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优化蟾酥中脂溶性成分华蟾酥毒基、脂蟾毒配基的提取及纯化工艺。方法以华蟾酥毒基和脂蟾毒配基总量为考察指标,以乙醇浓度、溶剂倍量、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参数;通过单因素考察并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以展开剂比例、柱高与直径比、吸附剂与上样量的比值为考察因素,筛选并确定最佳纯化工艺。结果确定最佳提取工艺为加入10倍量85%的乙醇提取90min;最佳纯化工艺为展开剂环己烷-氯仿-丙酮(4∶3∶3),柱高与直径比为7∶1,吸附剂-上样量为5.5∶1,2种蟾毒配基纯化后的总量可达66.51%。通过3批放大工艺验证,表明模型拟合度良好,采用硅胶柱色谱分离纯化蟾毒配基,具有操作简便、分离速度快、分离效果好等优点。结论所选工艺合理、可行,为以后该产品的产业化应用提供技术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2.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5,(9)
目的:探讨干蟾皮中酯蟾毒配基和华蟾酥毒基的分离和纯化方法,并考察其体外抗结肠癌活性。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法纯化干蟾皮中的酯蟾毒配基和华蟾酥毒基,考察径高比、上样量及洗脱曲线对酯蟾毒配基和华蟾酥毒基纯化的影响;采用MTT法测定纯化产物对结肠癌细胞CT-26的生长抑制作用,考察其体外抗结肠癌活性。结果:纯化条件径高比为2∶14,上样量为10g(干蟾皮原生药材),洗脱溶剂用量为160m L。在9.32~300μg/m L浓度范围内纯化产物对结肠癌细胞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并且呈时间和剂量依赖关系。结论:硅胶柱层析法适合于干蟾皮中脂蟾毒配基和华蟾酥毒基的分离、纯化,且纯化产物体外抗结肠癌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3.
HPLC法测定蟾酥中4种蟾毒内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蟾酥药材中蟾蜍他灵、蟾毒灵、华蟾酥毒基、脂蟾毒配基的方法。方法 10批蟾酥药材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乙腈-0.04%三氟乙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1.0 mL/min;柱温为35℃;检测波长为296 nm。结果蟾蜍他灵、蟾毒灵、华蟾酥毒基、脂蟾毒配基分别在0.05~2.61μg(R2=1),0.10~4.96μg(R2=1),0.10~5.03μg(R2=1),0.10~5.18μg(R2=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62%,97.34%,97.23%,97.34%,RSD值均<2.0%。结论此方法简便、准确。10批不同来源的蟾酥样品测定结果表明,药材中蟾蜍他灵、蟾毒灵、华蟾酥毒基含有量相对稳定,脂蟾毒配基含有量则波动较大。 相似文献
4.
华蟾素注射液中蟾毒内酯类成分含量检测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目的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测定华蟾素注射液中蟾毒灵、华蟾酥毒基、脂蟾毒配基等成分含量。方法 :醋酸乙酯分离提取华蟾素中脂溶性成分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定量检测 ,以Econosphere C1 8柱为分析柱 ,乙腈 水 (50∶50 )为流动相 ,检测波长 2 99nm。结果 :该测定方法准确 ,分离效果好 ,灵敏度高。根据实验结果计算华蟾素注射液中各蟾毒内酯类成分含量分别为蟾毒灵 0 .333μg·mL- 1 ,华蟾酥毒基 0 .1 59μg·mL- 1 ,脂蟾毒配基 0 .1 1 0 μg·mL- 1 。结论 :华蟾素注射液中蟾毒灵浓度从理论上讲已达到有效作用浓度 ,可能是华蟾素注射液抗肿瘤有效成分之一。 相似文献
5.
6.
RP-HPLC测定牛黄消炎片中华蟾酥毒基和脂蟾毒配基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建立牛黄消炎片(牛黄、大黄、珍珠母、蟾酥等)中华蟾酥毒基和脂蟾毒配基的高效液相含量测定方法.方法:Waters Symmetry Shield RP18(3.9mm×25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5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pH用磷酸调节值至3.2)(42:58);柱温30℃;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为296nm.结果:华蟾酥毒基线性范围为0.0696~0.8352μg,精密度试验RSD为0.72%,稳定性试验RSD为0.56%,重现性试验RSD为4.28%,回收率为100.06%,RSD为1.25%;脂蟾毒配基线性范围为0.1576~0.9456μg,精密度试验RSD为0.43%,稳定性试验RSD为0.84%,重现性试验RSD为4.35%,回收率为100.54%,RSD为1.49%.结论:本方法快速、准确、重现性较好,结果可靠,为牛黄消炎片提供有效的质量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7.
8.
