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陈艳敏  李艳萍 《云南医药》1999,20(5):331-332
Barrett食管是指食管远端鳞状上皮被柱状上皮所代替的一种病理现象,被认为是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本文对我院1996~1998两年内镜诊断并经病理证实的17例Barrett食管进行分析,并进行食管测压及24小时pH监测研究。资料与结果研究对象 本组17例病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2例,年龄范围23~89岁,平均年龄58-9岁,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腹痛、烧心、反酸等消化不良及胃食管反流症状,症状的发生时间半月至1年。17例健康人及17例内镜有Ⅰ~Ⅲ级食管炎而无Barrett食管者作为食管测压的…  相似文献   

2.
孙亦芳 《河北医药》2000,22(7):538-539
Barrett食管 (简称BE)是指食管下段的复层鳞状上皮被单层柱状上皮所替代一种病理现象。晚近发现BE食管与食管腺癌发生有密切关系。本文在就诊2 6 80人次中 ,检出 9例BE食管 ,与文献报告内镜检出率 1%~ 4%基本相符。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患者均系因有消化道临床症状 ,且无其他临床检查资料而就诊 ,经胃镜检查发现。正常食管末端鳞状上皮和胃贲门端柱状上皮彼此呈突变性的小锯齿状镶嵌分布。其位于食管下端括约肌环 (LES)口上缘水平部 ,距贲门管下口 1~ 1.5cm。本文当食管末端鳞状上皮被柱状上皮替代在 2cm以上 (…  相似文献   

3.
目的在应用国际公认的Barrett食管内镜诊断标准的基础上,总结永康市第二人民医院近3年来胃镜检查中Barrett食管检出情况。方法分析2008年7月至2011年7月因各种主诉来本院行胃镜检查诊断为Barrett食管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424例Barrett食管,其中2例食管腺瘤,2例食管腺癌;其中70例患者在内镜诊断Barrett食管黏膜中行黏膜活检,柱状上皮检出率为92.9%,肠化检出率20.0%。结论内镜诊断可以作为长Barrett食管诊断的金标准,本研究也初步反映浙江省永康市古山地区Barrett食管及其转变丽来的食管腺癌不是少见疾病。  相似文献   

4.
郑晓敏  李敏 《安徽医药》2011,15(9):1165-1167
在中国Barrett食管已逐渐被临床医师所重视,并已经被认为是发生食管腺癌的重要危险因子,食管腺癌的发生率正呈快速上升趋势。内镜治疗已被广泛应用于处理Barrett食管伴有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或局限于黏膜层的癌变。该文就已开展的各种Barrett食管内镜治疗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介绍我院内检查Barrett食管16例。方法:应用纤维胃镜检查及活检病理诊断食管症状患者,女7例、男9例,年龄在21-63岁,平均48.5岁。结果:发现变大约在距门齿37cm处、粘膜粗糙、糜烂、细颗粒样增生、斑太隆起及溃疡,齿状线上移。结论:粘膜色发生变化。Barrett食管会导致食管腺癌、药的只能改善症状,应定期复查活榆发现变及早手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 :介绍我院内镜检查Barrett食管 16例。方法 :应用纤维胃镜检查及活检病理诊断食管症状患者 ,女 7例、男 9例 ,年龄在 2 1~ 6 3岁 ,平均 4 8 5岁。结果 :发现病变大约在距门齿 37cm处 ,粘膜粗糙、糜烂、细颗粒样增生、斑片状隆起及溃疡 ,齿状线上移。结论 :粘膜色泽与形态特征发生变化。Barrett食管会导致食管腺癌 ,药物治疗只能改善症状 ,应定期复查活检发现恶变及早手术。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食管及食管-胃连接部腺癌的发病率明显升高。Barrett食管(BE)为食管腺癌的重要癌前病变,已日益受到重视。现收集我院胃镜室经内镜及病理组织学诊断的BE89例资料,通过对其临床、内镜及病理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诊疗水平。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3年1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通过Lugol液联合美蓝染色后取活检提高Barrett′s食管肠化的检出率。方法 内镜下检查Barrett上皮患者58例,其中29例Lugol液染色后在不着色区给予美蓝再次染色后活检,29例常规内镜下取活检。结果 双重染色对Barrett上皮合并肠化的检出率为48%,常规内镜下取活检对Barrett上皮合并肠化的检出率为17%。结论 Lugol液结合美蓝染色后取活检能显著提高Barrett食管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0.
<正>Barrett食管(Barrett’s esophagus,BE)是食管下段正常的复层鳞状上皮被化生的单层柱状上皮所替代的一种病理现象,可伴或不伴肠上皮化生。目前Barrett食管的诊断主要依靠内镜检查,病理活检是金标准。但是常规内镜检查对Barrett食管的检出率低。窄带成像技术(narrow band imaging,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窄带成像放大内镜( NBI-ME)在诊断Barrett食管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0月内镜下肉眼观胃食管结合处( GEJ)近端出现桔红色柱状上皮的患者86例,按掷硬币法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39例。观察组在窄带成像放大内镜下取活检;对照组在常规胃镜下取活检。结果观察组中肠上皮化生者26例(55.3%),其中不典型增生4例;对照组中肠上皮化生者9例(23.1%),其中不典型增生1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窄带成像放大内镜能有效提高Barrett食管的检出率,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Barrett食管诊断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Barrett食管(Barrett′s esophagus,BE)是指食管下段的复层鳞状上皮被单层柱状上皮所替代的一种病理现象,肠化或不伴肠化,无论化生的是胃上皮、小肠上皮,还是大肠上皮,都可定义为Barrett食管。由于BE是食管腺癌的重要癌前病变,BE的研究成为消化及肿瘤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及  相似文献   

