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探讨激光治疗伴有腺体样肥大分泌性中耳炎的方法和疗效。方法32例(49耳)伴有腺体样肥大分泌性中耳炎的患儿,手术切除部分腺样体后,全部在内镜下用Nd:YAG激光对残存腺样体进行照射;对9例17耳进行激光鼓膜切开术,其他23例32行耳鼓膜穿刺冲洗。随访3个月。结果术后1个月腺样体无明显残留;分泌性中耳炎49耳的治愈率、好转率及无效率分别为57.2%(28耳)、28.6%(14耳)和14.2%(7耳),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Nd:YAG激光治疗伴有腺体样肥大的分泌性中耳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分泌性中耳炎患儿鼻咽腺样体肥大的16层MDCT表现.方法:对528例被确诊为分泌性中耳炎的小学生进行鼓膜检查、听力检查、声阻抗检查和鼻咽部横断面CT平扫检查并比较.结果:528例被确诊为分泌性中耳炎的小学生均有不同程度的鼻咽腺样体肥大和听力损失,并且鼻咽腺样体肥大的程度与听力损失的程度和比率呈正相关.结论:16-MDCT扫描可清楚显示鼻咽腺样体肥大及其程度,对分泌性中耳炎患儿鼻咽腺样体肥大的临床治疗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3.
李晓琴 《西南军医》2006,8(1):53-54
儿童睡眠呼吸疾病最重要的原因在于腺样体肥大,同时腺样体肥大也是慢性鼻窦炎和分泌性中耳炎的重要基础因素。我们对27例并发慢性鼻窦炎和(或)分泌物中耳炎的患儿采用内镜辅助经口腔腺样体切除术,观察慢性鼻窦炎和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效果。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激光治疗伴有腺体样肥大分泌性中耳炎的方法和疗效。方法32例(49耳)伴有腺体样肥大分泌性中耳炎的患儿,手术切除部分腺样体后,全部在内镜下用Nd∶YAG激光对残存腺样体进行照射;对9例17耳进行激光鼓膜切开术,其他23例32行耳鼓膜穿刺冲洗。随访3个月。结果术后1个月腺样体无明显残留;分泌性中耳炎49耳的治愈率、好转率及无效率分别为57.2%(28耳)、28.6%(14耳)和14.2%(7耳),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Nd∶YAG激光治疗伴有腺体样肥大的分泌性中耳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腺样体肥大、慢性腺样体炎一直被认为是引起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的重要原因,既往对无明显腺样体肥大的儿童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仅行鼓膜置管术,术后具有复发率高的弊端,我们采用腺样体切除术(Adenoidectomy,AT)联合鼓膜置管术治疗儿童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取得了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分析腺样体刮除术联合鼓室置管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分析的方法对收治的108例(120只患耳)分泌性中耳炎的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108例患儿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单纯鼓室置管术,实验组采用腺样体刮除术联合鼓室置管术。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听阈较对照组的降低幅度更大( P<0.05),实验组发生鼓膜穿孔、化脓性中耳炎、听力下降等并发症的情况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腺体刮除术联合鼓室置管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好,并发症少,安全可靠,较利于儿童听力的发育。  相似文献   

7.
鼓室置管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5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分泌性中耳炎的患儿经非手术治疗无效者,采用鼓室置管术及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结果儿童分泌性中耳炎50例(89耳)1年左右中耳功能恢复正常,听力保持在25 dB以内达95%。结论鼓室置管及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100例分泌性中耳炎伴腺样体肥大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手术及保守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例数多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病例术后听阈改善明显。结论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应以腺样体切除术治疗为主,其疗效肯定、安全性高,能显著改善患儿听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儿童腺样体肥大在临床上极其常见。过度的腺样体肥大常导致儿童夜间打鼾、憋气、张口呼吸,以及经久不愈的鼻炎、鼻窦炎、分泌性中耳炎等,更为严重者引起颌面部畸形-腺样体病容。我科于2000年以来采取鼻内窥镜引导下行腺样体刮出186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螺旋CT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02~2010-10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残疾儿童46例78耳分泌性中耳炎的螺旋CT表现。结果 28例37耳有不同程度的乳突密度增高,气房减少,听小骨完整,周围骨质无破坏;21例41耳仅表现为乳突气房模糊。2例支气管扩张;6例唇腭裂;8例腺样体肥大;1例鼻中隔偏曲;38例伴不同程度的筛窦、上颌窦积液。结论螺旋CT可清晰显示中耳、乳突、鼻旁窦结构及腺样体肥大程度,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诊断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致病的危险因素及诊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耳鼻咽喉科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96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性别、年龄、病程、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慢性鼻窦炎、鼻中隔偏曲、鼻咽癌放疗病史、腺样体肥大、变应性鼻炎、腭裂、乳突气化不良等因素与病情发展为难治性的关系。结果 96例(107耳)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中,发展为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22例(24耳),发生率为22.4%。各项因素中乳突气化不良、变应性鼻炎、鼻咽癌放疗史与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具有多重性,其中主要危险因素为乳突气化不良、变应性鼻炎、电离辐射损伤。  相似文献   

12.
