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 毫秒
1.
周洪武 《心脏杂志》2010,22(2):258-260
心室重构是心力衰竭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胚胎基因再表达是衰竭心脏心室重构的重要分子标志之一。哺乳动物的心肌中含有两种肌球蛋白重链(MHC)基因,即α、β亚型。MHC的V1(由αMHC构成)比MHC的V3(由βMHC构成)有较大的ATP酶活性和收缩速率。心力衰竭时,αMHC向βMHC转换。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氯沙坦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被随机均分为三组:氯沙坦组(A组)。卡托普利组(B组),常规治疗组(C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对照组常规治疗后.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量(SV)均进一步恶化(P<0.05),A、B组的LVEDV、LVEF、SV较C组则无显著恶化(P<0.05~<0.01).A组又好于B组(P<0.05)。结论:氯沙坦能明显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缬沙坦对阿霉素(ADR)致心肌损伤大鼠心功能及心肌肌球蛋白重链(MHC)基因表达改变的相关分析。方法 30只SD大鼠腹腔注射ADR(20mg/kg,分8次)造成心脏损伤模型。缬沙坦330mg/kg灌胃,分11次观察其对ADR致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停药24h后。测定大鼠左心室功能,肌球蛋白重链分析(半定量)。结果 ①α-MHCmRNA基因表达减弱,β-MHCmRNA基因表选增强;②心肌α-MHC向β-MHC的表型转变与心功能的损伤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缬沙坦能逆转α-MHC向β-MHC的表型转变,心室功能的改善与MHC表型改变的逆转具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我国慢性肾脏病(CKD)患者与非肌性肌球蛋白重链9(MYH9)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301例CKD患者作为观察组,294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PCR法检测MYH9基因rs3752462、rs4821480两位点基因多态性,分析MYH9不同基因型与CKD患者的发病年龄、性别、血压、24h尿蛋白定量、血清肌酐、肾小球滤过率、原发病及服用降压药频率的相关性. 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T基因型患者的收缩压高于CC基因型(147.94±27.40 mmHg,136.43±19.09 mmHg,P<0.05);CC基因型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32.00±29.98)显著高于CT基因型(21.62±23.67,P<0.05)及TT基因型(21.99±24.18,P<0.05).校正年龄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s3752462位点CC基因型是CKD患者收缩压增高的保护因素,CT基因型CKD患者患高血压的概率是CC基因型的0.175倍(95%CI 0.071~0.431);rs3752462位点CC基因型是CKD进展至终末期肾病(ESRD)的独立保护因素,CC基因型肾小球滤过率是TT基因型的0.410倍(95%CI 0.183~0.922). 结论:携带MYH9基因rs3752462位点CC基因型的CKD患者不易患高血压,且肾损害进展慢,CC基因型是CKD患者的保护因素,等位基因C突变为T可导致收缩压升高甚至ESRD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巯甲丙脯酸 (captopril)在防治心肌肥厚过程中 ,对大鼠血液动力学和心肌肌球蛋白重链 (MHC)基因表达的影响。  方法 :将 6 0只大鼠随机分 3组即 :对照组 (n=17)、心肌肥厚组 (n=19)、心肌肥厚 巯甲丙脯酸组 (n=2 4) ,观察巯甲丙脯酸对主动脉缩窄大鼠血浆和心肌血管紧张素 (Ang )含量、血液动力学以及左心室心肌α- MHC和β- MHC基因表达的作用。  结果 :1心肌肥厚组大鼠全心重 /体重值及心肌 Ang 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加 ;收缩压、平均动脉压、左心室收缩压、左心室等容收缩期压力变化速率最大值 ( dp/ dtmax)显著升高 ;α- MHC基因表达减弱 ,β- MHC基因表达增强。 