13.
Barrett氏食管由Barrett于1950年首先描述的一种少见疾病,以食管被覆胃上皮(Barrett氏上皮)为病理特征。国内外文献时有报道,但多从组织学方面加以论述,有关X线诊断该病及其X线表现的阐述甚少。熟悉其X线征象在诊断及鉴别诊断方面有重要意义。本文回顾分析了近10年中(1985~1995年)我院用食道双对比造影明确诊断的5例Barrett氏食管病人,均经食管镜活检证实。  相似文献   

14.
Barrett食管(BE)是指远端食管正常复层鳞状上皮被胃黏膜柱状上皮取代的病理现象,为长期慢性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严重并发症,由于本病与食道下段腺癌的发病率有直接的关系而逐渐受到重视。本文回顾分析我院2003年8月至2006年12月,因上消化道症状来我院行内镜检查发现的21例Barrett食管的资料,现就其内镜特征、临床表现及病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Barrett食管(Barrett’s esophagus,BE)及食管腺癌较少见,国内大宗病例报告不多,随着内窥镜检查的普及应用,对上述两种疾患的病情演变过程及诊断治疗问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我院近5年共手术治疗食管癌患者876例,其中食管鳞状细胞癌870例,食管腺癌6例;手术治疗BE伴高度异型增生、溃疡3例,现就BE及食管腺癌的诊断治疗谈些体会。  相似文献   

16.
Barrett食道(BE)是指食道下段的复层鳞状上皮被单层柱状上皮所替代的一种病理现象.BE是一种癌前病变状态,发生于10%~20%慢性胃食道反流患者中,并可发展成食道腺癌,其预后可由早期诊断而改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Barrett食管(BE)的临床特点和内镜下表现及其治疗手段。方法:普通人群行电子内镜检查,对98例确诊为Barrett食管的患者分析其内镜下的表现,病理分型及治疗。结果:内镜表现:98例患者中,全周型47例,占47.96%,舌型20例,占20.41%,岛型13例,占13.26%,岛型和舌型混合18例,占18.37%。临床表现: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一部分表现为反酸、嗳气、胸骨后烧灼感或吞咽不适感,上述患者多合并反流性食管炎或胆汁反流性胃炎。治疗:①饮食调整:饮食忌酸性、过烫、过硬、过辣,睡前少进食;②药物治疗:抑酸、抗反流、保护胃黏膜等对症处理;③对于单个较大或多发岛状病灶或BE的长度>15mm者行APC(氩离子凝固术)治疗或多次治疗;④对确诊食管腺癌或伴重度不典型增生者建议手术。结论:内镜随访检查对Barrett食管确诊及早期食管腺癌的检出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Barrett食管(BE)的临床症状、内镜表现及病理分析.方法 收集我院确诊为BE患者的胃镜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0例BE患者有反酸、胸骨后烧灼感、吞咽不适、胸骨后疼痛等症状.内镜下伴有反流性食管炎、胃溃疡、食管裂孔疝、胆汁反流等,内镜下表现呈环形BE 11例(37%),岛状BE12例(40%),舌形7例(23%).病理检查胃底上皮13例(43%),交界型上皮6例(20%),肠化型上皮11例(37%),其中1例交界型上皮伴轻度异型增生,未发现食管腺癌.结论 BE多发于反流性食管炎者,是食管腺癌的一种癌前病变,BE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对降低食管腺癌的发病率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李秋霞 《家庭医药》2016,(7):110-110
目的:探讨Barrett食管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对我院2012年10月---2015年9月收集的32例Barrett食管(BE)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内镜与病理检查结合对Barrett食管早期进行诊断。防治胃食管反流是治疗Barrett食管的重要手段。结论:EATs加PPIs抑酸治疗是目前治疗BE及BE伴异型增生的有效方法,使BE上皮消失或逆转为鳞状上皮,疗效可达70%~100%,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发现重度异型增生或癌变者及时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20.
Barrett食管(BE)是指食管下段的复层鳞状上皮被化生的柱状上皮所替代的一种病理现象,可伴肠化或无肠化,其中伴有特殊肠上皮化生者属于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1]。B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