HPLC测定心力丸中华蟾酥毒基和脂蟾毒配基的含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心力丸具有温阳益气,活血化瘀的作用,用于心阳不振、气滞血瘀所致的胸痹心痛、胸闷气短、心悸怔忡、冠心病、心绞痛等,疗效确切。原标准(WS3-B-3150-98)方中含有蟾酥,为剧毒药,原标准只有鉴别,尚未设含量测定,本文采用HPLC法测定了蟾酥的华蟾酥毒基和脂蟾毒配基,方法简便可行,可以准确控制心力丸的质量。1仪器与试药仪器:SP8800高效液相色谱仪,Spectra100可变波长检测器(美国光谱物理公司),Easy-100色谱工作站(北京历元公司)。试剂:乙腈为色谱纯,水为重蒸水,磷酸二氢钾、磷酸、甲醇均为分析纯。药品:心力丸(批号200409006、200201002、… 相似文献
9.
蟾毒灵、华蟾酥毒基及酯蟾毒配基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检测大鼠血浆中3种蟾蜍甾烯类化合物蟾毒灵、华蟾酥毒基及酯蟾毒配基的HPLC法,并用于蟾酥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方法分别于大鼠尾iv给予蟾酥提取物0.8 mg/kg后2、5、10、15、20、30、45、60、90 min,眼眶取血,采用乙腈沉淀蛋白与液液萃取相结合方法进行血浆样品预处理,以HPLC法测定大鼠血浆中蟾毒灵、华蟾酥毒基及酯蟾毒配基的质量浓度,以Kinetica软件拟合药动学参数。结果蟾毒灵、华蟾酥毒基及酯蟾毒配基均得到很好的分离,重现性、精密度、线性关系良好,达到体内分析要求;经非房室模型拟合,得到蟾毒灵、华蟾酥毒基及酯蟾毒配基在大鼠体内主要药动学参数;iv给药30 min时,血药浓度均降至Cmax的1/5以下。结论建立的蟾毒灵、华蟾酥毒基及酯蟾毒配基血药浓度测定方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可靠;蟾蜍甾烯类成分在大鼠体内代谢较为迅速,所得数据可为蟾酥提取物的药动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RP-HPLC法测定救心丸中华蟾酥毒基和脂蟾毒配基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救心丸中华蟾酥毒基和脂蟾毒配基的高效液相色谱含量测定方法。方法WatersSymmetryShieldRP18(3.9mm×25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5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用磷酸调节pH值至3.2)(42∶58);柱温30℃;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为296nm。结果华蟾酥毒基线性范围为0.0696~0.8352μg,精密度试验RSD为0.53%,稳定性试验RSD为0.71%,重现性试验RSD为4.83%,回收率为101.86%,RSD为1.81%;脂蟾毒配基线性范围为0.1576~0.9456μg,精密度试验RSD为0.15%,稳定性试验RSD为0.76%,重现性试验RSD为5.00%,回收率为102.07%,RSD为1.62%。结论本方法快速、简便、准确、重现性较好,结果可靠,可为救心丸的质量评价提供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黄连、黄芩对3种厌氧菌的体外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黄连、黄芩对牙龈紫质单胞菌、中间普氏菌、核梭杆菌厌氧菌的体外抑菌活性,为临床筛选中药治疗厌氧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将黄连、黄芩制成煎剂,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推荐的琼脂稀释法,测定此2种药物对3种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黄连对中间普氏菌的MIC为1∶640;对牙龈紫质单胞菌、核梭杆菌的MIC为1∶320。黄芩对牙龈紫质单胞菌、中间普氏菌的MIC为1∶10;对核梭杆菌的MIC为1∶20。结论黄连、黄芩对上述3种试验菌株均具有不同程度的体外抑菌活性,其中黄连对中间普氏菌的抑菌活性最强,黄芩对3种细菌虽然也显示活性,但均较黄连弱。 相似文献
12.
目的设计合成头孢美法仑,并对其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方法以二苯甲酮、美法仑和7-苯乙酰胺基-3-氯甲基头孢烷酸对甲氧基苄酯(GCLE)为原料,经酯化、碘代、偶联、氧化、水解等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头孢美法仑,并采用MTT法对其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结果设计并合成了目标产物头孢美法仑,利用MS和1H-NMR确证了结构;体外活性实验中,头孢美法仑在体外基本无毒,酶解后IC50为(101.97±1.705)μmol/L。结论头孢美法仑酶解后能够充分发挥细胞毒作用,而酶解前在体外基本无毒性,为颇具前景的前药,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优化蟾酥中脂溶性成分华蟾酥毒基及酯蟾毒配基的提取工艺,并探讨蟾酥提取物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和卵巢癌SKOV-3细胞的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采用U5(54)均匀设计,考察酒精浓度、酒精用量、提取时间等因素对指标性成分提取的影响;MTT法检测蟾酥提取物对HeLa与SKOV-3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倒置显微镜下观察HeLa和SKOV-3细胞形态变化。结果以100倍量95%酒精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2.5 h,两种指标性成分转移率最大,为(117.20±3.52)%;蟾酥提取物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地抑制HeLa和SKOV-3细胞增殖;随着蟾酥提取物剂量的增加,HeLa细胞出现S期和G2/M期阻滞,SKOV-3细胞出现G0/G1期阻滞,两种细胞均出现空泡样变性。结论均匀设计法优选蟾酥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合理可行;蟾酥提取物可显著抑制HeLa和SKOV-3细胞的增殖,使细胞出现空泡样变性,并阻滞细胞周期。 相似文献
14.
