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早期肠内营养的营养支持及预防应激性溃疡的观察及护理。方法:对86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早期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并对每例病人的胃液、粪便进行不同时间段的隐血情况监测。结果:86例病人中发生消化道出血11例。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应激性溃疡的发生、改善营养及促进病人康复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2.
颅脑损伤病人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双萍 《全科护理》2009,7(31):2867-2867
[目的]总结颅脑损伤病人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颅脑损伤需肠内营养支持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平均住院天数45d,死亡12例。[结论]加强颅脑损伤病人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有利于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颅脑损伤病人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颅脑损伤需肠内营养支持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平均住院天数45 d,死亡12例.[结论] 加强颅脑损伤病人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有利于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护理.[方法]63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留置鼻胃管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治疗期间加强病情监测、心理护理、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结果]本组病人康复出院61例,死亡2例.[结论]加强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护理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致昏迷病人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措施。[方法]对60例颅脑损伤病人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支持,实施后加强观察,重点是营养过程中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结果]病人营养状况明显改善,并发症明显减少。[结论]对颅脑损伤病人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昏迷病人鼻饲并发症的原因和有效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对9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GCS≤8分)伤后或术后鼻饲的观察与分析,总结肠内营养并发症的观察和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经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各项并发症均得到妥善处理。结论肠内营养时营养液的配置和灌注过程中的加强监护,密切观察并妥善处理各项并发症,能提高治疗效果,促进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7.
李佳薇  董爱琴 《护理研究》2007,21(5):1346-1346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机体会出现高能量代谢、高分解代谢和糖耐量降低,呈现负氮平衡状态。早期行肠内营养支持可改善机体营养状况,增强免疫功能,对维持胃肠道完整性,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有着重要意义。现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及护理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朱冬敏 《家庭护士》2009,7(2):130-131
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气管切开病人进行鼻饲肠内营养是较好的营养途径,对72例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气管切开病人进行护理,护理内容包括鼻饲管护理、病人护理及并发症护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和总结肠内营养支持疗法对颅脑损伤患者的营养支持疗效及护理:方法选择住院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0例,给予鼻胃插管分次灌注或缓慢滴注流质营养液,观察其效果及总结护理体会。结果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均能改善营养状况,维持电解质、氮、液体平衡,较少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肠内营养支持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重要营养途径,但必须加强管饲的护理,才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佳薇  董爱琴 《护理研究》2007,21(15):1346-1346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机体会出现高能量代谢、高分解代谢和糖耐量降低,呈现负氮平衡状态。早期行肠内营养支持可改善机体营养状况,增强免疫功能,对维持胃肠道完整性,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有着重要意义。现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及护理分析如下。1肠内营养支持的有关概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方式经胃管灌注能全素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腹泻的影响。方法将59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28例,采取经胃管持续均匀灌注能全素;B组31例,采取经胃管间断注入能全素,观察两组排便情况、记录腹泻评分及腹泻发生率。结果A组腹泻发生率17.9%,B组腹泻发生率41.9%,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经胃管持续灌注能全素,可有效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能全素肠内营养的腹泻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食管癌术后患者应用改良肠内营养输注法的护理体会。方法对200例食管癌术后患者,用Fd-600灌食桶盛放流质,进行间隙输注法空肠管饲。结果200例患者护理效果满意,未发生严重肠内营养并发症,术后住院13~15d,痊愈出院。结论改良鼻饲输注法不但满足了患者的营养需要,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同时也简化了鼻饲方法,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早期经鼻空肠管行肠内营养支持的方法和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37例SAP患者早期使用鼻空肠管行肠内营养支持和护理的临床资料。结果37例患者中,5例发生腹胀,3例发生轻度腹泻,37例均未发生误吸和SAP复发,全部痊愈出院。结论鼻空肠管是SAP患者行肠内营养支持的重要手段,做好鼻空肠管的日常护理,预防和处理各种并发症,是SAP患者肠内营养护理的关键内容。  相似文献   

14.