2巯甲丙脯酸组大鼠的全心重 /体重值及心肌 Ang 的含量显著低于心肌肥厚组 ;使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显著降低 ;使心肌α- MHC基因表达增强 ,β- MHC基因表达减弱。  结论 :巯甲丙脯酸通过抑制 Ang 的生成 ,逆转压力超负荷所致的心肌 MHC表型的转化 ,有效地防治了心肌肥厚的发生 ,改善了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复方黄精口服液心力衰竭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66只,采用阿霉素损伤大鼠心肌致心力衰竭为模型(阿霉素16d累计量20mg/kg。第2天、第4天1mg/kg;第6天、第8天2mg/kg;第10天、第12天3mg/kg;第14天、第16天4mg/kg,腹膜内注射)随机分正常组、阿霉素(ADR)组、ADR+复方黄精口服液2ml(小剂量组)、ADR+复方黄精口服液4ml(中剂量组)、ADR+复方黄精口服液6ml(大剂量组)及ADR+天保宁组(阳性对照组),共6组,每组11只。测心体比(LVM/BW),心肌肌球蛋白重链(α-MHC)、β-重链(β-MHC),用电镜观察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ADR 16d累计剂量20mg/kg时,大鼠出现较严重的心力衰竭。心肌α-MHC向β-MHC转化,即α-MHC下降(下正常组比较,P<0.01),β-MHC上升(与正常组比较,P<0.01),ADR组LVM/BW升高(与正常组比较P<0.01)。经给药治疗后,心肌β-MHC向α-MHC转化,即:α-MHC上升(与ADR组比较,P<0.01),β-MHC下降(与ADR组比较,P<0.01),LVM/BW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与ADR组比较,P<0.01或P<0.05),在电镜下可见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有一定程度改善,且以上变化以中剂量组作用最佳。结论:复方黄精口服液可减轻ADR致心力衰竭的病理改变及逆转心肌细胞表型方面MHC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碘缺乏和碘过量对大鼠心肌肌球蛋白重链(MHC)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低碘(LI)组、适碘(NI)组、5、10、50、100倍高碘(5HI、10HI、50HI、100HI)组,饲养6个月。采用化学发光方法测定血中甲状腺激素(TH)水平,记录大鼠心电图,心脏指数,RT-PCR法检测心肌肌球蛋白重链α和β(α-MHC、β-MHC)mRNA的表达。结果与NI组相比,LI组血清TH水平降低(P<0.01),心脏指数增大(t=2.973,P<0.01),心肌细胞α-MHC mRNA表达量降低(t=4.382,P<0.01),β-MHC mRNA表达量增高(t=5.843,P<0.01)。各HI组血清TH水平较NI组有下降趋势,10H1、50HI、100HI组血清TT3与NI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01、4.838、2.406,P<0.01或0.05),10HI、50HI组血清TT4与NI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62、2.348,P<0.05);但心电图各波段和心脏指数未见明显改变:α-MHC mRNA表达量随摄入含碘量的升高而呈下凋趋势,但与NI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50HI和100HI组β-MHC mRNA表达量显著上调(t=2.632、4.127.P<0.05或0.01)。结论碘缺乏和碘过量均可导致Wistar大鼠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影响心脏受TH调节的靶基因的表达量,进而影响心脏的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苦参碱对去甲肾上腺素 (NE)促心肌细胞肥大及肌球蛋白重链 (MHC)基因表达作用的影响。方法 :采用测定心肌细胞直径、数目 ,3 H 亮氨酸 (3 H Leu)掺入率及分子杂交的方法 ,观察NE对大鼠培养心肌细胞肥大及MHC基因表达的影响 ,并用苦参碱治疗。结果 :NE显著促进心肌细胞直径增大 (P <0 .0 5 )及3 H Leu掺入率的增加 (P <0 .0 1) ,并诱导心肌细胞 β MHC基因表达 ,α MHC基因表达相应减少 ,苦参碱对NE促心肌细胞直径增大及3 H Leu掺入率增加作用无明显影响 ,但显著抑制NE致心肌细胞MHC同工蛋白的病理性转换作用 ,即增加α MHC基因表达 ,减少 β MHC基因表达。 结论 :苦参碱对NE促心肌细胞肥大作用无明显影响 ,但显著逆转NE致MHC同工蛋白的病理性转换作用 ,故苦参碱在心肌细胞肥大的防治中仍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9.
