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冠状动脉内滴注链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近期左心功能变化及并发症已有评述。本文报道冠状动脉内滴注链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后3年长期随访的结果。方法:136例确诊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在症状出  相似文献   

2.
自冠状动脉造影以来,业已重新确立了冠状动脉血栓形成在急性心肌梗塞病因中的重要性。冠状动脉内滴注链激酶以快速溶解血栓伴之以再通和再灌注,可挽救濒危缺血心肌,减少梗塞面积和改善左室功能。最近观察到急性心肌梗塞中静脉输注链激酶也可快速溶解阻塞冠状动脉的血栓。本文讨论大  相似文献   

3.
文献报道冠状动脉内滴注溶血栓药物能使进展期心肌梗塞患者阻塞的籍状动脉再通。本组23例冠状动脉内滴注链激酶的疗效却不够理想。在存活的20例中,12例引起梗塞的阻塞血管再通。无一例直接死于这种  相似文献   

4.
最近介绍了一种治疗急性心肌梗塞新方法,采用选择性冠状动脉内注射链激酶的非手术方法来重建闭塞的冠状动脉。本文则叙述冠状动脉内血栓溶解疗法的新情况及在处理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的作用。溶血栓治疗二十多年前链激酶制剂用于临床后,即  相似文献   

5.
观察26例不稳定刑心绞痛,其中男19例,女7例,年龄35~73岁,平均58.1士8.2岁.应用重组链激酶进行静脉洛栓的临床疗效观察,总有效率为80.8%,表现为胸痛消失,心电图缺血征象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好转,表明重组链激酶能够使UAP附壁血栓溶解,血管内通或狭窄减轻,同时使血液粘度降低,血小板聚集率下降,起到治疗作用,对预防发生AMI和SD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不稳定型心绞痛溶栓治疗致急性心肌梗塞四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溶栓治疗是否能改善其预后,目前尚存在争议。近来我们在10例UAP溶栓治疗中,有4例发生急性心肌梗塞(AMI),现分析如下。一、临床资料UAP诊断系根据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标准及心绞痛分型:有典型临床症状,心电图有缺血...  相似文献   

7.
目的 应用血管内超声对稳定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10 5例同时进行了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和血管内超声的患者 ,按心绞痛性质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 (SA组 )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 (UA组 ) ,比较两组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斑块形态和性质的差异。结果 两组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的病变血管及狭窄程度差异无显著性 ;血管内超声显示 ,UA组病变以脂质斑块多见 ,SA组病变则以纤维斑块和钙化斑块更常见 ;SA组病变钙化的程度较UA组严重 ;UA组病变自发性内膜撕裂和血栓形成的比例明显高于SA组。结论 血管内超声显示 ,稳定型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在形态和性质上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我院自1996年5月至1998年10月应用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治疗不稳定心绞痛(UAP)60例,共扩张78支血管的90处病变,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和方法 一、病例选择:60例UAP患者中,男51例,女9例。平均年龄56岁(38~71岁)。均有心绞痛发作,药物治疗无效或活动明显受限,次极量蹬车运动试验,动态心电图(Holter)等证实有心肌缺血。扩张单  相似文献   

9.
本文复习和比较了致死性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急性心梗(AMI)和冠心病猝(SCD)患者冠状动脉改变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0.
不稳定型与稳定型心绞痛冠状动脉成形术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不稳定型心绞痛 (UA)与稳定型心绞痛 (SA)患者接受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的疗效。方法 行PTCA的心绞痛患者 2 0 4例 ,分组比较UA与SA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PTCA术的近期和中期疗效。结果 ①分组 :2 0 4例病人中 ,UA组 112例 (5 5 % ) ,SA组 92例 (45 % )。其中UA组心绞痛分级高于SA组 (P <0 0 5 )。②UA组复杂病变血管支数为 74(3 3 % ) ,SA组复杂病变血管 43支(2 0 % ) ,两组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1) ;而SA组多支血管病变的发生较UA组为多 (P <0 0 5 )。③支架植入情况 :UA组有 114支血管共植入支架 143枚 ,占病变血管数的 5 1% ;SA组 5 4支血管共 67枚 ,占 2 5 % ,两组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1) ,共 15 6例病人接受支架术。④术后 3 0d内无重大并发症发生 ,UA组复发胸痛较SA组高 (9%vs 3 % ,P <0 0 5 )。⑤随访 3~ 9个月 ,发生心肌梗死 3例 ,其中UA患者2例。复发胸痛两组分别为 12例和 16例 ,占 13 %和 14% ;临床再狭窄发生率分别为 2 0 %和 2 2 % ,均无显著差别。结论 PTCA/支架术对不稳定型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相似 ,即刻成功率高 ,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冠状动脉旁路手术是1969年以来治疗阻塞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引起中度到重症心绞痛的最重要进展。内科和外科治疗是互相补充的,手术治疗的病人也应接受适当  相似文献   

