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目的 研究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基因多态性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关系.方法 选取152例NAFLD患者和146例未患脂肪肝人员,收集血液样本检测血脂水平,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线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分析SREBP-1c基因18号外显子54G/C多态性.结果 NAFLD病例组TC、TG和LDL-C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SREBP-1c18号外显子54G/C单核苷酸多态性均以GG型的比例最高,两组基因型频率分布有统计学差异(χ2=6.1096,P<0.05),NAFLD病例组中C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6.2520,P<0.05).C等位基因携带者患NAFLD的风险是G等位基因的1.6484倍(OR=1.6484,95%CI:1.3233~10.0984).结论 研究对象的血脂水平异常与NAFLD的患病有显著相关性,参与糖代谢、脂代谢的SREBP-1c基因18号外显子54G/C呈现多态性,其C等位基因可能会使个体的NAFLD发病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病例对照关联研究,研究分析C1GALT1和C1GALT1C1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与新疆地区维吾尔族人群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易感性之间的关联。方法 共选取1 014名受试者,其中包括595名IgAN患者和419名地理和民族匹配的健康对照者。选择C1GALT1中的 734C/T,-465A/G,-330G/T,-292C/-和1365G/A 5个SNPs作为标记SNP。结果 IgAN患者-292C/-的D等位基因和DD基因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IgAN患者的单倍型YATIG(Y=C或T)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0.0726 vs 0.1202,P=2.684×10-4,OR=0.68)。IgAN患者的单倍型YAGDA(0.1187 vs 0.0684,P=3.671×10-3,OR=1.72)和YATDG(0.0827 vs 0.0275,P=1.197×10-5,OR=2.87)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C1GALT1基因的变异与新疆地区维吾尔族IgAN遗传易感性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YP2C9-1601A/C基因多态性在广东地区特发性房颤患者中的分布及其对华法林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广东地区特发性房颤患者150例为病例组,正常人群1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CYP2C9基因,比较两组CYP2C9-1601A/C基因型分布特征,并对不同基因型的特发性房颤患者华法林用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CYP2C9基因1601位A碱基突变为C后,能够被KpnⅠ内切酶识别,产生134 bp和18 bp两个片段。特发性房颤患者中,CYP2C9-1061 AA型105例(70.0%),AC型40例(26.7%),CC型5例(3.3%)。AC型比例显著高于正常人群(χ2=13.3259,P=0.0003),AA型比例显著低于正常人群(χ2=14.5200,P=0.0000),CC型发生率两组无显著差异(χ2=0.2218,P=0.6377)。AC型及CC型患者华法林用量(3.62±0.58)mg、(3.12±0.16)mg均显著低于AA型的(4.28±0.63)mg(P〈0.01);CC型患者低于AC型(P〈0.05)。结论广东地区特发性房颤患者中存在较多的CYP2C9 1061A/C基因多态性,并且CYP2C91061A/C突变使患者的华法林用量减低,可作为临床个体化用药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安新焕  梁干雄  武会娟 《武警医学》2014,(11):1085-1088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 gene,IL-6)基因启动子区-634C/G多态性与中国广东地区汉族人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关系。方法 在中国广东地区汉族人中,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对245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其中正常眼底即DR0组153例,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即DR1组51例,增殖期视网膜病变即DR2组41例,和101例健康对照者(NC组)的IL-6基因启动子区-634C/G多态性进行了检测,并比较分析各组间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以及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1)DR0、DR1、DR2三组间在年龄、性别、血压、体重指数、腰臀比、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A1c、血脂等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而病程在三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9.05,P〈0.05)。(2)基因型GG在NC、DR0、DR1、DR2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839,P=0.002),DR1、DR2组GG基因型明显高于DR0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15,P=0.022);等位基因G在NC、DR0、DR1、DR2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87,P=0.009),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IL-6基因启动子区-634G/G基因型、病程及空腹血糖是DR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在中国广东地区汉族人中,IL-6基因启动子区-634 G/G基因型是DR的遗传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国正常人群中载脂蛋白E(ApoE)基因编码区及其转录调控区 113G/C多态的分布。