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通里攻下法对SIRS/MODS的治疗价值——多中心临床分析   总被引:19,自引:8,他引:11  
目的:观察不同病因所致的肠源性内毒素血症、SIRS及MODS的发生、发展规律,评价通里攻下法代表方剂大承气颗粒对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治疗作用。方法:前瞻性对照分析2002—2005年来源于4个医疗中心的符合SIRS或MODS标准的202名病人,随机分为西医治疗对照组105例(对照组)和大承气颗粒 西医治疗组97例(治疗组)。比较两组治疗后的器官损害或衰竭数、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体温(每日最高体温)、白细胞计数、血浆内毒素、血清细胞因子TNFα和IL-6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的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对照组与治疗组病死率分别为15·24%和5·15%,器官受损率对照组105例中发生器官功能障碍215个,平均每例发生器官功能障碍2·05个,治疗组97例中发生器官功能障碍133个,平均每例发生器官功能障碍1·27个,两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指标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通里攻下法代表方剂大承气颗粒可以明显改善SIRS/MODS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促进脏器功能恢复,预防或减少MODS/MOF的发生,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我们选择临床中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患者,给予通里攻下法配合常规治疗,进行临床观察。结果表明:腹膜炎病人血中内毒素含量增高(P〈0.01),并引起TNF、PGF1α和TXB2的增高(P〈0.01)。术后用通里攻下法的代表方剂大承气汤、承气合剂治疗,能使血中LPS、TNF、TXB2含量下降(P〈0.01 P〈0.01 P〈0.05),机体恢复加快,抗生素的使用减少(P〈0.05)。通里攻下法是一种治疗肠源  相似文献   

3.
我们选择临床中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患者,给予通里攻下法配合常规治疗,进行临床观察。结果表明:腹膜炎病人血中内毒素含量增高(P<0.01),并引起TNF、PGF1α和TXB2的增高(P<0.01)。术后用通里攻下法的代表方剂大承气汤、承气合剂治疗,能使血中LPS、TNF、TXB2含量下降(P<0.01P<0.01P<0.05),机体恢复加快,抗生素的使用减少(P<0.05)。通里攻下法是一种治疗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既经济又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通里攻下法治疗急腹症所致MODS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8,自引:11,他引:27  
用通里攻下法治疗295例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患者,观察结果表明,MODS患者中80%以上为里实热证,其病死率随脏器衰竭数量增加而呈上升趋势,通里攻下治疗组较对照组发生脏器衰竭数量明显降低,外周循环、心功能、消化道、肝功能及代谢、肾脏,凝血机能等功能不全治愈率均较单纯支持疗法为高(P<0.05),且通里攻下治疗组较对照组的病死率明显降低(P<0.05),经通里攻下治疗后,患者外周血内毒素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表明通里攻下法可保护组织脏器,降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发生率,具有提高MODS患者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血清胆固醇(TC)水平变化与外科危重病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22例APACHEⅡ〉8的外科危重病患者,测定入住ICU第1d及治疗第3d和第7d的血清TC水平,按28d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血清TC水平及变化趋势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入住ICU时死亡组血清TC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治疗第3d,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治疗第7d,死亡组血清TC水平明显低于存活组(P〈0.05)。组内比较,死亡组第1、3、7d血清TC水平有明显下降趋势(P〈0.01);存活组从治疗第3天开始血清TC水平上升趋势明显(P〈0.01)。结论:外科危重病患者血清TC水平及其变化趋势可作为疾病发展及预后判断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6.