儿童腺样体肥大的CT表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儿童腺样体肥大的CT表现。资料与方法 回顾分析3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儿童腺样体肥大的CT表现。结果 儿童腺样体肥大的CT征象为:鼻咽顶后壁软组织增厚堵塞后鼻孔14例,合并副鼻窦炎12例,合并分泌性中耳炎6例,增强扫描病灶不均匀强化。结论 CT检查可以明确病灶范围及其合并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儿童腺样体肥大的临床应用。方法:对46例临床疑似腺样体肥大儿童行16层螺旋CT低剂量和常规剂量扫描,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比两种剂量扫描的图像质量与患者的辐射剂量。结果:16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与常规剂量扫描对显示鼻咽部的解剖结构及病变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381)。对低剂量组/常规剂量组两组腺样体CT值平均值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256)。CT值标准偏差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313)。低剂量CT扫描显示儿童鼻咽部扫描参数中CTDIvol为4.35mGy、DLP为40.62mGy.cm,常规剂量CTDIvol为8.65mGy、DLP为81.23mGy.cm。低剂量与常规剂量相比,其CTDIvol和DLP降低了约50%的辐射剂量。结论:16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对腺样体肥大的诊断结果与常规剂量均相同,故16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临床疑似腺样体肥大的患者,完全能替代常规剂量的16层螺旋CT扫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1.5T MRI中运用氢质子波谱成像(1^H-MRS)技术在脂肪肝疗效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自身治疗前后对照的方法,选取15例代谢综合征患者用艾塞那肽(Exenatide)并进行糖尿病饮食,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8周各行1次1H-MRS检查,测得肝内脂肪含量(IHCL);同时测量患者治疗前后体质量(BW)、腰围、体质量指数(BMI)、甘油三脂(TG).结果 结果经对数转换符合正态分布,后进行配对t检验,治疗前IHCL高于治疗8周后的IHC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了性别、年龄后,以IHCL为因变量,以BMI、腰围、TG为自变量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IHCL和BMI(r =0.489,P<0.05)、腰围(r=0.416,P<0.05)、TG(r =0.347,P<0.05).结论 1^H--MRS脂肪定量技术可用于临床评估脂肪肝治疗效果,并且是一种无创脂肪定量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2013年4月、9月,在昭苏77团垦区人工草场进行草场鼠种和鼠密度调查。采用夹日法.共捕鼠251只,经鉴定:所捕鼠种隶属同一鼠种为狭颅田鼠,即是77团人工草场的优势种。其中4月份和9月份在9连混播草场的平均捕获率分别为20.77%和25.59%,表明春秋两季捕获率差异不显著(P〉0.05);9月份在9连草场(种植苜蓿)捕获率为20-39%,8连混播草场捕获率为14.63%。三个草场差异显著(P〈O.05)。经夹捕法测得:77团人工草场鼠害区每公顷草场上有15~25个洞群,每公顷约有狭颅田鼠15~50只。三个草场生理指标分析表明:9连与8连混播草场狭颅田鼠体重、耳长、后足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三个草场狭颅田鼠体长、尾长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西北地区慢性前列腺炎(CP)患者生活质量(QOL)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2005—2009年对西北各省门诊就诊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进行相关问卷调查,共700例。内容包括:①国际前列腺炎症状评分指数表(NIH—CPSI):②居住地海拔高度及气候温度;③中文版知觉压力量表(CPSS);④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结果有效回收问卷617份.生活质量评分平均为9.21±1.93。QOL评分随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r=0.801,P〈0.01)和心理压力评分增高而增高fr=0.573,P〈0.01)。QOL影响的严重程度有按海拔高度(r=0.526,P〈0.01)和寒冷程度(r=0.501,P〈0.01)逐渐上升趋势。QOL分值与P分值(r=0.682,P〈0.05)及N分值(r=0.770,P〈0.05)正相关,QOL分值与E分值负相关(r=-0.701,P〈0.05)。结论慢性前列腺炎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与症状严重程度、高心理压力、寒冷气候、高海拔环境及个性相关。  相似文献   

17.
