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RPGN)是一组表现为血尿、蛋白尿及进行性肾功能减退的临床综合征,肾活检病理通常表现为新月体肾炎。根据免疫病理特征可分为3型:Ⅰ型为抗肾小球基底膜(GBM)抗体型,抗GBM抗体阳性;Ⅱ型为免疫复合物型;Ⅲ型为寡免疫复合物型;因80%的Ⅲ型RPGN患者常合并有抗中性粒细胞抗体(ANCA),故又称ANCA相关性肾小球肾炎[1]。本院于2012年5月收治了1例anti-GBM和ANCA同时阳性的RPGN的患者,作者对此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高志钧  魏伟  李慧凛 《临床荟萃》2003,18(20):1148-1148
Ⅲ型新月体肾炎发病少病情严重 ,传统方法治疗Ⅲ型新月体肾炎一般多用甲泼尼龙加环磷酰胺 ,副作用大 ,且疗效差。霉酚酸酯 (mycophenolatemofetil,MMF)是近年来研制的一种新型免疫抑制剂 ,其具有独特免疫抑制效应[1] 。Ⅲ型新月体肾炎缺乏免疫复合物沉积 (寡免疫复合物 )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ANCA)阴性。我们肾内科经肾活检确诊为Ⅲ型新月体肾炎 6例 ,用霉酚酸酯联合甲泼尼龙治疗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本组 6例 ,男性 5例 ,女性 1例 ,年龄 36~ 5 0岁 ;均符合下列诊断标准 :尿沉渣提示活动病变 ,…  相似文献   

3.
Wegener肉芽肿和显微镜下多血管炎是原发性系统性血管炎,与循环中对蛋白酶3(PR3)或髓过氧化物酶(MPO)有特异性的中性粒细胞胞质抗原(ANCA)自身抗体密切相关.70%的患者肾组织学上主要表现为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强烈的炎性浸润;表现出肾小球节段性坏死的肾小球毛细管炎;肾小球内单核细胞增生导致寡免疫,聚集和坏死,新月体肾小球肾炎.80%的急进性肾炎发生血管炎并进展为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病例,可以通过类固醇和免疫治疗来预防.  相似文献   

4.
辛岗  赵明辉 《新医学》2004,35(5):272-273,282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是一种以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胞浆成分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是部分原发性小血管炎的特异性血清学诊断工具。目前人们将韦格纳肉芽肿病、显微镜下多血管炎、少免疫沉积型节段坏死性新月体性肾炎和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称为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小血管炎。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小血管炎是西方  相似文献   

5.
血浆置换(PE,Plasma exchange)是指从体内清除大量的血浆(通常2-5L),同时输入新鲜冰冻血浆或贮存血浆。PE已广泛应用于某些循环因子所致疾病的治疗,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主要应用于治疗急进性肾炎,包括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性肾炎(即抗-GBM肾炎)、免疫复合物介导的肾炎和寡免疫复合物型新月体肾炎;此外还应用于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骨髓瘤相关性急性肾功能  相似文献   

6.
血浆置换与甲基强的松龙等冲击治疗抗GBM抗体性急进性肾炎的近期疗效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陆健,俞雨生抗肾小球基底膜(GBM)抗体介导的急进性肾炎属新月体肾炎Ⅰ型,国内较为少见。临床特点为起病急、进展快、短期内即可出现进行性肾功能不全,须后很差。我们...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后急进性肾炎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报道1例感染性心内膜炎后I型急进性肾炎的患者,以"感染性"和"心内膜炎"以及"急进性肾炎"或"新月体肾炎"或"急性肾损害"为检索词在中外文主要数据库检索,筛选出感染性心内膜炎后急进性肾炎(肾脏病理确诊)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青年女性患者,RPGN出现在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脏术后半年,以进行性肾功能减退、抗GBM抗体阳性为特征,病理示新月体肾炎,予激素、免疫抑制剂等治疗,仍需肾脏替代治疗。检索文献,复习12例感染性心内膜炎后急进性肾炎病例,结果显示以中老年多见,肾脏病理示新月体肾炎,积极抗感染、激素等治疗,大多患者可恢复正常肾功能,部分患者仍需肾脏替代治疗甚至死亡。结论:感染性心内膜炎后I型急进性肾炎罕见,但若患者合并肾小球病变,建议肾活检以明确,早期干预、治疗,有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抗肾小球基底膜(GBM)抗体介导的急进性肾炎属新月体肾炎Ⅰ型,国内较为少见。临床特点为起病急,进展快,短期内即可出现进行性肾功能不全,预后很差。我们对4例抗GBM抗体性肾炎进行了血浆置换、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等综合强化治疗,其中2例患者行经皮重复肾活检观察治疗的近期疗效,旨在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一定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ANCA检验诊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ANCA)是针对中性粒细胞主要颗粒成分和单核细胞溶酶体的一类自身抗体 ,常出现于系统性血管炎的患者中 ,近年来随着ANCA检测技术的成熟和推广 ,为临床工作提供了一项重要且客观的血清学指标。本文就ANCA的产生、性质、常见疾病及实验室检测方法等作综述。1 ANCA研究的历史1982年 ,Davies等在阶段性坏死性肾小球肾炎的患者血清中发现ANCA ,该组患者同时具有血管炎的表现[1] 。 1984年 ,Hall等人在原发性系统性血管炎患者血清中检出ANCA ,该组患者中部分同时具有坏死性新月体肾小球肾炎[2 ] 。 1985年 ,Van…  相似文献   