基质金属蛋白酶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室重塑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间质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s)活性和心室重塑的关系及药物氯沙坦干预的影响。方法 Sprague Dawley(SD)大鼠 82只 ,随机分为对照组 (n =10 )、心肌梗死组 (MI组 ,n =36 )和氯沙坦组 (n =36 )。氯沙坦组予氯沙坦 5 0mg·kg-1·d-1灌胃 ,第 2周开始与MI组予异丙肾上腺素。酶谱法测定各组不同时间MMPs活性 ,氯胺T法测定胶原含量 ,免疫组化法测定I/III胶原比例 ,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结果 心肌梗死组MMP 2、MMP 9活性在各周时间点明显升高 ,胶原含量和I/III胶原比例随后升高。而氯沙坦组MMPs活性、胶原含量和I/III胶原比例较MI组显著降低。结论 大鼠心梗后间质内MMPs活性升高 ,继发胶原含量增加 ,I/III胶原比例升高 ,是心室重塑的重要原因。氯沙坦对MMPs活性的影响可能是其干预心梗后心室重塑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是一种以左心室肥厚为主要病变的心肌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是最常见的心血管遗传性疾病,约60%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称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FHCM)。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芪苈强心胶囊对心肌梗死后大鼠心肌重构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结扎大鼠左前降支,建立AMI模型,存活者随机分为梗死对照组(MI组)和芪苈强心胶囊治疗组(MI-D组),另设假手术组(Sham组).MI-D组术后4周每天予芪苈强心胶囊生药4 g/kg(生理盐水溶为1.5 ml溶液)治疗,MI组和Sham组仅以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4周后对相关指标进行检测.结果 术后4周大鼠心脏超声及血流动力学均显示左室功能减低;基质金属蛋白酶2,9活性升高;α-MHC/β-MHC mRNA的比值下降.经芪苈强心胶囊治疗后左室功能有明显改善;基质金属蛋白酶2,9活性降低,α-MHC/β-MHC mRNA的比值升高.结论 芪苈强心胶囊治疗AMI可以改善心肌重构和心功能.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有效改善心功能的作用机制至少部分与其抑制心肌重构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受体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左室重塑的阻抑作用。方法:将100例AMI患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20例、卡托普利治疗组40例、氯沙坦治疗组40例,并于AMI后1周、4周、28周分别进行超声心动图、平衡法核素心室造影和心室相位分析,测定左室心肌重量、左室收缩功能、舒张功能和左室收缩同步性功能参数,了解二对AMI后左室重塑的阻抑作用。结果:(1)AMI后28周时卡托普利组和氯沙坦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左室舒张末内径和左室心肌重量指数均明显降低,且卡托普利与氯沙坦作用相似。(2)AMI后28周时,氯沙坦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左室射血分数增加32.3%(P<0.01),左室峰射血率时间下降15.3%(P<0.05),同时左室高峰充盈率升高44.8%(P<0.01),左室高峰充盈率时间下降21.3%(P<0.01)。(3)AMI后28周时氯沙坦组和卡托普利组相位延迟减轻,左室相角程、左室半高宽、左室峰相位标准差亦明显减少,且两药间差别无显性。结论:AngⅡ受体拮抗剂氯沙坦能明显减轻心肌梗死后心肌肥和左室重塑,阻抑左室重塑过程,提高左室收缩的同步性,改善左室功能,且其效果与ACEI类药物卡托普利相近。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 (AMI)后左室非梗死区 (LVNIZ)糖蛋白 130 (glucoprotein130 ,gp130 )表达的动态变化与左室重塑 (LVRM )的关系以及氯沙坦 (losartan)对 gp130表达的影响。方法 AMI术后 2 4h存活的 73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 :AMI组及losartan组 ;AMI组又依照术后 1、3、7、14、2 1、2 8d 6个时间点分为六组 ,另设 8只假手术 (Sham )鼠及 8只正常鼠为对照组。losartan组于术后第二天起灌胃给药 (2 0mg·kg-1·d-1) ,连续 4周。行心脏标本病理分析 ,分别用放免法和氯氨T法测定LVNIZ的AngⅡ和羟脯氨酸含量 ,分别用RT 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LVNIZgp130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最终获完整资料大鼠于上述各组分别为 9、8、8、9、9、8、9、8和 8只。结果  (1)与正常对照组及Sham组相比 ,AMI组心脏重量 (HW )、左室重量 (LVW )、左室重量指数 (LVWI)、心肌细胞横径 (TDM)、羟脯氨酸含量均显著增加 (P <0 0 5~ 0 0 0 1) ;(2 )AMI组LVNIZ的AngⅡ明显升高 ,与LVRM相关性好 (P <0 0 1~ 0 0 0 1) ;(3)LVNIZgp130mRNA及蛋白表达于心肌梗死 (MI)第 1天即开始明显增加 ,7d达高峰 ,以后有所下降 ,但 2 8d时仍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0 0 0 1) ;(4)相关分析显示LVNIZgp130mRNA及蛋白表达水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内皮素(ET)在大鼠培养心肌细胞肥大及肌球蛋白(MHC)基因表达中的作用,采用心肌细胞培养及斑点杂交的方法,同时测定心肌细胞直径、数目及3H亮氨酸(3H-Leu)掺入率,观察ET耐心肌细胞肥大及肌球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ET(10-7mol/L)作用培养心肌细胞24h后,细胞直径明显增大(P<0.01),细胞数目无明显增加(P>0.05);不同浓度ET(10-10~10-7mol/L)可刺激心肌细胞3H-Leu掺入率呈明显剂量依赖性增加;随ET浓度(10-9~10-7mol/L)增高,β-肌球蛋白重链(β-MHC)mRNA表达呈剂量依赖性增加,α-MHCmRNA表达相应减少。