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凡曰聚精之道,一曰寡欲;二曰节劳;三曰息怒;四曰戒酒;五曰慎味。  相似文献   

2.
清代名医叶桂在其《临证指南医案·泄泻》(下简称《临案》)中指出:“泄泻,注下症也。经云:湿多成五泄,曰飧、曰溏,曰鹜,曰濡,曰滑。飧泄之完谷不化,湿兼风也;溏泄之肠垢污积,湿兼热也;鹜溏之澄清弱白,湿兼寒也;濡泄之身重软弱,湿自胜也;滑泄之久下不  相似文献   

3.
养身名言     
出舆入辇,命曰“蹶痿之机”;洞房清宫,命曰“寒热之媒”;皓齿蛾眉,命曰“伐  相似文献   

4.
《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篇曰:“问曰:阳病十八,何谓也?师曰:咳,上气,喘,哕,咽,肠鸣,胀满,心痛,拘急。五脏病各有十八,合九十病,人又有六微,微有十八病,合为一百八病。五劳七伤六极,妇人三十六病,不在其中……”。对于此段条文,《金鉴》认为“乃古医书之文,今不可考”;至于文中“七伤”的解释,目前大都习用《诸病源候论·虚劳候》中所言:一曰大饱伤脾,二曰大怒伤肝,三曰强力举重,久坐湿地伤肾,四曰形寒饮冷伤肺,五曰忧愁思虑伤心,六曰风雨  相似文献   

5.
正养生之法有四:曰寡欲,曰慎动,曰法时,曰却疾。夫寡欲者,谓坚忍其性也;慎动者,谓保定其气也;法时者,谓和于阴阳也;却疾者,谓慎于医药也。坚忍其性则不坏其根矣;保定其气则不疲其枝矣;和于阴阳则不犯其邪矣;慎于医药则不遇其  相似文献   

6.
七十四腰痛巢氏病源候论卷五,腰病候说;“凡腰痛有五:一曰少阴,少阴肾也,十月万物阳气伤,是以腰痛;二曰风痹,风寒著腰,是以痛,三曰肾虚,役用伤肾。是以痛;四曰腰,坠堕伤腰,是以痛;五曰寝卧湿地,是以痛。”又有腰痛不得俛仰候,风湿腰痛,卒腰痛,久腰痛,肾著腰痛,  相似文献   

7.
<正>南政北政是运气相关内容,其原文见于《素问.至真要大论》:"帝曰:夫子言察阴阳所在而调之,论言人迎与寸口相应,若引绳小大齐等,命曰平。阴之所在寸口何如?岐伯曰:视岁南北,可知之矣。帝曰:愿卒闻之。岐伯曰:北政之岁,少  相似文献   

8.
《武威汉简》中的中医男科学成就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甘肃武威旱滩坡汉墓出土的医简,是研究我国古代医学重要的可靠依据,其内容相当丰富,涉及临床各科,本文就医简中的中医男科学成就作一介绍。 1 病名简文曰“……治男子有七疾方,何谓七疾,一曰阴寒,二曰阴痿,三曰苦衰,四曰精失,五曰精少,六曰橐下养湿(84)……”下文一一释之。一曰阴寒,“阴寒”乃“阴冷”也。汉·张仲景《金匮要略》称“阴头寒”。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称“阴冷”。  相似文献   

9.
腰痛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夫腰者,肾之外候,一身所恃以转移阖辟者。盖诸经皆贯于肾而络于腰脊,肾气一虚,腰必痛矣。腰痛有五,所感不同:一曰阳气不足,少阴肾衰,是以腰痛;二曰风痹,风寒湿着腰而痛;三曰肾虚,劳役伤肾而痛;四曰坠堕险地,伤腰而痛;五曰寝卧湿地而痛。又有三因而分之,盖太阳、少阴多中寒,少阳、厥阴多中风,阳明、太阴多中湿,此六经腰痛者,为外因  相似文献   

10.
源于中医寿命学的中华养生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岱翰 《新中医》2010,(7):141-143
<正>健康长寿是人类的宿愿。早在《尚书》中即论及"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突出了"寿、康、命"。人类遵循生命的自然规律度过一生叫"颐养天年"。"天年"是天赋的年寿,即自然寿命。古代养生家致力于探索生命现象,创立养生保健理论和养生术,在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文明古国强盛发展中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1.
我藏有当归草堂医学丛书本的太医局程文,后又得古今医学会通本。后者四部总录医药编未载。另外还有四库全书从永乐大典辑出本及上海医学书局铅印本,我均未见。据持静斋藏书纪要说:这书所载,都是南宋考试医学之文。“其命题有六:一曰墨义,试以记问之博;二曰脉义,试以察脉之精;三曰大义,试以天地之奥,与脏腑之源;四曰论方,试以古人制方佐辅之法;五曰假命,试以证  相似文献   