目的阐明民间用于肿瘤治疗的东京枫杨[Pterocarya tonkinesis(Franch.)Dode.]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方法用小鼠乳腺癌tsFT210细胞的流式细胞术筛选模型,确定抗肿瘤活性部位;利用Sephadex LH-20和硅胶等柱色谱和重结晶等技术,分离精制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学结构,用流式细胞术评价抗肿瘤活性结果从东京枫杨茎皮的活性部位分离鉴定了(24S)-麦角甾-4,6,8(14),22-四烯-3-酮(1)、豆甾醇(2)、(24R)-5α-豆甾烷-3,6-二酮(3)、alnin- canone(4)和棕榈酸(5)等5个化合物。其中,化合物1和5对tsFT210细胞示有细胞周期抑制和细胞凋亡诱导活性。结论化合物1-5均为首次从枫杨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和5作为东京枫杨的抗肿瘤活性成分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中国药典>收载的对叶百部、直立百部、蔓生百部3种百部药材的止咳作用强弱.方法:采用小鼠氨水引咳法,以可待因作为阳性对照药,比较研究了3种百部(包括对叶百部3种化学类型)的水煎液、总生物碱和非生物碱提取物,以及各3个产地和2种百部炮制品的止咳作用,观察2 min内小鼠咳嗽次数.结果:3种百部的水煎液、总生物碱和非生物碱提取物均有止咳作用,且前两者有显著的剂量依赖性;ED_(50)值显示水煎液和总生物碱提取物止咳强度均为:对叶百部(Ⅰ型)>直立百部>蔓生百部;总生物碱提取物止咳作用强于水煎液和非生物碱提取物;对叶百部的3种不同化学类型止咳作用强弱为:对叶百部Ⅰ型>对叶百部Ⅲ型>对叶百部Ⅱ型;不同产地的同种药材间的止咳作用没有显著性差异,表明3种百部止咳作用强弱不受产地影响;蜜百部止咳作用强于百部片.结论:百部药材种内和种间的化学成分多样性、不同极性部位及炮制方法对其止咳作用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6.
17.
18.
目的 对茶藤Melodinus magnificus的生物碱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和抗肿瘤活性研究。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柱色谱等色谱方法对总生物碱浸膏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ESI-MS、1H-NMR、13C-NMR等波谱技术和文献对比等方法鉴定生物碱化合物的结构,并采用MTT法对分离得到的生物碱化合物进行抗肿瘤细胞(人肝癌HepG2细胞、乳腺癌MCF7细胞和人肺癌A549细胞)活性筛选,随后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对具有抗肿瘤活性生物碱化合物的潜在靶点和作用通路进行预测。结果 从茶藤枝叶总生物碱中共获得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strictamine(1)、deacetylakuammiline(2)、19-(Z)-akuammidine(3)、14,15-didehydrovincamine(4)、14,15-didehydro-16-epi-vincamine(5)、19-(S)-methoxytubotaiwine(6)、19-(R)-methoxytubotaiwine(7)、rhazimine(8)、rhazicine N4<... 相似文献
19.
黄芪多糖水提工艺的优化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成药》2017,(10)
目的优化黄芪Astragali Radix多糖水提工艺,并评价其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以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为影响因素,多糖提取率为评价指标,均匀设计优化提取工艺。MTT法检测多糖对非小细胞肺癌NCI-H460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NCI-H460细胞的凋亡率和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法检测Caspase-3、Bax、Bcl-2的表达。结果最佳条件为提取温度100℃,提取时间1 h,料液比1∶35,多糖提取率3.62%。与对照组相比,多糖组中NCI-H460细胞的增殖被显著抑制(P0.01),并呈浓度依赖性;S期比例、早期凋亡率、晚期凋亡率、总凋亡率均显著增加(P0.01);Caspase-3表达、Bax/Bcl-2比例均明显提高(P0.01)。结论该优化水提黄芪多糖的方法快捷、稳定可靠;黄芪多糖能显著抑制NCI-H460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0.
环烯醚萜苷在传统中药中分布广泛,具有抗炎等多种生物活性,也是中药中重要的一类质控成分。中药中常见的环烯醚萜苷分为九碳骨架环烯醚萜苷、十碳骨架环烯醚萜苷及裂环环烯醚萜苷3类。以3类环烯醚萜苷中15个受到广泛关注的代表性成分,包括京尼平苷、梓醇、龙胆苦苷等为对象,概括了近5年其抗炎功效及可能的相关机制,以期总结不同类型环烯醚萜苷成分的抗炎作用特点。通过对比结构和作用特点分析,发现这些环烯醚萜苷的抗炎作用多与核转录因子-κB(NF-κB)通路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通路相关,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1β这几个炎症因子均有明显的抑制效果。另外,少数具有降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和环氧合酶-2(COX-2)的表达,通过NLRP3、Nrf2/HO-1、PI3K等通路发挥作用的特点。从构效关系来看,环烯醚萜苷中环戊烷上的双键、C-11取代基、开环后的成键方式均对其抗炎活性存在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