MODS时肠道细菌移位及承气方剂对其影响的病理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目的 :观察承气方剂对MODS时肠道细菌移位的影响。 方法 :利用MODS动物模型 ,采用Dig probe大肠杆菌原位杂交的方法 ,观察MODS时肠道细菌移位及承气方剂和抗生素对其影响。 结果 :MODS时肠源性大肠杆菌可以移位到肠壁的粘膜下层甚至肌层 ,经淋巴系统和门静脉到达全身。与模型组比较 ,承气方剂治疗可以明显地抑制MODS大鼠肠道细菌移位 (P <0 .0 5 ) ;抗生素治疗不能抑制MODS大鼠肠道细菌移位。 结论 :承气方剂治疗MODS时通过对屏障功能的保护而在抑制肠道细菌移位发挥显著作用。抗生素治疗MODS时对肠道细菌移位无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通里攻下法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疗效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80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常规给予广谱抗生素抗感染、纠正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营养支持、机械通气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鼻饲小承气汤加减400 mL早晚分服,连续7 d。观察治疗前及7 d后的氧合指数(PaO_2/FiO_2)、APACHEⅡ评分、血小板(PL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变化,以及机械通气时间、ICU平均住院时间、多器官功能不全(MODS)发生率、28 d病死率。结果:两组治疗7 d后,PaO_2/FiO_2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对照组187.7±25.8,252.4±26.8;观察组186.5±29.6,312.3±19.8;P0.05)。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APACHEⅡ评分有差异(对照组23.8±3.1,18.8±1.7;观察组22.6±4.6,12.6±2.1;P0.01)。两组PLT、APTT治疗后比较无差异(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6.38±4.65)d vs(5.11±2.18)d]、ICU平均住院时间[(8.25±3.75)d vs(7.23±2.88)d]、MODS发生率(21%vs 11%)、28 d病死率(23%vs 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治疗相比,结合通里攻下法治疗能更快改善ARDS患者氧和水平,减少病死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急性胰腺炎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已经达成共识。胰腺炎急性期通常伴胰腺内分泌功能障碍,临床表现为尿糖和血糖水平升高,其主要原因是胰腺炎发生时胰腺β细胞功能损伤。国内外学者已经开始重视急性胰腺炎时胰腺内分泌系统的变化。通里攻下法代表方剂大承气汤治疗急性胰腺炎具有较明显的疗效。“肠-胰岛轴”是肠道感受到营养物质刺激后,迅速调节胃肠道分泌功能和运动功能,将营养摄入的相关信息传至胰岛,从而调节胰岛功能,具有反应灵敏、发生早、作用关键的特点。以肠-胰岛轴为切入点,验证通里攻下法能加速肠蠕动,促进胃肠运动,继而使远端回肠L细胞来自肠道的刺激增加,通过加速肠-胰岛轴中的一种重要肠促胰素——肠促胰素(GLP-1)分泌,减轻急性胰腺炎时胰岛β细胞功能损伤,在急性胰腺炎时胰岛功能保护方面有重要作用,验证通里攻下法治疗急性胰腺炎除了影响胰腺外分泌外,对胰腺内分泌亦有较大影响,可能对急性胰腺炎后糖尿病的研究具有较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通里攻下与活血化瘀是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的两个重要治法。本文采用牛磺胆酸钠致犬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AHNP)模型,研究了AHNP氧化/抗氧化平衡及红细胞免疫功能(RClA)。通里攻下与活血化瘀的代表方药—大承气汤及丹参的抗氧化作用及其对RCIA的影响。本文提示:①牛磺胆酸钠致AHNP存在氧化/抗氧化平衡失调,活血化瘀及通里攻下均具有抗氧化作用;②通里攻下后动物胰重及腹水量明显减少;③本文首次发现AHNP的红细胞免疫功能损害,通里攻下能明显提高RCIA。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胆固醇(TC)水平与腹部外科危重病人病情程度及其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腹部外科危重病例(APACHEⅡ评分〉8)90例,将其分为A、B、C 3组,将C组患者转归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其血清TC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及预后的关系。