12.
“夺其食”,语出《素问·病能论》。原文是:“帝曰:有病怒狂者,此病安生?岐伯曰:生于阳也。帝曰:阳何以使人狂?岐伯曰:阳气者,因暴折而难  相似文献   

13.
张元素诊病     
<正> 河间刘完素病伤寒,八日头癌脉紧,呕逆不食,不知所为。元素往候,完素面璧不顾。元素曰:“何见待之卑如此哉!”既为诊脉,谓之曰:“脉病云云”。曰:“然”。“初某药用某味乎?”曰:“然”。元素曰:“子误矣!某味性寒下降,走太阴,阳亡汗不能出。今脉如此,当服某药则效矣。”完素大服,  相似文献   

14.
疏肝解郁论治失眠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失眠之病因病机,古代医籍中记载颇多。《灵枢·邪客》说:“邪气客于五脏六腑,格拒卫气于阳而不眠”。《医宗必读·不得卧》则概括为“一日气虚,一曰阴虚,一曰痰滞,一曰水停,一曰胃不和”五个方面。结合前贤论述及临床实践,笔者认  相似文献   

15.
<正>泄泻,注下症也。经云:湿多成五泄,曰飧,曰溏,曰鹜,曰濡,曰滑,飧泄之完谷不化,湿兼风也,溏泄之肠垢污积,湿兼热也,惊溏之澄清溺白,湿兼寒也;濡泄之身重软弱,湿自胜也;滑泄之久下不能禁固,湿胜气脱也。——清·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泄泻》有其惊悸恒发于夜间,每当交睫甫睡之时,其心中即惊悸而醒,此多因心下停有痰饮,心脏属火,痰饮属水,火  相似文献   

16.
“前曲后居”,《内经》、《难经》各有一处,用来形容心(夏)死脉的形象。《素问·平人气象论》:“死心脉来,前曲后居,如操带钩,曰心死。”《难经·十五难》:“前曲后居,如操带钩曰死,夏脉微钩曰平,钩多胃少曰病,但钩无胃曰死,夏以胃气为本。”古今注家多依常训,未尽得经旨,故陈管见于此,就正于同道。  相似文献   

17.
三焦谷道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雄志  陈丹 《陕西中医》2002,23(1):92-92
三焦学说古今颇多争议。《难经·三十一难》曰 :“三焦者 ,水谷之道路”:笔者求之《内经》、《难经》,提出三焦谷学道说 ,探讨如下。《灵枢·营卫生会》篇曰 :“上焦出于胃上口 ,并咽以上 ,贯膈而布胸中”,《难经·三十一难》亦曰 :“上焦者 ,在心下 ,当胃上口 ,主内而不出”,故口、咽、食管皆属上焦 ,主受纳饮食 ,如雾露之降 ,《灵枢·营卫生会》篇曰 :“上焦如雾”是也。《灵枢·营卫生会》篇曰 :“中焦亦并胃中 ,出上焦之后所受气者 ,泌糟粕 ,蒸津液 ,化其精微 ,上注于肺脉 ,乃代而为血。《难经·三十一难》曰 :“中焦者 ,在胃中脘 ,不上…  相似文献   

18.
治痹三要     
痹者闭也,总由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成痹。凡初病在经在气,久病入络入血,痹久而致络道不通,损及正气,乃致气血不足,肝肾亏损。故治痹有三要:一曰散,散寒祛风利湿;二曰通,通络祛瘀搜剔;三曰补,补气血,益肝肾,强筋骨。一曰散寒祛风利湿此乃痹症为风寒所致,风湿相搏和寒湿为患。关节疼痛或有走窜之象,或为  相似文献   

19.
《金匮要略》在第一篇曰:“五劳七伤六极妇人三十六病,不在其中……”。第二十二篇又:“三十六病,千遍万端……”。可见,仲景对此之重视。但又未言明三十六病所包括的内容,各家论著也未做详细论述。隋·巢元方所著《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八及明·孙思邈所著《备急千金要方》赤白带下崩中漏下篇所载:妇人三十六病内容为十二癥、九痛、七害、五伤、三痼。但是,两者又有异同。巢氏所指十二癥:是指所下之物。一曰状如膏、二曰如黑血、三曰如紫汁、四曰如赤肉、五曰如脓  相似文献   

20.
<正> 《素问·奇病论》黄帝问曰:‘人有重身,九月喑,此为何也?’岐伯曰:‘胞之络脉绝也。’帝曰:‘何以言之?’岐伯曰:‘胞络者系于肾,少阴之脉,贯肾系舌本,故不能言。’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无治也,当十月复。’这段经文阐明了子喑的症状:怀孕九月、声音发哑;病因:胎儿长大,压迫胞宫;病机:胞宫络脉系于肾,肾的经脉贯肾上系舌根,因胞宫脉络不畅通,使肾之经脉受阻滞,因而音哑:治疗:本病无需药治,到十月后经脉畅通,声音自然恢复。然文献从古迄今均解释为“待十月分娩后其音自复”。对此解说,笔者不敢苟同、因有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