提示:①ET可促进心肌细胞肥大,而不诱导心肌细胞增殖;②ET促使心肌细胞由α-MHC向β-MHC转化,说明ET促心肌细胞肥大是病理性的,此作用发生在翻译前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大剂量缬沙坦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重构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3例,患者入院后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剂量的缬沙坦,n=36,80 mg/日)和观察组(给予大剂量的缬沙坦,n=37,160 mg/日),比较两组左心室结构参数,包括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IVSD)和左室后壁厚度(LVPWD)以及左心室功能参数,包括左心室收缩末容量(LVESV)、左心室舒张末容量(LVED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左心室结构(LVESD、LVEDD、IVSD及LVPWD)、左心功能(LVESV、LVEDV、LVEF及CO)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改善(P均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观察组改善更为显著(P均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5%,与对照组8.1%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缬沙坦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显著改善患者的梗死后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16.
Densitometric scanning of SDS-polyacrylamide gels was used to measure myosin heavy chain concentration in left ventricular specimens obtained from cat hearts 3 to 12 months after healing of small experimental myocardial infarctions. The study was designed to test the hypothesis that myosin concentration varies as a function of anatomic proximity to the infarct scar. Myosin heavy chain concentration was elevated in non-scarred areas adjacent to a healed infarct and normal in areas remote from the scar. The scar itself had reduced concentrations, reflecting the loss of muscle mass in this area. The increased myosin heavy chain concentration in regions adjacent to the scar may be an attempt to regulate or compensate for the decrease in mechanical function of the scarred area.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组织纤维化血清学指标的变化及其反映心梗早期心室重构和心肌纤维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以放免法测定老年 AMI再通组 31例 ,未通组 1 6例及正常对照组 2 7例血清中层粘连蛋白 (L N)、 型前胶原 (PC )和透明质酸 (HA)的含量 ;并将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LVDd)和射血分数 (EF)与上述各参数作相关分析。结果 老年 AMI患者未通组血清 L N、PC 、HA含量较其他两组水平增高显著 ,并与 LVDd呈正相关 ;但其他两组的参数间及其与 EF的关系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清 LN、PC 、HA均可作为老年 AMI患者心肌组织纤维化的血清学指标 ,在临床上为判断 AMI后早期心室重构和心肌纤维化提供了间接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通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开通梗死相关血管(IRA)后左心室重构状况及心脏扩大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连续入选符合本研究入选标准的406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采集住院期间临床资料,查阅出院后门诊电子病历,记录用药情况、化验、检查结果。回顾性分析患者出院6个月后左心室重构状况,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心脏扩大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354例患者完成随访,随访率87.2%,平均随访时间6.2个月。247例患者接受早期再灌注治疗。出院6个月后103例患者发生心脏扩大。心脏扩大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住院期间心脏扩大、心电图Q波导联数及UCG室壁运动异常节段数目较多,住院期间心功能较差(killip分级),ACEI/ARB终剂量低于指南建议起始剂量的2倍。结论:尽管实施了有效PCI治疗,仍有部分患者发生心脏扩大,理想药物治疗应引起重视,尤其对于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