结果:A、B、C 3组随着APACHEⅡ评分升高,血清TC水平依次降低;死亡组比存活组APACHEⅡ评分明显升高,而血清TC水平则显著降低。结论:APACHEⅡ评分与血清TC水平呈显著负相关性,APACHEⅡ评分结合血清TC水平更能准确评价腹部外科危重病人的病情程度及其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有腹部手术史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可行性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1月至2011年5月为956例患者施行三孔法LC的临床资料,其中52例有腹部手术史(实验组),904例无腹部手术史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于气管插管全麻下施术.结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侵袭性念珠菌感染者的临床特征、病原菌分布和感染指标,为侵袭性念珠菌感染者的病原学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零医院收治的151例侵袭性念珠菌感染者(感染组)临床特征、病原菌分布及其感染相关指标等,以200例非感染性疾病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计数、中性粒细胞比(NEU%)、D-二聚体(D-Dimer)、1,3-β-D葡聚糖和肌钙蛋白Ⅰ(CTnⅠ)水平均为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中位数(四分位数)表示,采用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感染组151例患者中男/女为1.7,平均年龄为(60.1±18.4)岁,住院病死率为42.2%(49/116),本院发病率为42.9/100000/年。151例侵袭性念珠菌感染者分离的主要病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84例(55.6%)],其次为光滑念珠菌[15例(9.9%)]和热带念珠菌[13例(8.6%)];真菌合并细菌感染者占45.9%(62/135)。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所分离病原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5-氟胞嘧啶和两性霉素未表现出获得性耐药。患者标本来源主要为血[38例(25.2%)]、腹水[37例(24.5%)]和腹腔引流液[23例(15.2%)]等。住院科室以ICU[59例(39.1%)]为主,其次为普通外科[22例(14.6%)]和肝胆外科[18例(11.9%)]。患者主要临床诊断为脓毒症[18例(11.9%)]、肠穿孔[15例(9.9%)]、腹腔感染[11例(7.3%)]、胆管癌[11例(7.3%)]和血液病[11例(7.3%)]等32种常见疾病。侵袭性念珠菌感染者中血清1,3-β-D葡聚糖阳性者占66.7%(56/84),该56例患者1,3-β-D葡聚糖水平为266.1(167.0,286.0)pg/ml;CTnⅠ阳性患者30例,阳性率为19.9%(30/151),该30例患者CTnⅠ水平为0.35(0.05,0.24)μg/L。感染组患者感染相关指标(PCT、IL-6、CRP、WBC、NEU%和D-Dimer)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10.70、6.33、7.27、8.50、11.74、8.01,P均<0.001)。结论:侵袭性念珠菌感染者病情危重、病死率高,病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患者主要见于血流感染和腹腔感染,且部分患者伴CTnⅠ升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临床诊治路径.方法 分析2006年2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15例肠系膜上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3例,女2例.年龄43~63岁,平均(53±8)岁.除1例有明确的外伤史,余无明确诱因.所有患者均经腹部增强CT扫描检查明确诊断.治疗方法包括腔内支架治疗、保守治疗及开放手术治疗.结果 腔内支架治疗成功5例,未成功而转保守治疗9例.1例因疑有严重肠缺血的患者接受开放手术,术中行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开窗,恢复远端肠系膜上动脉血供.15例中13例患者得到随访,随访率为86.7%.随访时间12 ~60个月,平均(28±14)个月.在随访期内无腹痛复发及慢性肠缺血症状.保守治疗的患者CT随访无夹层瘤样扩张,腔内治疗成功的患者内支架均通畅.结论 腔内治疗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成功率不高;对于症状缓解的患者及无症状的患者,可在长期随访检测下进行保守治疗;症状不缓解或出现肠缺血坏死征象时应尽早行开放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4.
