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6年1月~2001年4月我科应用腓浅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修复胫前、膝下、小腿后侧皮肤软组织缺损10例,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桡神经浅支-头静脉营养血管蒂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1年以来,我们应用桡神经浅支-头静脉营养血管岛状筋膜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1例,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1例,男10例,女1例;年龄17~56岁,平均28.5岁。修复部位:虎口3例,手掌3例,手背5例,其中1例合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腓动脉穿支为蒂的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移植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7年以来,我院采用腓动脉穿支为蒂的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对17例足踝部创面进行修复.结果 17例皮瓣中,15例顺利成活;1例发生肿胀、静脉瘀滞,持续2个月后消退,成活;1例远端坏死,经换药后愈合.修复后的足踝外形及功能良好.结论 采用腓动脉穿支为蒂的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移植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是一种可靠的、疗效满意的术式.  相似文献   

4.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8,自引:11,他引:7  
皮神经营养血管带皮瓣最早由Masquelet等报道,因其不牺牲主干血管,设计灵活,操作简便,供区隐蔽及成活率高的特点,尤其伴有主干血管损伤时更有特殊意义。以后小少学者对此类皮瓣进行研究。自1996年以来,我们应用远端蒂、近端蒂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27例.并对此类皮瓣进行改进,皮瓣均成活,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腓动脉终末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9,自引:13,他引:29  
目的报道改进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手术方法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在解剖观测基础上设计以腓动脉终末穿支为血管蒂,沿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轴线切取皮瓣转位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结果临床应用7例,皮瓣全部成活,皮瓣面积30cm×10cm~23cm×8cm,穿支血管蒂长1.6~3.0cm.随访6~12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外形与功能改善满意.结论该术式扩大了皮瓣的切取面积及修复范围,皮瓣血供可靠,手术简便,适用于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6.
带腓浅动脉远端蒂筋膜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本院2003年10月~2009年6月采用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胫前皮肤缺损9例,效果满意. 1 一般资料 本组9例,男7例,女2例;年龄18~56岁,平均38.7岁.受伤机制:交通伤6例,机器挤压伤3例.9例均伴有胫骨骨外露.皮肤缺损范围2 cm×3 cm~6 cm×11 cm.  相似文献   

8.
自 1 98 0年以来 ,应用带腓动脉血管蒂的小腿外侧皮瓣 2 0例 ,全部成活 1 6例 ,大部成活 4例 ,疗效尚满意。该皮瓣具有血供可靠 ,厚薄适中 ,供皮面积较大 ,可带蒂、游离、逆行 ,还可带腓肠神经等特点 ,是修复小腿及足部组织缺损理想的皮瓣之一。带腓动脉血管蒂小腿外侧皮瓣的临床应用$大连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骨科@张朝阳 $大连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骨科@赵德伟  相似文献   

9.
10.
腓浅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感觉重建的解剖学基础   总被引:10,自引:10,他引:0  
目的 为腓浅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感觉功能重建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在40侧常规防腐的成人下肢标本上,解剖观测小腿外侧部感觉神经的来源、走行及分布规律.1例标本摹拟手术设计. 结果 ①腓肠外侧皮神经在腓骨头尖平面上方约7 cm处自腓总神经发出,向下随腓总神经行一短程后穿出胭筋膜至小腿外面,沿途发出1~3个终支,分布于小腿后外侧Ⅰ、Ⅱ区的皮肤.②腓浅神经在腓骨头下1.9 cm处起于腓总神经,先于腓骨长肌与腓骨之间向下向前行,继降于腓骨长肌与腓骨短肌之间并分支供应两肌,其主干(纯感觉支)径直下行于腓骨短肌与小腿前肌间隔之间,在小腿外侧Ⅱ、Ⅲ区交界处穿出深筋膜至皮下组织中分为足背内侧、中间皮神经,分布于小腿外侧Ⅲ区和足背的皮肤.结论 通过腓肠外侧皮神经主干与受区感觉神经分支吻合,可重建腓浅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的感觉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逆行腓动脉穿支蒂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5例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患者采用逆行腓动脉穿支蒂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进行修复。其中,以腓动脉终末穿支的升支为蒂19例,以其降支为蒂6例。软组织缺损大小10cm×9cm~4cm×3cm,皮瓣面积11cm×9.5cm~6cm×5cm。结果 23例皮瓣完全存活,另2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植皮修复。皮瓣术后轻度肿胀,无瘀血。术后随访6~18个月,皮瓣质地优良,蒂部无臃肿。结论以腓动脉穿支为蒂的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供可靠、质地优良,是修复足、踝软组织缺损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12.
皮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是修复皮肤缺损的新型皮瓣,最早由Masquelet等报道。近年来不少学者对此类皮瓣进行了进一步研究,该皮瓣具有设计灵活、操作简便、不牺牲主干血管、有感觉功能及成活率高等特点。足部是人体重要的负重区,因此足部皮肤缺损后对供区皮瓣的要求较高,最好与修复区有相似的组织结构,且有感觉,能够起到耐磨、耐压和防卫的作用,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完全能够达到上述要求。自1999-2006年,作者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17例,皮瓣均成活,效果满意,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改良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前部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对足前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设计切取以外踝上穿支或其降支为蒂,经其升支、胫前动脉皮穿支及腓浅动脉跨区供血的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结果 2005年2月至2008年2月,于临床应用17例,最远修复至第2、3趾基底部及第5跖骨头负重区,最大切取面积20 cm×8 cm;皮瓣均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12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外形与足踝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该皮瓣神经血管丛粗大而丰富,蒂部供血确切,旋转修复距离可达足趾,适用于涉及足前部的足背中、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14.
隐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15  
小腿下1/3、踝关节周围及足的软组织缺损仍是临床修复的难题之一。Cavadas[1]设计逆行隐神经岛状皮瓣进行修复,临床应用5例取得成功。据此,我院临床应用4例,供区采用网状小切口减张后缝合,使手术进一步简化,效果良好。应用解剖隐神经是一恒定的感觉神...  相似文献   