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RFLP)方法,检测ApoE基因编码区及其转录调控区 113G/C多态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的烦率分布。结果:正常人群中ApoE基因及转录调控区 113G/C多态基因型的分布符合Hardy-Weirdberg平衡。按是否含ApoE ε4基因分层后,ε4与非ε4型人群等位基因和基因型烦率分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基因型χ^2=1.819,P=0.178;等位基因χ^2=4.952,P=0.085)。按 113G/C多态各基因型分层后,各人群间ApoE基因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G与非G/Gχ^2=1.145,P=0.95;C/C与非C/Cχ^2=3.997,P=0.55)。但ε4等位基因与C/C基因型连锁分离的概率为0,ε4纯合基因型与 113G纯合基因型共分离的概率亦为0。结论:中国正常人群中ε4等位基因与 113C纯合基因型及ε4纯合基因型与 113G纯合基因型共分离相当罕见,这两种基因连锁分离时可能不利于中国人群的生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血压左心室肥厚(LVH)患者p22phox基因C242T和-930A/G位点多态性与发生心房颤动(AF)的相关性。方法选择881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LVH患者,纳入其中128例合并心房颤动者作为AF组,在753例窦性心律患者中,根据年龄、性别、左室重量指数等临床资料与AF组进行1∶2配比,选择256例窦性心律者作为对照组。运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分析法检测p22phox基因C242T和-930A/G位点的多态性,比较两个位点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间的分布差异。结果AF组p22phox基因C242T多态位点的TT和CT基因型以及T等位基因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5.460,P=0.019;χ2=4.414,P=0.036)。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左房直径后,T等位基因携带者(TT+CT)发生房颤的风险约为CC型纯合子的0.5倍(OR=0.516,95%CI0.312~0.925,P=0.025)。p22phox基因-930A/G多态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AF组与对照组间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p22phox基因C242T位点的多态性与高血压LVH患者房颤的发生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1A1 G71R基因突变对母乳性黄疸发病的影响.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母乳性黄疸56例(黄疸组)和对照40例(对照组).用套式PCR后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确定UGT1A1 G71R基因型.通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胆红素水平.分析 UGT1A1 G71R突变与母乳性黄疸发病的关系.结果 黄疽组中,UGT1 A1 GT1R突变纯合子5例、杂合子24例、野生型27例,UGT1A1 G71R等位基因频率为30.36%.对照组中,UGT1A1 G71R突变纯合子1例、杂合子9例、野生型30例,UGT1A1 G71R等位基因频率为13.75%.等位基因频率前者明显高于后者,且有统计学意义(X2=7.17,P=0.01).UGT1A1 G71R突变纯合子或杂合子组婴儿发生母乳性黄疸的OR(95%CI)为3.2(1.32,7.77).结论 UGT1A1 G71R基因突变可能是晚发性母乳性黄疸发病的促发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MRI影像特征对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随访人群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程度评估的价值。方法搜集接受腹部MRI检查和肝脏穿刺活检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定期随访患者51例,对MRI 5组征象进行有或无评价:肝实质T2WI信号增高、肝内门静脉周围间隙增宽、胆囊壁增厚水肿、肝周淋巴结、肝实质异常强化,其结果与肝脏穿刺活检病理炎症(G1、G2、G3)和纤维化(S1、S2、S3)程度分级进行比较。结果肝实质T2WI信号增高在G1/G2/G3(4/6/15,χ^2=13.456,P=0.001)、G2/G3(6/15,χ^2=8.407,P=0.004)、G1/G3(4/15,χ^2=11.691,P=0.001)、S1/S2/S3(4/12/9,χ^2=8.262,P=0.016)、S1/S2(4/12,χ^2=5.546,P=0.0019)、S1/S3(4/9,χ^2=6.850,P=0.009)各组比较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肝实质异常强化在S1/S2(3/10,χ^2=4.677,P=0.031)比较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肝内门静脉周围间隙增宽在G1/G2/G3(0/0/4/χ^2=7.957,P=0.019)、G2/G3(0/4,χ^2=4.265,P=0.039)各组比较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肝脏周围淋巴结在G1/G2/G3(1/7/11,χ^2=11.07,P=0.004)、G1/G2(1/7,χ^2=5.475,P=00019)、G1/G3(1/11,χ^2=11.163,P=0.001)各组比较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实质T2WI信号增高提示明显的肝脏炎症(G>2级)及纤维化程度较高(2级)。肝脏周围淋巴结的出现提示肝脏炎症活动度较高(G2级),与肝纤维化程度无关。肝内门静脉周围间隙增宽提示明显的肝脏炎症(G>2级)。  相似文献   

9.