12.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可增加心肌梗塞及早期死亡的危险性.虽然胸痛经卧床休息和服药能得到控制,但由于潜在的心肌缺血存在,故单纯药物治疗仍未能根本改观.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日渐增多,本文很告PTCA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随访结果。方法:男76例,女13例;年龄59±9岁.入院前胸痛发作频繁,严重或持续时间长,而心电图和心肌酶谱无急性心肌梗塞(AMI)的征象.其中  相似文献   

13.
方法和结果 美国15个临床中心于1985年8月1日至1986年5月31日间对85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了首次冠状动脉成形术,并于同年在全国心、肺和血液研究所登记。为了便于分析,首先将不稳定型心绞痛分为两类:(1)发生于静息时的心绞痛(梗塞后心  相似文献   

14.
作者回顾1985年1月至1987年5月间接受 PTCA 的连续764例患者的临床和造影资料。剔除具有下列情况者:演进中急性心梗;在溶栓治疗后24小时内接受 PTCA;稳定型心绞痛。30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入选,分析如下:A 组135例在 PTCA 前静脉使用肝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估 Wiktor- Gx Hepamed冠状动脉内支架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1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植入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支架的压力为 (982 .9± 182 .4) k Pa。术后即刻残余狭窄 (10 .3± 9.8) % ,支架术的急性获得 (1.96± 0 .5 1) m m,后期丢失 (0 .5 8± 0 .91) mm。术后未给肝素和华法令 ,仅服抗血小板药物。结果 :术后住院 (3± 1) d。随访 (378± 6 6 ) d,其中 2例再狭窄。在住院期和随访期 ,无一例发生严重心脏事件及出血、血栓形成、再阻塞。结论 :非高压扩张和无抗凝的 Wiktor- GX Hepamed冠状动脉内支架术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冠状动脉狭窄在形态上可分为:(1)中心性狭窄;(2)偏心性狭窄:Ⅰ型——狭窄偏心而光滑;Ⅱ型——狭窄偏心,边缘突出或不规则;(3)多处不规则狭窄。在不稳定型心绞痛和伴有 Q 波的急性心肌梗塞(AMI),导致缺血或梗塞的冠状动脉病变为偏心狭窄伴边缘突出或不规则(偏心性狭窄Ⅱ型),可能  相似文献   

17.
冠状动脉血栓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溶栓治疗的评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许多因素,其中包括心外因素均可引起急性心肌缺血;但目前的研究认为冠脉血栓形成是急性心肌缺血——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塞和猝死的主要原因,本文就冠脉血  相似文献   

18.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一种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塞(AMI)之间的临床状态,病情较重,预后较差。休息、吸氧、硝酸酯类药物、β受体阻滞阻、钙拮抗剂等常规治疗有时效果欠佳,故本文就目前国内新近有关对UAP的报道作一综述,供广大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9.
几组比较不稳定型心绞痛内、外科治疗的前瞻性随机研究,经2~3年随访后,得出下列结论:(1)外科治疗前4~5天先经内科积极处理非但无害,且似可降低手术死亡率及病残率.(2)外科治疗使症状缓解比内科治疗更明显.(3)经3年以上随访者内科治疗失败率为20~39%,这些病人经冠状动脉旁路手术后,症状常得到显著缓解.(4)围手术期心肌梗塞的发生率相当高,以致经2~3年随访后,内、  相似文献   

20.
1994年12月~1995年12月用尿激酶行冠状动脉内溶栓(PTCR)10例.血管再通为8/10,无严重出血并发症发生.同时PTCR较静脉溶栓适应证拓宽;在直接造影观察下,若PTCR疗效不满意可立即采取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进一步治疗;PTCR使完全闭塞血管的再现,又为进一步PTCA标明了导引钢丝的推进途径;在冠状动脉造影下直观血栓溶解状态,可决定溶栓、抗凝药物的及时恰当使用,从而获得满意疗效.本疗法确有用药剂量小、并发症少、血管再通率高、为进一步治疗打下基础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