15.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皮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的解剖和临床应用国内外都有报道[1,2],我院于1997年开始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取得较好疗效。1应用解剖 腓肠神经约83%[3]由腓肠内侧皮神经与腓神经交通支结合而成,17%由其中的一支形成。两神经的汇合部位多位于小腿中(43%)、下(40%)部,偶也可在胭窝或踝部。吻合型腓肠神经从合成处开始到外踝最高点的长度平均为13cm。腓肠神经与小隐静脉伴行,上段小隐静脉与腓肠内侧皮神经伴行。体表投影是外踝、跟腱连线中点与胭窝中点的连线。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直径为0.6~…  相似文献   

16.
小腿中下段、踝周和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常伴有肌腱骨裸露及继发感染,临床修复较为困难。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因其血管解剖恒定、手术操作简便、皮瓣可重建等优点,临床应用日益广泛。自2002年以来,我们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下端、踝周和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5例,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带腓动脉的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转位修复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应用带腓动脉的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转移对12例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进行修复,皮瓣切取面积为6cm×4cm~18cm×12cm. 结果 仅1例术后36 h出现皮瓣瘀血肿胀,皮瓣远端出现表皮下积液,与蒂部缝合过紧有关,及时拆除蒂部部分缝线,皮瓣转红润,顺利成活,其余皮瓣均顺利成活.8例得到3个月~3年的随访,皮瓣外形满意,耐磨.吻合神经的7例中有5例得到随访,皮瓣两点辨别觉在10 ~ 14 mm. 结论 带腓动脉的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供丰富,切取简便,随意转移性强,外观好,是修复前足较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理想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以腓动脉终末穿支蒂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趾游离移植后前足供区创面的手术方法 及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2005年3月-2007年10月,收治15例手指缺损患者.男11例,女4例:年龄20~45岁,平均33.6岁.致伤原因:机器压轧伤12例,车祸伤3例.其中拇指缺损12例,示、中、环、小指缺损2例,全手指缺损1例.急诊入院6例,伤后3~5个月行二期再造术9例.术中采用足趾游离移植重建手指后,前足供区软组织缺损范围6 cm × 4 cm~12 cm × 6 cm:以腓动脉终末穿支的降支为皮瓣旋转轴点,切取10 cm×4 cm~14 cm×6 cm腓浅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移位修复足部供区创面,皮瓣供区以中厚皮片植皮修复. 结果 术后皮瓣均成活,供、受区伤口Ⅰ期愈合.皮瓣供区植皮成活.除1根再造示指坏死外,余再造指均成活.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1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外观及足部功能恢复良好,两点辨别觉为10~13 mm.供区植皮处无明显不适,未见痛性神经瘤形成.再造指感觉及抓捏功能均有一定程度恢复. 结论 腓动脉终末穿支蒂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供可靠、不牺牲主干血管、厚薄及质地适中、手术操作简便,是修复足趾游离移植再造手指后前足供区缺损创面的一种较好方法 .  相似文献   

19.
腓浅血管逆行皮瓣肌筋膜下切取的改进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切取腓浅血管皮瓣简便、增加皮瓣血供及成功率的方法。方法 在5例新鲜成人下肢标本中,对腓浅血管走行、分布以及与腓动脉吻合情况进行了观察,发现腓浅血管在外踝上5cm处与腓动脉穿支以干性血管相交通,沿途皮支大部分先贴附于肌筋膜感受面以血管网分布于皮下,为此改进在肌筋膜下操作。结果 临床应用该皮瓣7例,其中,足跟4例、踝前2例、外踝1例,均获成功。结论 经改进后的腓浅血管皮瓣操作方便、安全可靠,损伤少,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逆行胫前动脉穿支蒂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前足创面的疗效。方法 2007年3月-2012年4月,收治6例前足软组织缺损患者。男4例,女2例;年龄25~56岁,平均36岁。致伤原因:砸伤4例,碾压伤2例。创面均伴肌腱外露,合并骨折5例。软组织缺损范围13 cm×6 cm~15 cm×8 cm。采用大小为14 cm×8 cm~17 cm×9 cm的逆行胫前动脉穿支蒂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供区游离植皮修复。结果 术后皮瓣及植皮均顺利成活,创面Ⅰ期愈合。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8个月,平均6个月。皮瓣质地柔软、外形良好,无磨损及破溃;患者穿鞋行走正常。结论 胫前动脉穿支蒂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供可靠,厚薄及质地适中,是修复前足创面较好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