破裂腹主动脉瘤的外科治疗及预后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破裂腹主动脉瘤的诊断、治疗方法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4月至2005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3例肾动脉下破裂腹主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5例,女8例;年龄35~78岁,平均65岁。自知有腹主动脉瘤者7例,有腹部搏动性包块者6例,术前行急诊彩超和(或)CT检查确诊15例。所有患者均行急诊手术治疗。根据术中情况采取肾动脉下腹主动脉钳夹阻断或腹主动脉腔内球囊阻断,控制出血后行人造血管移植术。结果手术后30d内死亡9例(39%),死亡原因为出血性休克所致的急性肾功能衰竭4例、多器官功能衰竭3例、呼吸循环衰竭2例。结论手术治疗是对破裂腹主动脉瘤的有效治疗,根据术中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阻断破裂口近端腹主动脉以控制出血是手术的关键。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急性肾功能衰竭及肺部并发症是术后的主要并发症及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治疗严重胰腺十二指肠损伤的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腹腔内应用VSD技术引流治疗的16例严重胰腺十二指肠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AAST损伤分级分别为III级10例,IV级4例,V级2例。 结果:患者的胰腺裂伤仅进行清创和创面止血、十二指肠裂口行单层缝合、合并伤予以相应处理、均在胰腺横断处和十二指肠损伤处行VSD;手术时间65~235 min,平均126 min;术后无1例病死,1例患者因术后腹腔出血转外院治疗,余15例腹部外伤住院时间为16~45 d;III级损伤患者术后发生十二指肠瘘5例,胰瘘3例,均经VSD后自行闭合;IV和V级损伤患者术后VSD持续引流出十二指肠液和胰液,待引流管周围瘘道完整后,再次手术行空肠-瘘道间Roux-en-Y吻合;随访 6个月至15年,无腹腔感染、腹腔积液、胰腺假性囊肿、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 结论:对于病情危重、难以耐受复杂手术的胰腺十二指肠损伤患者,可优先选择简单胰腺十二指肠创面处理加VSD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中药敷脐疗法对腹部手术后早期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56例患者按入院时间随机分成对照组56例和治疗组100例.对照组采用术后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于术后1 h内加用中药外敷脐部,换药1次/d,至排气为止.结果 治疗组24 h内肛门排气62例(62.0%),其中12 h内7例,>48 h...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儿童自发性胆道穿孔(spontaneous perforation of the bile duct,SPBD)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07年6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36例SPBD患儿的临床资料,评价腹部超声和腹腔穿刺的诊断价值,比较胆囊置管引流、穿孔部位置管...  相似文献   

18.
腹腔镜诊治急慢性腹痛37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腹腔镜在诊断和治疗不明原因急慢性腹痛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分析不明原因急慢性腹痛 3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急性腹痛 15例中 ,11例行腹腔镜治疗 ,2例未行外科处理 ,2例开腹手术。无误诊及漏诊。治疗患者术后腹痛均明显好转或治愈 ,有效率为 10 0 %。慢性腹痛 2 2例 ,镜下诊断 2 1例 ,其中 1例误诊。 12例行腹腔镜治疗 ,3例行开腹手术 ,6例未进一步手术治疗。 1例腹腔镜下未见异常。手术治疗者近期效果均良好 ,有效率为 93%(14 / 15 )。所有急慢性腹痛患者腹腔镜探查或治疗均无严重并发症。腹腔镜术后 3~ 6d出院。结论 :腹腔镜诊断急慢性腹痛准确率较高 ,腹腔镜治疗减少了患者痛苦 ,缩短了住院时间。腹腔镜应作为外科诊治不明原因急慢性腹痛患者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小肠淋巴瘤的临床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原发性小肠淋巴瘤(PSIL)的临床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7年7月收治的15例PSIL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9例,女性6例,年龄18-73岁,平均51.6岁.按发病性别、年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诊断、治疗方法等项目进行分析.结果 15 例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腹痛、腹部肿物、肠梗阻、消化道出血及消瘦,血清肿瘤学指标均正常.15例均接受螺旋CT检查,检出肿瘤15例,提示PSIL 12例;11例行消化道钡餐检查,4例检出病变,1例提示PSIL可能.15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检查结果:15例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其中弥漫性大B细胞性NHL 8例,黏膜相关淋巴组织B细胞性NHL 5例,肠病相关T细胞 性NHL 2例.术后发生应激性溃疡l例,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10例患者接受辅助化疗,方案为 CHOP(环磷酰胺+表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术后14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30个月(6-52 个月),6例死于肿瘤转移或复发.1、3年生存率分别为85.7%、57.1%.结论 PSIL仅靠临床表现不易确诊,消化道钡餐诊断率低,螺旋 CT 是较好的早期诊断方法,结合临床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手术结合化疗是治疗PSIL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李谦  赵汉平 《腹部外科》2004,17(3):149-150
目的 探讨肠瘘并腹腔感染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 1 6例肠瘘并腹腔感染的诊断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死亡 1例 ,1 5例早期明确腹腔感染存在后及时作有效彻底的腹腔冲洗及引流 ,而使腹腔感染得到有效的控制。结论 对肠瘘并腹腔感染的病人 ,首先明确是否存在腹腔感染 ,早期彻底的腹腔冲洗及通畅有效的腹腔及脓肿引流 ,是控制感染治愈肠瘘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