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胚胎及胎儿发育不同时期心脏、大血管及肺的变化并找出其潜在规律。为临床评估胎儿心血管及呼吸系统的发育状况及预测其发育异常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不同孕周的胚胎及胎儿共167例,测定135例孕12—36周的胎儿心脏、大动脉及肺的正常发育值,推测其发育规律。并通过组织胚胎学方法对胚胎及胎儿心脏组织发生进行研究。结果心脏、大动脉的生长发育遵循一般型模式。心脏重量增加最为明显。胎龄3个月时肺动脉粗于主动脉,到9个月胎龄时主动脉的外径超过肺动脉。组织胚胎学研究表明,在胚胎30天时心脏已据基本雏形。妊娠7个月后的心脏组织学特征同成人相似。胎肺各轴线和重量从3—9个月胎龄基本呈匀速发育。结论心脏的较快发育期在妊娠7个月之前。胎肺在整个孕期呈匀速发育。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E11-E19 SD大鼠胚胎心脏形态变化及TGF-β1、Smad4的表达,并探讨其与大鼠胚胎心脏发育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机制.方法:HE染色观察SD大鼠胚胎心脏发育变化;半定量PCR法检测TGF-β1、Smad4在E11-E19心脏中的表达情况.结果:E11-E19 SD大鼠心脏由原始心管状发育成为形态和功能都较成熟心脏.TGF-β1和Smad4表达由弱到强再减弱;TGF-β1表达高峰出现在E14,Smad4高峰出现在E17.结论:对SD大鼠心脏E11至E19连续观察为了解胚胎心脏发育过程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依据,TGF-β1/Smad4信号通路在SD大鼠胚胎心脏发育不同期间发挥着不同的作用.E11-E12主要起促进细胞增殖的作用;在E13-E15过程中主要发挥诱导细胞分化的功能,E16-E19起到维持细胞增殖和分化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Bax (Bcl-2 associated X protein)、Bcl-2(B-cell lymphoma-2)蛋白及 NF-κB(nuclear factor-kappa B)在胚胎心脏发育中对心肌细胞分化的调控作用.方法:取大鼠妊娠 8.5 ~ 14.5 d(E8.5 ~ E14.5) 胚胎 30 只通过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SABC 法观察大鼠早期胚胎心脏的发育过程以及 Bax、Bcl-2 蛋白及 NF-κB在胚胎心脏的表达.结果:大鼠早期胚胎心脏发育中,E8.5,原始心管形成,未见 Bax 蛋白及 NF-κB 阳性反应,但 Bcl-2 呈阳性表达E10.5,心房、心室形成,心肌细胞开始表达 Bax、Bcl-2 及 NF-κB,一直持续表达至E14.5.结论:Bax、Bcl-2 及 NF-κB在心脏早期发育中可能通过凋亡来调控心肌细胞的分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观测阿霉素致斑马鱼胚胎产生心脏毒性的表型,及联用右丙亚胺保护剂,建立实验室心脏毒性药物评价及研究的模型。方法:选择受精后24 h的AB系野生型斑马鱼胚胎,分别暴露于不同浓度的阿霉素中后,选择心脏毒性表型最明显的阿霉素浓度,将其分别联用或不联用右丙亚胺作用48 h。在斑马鱼胚胎发育至受精后72 h时,在显微镜下观察其心血管系统的形态学改变,记录心率变化,并分别抽提斑马鱼胚胎RNA,检测心脏发育相关基因及氧化、抗氧化相关指标。结果:随着阿霉素浓度的升高,斑马鱼出现了如胚胎发育畸形、心包水肿等改变,且死亡率升高,心脏毒性表型最明显的阿霉素浓度为64.40μmol/L,而联用右丙亚胺(130.47μmol/L、260.93μmol/L)则可有效挽救阿霉素对斑马鱼心脏的毒性作用,并可分别将其胚胎生存率由35%显著提升至90%和88.3%(P<0.001),而右丙亚胺可有效清除丙二醛并恢复SOD活性。结论:成功建立了斑马鱼评价心脏毒药物的模型。阿霉素对斑马鱼胚胎的心脏毒性呈浓度依赖性增加,且与斑马鱼胚胎死亡率亦呈正相关,而右丙亚胺则可有效挽救阿霉素致斑马鱼胚胎的心脏毒性,并降低其死亡率,且此作用与斑马鱼心脏发育相关基因无关,但与氧化及抗氧化通路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心脏发育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涉及不同时间和空间若干基因的顺序表达以及这些基因间复杂而精密的相互调控,其中任何一个基因的质或量表达异常或功能紊乱都可能影响心脏发育,导致心脏畸形.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是指胚胎时期心血管发育异常对心功能产生了实际或潜在影响的一组先天畸形,在新生儿中发病率约为1%,严重危害婴幼儿健康.遗传因素在CHD的发生中起关键性作用[1].随着遗传学研究的深入开展及分子生物技术的广泛应用,许多基因被证实在心脏发育中扮演重要角色,尤其是各种转录因子之间通过相互作用形成精确的调控网络,发挥着中枢性作用,参与心脏发育.  相似文献   