7个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家系的基因突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7个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家系进行基因突变分析。方法应用RT-PCR技术,对7位患者的ABcDl基因编码区分4个片段进行扩增并对PCR产物直接测序。应用PCR-限制性酶切或DNA测序等方法分析相应的基因组DNA,进一步确证ABCD1基因的突变位点。结果在7位患者的ABCD1基因上存在6个不同的碱基置换(709C→A、807G→A、1161C→T、2065C→T、2113T→C和2235C→T)、1个碱基缺失(1801delAG)和1个碱基插人(1126insCCATCG),分别造成5个错义突变(A141T、R259W、P560L、L76P和R617C)、2个移码突变(fs I246和fs E471)和1个无义突变(S108X)。结论在中国人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患者中发现4个新的ABCD1基因突变,即S108X、fs I246、R259W和IA76P突变。不同家系具有不同的突变位点,且突变类型和表型之间无特殊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条件下泛素羧基端水解酶L1基因(UCH-L1)第3外显子丝氨酸/酪氨酸(C/A)多态、第4外显子丝氨酸/苯丙氨酸(C/T)多态与帕金森病发病风险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FCR-RFLP),在164例帕金森病患者和172例健康对照中观察UCH-L1基因C/A和C/T多态的分布,并通过比数比(PR)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帕金森病组中UCH-L1第3外显子的C等位基因频率(62.2%)明显高于对照组(51.7%)(OR=1.534.P=0.006),CC基因型频率(36.6%)亦明显高于对照组(23.3%)(0R=1.904,P=0.008),而且这种正相关主要存在于≥60岁的帕金森病患者中(0R=2.689,P=0.002).帕金森病组中UCH-L1第4外显子C/T多态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的分布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进行年龄分层后该基因多态在两组人群中的分布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UCH-L1第3外显子C等位基因可能是老年人帕金森病发病的危险因子,而第4外显子C/T多态则与帕金森病发病无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原发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C-erbB-2的表达水平与术后骨转移的情况,探讨ER、PR、C-erbB-2的表达水平与术后发生骨转移的相关性,为肿瘤患者术后常规行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检查提供指导。方法: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的103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术前均无临床及影像学骨转移征象。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ER、PR、C-erbB-2的表达水平,术后3个月5年行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至少15年行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至少12次,可疑病灶行X线、CT和MRI检查。根据术后骨转移情况分为有骨转移组和无骨转移组,分别分为≤50岁年龄组和>50岁年龄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ER、PR的表达在≤50岁年龄组与骨转移存在相关性(χ2=26.51,P<0.01;χ2=13.81,P<0.05),在>50岁年龄组与骨转移无相关(P>0.05);C-erbB-2的表达在2个年龄组与骨转移均无相关性(P>0.05)。②无骨转移组ER、PR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骨转移组(χ2=21.19,P<0.01;χ2=4.39,P<0.05)。CerbB-2的阳性表达率无骨转移组与骨转移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6,P>0.05)。③骨转移组中ER、PR共同表达阳性(+++、++、+),ER表达阳性同时PR表达阴性和ER、PR同时表达阴性3种组合与无骨转移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7,P<0.05;χ2=9.93,P<0.05;χ2=21.62,P<0.01);ER表达阴性同时PR表达阳性的组合在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P>0.05)。结论:ER、PR共同表达阴性的患者较其他表达组合发生骨转移的概率大,ER、PR表达水平与术后发生骨转移的概率及年龄有相关性,C-erbB-2表达水平与骨转移无显著相关性。分析ER、PR、C-erbB-2表达水平有助于指导患者术后常规行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SPECT/CT图像融合技术在诊断骨转移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核医学科进行肺癌术前查体的患者资料,其中376例为全身骨显像(whole-body bone scintigraphy,WBBS),172例为局部SPECT/CT(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融合图像检查,对两种检查能够提供有效诊断的比例进行统计学比较.以临床诊断或随访结果为最终判定标准,对两组显像方式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进行比较.结果 SPECT/CT的诊断效能明显高于WBBS(Z=2.769,P =0.006).SPECT/CT显像的灵敏度为94.4%、特异度为89.0%、阳性预测值为86.1%、阴性预测值为95.7%、准确度为91.5%,明显高于SPECT的82.4%(χ^2 =4.281,P=0.039)、80.1%(χ^2=4.085,P=0.043)、54.7%(χ^2=21.658,P =0.000)、94.0%(χ^2 =0.392,P=0.531)、80.6%(χ^2=10.012,P=0.002).