总结了72例使用肠内营养输注泵患者的护理,护理要点包括:重视营养评估及心理护理,规范肠内营养流程和输注泵的使用,及时处理并发症,避免安全隐患,同时做好患者活动、睡眠的护理和健康指导。本组1例放弃治疗,1例不能耐受置管及胃肠道反应改用肠外营养,50例出现胃肠道反应经治疗后好转,20例未诉不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检索并获取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预防及管理的相关证据,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应用循证护理的方法,针对成人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预防及管理提出问题,按照“6S”模型检索文献,采用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的文献评价标准和证据分级系统(2014版)对各类研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及证据级别评定。 结果 结合专业人员的判断,汇总出22条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预防及管理的证据,包括喂养不耐受性评估、喂养不耐受危险因素、营养制剂配方管理、肠内营养喂养策略(喂养的途径、速度、温度)、体位管理、胃残余量监测、药物应用、腹内压监测与管理和中医疗法等9个方面。 结论 本研究总结了目前关于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预防及管理的最佳证据,为规范ICU护士实施肠内营养支持护理行为提供循证依据,以科学的护理方法来管理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的问题,提升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6.
Patients who are unable to be adequately nourished owing to cerebral dysfunction do not tolerate nasogastric tubes for enteral nutrition well. They are threatened by active or passive dislocation of the tube into the oesophagus with subsequent aspiration. Although these risks are minimized by percutaneous gastrostomy (PEG), aspiration cannot be completely prevented even when this method of feeding is employed. Enteral nutrition was provided by PEG in 33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cerebral disorders. PEG was indicated when adequate oral intake of food and fluids proved impossible 8 to 12 days after an acute hypoxaemic cerebrovascular event. 3 of 23 patients who had suffered a stroke, 2 of 8 patients with hypoxaemic brain damage and 3 of 5 patients with decompensated cerebral sclerosis regained the ability to eat between the 21st and 50th day of treatment, so that the gastrostomy could be dispensed with. The other patients died of their severe underlying disease. 6 patients aspirated. In 2 cases this complication occurred during acute aggravation of the underlying disease after several weeks of satisfactory enteral tube feeding. 2 patients aspirated after returning to oral nutrition, whereby feeding was certainly implicated in 1 patient and probable in the other patient. PEG enables adequate enteral nutrition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neurological impairment. The advantages of PEG over parenteral nutrition are fewer complications, lower costs and, above all, its superiority in meeting physiological requirements.  相似文献   

17.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两种鼻饲法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合理应用营养输注泵对降低早期肠内营养并发症的价值。方法将89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6例,伤后早期即通过营养输注泵进行鼻饲肠内营养;对照组43例,按传统的方法给予鼻饲相同流质饮食。结果实验组胃肠功能障碍症状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可以较好耐受早期胃肠道营养。实验组肠内营养并发症,如腹泻、呕吐返流、血糖升高、误吸和堵管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营养输注泵实施持续滴注的早期肠内营养可以明显减少肠内营养并发症,使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肠内营养支持更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3 例胃、结、直肠术后病人应用鼻肠管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对病人进行整体护理过程中,针对病人留置有鼻肠管,列出护理诊断,确定护理目标,制定护理措施,将护理程序应用于肠内营养病人鼻肠管的护理。结果:27 例完成肠内营养计划,对鼻肠管耐受性好,无并发症发生。认为将护理程序贯穿于肠内营养病人的整体护理全过程,能够使鼻肠管的护理更具科学性、预见性和条理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改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经鼻胃管早期规范化肠内营养(EN)的监护方法和疗效。方法将神经外科住院的重度颅脑损伤的患者60例分成两组,每组30例,常规组按医嘱用注射器注入营养液并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规范化护理管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营养状况及康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胃肠道并发症比较,观察组发生率33.3%,常规组发生率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营养状况及康复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经鼻胃管采取早期规范化EN,并进行有效的监测,能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保证EN持续有效地进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经鼻胃管早期规范化肠内营养(EN)的监护方法和疗效.方法 将神经外科住院的重度颅脑损伤的患者60例分成两组,每组30例,常规组按医嘱用注射器注入营养液并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规范化护理管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营养状况及康复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胃肠道并发症比较,观察组发生率33.3%,常规组发生率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营养状况及康复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经鼻胃管采取早期规范化EN,并进行有效的监测,能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保证EN持续有效地进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