10.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检测在肾脏病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是针对中性粒细胞抗原产生的一类自身抗体.是Daves等1982年首次在一组坏死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中发现的,从此引起医学界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1.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是血管炎,尤其是Wagener肉芽肿,多发性动脉炎.特发性新月型肾炎的特异和敏感性标志.应用免疫荧光法检查.此种自身抗体可分两型:一、胞浆型(C—ANCA);二、核周——核型(P—ANCA).大多数C—ANCA型具蛋白酶  相似文献   

12.
蛋白A免疫吸附治疗急进性肾炎-附5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蛋白A免疫吸附治疗急进性肾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或抗肾小球基膜抗体(抗-GBM)水平的影响。方法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肾内科5例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患者,3例合并2型糖尿病,3例伴有两肺间质性炎症。肾活检示新月体比例为56.7%~5.9%,在糖皮质激素及环磷酰胺治疗的同时,运用葡萄球菌A蛋白吸附柱进行免疫吸附治疗。结果单次免疫吸附治疗后,血清ANCA-MPO较治疗前明显下降([54.34±31.73)vs(87.96±46.67),P=0.003];抗-GBM亦较治疗前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13.00±11.61)vs(23.53±24.27),P=0.079]。肾功能显著改善,2例治疗前需透析的患者中有1例无需维持透析,血肌酐由治疗前710μmol/L降至350μmol/L;3例治疗前无需透析的患者肾功能明显好转,由治疗前586μmol/L、197μmol/L、367μmol/L降至261μmol/L、136μmol/L、236μmol/L。肺部间质性炎症均有明显好转。免疫吸附治疗前后,患者肝功能、电解质、血糖、血常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及血氧饱和度均保持稳定。5例患者全部存活。结论葡萄球菌A蛋白吸附联合糖皮质激素及环磷酰胺冲击治疗,能快速、显著降低急进性肾炎患者循环中的ANCA、抗-GBM等自身抗体,改善肾功能和肺部病变,使患者迅速达到临床缓解,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3.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谱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重要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是一种以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胞浆成分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1982年,Davies等在8例节段性坏死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清中首次发现了ANCA。1985年,Van derWouder等首先报告Wegner肉芽肿(Wegner’s granulomatosisW  相似文献   

14.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是针对中性粒细胞抗原产生的一类自身抗体。是Daves等1982年首次在一组坏死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中发现的,从此引起医学界广泛关注。自身抗体与某些血管炎肾小球疾病关系密切,对肾脏病的发展起重要作用。笔者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40例各种肾炎的ANCA并探讨ANCA在肾小球疾病中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狼疮性肾炎患者血清ANCA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我国最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之一,狼疮性肾炎为其较常见的组织损伤。SLE患者血清中含有多种自身抗体,除既往研究较多的抗核抗体(ANA)外,近年来还有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utoantibody,ANCA),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抗GBM)等。本文通过对68例肾脏病患者血清中。ANCA检测,旨在探讨血清ANCA在狼疮性肾炎中阳性率以及与狼疮性肾炎关系。  相似文献   

16.
正1982年,在节段性坏死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清中,Davies等首次发现一种IgG类性质的抗体,而这类抗体的靶抗原就是中性粒细胞胞浆抗原,又将其称为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1985年,在Wegner肉芽肿(WG)患者血清中,Vander又发现其存在ANCA,他对ANCA与WG诊断的特异度给予肯定。从此以后,许多学者致力于其他血管炎与AN-  相似文献   

17.
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的临床表现特点及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了解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所引起的多器官损害的临床表现及误诊原因.方法:分析总结8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患者,男4例,女4例,平均年龄62.2岁.c-ANCA阳性1例,p-ANCA阳性7例.诊断明确前曾误诊为肺部感染6例,肺结核4例,多发性周围神经炎1例,慢性肾小球肾炎1例.结论: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临床表现为多器官损害,首发症状不典型,误诊率高,ANCA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治.  相似文献   

18.
抗肾小球基膜抗体(抗-GBM)疾病是由抗-GBM介导的主要累及肺、肾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为急进性肾炎,合并肺出血或仅表现为急进性肾炎,预后差,患者常常迅速进入终末期肾衰(ESRF)或死于肺出血[1].本研究所2001年11月~2003年2月应用葡萄球菌A蛋白免疫吸附(IA)方法治疗5例抗-GBM疾病,探讨IA对抗-GBM抗体水平的影响及其临床技术与护理,对提高抗肾小球基膜抗体(抗-GBM)疾病提供科学的临床护理依据.  相似文献   

19.
抗肾小球基膜抗体(抗-GBM)疾病是由抗-GBM介导的主要累及肺、肾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为急进性肾炎,合并肺出血或仅表现为急进性肾炎,预后差,患者常常迅速进入终末期肾衰(ESRF)或死于肺出血。本研究所2001年11月~2003年2月应用葡萄球菌A蛋白免疫吸附(IA)方法治疗5例抗-GBM疾病,探讨LA对抗-GBM抗体水平的影响及其临床技术与护理,对提高抗肾小球基膜抗体(抗-GBM)疾病提供科学的临床护理依据。  相似文献   

20.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在风湿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郭东更  宫怡 《临床荟萃》2006,21(24):1800-1801
自1982年Davies首次在寡免疫复合物型节段坏死性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中发现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以来,陆续在原发性系统性血管炎、炎症性肠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IgA肾病、链球菌感染后急性肾小球肾炎、紫癜性肾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等多种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清中也检出了ANCA。其中,韦格纳肉芽肿、显微镜下多血管炎及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Churg-Strauss)综合征,ANCA是其特征性血清学标记之一,故统称为ANCA相关小血管炎。ANCA或与ANCA有关的免疫机制可能在系统性血管炎及其相关疾病的组织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笔者就ANCA的产生、ANCA及其靶抗原在相关疾病中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