结论 SPECT/CT图像融合较WBBS能够提高骨转移瘤患者的诊断符合率,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有价值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二磷酸腺苷(ADP)抑制率之间的关系,以期能够早期预测氯吡格雷抵抗,为氯吡格雷的个体化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127例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症并首次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血标本并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将提取后的总DNA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经纯化后进行双向测序确定基因型,根据不同的基因型对患者进行分组;使用血栓弹力图测定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多组均数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多组均数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所有数据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127例患者中各基因型所占比例:CYP2C19*1/*1为41.7%,CYP2C19*1/*2为35.4%,CYP2C19*1/*3为11.8%,CYP2C19*2/*2为5.5%,CYP2C19*2/*3为5.5%,CYP2C19*3/*3为0%。携带正常基因纯合子(CYP2C19*1/*1)的A组患者与携带有正常基因与突变基因杂合子(CYP2C19*1/*2或CYP2C19*1/*3)的B组患者ADP抑制率并无显著性差异,携带突变基因纯合子或杂合子的C组患者与B组和A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和P〈0.01)。结论首次PCI术后携带CYP2C19突变基因纯合子或杂合子(CYP2C19*2/*2、CYP2C19*3/*3或CYP2C19*2/*3)的患者建议使用联合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转染B7同系物3(B7-H3)基因对前列腺癌细胞摄取^18F—FDG和^18F-FLT的影响,并探讨抗B7-H3单克隆抗体(简称单抗)对前列腺癌细胞的作用。方法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鼠源性前列腺癌RM1细胞和转染B7-H3基因RM1的同种细胞(RM1-B7-H3)培养后0.5、1、2、3、4和5d的吸光度(A)值,并用流式细胞仪测定2种细胞的生长周期。在不同糖浓度(0、5.5和11.0mmol/L)、不同细胞数(每孔5×10^4~5×10^6)、不同摄取时间(20~120min)的条件下,测定2种细胞的^18F—FDG摄取率;并在细胞数为1×10^6、反应时间为100min的条件下行^18F-FLT细胞摄取实验。最后测定给予抗B7-H3单抗4H7后RM1-B7-H3细胞的^18F—FDG细胞摄取率。数据比较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两样本t检验。结果RM1-B7-H3细胞培养1、2和3d时的A值分别为1.59±0.23、2.26±0.15和2.01±0.60,较RM1细胞(1.22±0.14、1.10±0.09和1.04±0.15)高(t=3.923、19.228和4.467,均P〈0.01);其他时间点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94、0.858、2.000,均P〉0.05)。RM1-B7-H3细胞的G1、S、G2/M期比例分别为(32.96±2.56)%、(39.11±2.57)%和(27.94±0.21)%,S期比例较RM1细胞(32.76±1.90)%高(t=3.442,P〈0.05)。2种细胞^18F—FDG摄取率均随培养基糖浓度的增加而降低,随细胞数和摄取时间的增加而升高。在1.0×10^6细胞、摄取100min时,RM1-B7-H3和RM1细胞的^18F—FDG摄取率分别为(55.07±3.99)%和(44.16±3.60)%,^18F—FLT摄取率分别为(5.25±0.81)%和(3.33±0.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977和4.567,均P〈0.01)。给予4H7单抗后RM1-B7。H3细胞的^18F—FDG细胞摄取率为(45.36±2.92)%,较未加单抗组^18F—FDG细胞摄取率低(F=10.001,P〈0.01)。结论转染B7-H3基因能增强前列腺癌细胞的代谢和增殖活性,并提高细胞对^18F—FDG和^18F-FLT的摄取;给予抗B7-H3单抗4H7后,RM1-B7-H3细胞的^18F—FDG细胞摄取率降低。  相似文献   

15.
肖佩  张翠玲  孙黎 《武警医学》2014,(1):16-18,23
目的 研究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和17β-羟类固醇脱氢酶1(17β-HSD1)在子宫内膜息肉( endometrial polyps,EPs)中的表达情况,进一步从分子水平阐明EPs的发病机制.方法 选择EPs患者47例,其中,息肉组织作为病例组,同一患者宫腔内远离息肉组织的正常内膜作为对照1组,同时选择50例行宫腔镜检查的妇女的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作为对照2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R和17β-HSD1在各组的表达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ER在EPs中表达的阳性率是80.9%,17β-HSD1在EPs中表达的阳性率是76.6%,二者在EPs中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R和17β-HSD1在EPs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619,P<0.01).结论 ER和17β-HSD1在EPs中的过度表达可能是EPs发生、发展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根据leptin基因在GenBank中的已知序列设计两对引物,采用PCR—SSCP和DNA测序技术在新疆细毛羊群体中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检测分析。结果表明,新疆细毛羊leptin基因第二、三外显子都具有多态性。其中,第二外显子扩增片段上有AA和AB两种基因型,AA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而在第三外显子有CC、CD两种基因型,以CC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并且经过DNA测序发现,在leptin第一内含子上有两处突变.即1TrG三个连续碱基的插入和C→T的碱基替换;而在第三外显子上发生了M替换突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Polo-like kinase1(Plk1)在儿童急性白血病骨髓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lk1在儿童急性白血病骨髓细胞中的表达水平。结果 30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non-lymphoblastic Ieukemia,ANLL)及3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儿童患者与19例正常儿童(normal,N)骨髓细胞比较,Plk1表达有显著性差异(χ^2=43.947,P〈0.01),在ANLL及ALL中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儿童。结论 Plk1在儿童急性白血病中呈异常高表达,可能成为白血病治疗的有效靶点及重要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