛查和监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早期发生和发展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脉造影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脉造影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65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随机抽取同期冠脉造影的非糖尿病的冠心病病人50例为对照组,采用Judkins法行冠脉造影,对两组患者冠脉造影结果和临床特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冠心病危险因素比较:年龄、性别、吸烟史及冠心病家族史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无痛性心绞痛史、高血压、高血脂观察组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冠脉造影结果C型病变观察组为70.8%,对照为10.0%(P<0.01),A型病变观察组为10.7%,对照组为70.0%(P<0.01),B型两组分别为18.5%和20.0%,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多伴有高血压、高血脂、无痛性心绞痛史,其冠脉病变为多支弥漫病变。  相似文献   

10.
血清游离脂肪酸与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血清游离脂肪酸(FFA)的变化。方法:2型糖尿病(DM)组40例,根据是否合并微血管病变分为单纯DM组20例,微血管病变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0例,糖尿病肾脏病变10例)20例,选择2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比色法测定血清FFA水平。结果: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组血清FFA的水平高于单纯DM组(P〈0.05);单纯DM组血清FFA的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结论: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血清FFA水平升高,FFA可能参与了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动脉僵硬度定量分析(quantitative arterial stiffness,QAS)技术检测冠心病患者的颈动脉弹性参数,分析后者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对83例疑似冠心病患者行颈动脉QAS检查,获得颈动脉扩张性系数(distension coefficient,DC)、顺应性系数(compliance coefficient,CC)、僵硬度系数(stiffness index,α、β)、局部脉搏波传播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颈动脉局部收缩压及舒张压。随后行冠状动脉造影,根据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将患者分为A组、B组、C组。比较组间颈动脉弹性参数及修正Gensini积分的差异,并分析颈动脉弹性参数与修正Gensini积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3组间DC、CC、α、β、PWV及修正Gensini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A组比较,B、C组DC、CC降低,α、β、PWV、修正Gensini积分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C组CC降低,α、β、PWV、修正Gensini积分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修正Gensini积分与DC呈低度负相关,与CC呈中度负相关,与α、β、PWV呈中度正相关(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弹性参数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应用QAS技术评价颈动脉弹性可间接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肾功能不全(RI)对冠脉支架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CHD)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行冠状动脉支架治疗的老年CHD患者200例,根据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将患者分为中重度RI(A)组和正常或轻度RI(B)组,分析RI对冠脉支架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A组术前用冠状动脉造影来评定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TIMI血流分级为0级者明显高于B组(χ2=13.928,P<0.05);A组TIMI血流分级为1级者0例,明显低于B组(χ2=5.407,P<0.05);两组TIMI血流分级为2级和3级的患者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单支病变例数明显高于B组(χ2=12.990,P<0.05),3支及以上病变例数显著低于B组(χ2=11.216,P<0.05),双支病变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病变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A组的MACE和心源性死亡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χ2=5.162、5.347,P<0.05),全因死亡和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期间两组患者的全因死亡、主要心脏(冠脉)不良事件(MACE)、心肌梗死和心源性死亡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重度的RI对冠脉支架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明显高于轻度RI或正常的患者,改善患者的肾功能有利于提高此类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尿酸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98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分为冠心病组80例,非冠心病组18例,冠心病组又分为单支病变组27例,双支病变组29例,多支病变组24例。常规检测血尿酸水平,分析各组血尿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血尿酸水平(339.45±88.04)μmmol/L,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293.92±74.51)μmmol/L(P〈0.01),单支病变组(332.0±80.30)μmmol/L,双支病变组(337.81±95.72)μmmol/L,多支病变组(352.23±80.04)μmmol/L,血尿酸水平呈递增趋势。结论血尿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种无创检测指标与老年冠心病(CHD)的相关性。方法:64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单支组及多支组,32名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组,检测并分析血液各生物化学指标及动脉硬度指标。结果:CHD患者NO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内皮素-1(ET-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多支组ET-1水平显著高于单支组(P〈0.05)。各组间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HD患者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多支组baPWV显著高于单支组(P〈0.05)。CHD发病风险与ET-1、baPWV呈显著相关性(P〈0.05),而与血NO水平、hs-CRP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老年人冠状动脉内皮功能受损和动脉弹性降低与CHD发生密切相关,ET-1和baPWV可作为预测老年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中的水平及其关系。方法: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34例、冠心病患者42例和正常对照20例,测定血清CRP和IL-6水平。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CRP为5.21±1.89mg/L、IL-6水平为7.40±2.98ng/L,均显著高于冠心病组(3.30±1.10mg/L和5.22±2.03ng/L)和正常对照(1.68±0.54mg/L和3.38±1.85ng/L),并且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中二者呈正相关(r=0.708)。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中活跃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程可能与CRP、IL-6有关,二者可能在其机制中发挥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Uric acid,UA)、白细胞(WBC)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4月~2012年4月在我院住院的疑似冠心病患者228例。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155例和正常组73例,冠心病组又分为3个亚组:单支病变组82例,双支病变组46例,三支病变组27例。分别测定冠心病组、正常组血清UA及WBC水平,观察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尿酸、白细胞水平均高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亚组中,随着血尿酸水平的增加,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亦加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白细胞水平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尿酸水平的升高可能与冠脉病变的程度相关;白细胞水平可能与冠心病的发生有关,但与冠脉病变的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芪参益气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冠心病心绞痛患者8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芪参益气滴丸治疗组40例,西药对照组40例。治疗4周为1疗程。观察心绞痛症状及心电图ST段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的心绞痛缓解总有效率及减少心绞痛发作频率、缩短发作持续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心电图改善,治疗组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芪参益气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冠心病冠脉造影及心电图特点。方法:203例患者按照冠心病的临床分类分为心梗组与非心梗组,对冠脉造影及心电图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心梗组患者冠脉造影狭窄血管总数明显高于非心梗组(62.8%对53.3%,P<0.01),且三支血管病变多(50.0%对26.5%,P<0.01),病变血管完全闭塞比例高(23.0%对12.4%,P<0.01);而单支血管病变(14.4%对28.3%,P<0.05)和血管狭窄程度<50%的比例(4.9%对14.1%,P<0.01)均低于非心梗组。两组之间的狭窄病变分布部位,弥漫受累血管总数,弥漫病变分布部位及各分支弥漫受累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心电图分析结果示心梗组的病理性Q波出现率明显高于非心梗组(67.8%8%对19.5%,P<0.01)且T波倒置多(74.4%对59.3%,P<0.05)而ST段改变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43.3%对46.9%,P>0.01)。结论:2型糖尿病冠心病在冠脉造影上心梗组较非心梗组冠状动脉狭窄病变支数多及其狭窄程度严重,病变的分布部位及弥漫性受累血管总数差异不显著。心电图是2型糖尿病冠心病的一种简单有效的筛选方法,但存在一定的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