6.
背景:胚胎心脏心外膜细胞是最近被发现的具有分化为心肌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潜能的心脏干细胞,可分化为心脏三系细胞,为心脏损伤的再生提供了新的细胞来源,但其定向分化机制及调控因素仍不清楚。目的:体外建立小鼠胚胎心脏心外膜细胞培养模型。方法:解剖显微镜下分离11.5-12.5 d小鼠胚胎心脏,剪除肺静脉血管、心房组织及左心室,移至6孔板(或35 mm培养皿)培养,24 h后移走胚胎心脏组织继续培养。相差显微镜观察胚胎心外膜细胞生长特点;使用免疫荧光技术对细胞进行胚胎心外膜细胞特异性抗体Wt-1、Tbx18染色。结果与结论:胚胎心外膜单层细胞从组织块边缘长出,呈鹅卵石样,并围绕组织块向外延伸。移去胚胎心脏后细胞继续生长,且增殖迅速,三四天后长至融合。所有细胞均强阳性表达胚胎心脏心外膜细胞特异性抗体Wt-1及Tbx18。结果表明,胚胎心脏心外膜细胞生长迅速、形态单一,均表达心外膜细胞特异因子,细胞纯度高,成功构建了体外胚胎心脏心外膜细胞培养模型,为研究其定向分化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每1000个活产的新生儿中就有6—7个会有一种先天性心脏缺损。胚胎学研究表明心脏异常是因发育不正常而造成的。多数先天性心脏缺损是由于在妊娠第三到第八周之间的胚胎发育受到干扰。约百分之四的先天性心脏病被认为是风疹引起的。其他疾病,如流行性腮腺炎、流感、麻疹及水痘,对胎儿可能有类似的影响。放射、药物以及维生素缺乏也要影响发育中的胚胎,因而也认为与先天性心脏缺损有关。当前,估计约百分之五的先天性心脏缺损与遗传因素有关—染色体畸变—例如第21对染色体三体性  相似文献   

8.
张小勇  黎健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45):213-217
目的:了解国内外在胚胎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的机理及其应用潜能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检索时间为1997/2005,检索词限定为“embryonic stem cell,cardiomyocyte/cardiac myocyte.differentiation”,并限定语言种类为英文。资料选择:对所检索到的文献进行初审,纳入标准:符合胚胎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的文章。排除标准:重复性研究。资料提炼:共查找文献200余篇,筛选出26篇。资料综合:收集到多篇关于胚胎干细胞分化为心肌细胞的文章,从最初获得胚胎干细胞源性心肌细胞的实验方法的建立到在单细胞水平对胚胎干细胞源性心肌细胞进行电生理研究。进一步,很多研究者从转录因子的角度研究了控制心脏发育的转录因子在胚胎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研究表明心脏转录因子GATA4、肌细胞增强因子2C和NKx2.5控制着心脏基因的表达,它们在心脏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转录调控作用。研究同时发现,钙调神经磷酸酶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以及其他信号通路参与了心肌细胞分化的调节。此外,从胚胎干细胞纯化分化的心肌细胞用于治疗心肌梗死亦是一个关键问题。结论:当胚胎干细胞以胚小体的形式在没有白血病抑制因子的条件下培养时,一些干细胞可以分化成心肌细胞。干细胞来源的心肌细胞表达一些收缩蛋白,如MHC和肌球蛋白轻链-2V。转录因子GATA4、肌细胞增强因子2C和NKx2.5在心肌细胞分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可以触发特异基因如α-肌动蛋白、MHC和肌球蛋白轻链-2V的表达,然而,胚胎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鉴别出促进心脏分化的因子是研究心脏分化的基础所在。  相似文献   

9.
B超在早期诊断胚胎停止发育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早期诊断胚胎停止发育的方法,及时诊断出胚胎停止发育,又可及早筛查出流产史高危人群中的正常胚胎,及时采取合理治疗措施,减少产妇并发症。方法:孕龄>6周用腹部超声,≤6周用阴道超声检查,首次超声和必要时二次超声检查有胎心搏动为正常胚胎,无胎心搏动为胚胎停止发育。结果:1456例妊娠5~9 6周孕妇首次超声诊断胚胎停止发育107例,可疑胚胎停止发育196例,复查后诊断胚胎停止发育98例,共诊断胚胎停止发育205例,发生率为14.1%;可疑的196例中未见卵黄囊147例,其中,胎囊<20 mm胚胎停止发育率31.3%,胎囊≥20 mm胚胎停止发育率为95.3%,胎囊≥25 mm全部胚胎停止发育。结论:超声能早期、快速、准确地诊断出早期胚胎停止发育,以选择正确的临床处理方法,避免稽留流产和不全流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胚胎干细胞向心肌细胞的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国内外在胚胎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的机理及其应用潜能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检索时间为1997/2005,检索词限定为“embryonicstemcell,cardiomyocyte/cardiacmyocyte,differentia-tion”,并限定语言种类为英文。资料选择:对所检索到的文献进行初审,纳入标准:符合胚胎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的文章。排除标准:重复性研究。资料提炼:共查找文献200余篇,筛选出26篇。资料综合:收集到多篇关于胚胎干细胞分化为心肌细胞的文章,从最初获得胚胎干细胞源性心肌细胞的实验方法的建立到在单细胞水平对胚胎干细胞源性心肌细胞进行电生理研究。进一步,很多研究者从转录因子的角度研究了控制心脏发育的转录因子在胚胎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研究表明心脏转录因子GATA4、肌细胞增强因子2C和NKx2.5控制着心脏基因的表达,它们在心脏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转录调控作用。研究同时发现,钙调神经磷酸酶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以及其他信号通路参与了心肌细胞分化的调节。此外,从胚胎干细胞纯化分化的心肌细胞用于治疗心肌梗死亦是一个关键问题。结论:当胚胎干细胞以胚小体的形式在没有白血病抑制因子的条件下培养时,一些干细胞可以分化成心肌细胞。干细胞来源的心肌细胞表达一些收缩蛋白,如MHC和肌球蛋白轻链-2V。转录因子GATA4、肌细胞增强因子2C和NKx2.5在心肌细胞分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可以触发特异基因如α-肌动蛋白、MHC和肌球蛋白轻链-2V的表达,然而,胚胎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鉴别出促进心脏分化的因子是研究心脏分化的基础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