儿童腺样体肥大与相关疾病的临床影像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儿童腺样体肥大与分泌性中耳炎、鼻窦炎的CT表现及其相关性.方法:对81例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为腺样体肥大且术前进行鼻咽部CT扫描(同时具有鼻窦炎或/和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腺样体肥大程度分为两组:中度肥大(33例)和重度肥大(48例),分析两组间分泌性中耳炎和鼻窦炎发病率的差异性和影像学特征.结果:中度肥大组伴发病变的CT表现为:上颌窦炎26例(24.7%),筛窦炎17例(16.2%),额窦炎3例(2.8%),蝶窦炎7例(6.6%),鼻甲肥大30例(28.6%),外耳道炎3例(2.8%),鼓室炎23例(21.9%),乳突窦炎23例(21.9%);重度肥大组伴发病变的CT表现为:上颌窦炎45例(42.8%),筛窦炎43例(40.9%),额窦炎11例(10.5%),蝶窦炎14例(13.3%),鼻甲肥大44例(41.9%),外耳道炎5例(4.7%),鼓室炎40例(46.7%).乳突窦炎40例(46.7%).81例中56例(71%)同时合并有鼻窦炎、分泌性中耳炎.结论:腺样体肥大与分泌性中耳炎和鼻窦炎发病率呈正相关,重度肥大组分泌性中耳炎和鼻窦炎发病率明显高于中度肥大组,双侧发病率高于单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细胞凋亡在慢性高原病(CMS)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从而寻求新的诊断和治疗途径。方法 选取CMS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健康人群14例为对照组,采用固相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测定CMS组及对照组骨髓上清液Cyt C和Caspase-3水平。结果 CMS患者骨髓上清液中Cyt C水平[(21.43±8.92)ng/ml]水平与对照组[(10.36±3.55)n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MS患者骨髓上清液中Caspase-3水平[(15.45±4.73)ng/ml]水平与对照组[(7.14±1.93)n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MS患者骨髓上清液中Cyt C与Caspase-3水平呈正相关(r=0.706,P〈0.01);CMS患者骨髓上清液中Cyt C和Caspase-3表达水平均与血红蛋白(Hb)浓度呈正相关(r=0.524,P〈0.01;r=0.577,P〈0.01),与血氧饱和度(SaO2)呈负相关(r=-0.505,P〈0.05;r=-0.554,P〈0.01)。结论 推测细胞凋亡可能在CMS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期因子(MK)蛋白在脑膜瘤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52例脑膜瘤组织和10例正常脑膜组织中MK蛋白的表达,并对二者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2例脑膜瘤组织中,MK蛋白阳性表达率为63.5%,正常脑膜组织中无MK蛋白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01〈0.05)。MK蛋白阳性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和肿瘤部位、大小、形状无关(rs=0.4524,P=0.089〉0.05),而与肿瘤病理分级分类(rs=0.3785,P=0.0024〈0.05)、侵袭性(rs=0.7412,P=0.0087〈0.05)、血供(rs=0.6518,P=0.041〈0.05)、瘤周水肿(rs=0.6142,P=0.032〈0.05)密切相关。结论MK蛋白在脑膜瘤组织中有过度表达;MK蛋白的表达与侵袭性、瘤周水肿及病理分级相关;MK蛋白有望成为临床上对脑膜瘤生物学行为进行判定的指标。抑制MK的表达,有望为高表达MK的脑膜瘤提供一个新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